宪法
2014
1、宪法的研究动向
2、宪法的形式特点
3、宪法学的五部著作与作者
4、宪法与宪政
5、特别行政区的地位、自治权、政治体制
6、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
7、违宪审查制度
8、82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9、88年宪法修正案
10、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11、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的区别
12、国家机关组织
13、司法独立
14、宪法修改的限制
15、人大代表停止执行职务的情形
16、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17、公民的含义
18、自然人与公民、人民
19、人权和公民权的区别
20、谈谈人权
2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2、公民罢工权
23、宪法中为什么没有规定公民的罢工权
24、24你认为当今中国宪法还应规定公民的其他什么基本权利
25、为什么说言论自由是一切政治自由的基础?
26、谈谈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最重要,为什么
2013
27、宪法是不是法律
28、宪法的修改方式
29、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30、宪法为什么是政治力量对比的集中体现
31、宪法的基本功能
3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3、为什么宪法实现了,而宪政没有实现?
34、什么是君主立宪政体?它算不算君主政体?
35、单一制与联邦制
36、三权分立
37、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38、为什么我国没有罢工权
39、宪法还应当规定哪些权利
40、阐述一下合理的差别对待主要针对哪些情况
41、迁徙自由
42、宪法对选举权的限制
43、全国人大的职权
4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45、人大代表的权利
46、宪法基本义务(第一组抽到的题,第三组还没有抽到)
47、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的区别
48、宪法解释与其他法律解释的区别
49、特别行政区域的自治权
50、宪法惯例的概念和特征
51、宪法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52、你关注宪法的哪些问题
53、宪法的五部著作及其名称
54、公民权和人权的关系
2011
1、对宪法哪方面比较关注
2、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在公法中的区别
3、宪法修正案
4、宪法的一般法律
5、司法审查和违宪审查
6、宪法的修改
7、人大代表被罢免撤职的情形
8、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9、公民与人民
10、公民权与人民权
11、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
12、宪法中哪些权利最重要
13、特别行政区的权力
14、代表资格终止情形
15、人权的特点
16、经济体制改革
17、宪法的研究动向
18、宪法学的五部著作与作者
19、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
2010
1如何界定宪法的概念
2解释出版物的预先审查和追惩制
3直选的宪法意义
4如何鉴定宪法的概念
5直选的宪法意义
法制史
2014
1. 禹刑、汤刑、九刑
2. 大司寇与小司寇
3. 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4.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5. 亲亲得相首匿
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7. 一人犯罪,株连九族
8. 七出三不去 陈世美抛妻
9. 九章律的基本内容
10. 汉朝三种法律形式
11. 斩立决。
12、唐化外人处罚原则
13、唐朝五刑
14、阐述古代的一种会审制度
15、秋审
16清末修律
18五权分立
17、清末的宪法文件
19. 十恶、八议制度
20. 中国古代法官及评价
21. 古代法律改革
22. 请说出古代2位著名的司法官,并简要说明
23. 请说出2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法律,并简要说明
24. 古代历朝检察官的名称
25. 张居正的主要政绩什么的
26. 请说出两部宋朝、元朝法律律令,并简要说明。
2013
1化外人
2首匿罪犯
3阐述“杀人者死,伤害及盗抵罪”
4中国法制史上两个相类似的法典
5中国古代地方司法机构的三个名称
6讲一下法制史上的一次变革
7“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不是指对庶人不用礼,对大夫不用刑? 8“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9“七出三不去”
11商鞅变法
12古代历朝检察官的名称
13阐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14以及什么是乱政
15战国时期两部法典
16替父杀仇
17隋文帝“重罪十条”
2011
1、五权分立
2、商汤与九刑
3、清末的宪法文件
4、古代法律改革
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6、唐朝化外人
7、斩立决
8、明清会审
9、五权宪法分类
10、十恶
11、大司寇与小司寇
12、秋审
13、七出三不去
1唐朝化外人处罚原则
2秦的法律的几种形式
3简要说明元朝的检查体系
4. 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1什么是法
2什么是宗教
3什么是法理学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法学的意义
6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7道德与法治是怎样契合的
8公法与私法p234 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9对一个司法判决中“正义”的理解
10成文法
11法律与规章的区别
12习俗与习惯的区别
13试论司法的独立性
14法律如何保障科学发展
15文化对立法的影响
2010法理学 2014
16立法对科技的影响
17法律汇编是立法活动吗?
18属人主义、属地主义
19谈谈守法
20谈谈现代法治
21法制改革(举例)
22法律信仰
23试谈法治本土资源
24谈谈你对西方三权分立的看法
25法律对国家的作用
26法律的局限性
27恶法
1依法治国
2顾全大局
3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什么是法
5恶法
6什么是一般法
7什么是不成文法
8什么是公法
9什么是私法
10如何区分公法与私法
11一般法律的假定条件
12什么是权力滥用
13法律的约束力
14什么叫法的效力
15宪法与一般法律的区别
16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17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区别
18习俗和习惯
19习惯和习惯法
20正义
21司法效率
22司法中的正义
23国家应不应该有法律
24什么是法系
25什么是英美法系
20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的本体 法的渊源
26什么是大陆法系
27法律渊源
法的运行、法与社会
28立法解释
29什么是司法解释
30法律移植
31什么叫公民
32我国公民如何守法
33如何理解权力制约
34国际法与国家法制的关系
35法治的本土资源
36法律与道德
37“只要道德允许的,法律就允许”,请辨析
38法律与道德哪个更具有强制力
39法律与道德哪个更有权威
40道德与习惯的区别
41法律能不能对政治产生影响
42什么是宗教,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43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为什么
44科学技术对立法的影响
45怎样理解法制
46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47礼治
48你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包括立法平等?为什么?
2011
1、什么是法律义务?
2、私法
3、什么是成文法
4、文化对法的影响
5、法律与道德哪个更权威
6、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7、公法与私法
8、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9、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10、什么是法学,法学的意义
11、文化对法的影响
12、法律修改是不是法律
13、习惯是否有强制力
14、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15、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2010
1法律的局限性
2公序良俗可以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么
3法律对国家的作用
4恶法
5试谈法治本土资源
6谈谈你对西方三权分立的看法
7法定符合说的含义
刑法
2014
1. 罪与非罪
2. 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因素有哪些?
3. 危害行为
4.
5.
6.
7.
8.
9. 如何区分修正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公序良俗可以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么 刑法的原则 特殊主体的类型; 直接故意概念 法定符合说的含义
10. 行为偏差及打击错误(注意与对象错误相区别)
11. 如何理解单位犯罪单罚制?举出分则中的一个例
12. 犯罪故意如何理解?犯罪故意和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13. 单位犯罪
14. 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共犯吗?
15. 犯罪集团的特征
16. 主犯的类型(区别于首要分子)
17. 谈谈数罪并罚
18.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特征
19.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0. 附加刑
21.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22. 法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23. 缓刑制度
24. 一般累犯 特殊累犯
25. 何谓特殊假释?何谓特殊减刑?有何程序?
26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27什么是犯罪既遂?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
28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29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
30女性能够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么?
31强制猥亵妇女罪
32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界限
33走私罪
34侵犯商业秘密罪
35假冒商标罪。
36妨碍信用卡管理罪有几种行为表现?刑法177条之一
37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38如何理解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39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
40绑架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41如何理解转化型抢劫?
42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43贪污罪的主体有哪些?其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有哪些?
4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分?
45如何理解斡旋受贿罪?
46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加重处罚情节有哪些?
47渎职、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罪
2013
1刑法的域外保护
2刑法的保护管辖
3我国公民在域外犯罪如何适用我国刑法
4什么是法不溯及既往
5刑法主体的行为能力
6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7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8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
9主刑有哪些
10累犯为什么从重处罚
11什么是累犯,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
12什么是防卫过当,以及如何定罪处罚
13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
14醉酒犯罪行为为什么不负刑事责任
分 论
15(1)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2)犯罪主观要件
16转化抢劫
17强奸罪与猥亵妇女罪的区别
18受贿罪
19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20刑法分则的体系
21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其与诽谤罪、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22假冒商标罪,区分本罪与非罪
23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
24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涉及故意杀人、伤害、放火、爆炸应该如何定罪 25如何理解抢夺、盗窃、诈骗转化的抢劫
2011
1、猥亵妇女罪构成
2、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
3、刑事责任能力划分
4、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
5、诽谤罪和诬陷罪
6、诈骗罪和侵占罪
7、预备、中止比较
8、既遂与未遂
9、危害结果及表现形式
10、集团犯罪
11、枪支弹药
12、贪污、渎职、徇私枉法
13、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比较
14、侵占、盗窃、抢劫与抢夺
15、特殊累犯
16、抢劫与故意杀人
17、教说犯
18、罪状
19、假冒商标罪的构成要件
20、罪与非罪
21、论合同诈骗 罪的构成要件
2010
1携带凶器抢夺如何认定?
2刑法的原则
3谈谈数罪并罚
4女性能够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么?
民法
2014
1.
2.
3.
4.
5.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 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运用出来的民法制度 意思表示不真实
权利不得滥用
公序良俗原则
6. 民法基本原则是如何体现市民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
7.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8.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是同一概念吗
9. 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10. 隐名合伙与显名合伙
11. 合伙与法人的区别
12. 法人人格否认需具备哪些条件?
13. 法人制度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影响
14. 如何保证合伙财产的安全性
15. 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
16. 表见代理
17. 无权代理
18. 简述滥用代理权
19. 不适用代理的情形
20. 哪些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1. 要约与承诺
22. 对重大误解的理解并举案例说明
23.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24. 人身权保障的意义
25.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人身权具有财产属性
26.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27. 法人人格否认需具备哪些条件
28. 婚姻法的五个原则
29. 简述人民调解制
2013
1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市民社会的契合
2民法基本原则在民法解释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为什么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4民法的基本原则
5平等原则
6什么是公序良俗
7谈谈权利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8财产权与人身权如何发生联系
9商品化权与人身权的区别
10法人和法人机关的区别
11法人人格否认
12法人成员对法人责任承担的利弊
13为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评价是价值判断 14意思表示不真实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影响 15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16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效力待定
18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区别
19哪些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0代理权
21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别
22什么是间接代理
23代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4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
2011
1、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
2、公序良俗
3、合伙人为什么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给付标的物
5、民法是市民社会基本法
6、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7、民法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8、意思自治在民法中的地位
9、诚实信用原则
10、胎儿的权利和保护
11、人身权商品化
12、合同诈骗
13、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异同点。
2010
1解释出版物的预先审查和追惩制
2.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人身权具有财产性 3婚姻法的五个原则
4无权代理
5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6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7简述滥用代理权
8简述人民调解制度
法硕总论
2014
1. 法学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区别
2. 学习法律硕士的目的
3. 学习法硕的意义
2013
1什么是法律硕士
2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区别
英语问题:
2010
1. 你是否会当律师
2. 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与社会的关系
3.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4. 介绍你的家乡
5. 介绍你自己
宪法
2014
1、宪法的研究动向
2、宪法的形式特点
3、宪法学的五部著作与作者
4、宪法与宪政
5、特别行政区的地位、自治权、政治体制
6、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
7、违宪审查制度
8、82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9、88年宪法修正案
10、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11、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的区别
12、国家机关组织
13、司法独立
14、宪法修改的限制
15、人大代表停止执行职务的情形
16、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17、公民的含义
18、自然人与公民、人民
19、人权和公民权的区别
20、谈谈人权
2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2、公民罢工权
23、宪法中为什么没有规定公民的罢工权
24、24你认为当今中国宪法还应规定公民的其他什么基本权利
25、为什么说言论自由是一切政治自由的基础?
26、谈谈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最重要,为什么
2013
27、宪法是不是法律
28、宪法的修改方式
29、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30、宪法为什么是政治力量对比的集中体现
31、宪法的基本功能
3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3、为什么宪法实现了,而宪政没有实现?
34、什么是君主立宪政体?它算不算君主政体?
35、单一制与联邦制
36、三权分立
37、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38、为什么我国没有罢工权
39、宪法还应当规定哪些权利
40、阐述一下合理的差别对待主要针对哪些情况
41、迁徙自由
42、宪法对选举权的限制
43、全国人大的职权
4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45、人大代表的权利
46、宪法基本义务(第一组抽到的题,第三组还没有抽到)
47、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的区别
48、宪法解释与其他法律解释的区别
49、特别行政区域的自治权
50、宪法惯例的概念和特征
51、宪法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52、你关注宪法的哪些问题
53、宪法的五部著作及其名称
54、公民权和人权的关系
2011
1、对宪法哪方面比较关注
2、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在公法中的区别
3、宪法修正案
4、宪法的一般法律
5、司法审查和违宪审查
6、宪法的修改
7、人大代表被罢免撤职的情形
8、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9、公民与人民
10、公民权与人民权
11、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
12、宪法中哪些权利最重要
13、特别行政区的权力
14、代表资格终止情形
15、人权的特点
16、经济体制改革
17、宪法的研究动向
18、宪法学的五部著作与作者
19、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
2010
1如何界定宪法的概念
2解释出版物的预先审查和追惩制
3直选的宪法意义
4如何鉴定宪法的概念
5直选的宪法意义
法制史
2014
1. 禹刑、汤刑、九刑
2. 大司寇与小司寇
3. 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4.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5. 亲亲得相首匿
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7. 一人犯罪,株连九族
8. 七出三不去 陈世美抛妻
9. 九章律的基本内容
10. 汉朝三种法律形式
11. 斩立决。
12、唐化外人处罚原则
13、唐朝五刑
14、阐述古代的一种会审制度
15、秋审
16清末修律
18五权分立
17、清末的宪法文件
19. 十恶、八议制度
20. 中国古代法官及评价
21. 古代法律改革
22. 请说出古代2位著名的司法官,并简要说明
23. 请说出2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法律,并简要说明
24. 古代历朝检察官的名称
25. 张居正的主要政绩什么的
26. 请说出两部宋朝、元朝法律律令,并简要说明。
2013
1化外人
2首匿罪犯
3阐述“杀人者死,伤害及盗抵罪”
4中国法制史上两个相类似的法典
5中国古代地方司法机构的三个名称
6讲一下法制史上的一次变革
7“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不是指对庶人不用礼,对大夫不用刑? 8“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9“七出三不去”
11商鞅变法
12古代历朝检察官的名称
13阐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14以及什么是乱政
15战国时期两部法典
16替父杀仇
17隋文帝“重罪十条”
2011
1、五权分立
2、商汤与九刑
3、清末的宪法文件
4、古代法律改革
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6、唐朝化外人
7、斩立决
8、明清会审
9、五权宪法分类
10、十恶
11、大司寇与小司寇
12、秋审
13、七出三不去
1唐朝化外人处罚原则
2秦的法律的几种形式
3简要说明元朝的检查体系
4. 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1什么是法
2什么是宗教
3什么是法理学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法学的意义
6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7道德与法治是怎样契合的
8公法与私法p234 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9对一个司法判决中“正义”的理解
10成文法
11法律与规章的区别
12习俗与习惯的区别
13试论司法的独立性
14法律如何保障科学发展
15文化对立法的影响
2010法理学 2014
16立法对科技的影响
17法律汇编是立法活动吗?
18属人主义、属地主义
19谈谈守法
20谈谈现代法治
21法制改革(举例)
22法律信仰
23试谈法治本土资源
24谈谈你对西方三权分立的看法
25法律对国家的作用
26法律的局限性
27恶法
1依法治国
2顾全大局
3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什么是法
5恶法
6什么是一般法
7什么是不成文法
8什么是公法
9什么是私法
10如何区分公法与私法
11一般法律的假定条件
12什么是权力滥用
13法律的约束力
14什么叫法的效力
15宪法与一般法律的区别
16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17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区别
18习俗和习惯
19习惯和习惯法
20正义
21司法效率
22司法中的正义
23国家应不应该有法律
24什么是法系
25什么是英美法系
20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的本体 法的渊源
26什么是大陆法系
27法律渊源
法的运行、法与社会
28立法解释
29什么是司法解释
30法律移植
31什么叫公民
32我国公民如何守法
33如何理解权力制约
34国际法与国家法制的关系
35法治的本土资源
36法律与道德
37“只要道德允许的,法律就允许”,请辨析
38法律与道德哪个更具有强制力
39法律与道德哪个更有权威
40道德与习惯的区别
41法律能不能对政治产生影响
42什么是宗教,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43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为什么
44科学技术对立法的影响
45怎样理解法制
46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47礼治
48你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包括立法平等?为什么?
2011
1、什么是法律义务?
2、私法
3、什么是成文法
4、文化对法的影响
5、法律与道德哪个更权威
6、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7、公法与私法
8、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9、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10、什么是法学,法学的意义
11、文化对法的影响
12、法律修改是不是法律
13、习惯是否有强制力
14、宪法为什么是公法
15、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2010
1法律的局限性
2公序良俗可以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么
3法律对国家的作用
4恶法
5试谈法治本土资源
6谈谈你对西方三权分立的看法
7法定符合说的含义
刑法
2014
1. 罪与非罪
2. 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因素有哪些?
3. 危害行为
4.
5.
6.
7.
8.
9. 如何区分修正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公序良俗可以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么 刑法的原则 特殊主体的类型; 直接故意概念 法定符合说的含义
10. 行为偏差及打击错误(注意与对象错误相区别)
11. 如何理解单位犯罪单罚制?举出分则中的一个例
12. 犯罪故意如何理解?犯罪故意和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13. 单位犯罪
14. 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共犯吗?
15. 犯罪集团的特征
16. 主犯的类型(区别于首要分子)
17. 谈谈数罪并罚
18.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特征
19.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0. 附加刑
21.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22. 法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23. 缓刑制度
24. 一般累犯 特殊累犯
25. 何谓特殊假释?何谓特殊减刑?有何程序?
26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27什么是犯罪既遂?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
28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29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
30女性能够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么?
31强制猥亵妇女罪
32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界限
33走私罪
34侵犯商业秘密罪
35假冒商标罪。
36妨碍信用卡管理罪有几种行为表现?刑法177条之一
37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38如何理解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39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
40绑架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41如何理解转化型抢劫?
42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43贪污罪的主体有哪些?其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有哪些?
4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分?
45如何理解斡旋受贿罪?
46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加重处罚情节有哪些?
47渎职、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罪
2013
1刑法的域外保护
2刑法的保护管辖
3我国公民在域外犯罪如何适用我国刑法
4什么是法不溯及既往
5刑法主体的行为能力
6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7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8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
9主刑有哪些
10累犯为什么从重处罚
11什么是累犯,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
12什么是防卫过当,以及如何定罪处罚
13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
14醉酒犯罪行为为什么不负刑事责任
分 论
15(1)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2)犯罪主观要件
16转化抢劫
17强奸罪与猥亵妇女罪的区别
18受贿罪
19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20刑法分则的体系
21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其与诽谤罪、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22假冒商标罪,区分本罪与非罪
23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
24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涉及故意杀人、伤害、放火、爆炸应该如何定罪 25如何理解抢夺、盗窃、诈骗转化的抢劫
2011
1、猥亵妇女罪构成
2、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
3、刑事责任能力划分
4、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
5、诽谤罪和诬陷罪
6、诈骗罪和侵占罪
7、预备、中止比较
8、既遂与未遂
9、危害结果及表现形式
10、集团犯罪
11、枪支弹药
12、贪污、渎职、徇私枉法
13、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比较
14、侵占、盗窃、抢劫与抢夺
15、特殊累犯
16、抢劫与故意杀人
17、教说犯
18、罪状
19、假冒商标罪的构成要件
20、罪与非罪
21、论合同诈骗 罪的构成要件
2010
1携带凶器抢夺如何认定?
2刑法的原则
3谈谈数罪并罚
4女性能够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么?
民法
2014
1.
2.
3.
4.
5.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 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运用出来的民法制度 意思表示不真实
权利不得滥用
公序良俗原则
6. 民法基本原则是如何体现市民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
7.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8.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是同一概念吗
9. 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10. 隐名合伙与显名合伙
11. 合伙与法人的区别
12. 法人人格否认需具备哪些条件?
13. 法人制度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影响
14. 如何保证合伙财产的安全性
15. 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
16. 表见代理
17. 无权代理
18. 简述滥用代理权
19. 不适用代理的情形
20. 哪些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1. 要约与承诺
22. 对重大误解的理解并举案例说明
23.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24. 人身权保障的意义
25.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人身权具有财产属性
26.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27. 法人人格否认需具备哪些条件
28. 婚姻法的五个原则
29. 简述人民调解制
2013
1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市民社会的契合
2民法基本原则在民法解释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为什么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4民法的基本原则
5平等原则
6什么是公序良俗
7谈谈权利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8财产权与人身权如何发生联系
9商品化权与人身权的区别
10法人和法人机关的区别
11法人人格否认
12法人成员对法人责任承担的利弊
13为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评价是价值判断 14意思表示不真实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影响 15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16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效力待定
18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区别
19哪些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0代理权
21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别
22什么是间接代理
23代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4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
2011
1、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
2、公序良俗
3、合伙人为什么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给付标的物
5、民法是市民社会基本法
6、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7、民法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8、意思自治在民法中的地位
9、诚实信用原则
10、胎儿的权利和保护
11、人身权商品化
12、合同诈骗
13、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异同点。
2010
1解释出版物的预先审查和追惩制
2.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人身权具有财产性 3婚姻法的五个原则
4无权代理
5简述民法中的平等性原则;
6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7简述滥用代理权
8简述人民调解制度
法硕总论
2014
1. 法学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区别
2. 学习法律硕士的目的
3. 学习法硕的意义
2013
1什么是法律硕士
2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区别
英语问题:
2010
1. 你是否会当律师
2. 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与社会的关系
3.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4. 介绍你的家乡
5. 介绍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