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拥挤踩踏知识教案

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及自救

教学目标:1、加强校园学生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内部安全管理;2、开展安全防范、意外事故自救教育;3、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学生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及自救措施

教学难点: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课堂导入:

案例: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下晚自习时,学生人数较多,而楼梯狭窄,导致发生踩踏事件。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据学生介绍,7日晚由于下雨,52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从离宿舍比较近的一号楼梯下楼,但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将楼梯口堵住,结果导致事故发生。造成这次事故除了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等间接原因外,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湘乡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记者看到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的14岁初三学生小杰(化名)。小杰在经历这惊魂一刻后仍然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7日晚9时10分下晚自习后,他从4楼的教室走到3楼楼梯口时,看见两个学生并排手拉手拦住楼梯口。

“当时就有一部分同学挤在一起了。”小杰说,“不知谁喊了一声,要他们先让人过去,这两个学生松手了,我们就往二楼赶。”

“没想到,在二楼至一楼的楼梯间,这两个学生又故伎重演,这时有人摔倒了,七八个人摔倒在楼梯间的平台上。”

湘乡市委宣传部对外透露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四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难以监控全部下楼的学生;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回宿舍,造成一号楼梯人流量增加,导致事件发生;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教学过程:

近年来,在我们的记忆中,搜索一下踩踏事故,所列出的不能以几条的数量来计算了。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国内的、国外的、学校里的、社会上的,其惨状触目惊心,已然成为我们身边新的安全隐患。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是大规模的、恶性的,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具大的。这样的事故在今天确实值得我们要好好的反思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第一.开展安全防范、意外事故自救教育

(一)、如何有效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1、严格管理学生,教育学生认识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危害性,严厉禁止学生打闹、疯狂、拥挤,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2、强化“楼道交通规则”,教育学生上下楼一律右行,并悬挂“上下楼靠右行”的提示语。 1

3、学生上操、集会等散场时按班排队散场,值日教师在楼道负责监督、疏散、指挥学生。

4、在楼道安装应急灯,在晚上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启动照明。

(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三)、楼梯踩踏事件安全脱险

1、在行进中,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快速躲到一旁,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千万不要让自己也混入慌乱的人群。

2、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或靠墙,或随人流慢慢移动,注意不要被挤倒,时刻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更不要无序乱挤。

3、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四)、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五)、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2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六)、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如果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及时报警、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119或120等。

2、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时,最多见的伤害就是骨折、窒息。将伤者平放在木板上或较硬垫子上,解开衣领、围巾等,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偶发事件、自然灾害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面对偶发事件沉着冷静、处乱不惊、正确应对、服从指挥,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3、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4、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6、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7、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8、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小结:学生的安全行为是安全意识的结果,安全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动机,自我保护是安全行为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行为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就是安全行为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的安全意识培养出发,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行为能力。

3

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及自救

教学目标:1、加强校园学生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内部安全管理;2、开展安全防范、意外事故自救教育;3、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学生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及自救措施

教学难点: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课堂导入:

案例: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下晚自习时,学生人数较多,而楼梯狭窄,导致发生踩踏事件。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据学生介绍,7日晚由于下雨,52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从离宿舍比较近的一号楼梯下楼,但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将楼梯口堵住,结果导致事故发生。造成这次事故除了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等间接原因外,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湘乡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记者看到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的14岁初三学生小杰(化名)。小杰在经历这惊魂一刻后仍然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7日晚9时10分下晚自习后,他从4楼的教室走到3楼楼梯口时,看见两个学生并排手拉手拦住楼梯口。

“当时就有一部分同学挤在一起了。”小杰说,“不知谁喊了一声,要他们先让人过去,这两个学生松手了,我们就往二楼赶。”

“没想到,在二楼至一楼的楼梯间,这两个学生又故伎重演,这时有人摔倒了,七八个人摔倒在楼梯间的平台上。”

湘乡市委宣传部对外透露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四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难以监控全部下楼的学生;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回宿舍,造成一号楼梯人流量增加,导致事件发生;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教学过程:

近年来,在我们的记忆中,搜索一下踩踏事故,所列出的不能以几条的数量来计算了。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国内的、国外的、学校里的、社会上的,其惨状触目惊心,已然成为我们身边新的安全隐患。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是大规模的、恶性的,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具大的。这样的事故在今天确实值得我们要好好的反思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第一.开展安全防范、意外事故自救教育

(一)、如何有效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1、严格管理学生,教育学生认识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危害性,严厉禁止学生打闹、疯狂、拥挤,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2、强化“楼道交通规则”,教育学生上下楼一律右行,并悬挂“上下楼靠右行”的提示语。 1

3、学生上操、集会等散场时按班排队散场,值日教师在楼道负责监督、疏散、指挥学生。

4、在楼道安装应急灯,在晚上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启动照明。

(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三)、楼梯踩踏事件安全脱险

1、在行进中,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快速躲到一旁,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千万不要让自己也混入慌乱的人群。

2、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或靠墙,或随人流慢慢移动,注意不要被挤倒,时刻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更不要无序乱挤。

3、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四)、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五)、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2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六)、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如果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及时报警、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119或120等。

2、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时,最多见的伤害就是骨折、窒息。将伤者平放在木板上或较硬垫子上,解开衣领、围巾等,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偶发事件、自然灾害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面对偶发事件沉着冷静、处乱不惊、正确应对、服从指挥,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3、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4、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6、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7、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8、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小结:学生的安全行为是安全意识的结果,安全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动机,自我保护是安全行为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行为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就是安全行为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的安全意识培养出发,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行为能力。

3


相关文章

  • 防踩踏安全课教案
  • 湖边学校2014学年第一学期安全课教案(第7周) 教学内容:防踩踏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防踩踏的安全知识. 教学时间:2014年10月14日 教学过程: 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 ...查看


  • 防踩踏的安全教案
  • 防踩踏事故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内容: 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自保方法 班会目标: 通过实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学 ...查看


  • 302班防踩踏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校园防踩踏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班会目的: 1.了解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 2.懂得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 4.认真面对学校踩踏事件. 参与对象:302班全体学生 班会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踩踏事件的资料 班会过程 ...查看


  • 安全教育教案(踩踏)8
  • 安全教育教案(拥挤踩踏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初一(5) 一.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学校中的拥挤踩踏事故是导致学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多名人员的死伤. (1)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下晚自习.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 ...查看


  • 二年级下册安全教案
  • 篇一:二年级下册安全教案 安全教育二年级下册 教案 授课班级:二( 授课教师:王晓云1). 2)班( 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能力目标 ...查看


  •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课题: 远离学校安全突发事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形成遇险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避险. 3.初步了解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掌 ...查看


  • 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1]
  • 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 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 学习目的: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资料准备:<安全教育读本> 学习过程: 一. ...查看


  • 防踩踏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主题:防踩踏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案例:2005年10月25日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因为一名学生说"见到鬼了",上晚自习的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安全教案2
  • 1 如何巧妙求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紧急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救助. 2.学会更多的应急知识和技巧用于救助自己和别人. [教学设计] 一.通过"中国骄傲"(课件)导入课题: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