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轨道武器的发展方向

一、动能轨道武器的发展方向

目前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拦截弹采用三轴稳定的动能拦截器,运载导弹备选方案为“战略靶弹系统”。

国外正迅猛发展且日趋成熟的动能武器代表着现代武器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之一。高级自动寻的技术是动能武器的核心技术。动能拦截器是动能武器的核心部分,它采用高级自动寻的技术,实现高精度自主探测、制导、控制和对目标直接碰撞动能毁伤,是一种高精度、高机动、高智能、光电信息高度密集的信息化武器。

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夺取制天权将成为未来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和制地权的前提。外空军事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争夺空间优势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空间军事力量的举措。

美国为适应全球军事战略和谋求在未来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的需求,其外空军事计划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被有步骤、有计划、积极地加速推进。其谋求空间优势的步骤可以明显地分为3步:一、对地面作战提供空间支援;二、控制空间;三、部署天基武器,实施全球攻击。可以明显看出,控制空间已成为一场典型的军事革命。

目前,美国正在处于完善第一步、加速发展第二步、积极探索第三步的状态,其在控制空间方面的设想主要为:完善太空监视,保护自己的卫星,确保自由进

入太空,阻止对方使用太空,阻止对方使用其太空能力等。其相应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完备的空间监视系统,以全面夺取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战略优势;②坚持不懈地发展反卫星武器,明确提出把发展摧毁卫星能力作为威慑战略的组成部分,如陆军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③积极发展卫星防护技术,包括采取抗毁加固和抗干扰措施,比如对重要战略地位的GPS提出了导航战计划和现代化改进计划;④积极发展天基武器和相关的技术;⑤研究发展新的作战理论,通过举行“施里弗”太空战军事模拟演习,以检验和评估其新型的外空作战理论;⑥适时开展军队组织改编,建立天军。

美国的空间控制包括空间作战武器、空间作战理论和空间作战军队。这3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而空间作战装备是形成空间控制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关键。美空军提出了在未来10~20年太空武器发展计划,计划发展反卫星武器、空天飞机等太空武器,声称外空武器将从天而降,成为一种新式攻击方法,并规划了43个系统,其中包括天基武器、全球攻击系统、轨道作战飞行器、轨道机动飞行器等,使得空间力量从作战支援向空间作战乃至空间向地面投入战略力量方向全面迈进。

应该看到,美国从没放弃过发展反卫星武器。从1989年以来,美国就在重点发展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1997年反卫星用的动能拦截器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悬浮飞行试验,2000年研制出3个采用先进技术的动能拦截器,并达到进行飞行试验的要求。目前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拦截弹采用3轴稳定的动能拦截器。运载导弹备选方案为“战略靶弹系统”(STARS),或退役的“民兵”Ⅱ的助推火箭。只要美国政府同意,可以随时进行动能反卫星武器的空间拦截试验,并可迅速完成研制定型及采购并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把空间作战武器系统分为两大部分——空间攻防作战武器系统和空间保障作战武器系统。

俄罗斯设想在空间进攻作战中反卫星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使用的武器有“特拉”-3陆基高能激光武器打击近地轨道敌军用卫星,使用轨道轰炸机或“太空雷”对付敌近地轨道卫星,使用载人空间战斗站打击敌在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高轨道的卫星,使用轨道飞机和航空航天飞机对卫星实施攻击。 在空间防御作战方面,俄罗斯设想主要拦截敌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包括陆基核能反导武器以及载人空间战斗站等。

可以看出,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围绕着争夺空间战略制高点的空间攻防体系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控制空间、夺取空间优势的战役已经打响,空间攻防武器装备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争先发展的焦点。

国外动能轨道武器发展需求

为对付军事卫星等空间目标威胁发展反卫星武器。世界大国均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发射各种军事卫星与轨道飞行器,威胁敌对方的国家安全。

低轨成像军事侦察卫星为战场透明化提供支撑手段,全球性的、实时和近实时的、全天候和昼夜的侦察、监视、进攻评估及环境监测,以提供战区进攻规划、战场监视和打击效果评估能力,其中威胁最大的是成像侦察卫星和低轨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全球一体化集中监视系统,将情报、监视、侦察和C4I结合在一起,利用一体化的陆、海、空、天系统获取各种数据,最大限度地提供全球态势感知,近实时地了解战场情况,掌握战场范围内的友军、敌军以及中立部队的位置与动向,使己方所有部队对整个作战地区当前态势有共同的了解,计划利用空间能力在实时目标的识别和特征描述能力方面在2012年达到50%,在2020年达到100%。

高轨卫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主要的威胁包括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地球同步轨道的预警卫星、国防通信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等。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GLONASS/加利略等)是精确打击体系和整个杀伤链的核心。它是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和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高轨卫星成为早期预警的主要手段,是组成导弹防御(BMD)系统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鉴于高技术现代战争是全面夺取信息优势的战争,国防通信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是C4ISR系统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战场透明化、保障信息共享、实现信息战优势的重要支撑,使通信与指挥、控制、情报融为一体,形成覆盖整个战区的先进信息共享网络,为形成协同作战能力、体系对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了保障。

美国的导弹防御(MD)系统预警系统将逐渐以先进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取代,用于连续不断地监视全球的弹道导弹发射,并及时发布导弹攻击预警信息。美国的天基预警系统不仅用于支持国家导弹防御,也用于支持战区导弹防御。SBIRS系统将由高轨和低轨两部分组成。高轨部分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中1颗备用)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部分包括约30颗卫星。一旦SBIRS

建成,低轨卫星的定位精度将到达几米的量级,其精度完全可以指示目标进入制导雷达波束。当弹道导弹一发射,同步高轨卫星就可以发现目标,马上转入低轨卫星(LEO)进行跟踪,此时弹道导弹还在主动段。LEO成对地高精度测定导弹位置,观测弹头分离以及诱饵释放过程,直接形成对弹头和假目标的三维景像图,传给地基雷达(GBR),GBR同时形成三维景像图,装订至导弹。导弹飞行中,GBR雷达的三维景像图和LEO三维景像图通过接力上传导弹,GBI成像导引头与之匹配融合,从而解决NMD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大气层外真假目标识别问题。因此,SBIRS系统成为构成反导防御体系中信息获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对付己方卫星受到的攻击威胁发展天基动能自卫武器。在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获取战场制信息权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制信息权的获取始终是保障夺取战略优势和主动权、形成精确打击和积极防御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当前,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的空间军事强国都在坚持不懈地发展反卫星武器系统。例如,美国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已具备了反低轨道卫星的能力,天基动能武器也正在加紧研制之中,可形成高达3.6万公里的全轨道高度反卫星能力;俄罗斯把反卫星作战作为主要的空间作战样式,使用载人空间战斗站打击敌在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高轨道的卫星。

卫星防护技术包括主动和被动防御措施。主动防御包括分布式卫星系统中含动能(带KKV)防御卫星、卫星自主机动、卫星干扰自卫、施放诱饵卫星和伪装等措施;被动防御包括低可探测性(隐形)、超高轨道运行和装甲防护等措施。由于体积、质量的限制,卫星上不可能装载许多被动防护装置。为了克服轨道公开性和自身易损性带来的防御弊端,采取主动自卫战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众多主动自卫方式中,动能反拦截(动能防御卫星)是一条技术较为可行、效能较为明显的卫星自卫途径。

创造对重要地面与水面军事战略目标进行攻击的新手段,发展天对地攻击武器。导弹攻防与信息对抗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战略指挥中心、大型地/水面辐射源(预警雷达、舰载警戒雷达等)等关键信息节点成了重点打击的目标。打击目标还包括空间飞行器的地面测控站、注入站、接收站和中继站及其执行空间任务的保障系统。离开了这些地面站,它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弹道导弹威胁与天基反导防御问题。弹道导弹由于其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突防能力强、可携带包括子母弹头、核弹头或生物化学弹头(包括单弹头和

子母弹头)等大规模杀伤能力弹头、破坏力大和使用方便,被列为威胁性最大的攻击性精确制导武器之一。

弹道导弹防御武器包括助推段/上升段、中段、末段高层和末段低层反导系统。天基动能反导武器用于在来袭弹道导弹的主动段/上升段实施拦截。它可与地基上升段动能反导系统一起构成对来袭弹道导弹的第一层防御。从武器系统的效能来看,尽早进行拦截有利于扩大保卫区面积,减少武器布防数量,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实施主动段/上升段拦截。

对于天基平台反导系统来说,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只要天基平台网、指挥控制网和预警探测网一经建立,可对任何地区的来袭的弹道导弹实施上升段拦截,从长远角度看,天基反导将成为空间战略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天基动能武器对弹道导弹的主动段/上升段实施拦截,以构筑完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动能轨道武器组成

天基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由部署在轨道上的天基动能作战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天基动能作战系统是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天基动能反卫武器系统、天基动能反导武器系统、天基对地攻击武器系统、天基动能自卫轨道武器系统和其他动能轨道武器(包括控制空间的新概念轨道动能武器、占据式/污染式轨道控制武器等)。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空间目标跟踪监视网、地面测控网、天地一体导弹预警网、天地一体作战指挥通信网和发射场系统与运载器支持系统等。

动能轨道武器的关键技术分析

(1)动能拦截器/天基动能拦截弹技术。包括动能拦截器/拦截弹总体设计与试验技术、直接侧向力控制与精确制导技术、快速响应姿/轨控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轻小光纤陀螺惯性测量与复合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

(2)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在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方面,现代光学凝视成像技术、光学高帧频成像导引头和射频被动导引头技术是实现“零脱靶量”制导控制的技术基础,可直接用于天基动能轨道武器的高精度制导控制。

(3)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包括小型机动空间作战平台技术和小空间平台的设计、制造、入轨测试和在轨控制等,也包括在现有成熟的卫星平台上改进出适合天基动能轨道武器作战的武器

平台总体技术。

(4)空间作战指挥控制技术。鉴于空间攻防作战是一种战略为主的作战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多级空间作战指挥控制作战系统,包括国家空间作战司令部、空间作战任务控制中心和武器系统指挥控制中心等,需要先进的作战指挥控制技术。

(5)空间目标监测与探测跟踪技术。包括空间目标监视、跟踪、测轨预报、登录、编目、准确时空信息处理和目标管理技术,弹道导弹的预警、探测跟踪与识别技术。

(6)先进与能快速机动发射的运载器技术。包括发展固体运载火箭技术、战时机动应急发射技术等。

美军在未来10~20年太空武器发展计划包括天基武器、全球攻击系统、轨道作战飞行器、轨道机动飞行器等。图为构想中的轨道作战飞行器。

低轨成像军事侦察卫星可以提供全球性的、实时和近实时的、全天候和昼夜的侦察、监视、进攻评估及环境监测。

二、动能武器自话

提起我———动能武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实际上啊,我渊源久远,古已有之。如果你读过《水浒》,大概还记得水泊梁山英雄中有位“没羽箭”张清吧。他百步之外,飞石取人,弹无虚发,令人惊叹不已。而那使敌人胆战心悸的石子就可以看作是原始的我。

昨天的我,虽然还隐身于实验室、军工厂、试验场中,但也偶露峥嵘:1984 年6月10日,美军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夸贾林群岛发射一枚不装药的“民兵”Ⅰ洲际弹道导弹。数分钟后,我奉命应战,在梅克岛上空进行拦截,迎面照准从几千公里外飞来的“民兵”Ⅰ模拟弹头狠狠一击。哈!它顿时被我撞得七零八碎,碎片散布空域达207平方公里。1985年9月13日,F-15战斗机又把我带到空中检验反卫星能力。我不负众望,又把一颗在555公里高空运行的“ 太阳风”军用实验卫星撞得支离破碎。不过,这些都只是我走向战场前的“彩排 ”。

今天的我已经陆续走出实验室,跻身于现代高技术兵器之林。说来可笑,我毁导弹、灭卫星的“撒手锏”多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圆筒状金属和塑料弹,杀伤机理也没有多少深奥之处,只是利用有制导或无制导的小质量高速运动物体所产生的强大动能,直接撞毁对方导弹、卫星等。所以,人们称我是快如风的反导新宠儿。

目前,我这个家族人丁兴旺,成员众多,按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化学火箭动能拦截弹和电磁炮两个分支。他们各有特色,脾气各异。目前,火箭动能拦截弹已经走出实验室,成为许多国家的反导卫士;而电磁炮却仍然隐身于科研院所,正在不断发展完善。我的一些兄弟经常在电视、杂志上露脸,如美国的陆基NM D系统地基动能拦截弹、“爱国者”PAC-3动能拦截弹和以色列的“箭”-2动能拦截弹等。他们都是家族的明星,备受人们宠爱。

不是我夸口,人们器重我,是由于我有与众不同的优长。我与传统的防空反导导弹不同,能自主制导和修正拦截弹道,靠直接碰撞杀伤目标。具体说来,我的优点蛮多的:一是拦截手段新。以往反导拦截弹都用核弹头,高空爆炸会产生电磁脉冲和放射性微粒。这不仅影响本国的探测、跟踪通讯系统,而且也会造成污染。而我却另辟蹊径,采用动能碰撞等非核手段进行拦截,破坏动能大。如果我憋足了劲,能把弹丸从地球表面弹射到月球去,击中目标可达到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一克重的塑料弹能穿透一块厚厚的钢板。核弹、卫星要是与我对抗,那简直是鸡蛋碰石头,不粉身碎骨才怪哩。二是作用距离远,碰撞杀伤力强。“疾如流星,快似闪电”,这用来形容我的速度最恰当不过了。一般来说,我的速度最慢为2公里/秒,最快可达10公里/秒,因而动能大,杀伤力强。将来我还可能更快,达到25公里/秒以上。届时,从数百公里低轨道上的飞行器,到数万公里同步轨道上的早期预警卫星,无一例外都是我的猎物。三是直接命中精度高,拦截脱靶量逼近零。与呆头呆脑的传统破片式杀伤弹不同,我有一个灵巧的大脑,具备高智能,可以依靠外来信息自主控制运动方向,因而命中精度高。比如,家族明星———“爱国者”PAC-3型动能拦截弹的杀

伤飞行器中,就有180台径向分布、快速点火的微小型脉冲式固体推进剂发动机,能在飞行末段控制弹体的俯仰与偏航,修正杀伤飞行器的姿态,从而确保它灵活机动、自主寻的、直接命中摧毁目标。四是我体重轻、个头小,机动性好。我的战斗部质量比传统的破片杀伤式反导导弹战斗部要轻得多,所以机动能力强。如“爱国者”PAC-3动能拦截弹的腰围只有PAC-2拦截弹的2/3,体重只有PAC-2型的1/3。PAC-2系统的4联装发射架可以装上16枚PAC-3。

不过,我也有遗憾的地方,如果失去强大的动力之源和迅速充电技术的保障,我就会变得软弱无力、寸步难行了,而且还得“打一枪,拉一次栓”。幸好,超导技术的崛起为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展望未来,我踌躇满志,充满信心。一旦天战的帷幕拉开,我将以崭新的面貌登上战争的舞台。

一、动能轨道武器的发展方向

目前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拦截弹采用三轴稳定的动能拦截器,运载导弹备选方案为“战略靶弹系统”。

国外正迅猛发展且日趋成熟的动能武器代表着现代武器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之一。高级自动寻的技术是动能武器的核心技术。动能拦截器是动能武器的核心部分,它采用高级自动寻的技术,实现高精度自主探测、制导、控制和对目标直接碰撞动能毁伤,是一种高精度、高机动、高智能、光电信息高度密集的信息化武器。

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夺取制天权将成为未来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和制地权的前提。外空军事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争夺空间优势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空间军事力量的举措。

美国为适应全球军事战略和谋求在未来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的需求,其外空军事计划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被有步骤、有计划、积极地加速推进。其谋求空间优势的步骤可以明显地分为3步:一、对地面作战提供空间支援;二、控制空间;三、部署天基武器,实施全球攻击。可以明显看出,控制空间已成为一场典型的军事革命。

目前,美国正在处于完善第一步、加速发展第二步、积极探索第三步的状态,其在控制空间方面的设想主要为:完善太空监视,保护自己的卫星,确保自由进

入太空,阻止对方使用太空,阻止对方使用其太空能力等。其相应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完备的空间监视系统,以全面夺取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战略优势;②坚持不懈地发展反卫星武器,明确提出把发展摧毁卫星能力作为威慑战略的组成部分,如陆军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③积极发展卫星防护技术,包括采取抗毁加固和抗干扰措施,比如对重要战略地位的GPS提出了导航战计划和现代化改进计划;④积极发展天基武器和相关的技术;⑤研究发展新的作战理论,通过举行“施里弗”太空战军事模拟演习,以检验和评估其新型的外空作战理论;⑥适时开展军队组织改编,建立天军。

美国的空间控制包括空间作战武器、空间作战理论和空间作战军队。这3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而空间作战装备是形成空间控制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关键。美空军提出了在未来10~20年太空武器发展计划,计划发展反卫星武器、空天飞机等太空武器,声称外空武器将从天而降,成为一种新式攻击方法,并规划了43个系统,其中包括天基武器、全球攻击系统、轨道作战飞行器、轨道机动飞行器等,使得空间力量从作战支援向空间作战乃至空间向地面投入战略力量方向全面迈进。

应该看到,美国从没放弃过发展反卫星武器。从1989年以来,美国就在重点发展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1997年反卫星用的动能拦截器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悬浮飞行试验,2000年研制出3个采用先进技术的动能拦截器,并达到进行飞行试验的要求。目前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拦截弹采用3轴稳定的动能拦截器。运载导弹备选方案为“战略靶弹系统”(STARS),或退役的“民兵”Ⅱ的助推火箭。只要美国政府同意,可以随时进行动能反卫星武器的空间拦截试验,并可迅速完成研制定型及采购并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把空间作战武器系统分为两大部分——空间攻防作战武器系统和空间保障作战武器系统。

俄罗斯设想在空间进攻作战中反卫星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使用的武器有“特拉”-3陆基高能激光武器打击近地轨道敌军用卫星,使用轨道轰炸机或“太空雷”对付敌近地轨道卫星,使用载人空间战斗站打击敌在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高轨道的卫星,使用轨道飞机和航空航天飞机对卫星实施攻击。 在空间防御作战方面,俄罗斯设想主要拦截敌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包括陆基核能反导武器以及载人空间战斗站等。

可以看出,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围绕着争夺空间战略制高点的空间攻防体系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控制空间、夺取空间优势的战役已经打响,空间攻防武器装备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争先发展的焦点。

国外动能轨道武器发展需求

为对付军事卫星等空间目标威胁发展反卫星武器。世界大国均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发射各种军事卫星与轨道飞行器,威胁敌对方的国家安全。

低轨成像军事侦察卫星为战场透明化提供支撑手段,全球性的、实时和近实时的、全天候和昼夜的侦察、监视、进攻评估及环境监测,以提供战区进攻规划、战场监视和打击效果评估能力,其中威胁最大的是成像侦察卫星和低轨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全球一体化集中监视系统,将情报、监视、侦察和C4I结合在一起,利用一体化的陆、海、空、天系统获取各种数据,最大限度地提供全球态势感知,近实时地了解战场情况,掌握战场范围内的友军、敌军以及中立部队的位置与动向,使己方所有部队对整个作战地区当前态势有共同的了解,计划利用空间能力在实时目标的识别和特征描述能力方面在2012年达到50%,在2020年达到100%。

高轨卫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主要的威胁包括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地球同步轨道的预警卫星、国防通信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等。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GLONASS/加利略等)是精确打击体系和整个杀伤链的核心。它是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和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高轨卫星成为早期预警的主要手段,是组成导弹防御(BMD)系统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鉴于高技术现代战争是全面夺取信息优势的战争,国防通信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是C4ISR系统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战场透明化、保障信息共享、实现信息战优势的重要支撑,使通信与指挥、控制、情报融为一体,形成覆盖整个战区的先进信息共享网络,为形成协同作战能力、体系对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了保障。

美国的导弹防御(MD)系统预警系统将逐渐以先进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取代,用于连续不断地监视全球的弹道导弹发射,并及时发布导弹攻击预警信息。美国的天基预警系统不仅用于支持国家导弹防御,也用于支持战区导弹防御。SBIRS系统将由高轨和低轨两部分组成。高轨部分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中1颗备用)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部分包括约30颗卫星。一旦SBIRS

建成,低轨卫星的定位精度将到达几米的量级,其精度完全可以指示目标进入制导雷达波束。当弹道导弹一发射,同步高轨卫星就可以发现目标,马上转入低轨卫星(LEO)进行跟踪,此时弹道导弹还在主动段。LEO成对地高精度测定导弹位置,观测弹头分离以及诱饵释放过程,直接形成对弹头和假目标的三维景像图,传给地基雷达(GBR),GBR同时形成三维景像图,装订至导弹。导弹飞行中,GBR雷达的三维景像图和LEO三维景像图通过接力上传导弹,GBI成像导引头与之匹配融合,从而解决NMD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大气层外真假目标识别问题。因此,SBIRS系统成为构成反导防御体系中信息获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对付己方卫星受到的攻击威胁发展天基动能自卫武器。在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获取战场制信息权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制信息权的获取始终是保障夺取战略优势和主动权、形成精确打击和积极防御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当前,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的空间军事强国都在坚持不懈地发展反卫星武器系统。例如,美国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已具备了反低轨道卫星的能力,天基动能武器也正在加紧研制之中,可形成高达3.6万公里的全轨道高度反卫星能力;俄罗斯把反卫星作战作为主要的空间作战样式,使用载人空间战斗站打击敌在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高轨道的卫星。

卫星防护技术包括主动和被动防御措施。主动防御包括分布式卫星系统中含动能(带KKV)防御卫星、卫星自主机动、卫星干扰自卫、施放诱饵卫星和伪装等措施;被动防御包括低可探测性(隐形)、超高轨道运行和装甲防护等措施。由于体积、质量的限制,卫星上不可能装载许多被动防护装置。为了克服轨道公开性和自身易损性带来的防御弊端,采取主动自卫战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众多主动自卫方式中,动能反拦截(动能防御卫星)是一条技术较为可行、效能较为明显的卫星自卫途径。

创造对重要地面与水面军事战略目标进行攻击的新手段,发展天对地攻击武器。导弹攻防与信息对抗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战略指挥中心、大型地/水面辐射源(预警雷达、舰载警戒雷达等)等关键信息节点成了重点打击的目标。打击目标还包括空间飞行器的地面测控站、注入站、接收站和中继站及其执行空间任务的保障系统。离开了这些地面站,它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弹道导弹威胁与天基反导防御问题。弹道导弹由于其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突防能力强、可携带包括子母弹头、核弹头或生物化学弹头(包括单弹头和

子母弹头)等大规模杀伤能力弹头、破坏力大和使用方便,被列为威胁性最大的攻击性精确制导武器之一。

弹道导弹防御武器包括助推段/上升段、中段、末段高层和末段低层反导系统。天基动能反导武器用于在来袭弹道导弹的主动段/上升段实施拦截。它可与地基上升段动能反导系统一起构成对来袭弹道导弹的第一层防御。从武器系统的效能来看,尽早进行拦截有利于扩大保卫区面积,减少武器布防数量,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实施主动段/上升段拦截。

对于天基平台反导系统来说,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只要天基平台网、指挥控制网和预警探测网一经建立,可对任何地区的来袭的弹道导弹实施上升段拦截,从长远角度看,天基反导将成为空间战略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天基动能武器对弹道导弹的主动段/上升段实施拦截,以构筑完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动能轨道武器组成

天基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由部署在轨道上的天基动能作战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天基动能作战系统是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天基动能反卫武器系统、天基动能反导武器系统、天基对地攻击武器系统、天基动能自卫轨道武器系统和其他动能轨道武器(包括控制空间的新概念轨道动能武器、占据式/污染式轨道控制武器等)。动能轨道武器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空间目标跟踪监视网、地面测控网、天地一体导弹预警网、天地一体作战指挥通信网和发射场系统与运载器支持系统等。

动能轨道武器的关键技术分析

(1)动能拦截器/天基动能拦截弹技术。包括动能拦截器/拦截弹总体设计与试验技术、直接侧向力控制与精确制导技术、快速响应姿/轨控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轻小光纤陀螺惯性测量与复合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

(2)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在精确探测跟踪与末制导技术方面,现代光学凝视成像技术、光学高帧频成像导引头和射频被动导引头技术是实现“零脱靶量”制导控制的技术基础,可直接用于天基动能轨道武器的高精度制导控制。

(3)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与平台战时测控技术。空间作战平台总体技术包括小型机动空间作战平台技术和小空间平台的设计、制造、入轨测试和在轨控制等,也包括在现有成熟的卫星平台上改进出适合天基动能轨道武器作战的武器

平台总体技术。

(4)空间作战指挥控制技术。鉴于空间攻防作战是一种战略为主的作战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多级空间作战指挥控制作战系统,包括国家空间作战司令部、空间作战任务控制中心和武器系统指挥控制中心等,需要先进的作战指挥控制技术。

(5)空间目标监测与探测跟踪技术。包括空间目标监视、跟踪、测轨预报、登录、编目、准确时空信息处理和目标管理技术,弹道导弹的预警、探测跟踪与识别技术。

(6)先进与能快速机动发射的运载器技术。包括发展固体运载火箭技术、战时机动应急发射技术等。

美军在未来10~20年太空武器发展计划包括天基武器、全球攻击系统、轨道作战飞行器、轨道机动飞行器等。图为构想中的轨道作战飞行器。

低轨成像军事侦察卫星可以提供全球性的、实时和近实时的、全天候和昼夜的侦察、监视、进攻评估及环境监测。

二、动能武器自话

提起我———动能武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实际上啊,我渊源久远,古已有之。如果你读过《水浒》,大概还记得水泊梁山英雄中有位“没羽箭”张清吧。他百步之外,飞石取人,弹无虚发,令人惊叹不已。而那使敌人胆战心悸的石子就可以看作是原始的我。

昨天的我,虽然还隐身于实验室、军工厂、试验场中,但也偶露峥嵘:1984 年6月10日,美军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夸贾林群岛发射一枚不装药的“民兵”Ⅰ洲际弹道导弹。数分钟后,我奉命应战,在梅克岛上空进行拦截,迎面照准从几千公里外飞来的“民兵”Ⅰ模拟弹头狠狠一击。哈!它顿时被我撞得七零八碎,碎片散布空域达207平方公里。1985年9月13日,F-15战斗机又把我带到空中检验反卫星能力。我不负众望,又把一颗在555公里高空运行的“ 太阳风”军用实验卫星撞得支离破碎。不过,这些都只是我走向战场前的“彩排 ”。

今天的我已经陆续走出实验室,跻身于现代高技术兵器之林。说来可笑,我毁导弹、灭卫星的“撒手锏”多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圆筒状金属和塑料弹,杀伤机理也没有多少深奥之处,只是利用有制导或无制导的小质量高速运动物体所产生的强大动能,直接撞毁对方导弹、卫星等。所以,人们称我是快如风的反导新宠儿。

目前,我这个家族人丁兴旺,成员众多,按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化学火箭动能拦截弹和电磁炮两个分支。他们各有特色,脾气各异。目前,火箭动能拦截弹已经走出实验室,成为许多国家的反导卫士;而电磁炮却仍然隐身于科研院所,正在不断发展完善。我的一些兄弟经常在电视、杂志上露脸,如美国的陆基NM D系统地基动能拦截弹、“爱国者”PAC-3动能拦截弹和以色列的“箭”-2动能拦截弹等。他们都是家族的明星,备受人们宠爱。

不是我夸口,人们器重我,是由于我有与众不同的优长。我与传统的防空反导导弹不同,能自主制导和修正拦截弹道,靠直接碰撞杀伤目标。具体说来,我的优点蛮多的:一是拦截手段新。以往反导拦截弹都用核弹头,高空爆炸会产生电磁脉冲和放射性微粒。这不仅影响本国的探测、跟踪通讯系统,而且也会造成污染。而我却另辟蹊径,采用动能碰撞等非核手段进行拦截,破坏动能大。如果我憋足了劲,能把弹丸从地球表面弹射到月球去,击中目标可达到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一克重的塑料弹能穿透一块厚厚的钢板。核弹、卫星要是与我对抗,那简直是鸡蛋碰石头,不粉身碎骨才怪哩。二是作用距离远,碰撞杀伤力强。“疾如流星,快似闪电”,这用来形容我的速度最恰当不过了。一般来说,我的速度最慢为2公里/秒,最快可达10公里/秒,因而动能大,杀伤力强。将来我还可能更快,达到25公里/秒以上。届时,从数百公里低轨道上的飞行器,到数万公里同步轨道上的早期预警卫星,无一例外都是我的猎物。三是直接命中精度高,拦截脱靶量逼近零。与呆头呆脑的传统破片式杀伤弹不同,我有一个灵巧的大脑,具备高智能,可以依靠外来信息自主控制运动方向,因而命中精度高。比如,家族明星———“爱国者”PAC-3型动能拦截弹的杀

伤飞行器中,就有180台径向分布、快速点火的微小型脉冲式固体推进剂发动机,能在飞行末段控制弹体的俯仰与偏航,修正杀伤飞行器的姿态,从而确保它灵活机动、自主寻的、直接命中摧毁目标。四是我体重轻、个头小,机动性好。我的战斗部质量比传统的破片杀伤式反导导弹战斗部要轻得多,所以机动能力强。如“爱国者”PAC-3动能拦截弹的腰围只有PAC-2拦截弹的2/3,体重只有PAC-2型的1/3。PAC-2系统的4联装发射架可以装上16枚PAC-3。

不过,我也有遗憾的地方,如果失去强大的动力之源和迅速充电技术的保障,我就会变得软弱无力、寸步难行了,而且还得“打一枪,拉一次栓”。幸好,超导技术的崛起为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展望未来,我踌躇满志,充满信心。一旦天战的帷幕拉开,我将以崭新的面貌登上战争的舞台。


相关文章

  • 美军致力发展的"特种"动能武器-
  • 美军致力展的"发特"动能种武-器-磁电轨道 炮 中 网 ch国in.aomcc.n 时间 2009:0-303- 发 表论评>> 既 有突又破临挑战面 目前 美国海,正与军国英防国部道一制这研电种轨道炮磁他, ...查看


  • 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 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有它独具的优越条件.它本身无需动力就可以在大气外层空间长时间运行,能在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高度的大范围内活动,飞越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全球飞行,执行航天任务.这是大气层内任何飞行器都无法比拟的.自从第一颗 ...查看


  • 军事航天技术
  • 军事航天技术 什么是军事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指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测控技术三大部分.航天运载器技术主要指火箭的制造与发射技术.航天器技术包括卫星.飞船.航天 ...查看


  • 电磁炮概论论文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新概念武器 论文题目:电磁炮概论 姓名: 学号: 学校: 成绩: 得分明细及权重: 内容准确性(60%) 书写符合要求(24%) 参考文献 (10%) 按时交论文 (6%) 得分 任课老师签名: ...查看


  • 我国军事武器新看点
  • 2012年,中国军事科技发展高歌猛进.今年,中国国防科技技术发展将再一次震惊世界,据外国媒体和军事论坛推测称中国一系列高精尖武器系统将首次试飞或者曝光亮相. 1.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或年底开工建造 近期国内军事论坛开始讨论一种称为055型 ...查看


  • 电子技术兵器
  • 防空雷达 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在其东海岸设置的"本土链"雷达系统中的一个雷达站 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用电子装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查看


  • 2016年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新动向
  • 作者:方 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注重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的战略谋划,强化核.导弹防御.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战略威慑力量发展,推进适应"多作战域作战"要求的新型武器装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高超声速技 ...查看


  • 新概念武器教案
  • 批准人: 2012年01月26日 <新 概 念 武 器>教案 教学提要 课 目:新 概 念 武 器 目 的:了解新概念武器的基本涵义,熟悉其独特性能,掌握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产生的主要影响,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 ...查看


  • 动能定理练习题(附答案) 1
  • 动能定理综合练习题 1.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m/s, 求:(1)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2)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3)手对物体做功. 2.一个人站在距地面高h = 15m处,将一个质量为m =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