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初探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华夏大地,文明礼仪几千年源源流长。孔子就非常重视“礼”对人的教育作用,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都强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受经济意识的影响,人们的“礼仪”意识淡薄,常常被忽略,文明礼仪变得可有可无。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较严重,学生没能够得到足够的、及时的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人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德育教育严重被忽略。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从小就受到溺爱,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文明礼貌。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腐蚀着我们的学生的身心。
我们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学生道德培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利用墙壁、楼道、走廊,张贴文明礼仪礼貌用语。利用黑板报、
宣传栏、手抄报张贴名人名言、礼仪展板、民族团结、历史礼仪故事。
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校园内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报道。
二、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礼仪内容,文明礼仪三字经、歌谣、名言、历史故事等,为教师提供文明礼仪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工作。积极进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的教学研讨,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入像民族教育等其他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校园内:开展演讲、主题班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小品剧,征集文明礼仪用语,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一日文明”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处处践行文明礼仪。
家庭中:帮助父母做饭洗衣,多做家务活,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等活动,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 社会上:我是文明小天使,做小交警,协助交警执勤,做小乘务员,做厨师,做小护士等等。热情周到,诠释着文明礼仪。
另外,走进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捡拾垃圾。让孩子们收获爱心。
四、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习惯的培养
曾有一则报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习惯的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动机?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道出了教育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觉地实现,可对于儿童,自控意识和能力较低,那就得依靠外界的力量,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方来达到目的。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因此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保证礼仪教育成功的关键。
五、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
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之星的评比,在各班级中开展文明班级的评比等,激励文明礼仪工作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制定”文明礼仪评价”细则,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检测、电话采访等方式,进行抽查。将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实施量化评比,将结果纳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级的管理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必将是学生终生的宝贵收获。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初探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华夏大地,文明礼仪几千年源源流长。孔子就非常重视“礼”对人的教育作用,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都强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受经济意识的影响,人们的“礼仪”意识淡薄,常常被忽略,文明礼仪变得可有可无。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较严重,学生没能够得到足够的、及时的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人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德育教育严重被忽略。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从小就受到溺爱,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文明礼貌。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腐蚀着我们的学生的身心。
我们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学生道德培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利用墙壁、楼道、走廊,张贴文明礼仪礼貌用语。利用黑板报、
宣传栏、手抄报张贴名人名言、礼仪展板、民族团结、历史礼仪故事。
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校园内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报道。
二、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礼仪内容,文明礼仪三字经、歌谣、名言、历史故事等,为教师提供文明礼仪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工作。积极进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的教学研讨,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入像民族教育等其他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校园内:开展演讲、主题班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小品剧,征集文明礼仪用语,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一日文明”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处处践行文明礼仪。
家庭中:帮助父母做饭洗衣,多做家务活,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等活动,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 社会上:我是文明小天使,做小交警,协助交警执勤,做小乘务员,做厨师,做小护士等等。热情周到,诠释着文明礼仪。
另外,走进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捡拾垃圾。让孩子们收获爱心。
四、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习惯的培养
曾有一则报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习惯的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动机?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道出了教育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觉地实现,可对于儿童,自控意识和能力较低,那就得依靠外界的力量,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方来达到目的。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的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因此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保证礼仪教育成功的关键。
五、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
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之星的评比,在各班级中开展文明班级的评比等,激励文明礼仪工作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制定”文明礼仪评价”细则,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检测、电话采访等方式,进行抽查。将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实施量化评比,将结果纳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级的管理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必将是学生终生的宝贵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