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点难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我们的事业则将一事无成,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因为:

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经验证明

在中国革命史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抵制封建化的趋势,最终难免于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遭失败,证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因此,并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决定了它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工人阶级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是:第一,工人阶级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它代表着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是最先进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的本身的产物。”第二,工人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剥削最重,受压迫最深,因而是最坚决、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阶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第三,工人阶级处在大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下,决定了它比任何其他阶级都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优点: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境遇之悲惨,痛苦之深重,举世所罕见。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而且没有工人贵族,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中心城市,并且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在半殖民地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近代工业,其分布和结构的畸形、集中是一大历史特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却成为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集结为统一和强大力量的条件,使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一的工人阶级能显示出其它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比拟的政治影响。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中国工人阶级一旦得到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支持,就可以形成伟大的力量。第四,中国工人阶级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总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具革命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1)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其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再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最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发挥对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率领、引导和组织作用。

(2)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策略方针

一是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

二是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三是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四是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陈独秀在领导权问题上犯了右倾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同样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二、中国的特殊环境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里产生、发展。在落后的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国家,能否建立共产党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新课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民族殖民地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起来,列宁强调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民族殖民地国家建立共产党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历史经验,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复杂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1、党的建设的特殊环境和艰巨任务

(1)有利因素

第一,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工人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不存在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阶层,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具有坚决的革命性,中国共产党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

第二,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们所接受的,是没有被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所歪曲和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与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原则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和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列宁的建党原则,党的创建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在组织上没有受到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不利因素

第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中国共产党刚一成立,就立即投入到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这一关键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也是党的历史上频繁发生“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根源。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要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组织,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就不能不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的革命分子入党。而那些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也必然向无产阶级政党和寻找出路,大量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转入农村后,这种环境决定了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而不是工人。因此,在很长时期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大量加入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但也不可

避免地把农民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到党内,影响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农村中长期存在的、有巨大渗透力量和深刻历史根源的各种落后思想,如封建专制主义、地方主义、家族主义思想等,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因此,如何在一个产业工人人数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长期包围中,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对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但在长期的战争环境和分散的农村环境,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党的建设缺乏比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环境,党组织难以在党员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单纯军事观点、山头主义、分散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易于滋生等。因此,怎样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的战争环境中,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就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如何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如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蚀,维护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总之,在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对党的建设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根据党所处的环境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确立党的建设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具体化、民族化。

2、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同时不放松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

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既不能用提高党内产业工人比例的办法,也不能用清洗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的办法,而只能通过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办法来解决,因此,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党的思想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在思想上真正入党,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自觉地改造世界观。着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突出特点和独特经验,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特色,同时党并未放松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政治上,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并在实现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中建设党,保持了政治上的一致。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德才兼备”、“任人惟贤”的干部路线,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并培养了革命和建设需要的大批干部;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从而建设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

3、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澄清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错误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农民党、小资产阶级政党。有人因为中国共产党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而认为它是“农民党、小资产阶级政党”,这是毫无道理的。首先,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是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具备了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作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的,而不是作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入党的。其次,决定党的性质最根本的不是党员的社会出身,而是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的纲领和组织原则,保证了党的思想和路线在党内居于统治

地位,而党的纪律加强了党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再者,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首先在思想上建党,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是不合法的,并在党的教育和整风中不断地被纠正。正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正确认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党的阶级基础,还要不要坚持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有人认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既然在我国已经消灭,那么作为资产阶级对立物的工人阶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已不再是产业工人,而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认为“中产阶级将取得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控制权”,否认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进而否定党的阶级基础。一般来说,资产阶级和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并非如此),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两个阶级一定同时消灭,因为它们消灭的条件和过程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由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失去其占有的生产资料而归于消灭,工人阶级则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阶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而消亡。事实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到2000年,全国职工已有2.7亿多人,其中城镇各种所有制及机关、事业单位共1.476亿人,乡镇企业职工1.3亿人。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一千多万,大多数陆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民将不断转化为工人,在其历史使命尚未完成之前,中国工人阶级不仅不会消失,还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仍然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代表的事实。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没有工人的劳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变成一句空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而脑力劳动同样是产业工人的劳动方式,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愈益发挥重要作用,而知识分子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中国工人阶级在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是由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条件下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所决定的。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中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3)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会成为“全民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的现象,有人据此认为党的阶级基础削弱了。其实,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肩负着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的双重使命,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某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逐步被淘汰,而那些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则进一步发展,这样,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必然发生变动,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下岗、转岗,这既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失去了先进性,也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恰恰相反,从长远看,正是在这种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包含高科技产业和经过提高的传统产业在内的中国先进生产力必将得到大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本身必将经历深刻的改造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提高。把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及其在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与旧体制下的“大锅饭”混为一谈,是一种误解和短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人员能不能入党?有人认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允许诸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这样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党就会变质,就不

再是工人阶级政党,就会蜕变成为“全民党”。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党员的成分从来都不是清一色的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工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党的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在现阶段,我们党的党员,除来自工人以外,还来自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他们和工人一道,构成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虽是工人阶级,但党员成分又不限于工人,这体现了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一致的。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既要继续增强阶级基础,同时又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虽然如此,中国共产党并非“全民党”。因为它所接纳的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是以承认党的纲领、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愿意为之而奋斗为前提条件的。这也就是说,非工人阶级出身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必须首先把自己的立场转变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然后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凡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没有超阶级的政党。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有“全民党”的观点出现,它的实质是企图以“全民党”取代工人阶级先锋队,改变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它的机会主义实质并与之划清界限。到20世纪80年代,它又以民主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内取得支配地位,从而改变了党的执政地位,倒转了社会主义方向。其教训是深刻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我们的事业则将一事无成,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因为:

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经验证明

在中国革命史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抵制封建化的趋势,最终难免于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遭失败,证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因此,并没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决定了它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工人阶级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是:第一,工人阶级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它代表着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是最先进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的本身的产物。”第二,工人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剥削最重,受压迫最深,因而是最坚决、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阶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第三,工人阶级处在大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下,决定了它比任何其他阶级都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优点: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境遇之悲惨,痛苦之深重,举世所罕见。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而且没有工人贵族,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中心城市,并且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在半殖民地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近代工业,其分布和结构的畸形、集中是一大历史特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却成为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集结为统一和强大力量的条件,使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一的工人阶级能显示出其它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比拟的政治影响。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中国工人阶级一旦得到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支持,就可以形成伟大的力量。第四,中国工人阶级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总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具革命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1)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其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再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最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发挥对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率领、引导和组织作用。

(2)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策略方针

一是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

二是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三是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四是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陈独秀在领导权问题上犯了右倾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同样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二、中国的特殊环境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里产生、发展。在落后的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国家,能否建立共产党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新课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民族殖民地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起来,列宁强调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民族殖民地国家建立共产党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历史经验,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复杂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1、党的建设的特殊环境和艰巨任务

(1)有利因素

第一,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工人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不存在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阶层,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具有坚决的革命性,中国共产党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

第二,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们所接受的,是没有被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所歪曲和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与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原则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和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列宁的建党原则,党的创建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在组织上没有受到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不利因素

第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中国共产党刚一成立,就立即投入到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这一关键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也是党的历史上频繁发生“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根源。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要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组织,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就不能不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的革命分子入党。而那些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也必然向无产阶级政党和寻找出路,大量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转入农村后,这种环境决定了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而不是工人。因此,在很长时期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大量加入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但也不可

避免地把农民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到党内,影响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农村中长期存在的、有巨大渗透力量和深刻历史根源的各种落后思想,如封建专制主义、地方主义、家族主义思想等,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因此,如何在一个产业工人人数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长期包围中,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对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但在长期的战争环境和分散的农村环境,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党的建设缺乏比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环境,党组织难以在党员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单纯军事观点、山头主义、分散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易于滋生等。因此,怎样在长期的、分散的、农村的战争环境中,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就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如何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如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蚀,维护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总之,在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对党的建设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根据党所处的环境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确立党的建设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具体化、民族化。

2、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同时不放松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

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既不能用提高党内产业工人比例的办法,也不能用清洗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的办法,而只能通过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办法来解决,因此,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党的思想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在思想上真正入党,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自觉地改造世界观。着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突出特点和独特经验,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特色,同时党并未放松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政治上,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并在实现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中建设党,保持了政治上的一致。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德才兼备”、“任人惟贤”的干部路线,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并培养了革命和建设需要的大批干部;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从而建设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

3、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澄清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错误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农民党、小资产阶级政党。有人因为中国共产党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而认为它是“农民党、小资产阶级政党”,这是毫无道理的。首先,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是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具备了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作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的,而不是作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入党的。其次,决定党的性质最根本的不是党员的社会出身,而是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的纲领和组织原则,保证了党的思想和路线在党内居于统治

地位,而党的纪律加强了党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再者,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首先在思想上建党,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是不合法的,并在党的教育和整风中不断地被纠正。正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正确认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党的阶级基础,还要不要坚持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有人认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既然在我国已经消灭,那么作为资产阶级对立物的工人阶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已不再是产业工人,而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认为“中产阶级将取得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控制权”,否认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进而否定党的阶级基础。一般来说,资产阶级和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并非如此),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两个阶级一定同时消灭,因为它们消灭的条件和过程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由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失去其占有的生产资料而归于消灭,工人阶级则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阶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而消亡。事实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到2000年,全国职工已有2.7亿多人,其中城镇各种所有制及机关、事业单位共1.476亿人,乡镇企业职工1.3亿人。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一千多万,大多数陆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民将不断转化为工人,在其历史使命尚未完成之前,中国工人阶级不仅不会消失,还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仍然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代表的事实。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没有工人的劳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变成一句空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而脑力劳动同样是产业工人的劳动方式,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愈益发挥重要作用,而知识分子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中国工人阶级在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是由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条件下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所决定的。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中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3)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会成为“全民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的现象,有人据此认为党的阶级基础削弱了。其实,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肩负着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的双重使命,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某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逐步被淘汰,而那些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则进一步发展,这样,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必然发生变动,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下岗、转岗,这既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失去了先进性,也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恰恰相反,从长远看,正是在这种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包含高科技产业和经过提高的传统产业在内的中国先进生产力必将得到大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本身必将经历深刻的改造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提高。把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及其在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与旧体制下的“大锅饭”混为一谈,是一种误解和短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人员能不能入党?有人认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允许诸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这样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党就会变质,就不

再是工人阶级政党,就会蜕变成为“全民党”。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党员的成分从来都不是清一色的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工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党的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在现阶段,我们党的党员,除来自工人以外,还来自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他们和工人一道,构成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虽是工人阶级,但党员成分又不限于工人,这体现了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一致的。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既要继续增强阶级基础,同时又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虽然如此,中国共产党并非“全民党”。因为它所接纳的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是以承认党的纲领、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愿意为之而奋斗为前提条件的。这也就是说,非工人阶级出身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必须首先把自己的立场转变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然后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凡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没有超阶级的政党。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有“全民党”的观点出现,它的实质是企图以“全民党”取代工人阶级先锋队,改变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它的机会主义实质并与之划清界限。到20世纪80年代,它又以民主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内取得支配地位,从而改变了党的执政地位,倒转了社会主义方向。其教训是深刻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相关文章

  • 沟通能力训练教学大纲
  • <商务沟通>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商务沟通 课 程 类 型: 理论 课程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适用层次: 中技 学时:144学时 学分: 8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本课程是中职/中技经管类专 ...查看


  • 九年级全一册重难点
  • 第一课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重点:1.责任的含义 2.责任的来源 3.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其对自己.对他人的意义. 难点: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第二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 重点:明确代价与回报 难点: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不 ...查看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 课程编号:XJ0150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总学时数:68学时 总 学 分:4 开课学期:春季或秋季 参考教材:< ...查看


  • 伤寒论重点难点
  • 第一章 绪 论 重点:伤寒的涵义.六经与六经辨证的概念难点: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原文1-8.10) 重点:太阳病的提纲:正确鉴别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温病的主证.病因病机.掌握其辩证要点 . 难 ...查看


  •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重难点归纳
  •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重难点归纳 第一章 总 论 重点难点归纳: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属性. 第二章 金融资产 重点难点归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转移. ...查看


  • 八年级生物下册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 ...查看


  • [护理管理学]课程标准
  • <护理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授课教研室 中文 课程名称 前导课程 后续课程 护理管理学教研室 护理管理学 必修课 授课学期 第4学期 课程类别 英文 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 理论习题 学时分配 总学时实 ...查看


  • 管理学教学大纲
  •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数:54/18 课程学时数:3/1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 ...查看


  • 教育学 教学大纲
  •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课程类型: 总学时数: 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编写时间: 无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二版), ...查看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码:1313129215 总学时数:42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一.课程的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