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拓展延伸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因时而动;拓展延伸;价值走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材”进行解读。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特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关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图片、影像、文字等媒介,整合成听、说、读、写、思的教学策略,促进感悟,使其吸收。如何拓展延伸,有几点拙见。
一、因时而动: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拓展延伸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教完,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教师可从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课中辅助型拓展性阅读、课后升华型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具体操作。
1. 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
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 课中辅助型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3. 课后升华型拓展性阅读。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自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二、灵活运用:选择语文教学有效拓展方式
拓展延伸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对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 自然拓展
拓展延伸应该是跟文本之间有一种“互文性”的关系。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有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拓展时,也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式的。
2. 适度拓展
拓展延伸应在立足于课本,突破“文本”的束缚,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但是拓展延伸必须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无源之水,毫无生命的。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度”。 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水平、地域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人施教。
3. 经典拓展
教师恰到好处的拓展和延伸,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妙,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如果只一味追求拓展延伸这一形式,不顾多少、不顾质量高低地拓展,那就会适得其反。就如做菜的佐料,放得太多,喧宾夺主,反而会影响做菜的效果。因此,拓展延伸要做到“经典”化、睛点化。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语文更加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则有助于课堂内容的学习。
三、形式多样:拓展语文主题化阅读教学
主题化语文拓展阅读的主题是根据语文教材而定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因此,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可分为三种: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欣赏文学类拓展阅读。
1. 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
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就是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入到主题情境中去,了解并体验某一名胜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及文化信息,让其有独特的体验感受。
2. 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
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就是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寓言、成语故事、人生感悟等文体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再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人生,学会思考。
3. 欣赏文学类拓展阅读
通过搜集并阅读欣赏散文、诗歌、随笔类文学作品,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作品的内涵、艺术特色、写作特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四、拓展延伸:决定语文课堂的价值走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的拓展性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拓展,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一点不能变。拓展延伸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以“经典”为最高追求。要达到“经典”“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潜移默化地融入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语文课堂拓展定能渐入佳境,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提高。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完美的“拓展延伸”既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追求,更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上的追求。
摘 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拓展延伸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因时而动;拓展延伸;价值走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材”进行解读。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特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关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图片、影像、文字等媒介,整合成听、说、读、写、思的教学策略,促进感悟,使其吸收。如何拓展延伸,有几点拙见。
一、因时而动: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拓展延伸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教完,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教师可从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课中辅助型拓展性阅读、课后升华型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具体操作。
1. 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
课前准备型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 课中辅助型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3. 课后升华型拓展性阅读。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自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二、灵活运用:选择语文教学有效拓展方式
拓展延伸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对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 自然拓展
拓展延伸应该是跟文本之间有一种“互文性”的关系。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有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拓展时,也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式的。
2. 适度拓展
拓展延伸应在立足于课本,突破“文本”的束缚,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但是拓展延伸必须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无源之水,毫无生命的。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度”。 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水平、地域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人施教。
3. 经典拓展
教师恰到好处的拓展和延伸,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妙,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如果只一味追求拓展延伸这一形式,不顾多少、不顾质量高低地拓展,那就会适得其反。就如做菜的佐料,放得太多,喧宾夺主,反而会影响做菜的效果。因此,拓展延伸要做到“经典”化、睛点化。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语文更加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则有助于课堂内容的学习。
三、形式多样:拓展语文主题化阅读教学
主题化语文拓展阅读的主题是根据语文教材而定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因此,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可分为三种: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欣赏文学类拓展阅读。
1. 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
体验情境类拓展阅读,就是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入到主题情境中去,了解并体验某一名胜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及文化信息,让其有独特的体验感受。
2. 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
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就是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寓言、成语故事、人生感悟等文体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再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人生,学会思考。
3. 欣赏文学类拓展阅读
通过搜集并阅读欣赏散文、诗歌、随笔类文学作品,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作品的内涵、艺术特色、写作特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四、拓展延伸:决定语文课堂的价值走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的拓展性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拓展,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一点不能变。拓展延伸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以“经典”为最高追求。要达到“经典”“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潜移默化地融入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语文课堂拓展定能渐入佳境,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提高。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完美的“拓展延伸”既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追求,更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