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7名)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在这两批900名英烈名录中,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籍共14名。其中第一批4名,第二批10名。第二批中还有牺牲在延安的5名外省籍英烈。本文另外还收录了8名尚未列入名录的著名抗日英烈。   第一批  4名   包  森(1911―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副司令员   张友清(1904―1942)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崔曙光(1911―1943)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   石嘉植(1918―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   第二批  10名   武止戈(1902―1933)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   鲁  贲(1912―1940) 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   艾亚春(190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赵  �D(1906―1941)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委员   张同生(1913―1943) 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杨世立(1903―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   王  文(1911―1943)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   陈发鸿(1915―1944) 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团长   高农斧(1912―1944) 新四军第3师10旅政治部主任   卢嘉温(1919―1945) 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5团团长   列入第二批的5名外省英烈   金道松(1911―1938) 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分区副司令员   钟蛟蟠(1899―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尹国赤(1907―1940)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   马文良(1912―1941)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   张 浩(1897―1942) 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尚未列入名录的8名英烈   贺  伟(1912―1938) 八路军120师警6团1营长   杨凤梁(1903―1939) 延安县保卫局局长   曹家庆(1911―1940)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   王聚德(1909―1941) 中共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   史学文(1908―1942) 中共绥远省委兴丰县委书记   马克昌(1912―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贾征远(1916―1944) 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副团长   慕汝瀛(1920―1945) 八路军115师某团团长   1.包  森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副司令员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包森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遭到泾阳县国民党压制,带头砸了县党部招牌。1932年2月入党。1933年7月在王泰吉领导的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中作政治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抗日前线,被派往晋察冀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1938年随邓华挺进平西,任33大队总支书记。6月,随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包森奉命率一个连,到兴隆县�ズ右淮�开辟抗日游击区。7月中旬,包森率部攻打佛爷来据点,歼灭日伪军八十多人。10月,八路军主力返回平西,包森率部留在兴隆、遵化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39年4月,包森在遵化城东北巧妙地活捉日本宪兵司令、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敌人大为震惊。6月,晋察冀军区将冀东抗日联军改为八路军13支队,包森任支队副司令员。1940年2月,包森率部进入盘山开辟抗日根据地。7月,正式成立了第13团,包兼任团长。经过一年浴血奋战,盘山游击区建立了七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达二百多万。1941年秋,13团和12团奉命开赴兴隆县,开辟了都山和雾灵山抗日根据地。这时,敌人以为八路军主力转入热河,冀东已不足为患,遂调走日军27师团,以伪治安军23个团约3万人接防冀东。从11月中旬起,包森和李运昌等发动了大规模的攻打治安军战役,历时三个月,在遵化、迁安等地累计消灭治安军4个团,瓦解一个团,使两个团丧失了战斗力,摧毁敌伪据点多处,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保卫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在这次战役中,包森直接领导的13团,从1942年1月3日至6日,在遵化县刘备寨一举歼灭了治安军13团;1月12日至13日,在遵化县国河两岸阎家庄等地,以7个连的兵力,全歼治安军第4团,击溃伪第二集团司令部及第3团,毙俘伪中校以下官兵近千人。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13团1营一部及特务连,在遵化县城北野户山与日军田中大队及伪满洲队遭遇。敌人依仗人多势众对我发起猛攻。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包森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指挥战士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正当他在前沿阵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胸部突然被敌弹击中。他捂着流血的胸口,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时年31岁。   2.张友清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张友清(1904―1942),原名张学静,字新侬。陕西神木县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29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1 年,中共河北省委遭破坏,被捕入狱,后被判处死刑。1936 年10 月由中共北方局营救出狱,赴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辛勤工作。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鼓励中共党员投身抗日前线,并努力推动山西国共两党为了民族的利益携手抗日,从而不断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 年5月,张友清改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创办区党委机关报《山西时事》。10月,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统战部部长。1939 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在此期间,他正确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争取工作,促使阎锡山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1942 年,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协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处理北方局和前总的日常工作。这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扫荡”太行山区,张友清在突围中不幸被俘,关押在太原集中营。在狱中,他化名吴乃人,继续与敌人做斗争,虽遭酷刑,但始终保守党政军机密,敌人始终未弄清他的真实身份。7月7日,张友清因遭酷刑,加上狱中条件恶劣,牺牲在太原集中营里。时年38 岁。   3.崔曙光   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   崔曙光(1911-1943),原名崔世荣,幼名天怀,参加革命后化名铁匠。陕西绥德县人。1927年4月入党。高小毕业后,他考入绥师。1928年4月,四师封闭后,崔曙光回到本村,很快与共产党员崔田民、崔凤荣(后叛变)接上关系,组成党小组,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崔曙光和崔田民先介绍雇农崔文宪(田夫)入党,后在周围村庄发展了一批党员,创建了铁茄坪党支部,任第一任支部书记。后来,绥德县委在此基础上,把铁茄坪支部一带党的组织连接起来,组建了中共绥德县第一个区委。1928年冬,崔曙光到清涧县店则沟开展建党活动。1930年冬,在楼则塔创建了一个区委。1934年2月,崔曙光同马佩勋带领的吴堡红四支队连夜赶到店则沟,会合马万里领导的清涧红二支队,袭击店则沟民团,缴获该民团全部枪支弹药。3月,陕北特委特别通讯员崔正冉请崔曙光回绥德,协助筹建绥德红五支队。崔曙光回来后,与崔正冉一起创建了红五支队。1935年,崔曙光先后任陕北特委巡视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巡视员、陕北第三分区区委书记等职。冬季,被任命为中共延安县委书记。1936年4月,崔曙光担任了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不到十天,又任中共绥德县委秘书长,后又任组织部长、军事部长(军委会主任)等职,跑遍绥德各地,大力开辟红色村庄,组建红军武装。8月,崔曙光担任了陕北省委秘书长。1937年10月,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1939年上半年,崔曙光在中央党校学习,坚决响应毛泽东“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要求到抗日前线去。1940年初,组织决定派他到中共山东分局工作,让他先到马列学院学习两年,再去赴任。学习期间,七年未见面的妻儿(他的5个女儿因饥饿、疾病死了4个)来探望他,他对妻子说:“我自入党以来,就一直背着人头闹革命。这次出去,很有可能回不来。你把兰芝拉扯大,革命胜利了,没有我,你们母女也会得到幸福的。”1942年10月,崔曙光带领近30位同志从延安起程,从神木东渡黄河,通过敌人无数道封锁线,艰苦跋涉两个多月,于1943年1月底,到达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晋东南。由于敌人严密封锁,这里聚集着200多地方工作干部,一连几个月不能过境。崔曙光一行也等待了两个多月,结果遇上日军“五一”大扫荡。崔曙光等100多名干部由冀中武装部队一个团保护,在河北省武安、涉县一带反“扫荡”中,不幸被日军包围。在突围中,崔曙光身边的三个警卫员,失散两个,一个壮烈牺牲,他也头部中弹,血流不止,隐蔽在一个山洞里。他叫住一名跑过来的同志,吃力地说:“帮我把身上的秘密文件销毁。请你转告中央,我没有完成党的任务。”说完后就牺牲了,时年31岁。   4.石嘉植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   石嘉植(1918�D1943),原名石嘉直。陕西富平县盘石村人。1936年初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石在八路军129师7旅担任情报干事,中共党支部书记。1938年2月,八路军在晋东南反击敌人九路围攻时,为摸清日军一个辎重营的情报,石嘉植主动请求带一个班插入敌营“剖腹”侦查。在摸清敌情后,又巧妙地调动敌人互相残杀,并活捉日军多名。战斗结束后,军区授予他“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后随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开赴河北,担任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1940年冬,石嘉植调任景南县德石路敌工队队长。在这个敌伪活动猖獗的所谓“明朗区”展开工作,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但是,石嘉植以自己的胆略、智慧和才干,多次计除汉奸走狗,惩处敌寇特务,为推动当地的抗日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2年,因叛徒出卖,石嘉植不幸被捕,被关进景县龙华镇日本宪兵队监狱。当敌人审讯时,石嘉植猛然举起木凳砸在日本宪兵队长西泽的头上。敌人立即扒掉他的衣服,用烧红的铁筷子烙他的肚脐。他坚持民族气节,始终未向敌人屈服。后来,石嘉植得知党组织决定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到龙华营救他,马上给组织写信说:“根据目前形势,搞大兵团活动会暴露自己,刺激敌人。龙华镇最近又增加四百余名日伪军。为我一个人牺牲那么多好同志,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请领导批准我的请求,允许我在狱中同敌人战斗,虽死无憾!”在狱中,石嘉植受尽百般折磨,仍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敌人把他和几个难友拉到龙华镇南街,绑在一根木桩子上,决定将他们处死。日军中队长福田拔刀砍倒了一个难友。当福田举刀正要砍杀另一个难友时,石飞起一脚踢掉他手中的军刀,并向老百姓喊道:“同胞们,日本鬼子欠下的血债一定要记住,血债要用血来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当场,石嘉植被敌人连砍七刀,遂壮烈牺牲。时年24岁。   5.武止戈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陕西渭南县人。1920 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2 年6 月,毕业后到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中共党团组织领导的活动。又与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刘天章、李子洲等组织进步团体共进社,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书记,领导团组织的发展工作,使北京市青年团员由原不足百人发展到180多人,成立20多个支部。1924 年初,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五六月回陕西,佐助王尚德创建渭南赤水青年团支部,与魏野畴成立西安地区第一个并由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对陕西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秋赴苏联留学,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1927 年春,被任命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后又进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曾到苏联红军部队中实习。“九一八”事变后,武止戈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32 年2 月,回国途经哈尔滨时被捕。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仍咬紧牙关,严守机密。后经组织营救获释,被派到北方开展抗日救亡军事斗争。1933 年到张家口,参加中共张家口特委领导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曾受冯玉祥委托前往库伦(今乌兰巴托),代表抗日同盟军与苏联、外蒙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络。5 月,被任命为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6 月,任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协助总指挥吉鸿昌率部向日伪军英勇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城。7 月12日,和吉鸿昌亲率敢死队,经激烈战斗后攻入多伦,将日本侵略势力逐出察哈尔省。后协助吉鸿昌指挥所部克复怀柔、密云、昌平等县城,取得大小汤山战斗的胜利。1933 年10 月13 日,日本飞机对抗日同盟军驻地河北顺义县(现属北京市)狂轰滥炸,武止戈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壮烈殉国。   6.鲁  贲   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   鲁贲(1912―1940),原名鲁学曾,字如愚。陕西横山人。1927年入党,任中共横山第一高小支部青年干事。1928年春考入榆林中学。1929年回横山,任共青团横山县委书记。他利用第一高小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1月,调任中共府谷县委书记。9月,改任中共陕北特委巡视员,与夫人安建萍负责特委与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及河北省委之间的交通工作。12月,中共陕北特委机关移至横山鲁贲家中。他不惜变卖家产,充作党的活动费用。1932年10月,任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33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派他与崔逢运、常学恭去北平,向中共河北省委汇报工作。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李华生听取了他们的汇报。考虑到他们三人在陕北已暴露身份,李华生让他们暂留北平。随后,鲁贲调任共青团绥远工委书记。1935年8月,鲁贲由绥远调回陕北,由中共西北工委派至陕甘边特委,任陕甘边南区委员会书记。1936年春,再次被调去绥远工作。为了开辟当地的铁路、煤矿工人运动,他深入工人居住区,和工人打成一片。短短一年里,卖过烧饼,搞过联络,守过机关,进过工厂,并亲自下井挖煤,几度积劳成疾。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引用列宁的话说“革命工作无休止”,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为了筹措党的活动经费,他带头节衣缩食,把身边仅有的几十元钱捐献出来。1937年9月,鲁贲奉命随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民运部一起奔赴晋冀边的阜平县,11月被任命为中共晋察冀省委宣传部部长,负责重新组建被破坏长达五年之久的中共阜平县委。1938年1月,调任中共冀中省委书记。8月,冀中省委改为中共冀中区委员会,黄敬任书记,鲁贲任副书记。在区党委和黄敬、鲁贲等领导下,冀中人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破袭战、地道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抗战中,先后有10余万冀中子弟参加八路军,仅120师就有冀中子弟16000多人。鲁贲在坚持冀中平原根据地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业绩。1939年9月,鲁贲带领冀中区委社会部长侯玉田、第二地委书记孙铭、第四地委书记吴健明等一行七人,离开冀中,到平汉路西晋察冀分局报道,筹备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1940年5月,鲁贲带领冀中七大代表团,横跨同蒲铁路,行进到山西省繁峙县白水村时,突然遇到日寇的袭击。大家开枪还击,奋勇抵抗,但寡不敌众。为了保护党的文件不被日寇所获,鲁贲纵马跳崖,壮烈牺牲。时年27岁。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在延安为鲁贲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党中央、冀中区党委以及刘少奇、林伯渠、刘澜涛等分别送了挽幛与花圈,中央领导人致了悼词。   7.艾亚春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艾亚春(1906―1941)陕西米脂县人。少年时家境极度贫寒,15岁即只身南下绥德,投奔高桂滋骑兵连从军。随着高部的扩大,他从一名列兵、伍长、班长、排长、连长升任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陆军84师转战山西,在团城口、介休等战役中,率先冲锋陷阵,挥刃格斗砍杀,杀敌甚众,多次光荣负伤。因对日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有方,而晋升为500团(1940年整编后为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1941年4月底,日军纠集了六个陆军师团,扫荡中条山,企图占领山西南部,直逼中国腹地――西安。5月7日晚,日军从夏县、闻喜、垣曲、绛县、阳城、济源等地,以优势兵力同时向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高桂滋部奋力迎敌。5月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垣曲县城,将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分割成两半。正在掩护全军转移的野战补充团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艾亚春亲率敢死队,手持大刀,带头猛冲,激战四小时,冲出日军第一道防线。11日,艾亚春在率部向西突围时,寡不敌众,头部、前胸连中数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6岁。艾亚春牺牲后,灵柩运抵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三千余人出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向其家属颁发了抗日烈士证书,并按照政策予以抚恤和优待。   8.赵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委员   赵�D(1906―1941年),又名赵林。陕西府谷县人。1926年,在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入党。毕业后,受组织派遣赴广州,入黄埔军校六期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先后坐牢八年。第一次是1927年在天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毫无结果。两年后释放,继续在天津工作。1931年6月在北平再次被捕,后被关进“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赵�D以赵林为名,与薄一波、刘澜涛等在狱中成立秘密中共支部,坚持斗争。1936年秋经组织营救出狱,先后任冀东特委、津南特委书记。1938年初到天津,同河北省委组织抗日武装,将京津一带自发的群众武装组织起来,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8、29、30三个支队。1938年秋,调任冀鲁豫区党校校长。1939年1月,任中共鲁西区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妇委书记。1940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成立鲁南区党委,赵�D任书记,兼任鲁南军区政委。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为我党制定的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八路军115师紧密配合,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健全区党委机关,相继建立三个地委,创办《鲁南时报》及党刊《先进》。此间,还建立鲁南军区机关和三个军分区,健全各县地方武装。6月,召开抱犊崮山区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专员,组成专员公署,选举参议长、参议员,组成参议会,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41年 9月,日军“扫荡”鲁南,进犯临郯平原,进击抱犊崮山区。在日军合击时,赵�D领导区党委机关机动转移,10月20日驻进苍山县甘霖乡银厂村休整。26日,国民党51军683团乘夜袭击鲁南区委机关。赵�D带警卫迅速向东突围而出,没走多远,想起机密文件包还没带出,就令通讯员继续突围,自己返回屋内找到文件包,点火焚烧后,又向外冲。结果被敌兵发现,第三次被捕。敌人始则设宴劝降,诱以高官厚禄,后施以各种酷刑。赵�D面对严刑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吐露一句党的机密。11月19日深夜,敌人将他押到早已挖好的土坑边。他仰望满天星斗,严肃地提出讲话的要求。敌连长不同意,赵�D厉声道:“我就要牺牲啦,还剥夺我这点权利吗?”连长只好答应。赵�D屹立坑旁,从容不迫地从抗战形势讲到我党的主张,从全国同胞的苦难讲到国民党顽军官兵的不幸。讲话打动了行刑士兵的心,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抽泣出声。领受处决任务的特务头子于大川,等了好久不见行刑士兵返回,亲自赶到刑场,暴跳如雷,大骂士兵,厉声命令立即动手。赵�D毅然跳下坑去,士兵们不忍心向他身上填土。最后,在于大川的鸣枪强令下,赵�D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赵�D在鲁南广大干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追悼大会上,整个会场哭声一片,久久不绝。在他牺牲不久,当地群众自发捐献铜钱,铸造了一尊铜像。敌人数次来破坏,均因群众冒死藏护而未能得逞。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将赵�D生活战斗牺牲过的苍山县改名为赵�D县。   9.张同生   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张同生(1913―1943),又名张玉成。陕西华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被组织派往山西抗日前线,编入八路军总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后任分站副主任。8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派第3分站及所属一个派出所、三个交通站和一个步兵连来到太谷,以太谷南山为基地,开辟过同蒲县、太汾公路到延安的交通线,并建立了一支武装护送队,对外称“祁太游击队”,张同生任队长。1943年5月,日军对八路军总部发动了大扫荡。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在转移中向总部发报时,被敌人发觉,误以为八路军总部在这里,于是集中向这一带围攻。情形万分紧急。张同生下令:一排保护杨部长和电台突围。他亲自率领两个排守住阵地,掩护同志们突围。他们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敌人从叛徒口中知道张同生的身份后,如获至宝,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张同生毫不动摇,一问三不知,后来干脆回绝敌人说:“我知道也不告诉你们这些强盗。”敌人将张同生绑在椅子上,用开水一壶一壶地浇在身上,直至被敌人活活烫死。年仅30岁。   10.杨世立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   杨世立(1903―1943),名学武。陕西延川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1943年9月,奉命由河南渑池北渡黄河赴山西垣曲一带,袭扰日本侵略军据点,历时两月,斩获颇多。在该县狭腰岩与数倍日军遭遇,激战一昼夜,弹尽援绝,率部奋力突出日军重重围困时,腰部中弹,壮烈牺牲。名载《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追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11.王  文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   王  文 (1911―1943年) 原名王学善,化名老井、罗文。陕西绥德人。1927年春考入绥德四师,不久入团,1930年转党。1928年,四师被封闭后回乡,以小学教员身份,在绥德黄河西岸广大农村发展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很快在60多个村庄建立起革命政权。同时,还动员家人参加了革命。1935年1月被选为绥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0月,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苏维埃政府,任副主席。同年冬,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1936年2月,被指派负责造船,支援工农红军东渡黄河转战山西。5月,红军主力西征后,他调至新成立的中共陕北省东地区特委工作,兼任吴堡县委书记,领导当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1937年,调任中共米脂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久调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初,中共中央指定由郭洪涛带领王文、王子文、霍士廉等50多位负责干部,赴山东开辟敌后根据地。行前,毛泽东亲自接见并讲了话。奉调山东后,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同年8月,特委扩大为区党委,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旋又任区军政委员会主席。主持将胶东三支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领导开辟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抗日根据地,使胶东抗日斗争蓬勃发展。1939年9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后改任胶东军区)成立,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胶东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部队得到迅速发展。曾参与指挥仰望顶、灵山、上夼、良蒙山、葛门口等战斗,连续粉碎日军千人以上的“扫荡”。1940年冬,新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组编,兼任政治委员。1941年3月,参与指挥痛击国民党顽军赵保原“反八联军”,获得胜利。1942年7月,胶东行政公署成立,任主任兼胶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与许世友、林浩等领导粉碎日军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并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领导军民与日伪军进行针锋相对的游击战争,使胶东抗日根据地度过了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体质健壮的王文变得体弱多病。1943年春节刚过后,他突然吐血不止,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1月16日与世长辞。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   12.高农斧   新四军3师10旅政治部主任   高农斧(1912―1944),陕西绥德人。地主家庭出身。1924年,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李子洲等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毅然辍学返乡,以串乡货郎为掩护,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秘密组织农会、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发展中共党团组织,进行革命斗争。1929年春,陕北发生大饥荒,他与父亲展开斗争,宣布他家两年不收租子,发动农民掀起抗租抗款斗争,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1931年,遵照党的指示,变卖家产,购买武器弹药,将打土豪分田地、抗捐抗税和武装革命结合起来。在斗争中,大义灭亲,处决阻碍革命斗争、向贫苦农民反攻倒算的叔父,为绥德革命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78师政治部民运科长,任劳任怨,埋头工作。曾向其弟连发三信,一再表示自己坚决与剥削家庭划清界限、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民运科长、组织科长、新兵团政委和新四军4师10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务,随部转战华北、华中,开创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积极贯彻党的主力部队地方化的部署,任淮海抗日根据地苏二支队政委和中共中心县委书记职,使10旅很快在淮海地区打开新局面。长期辛勤工作,积劳成疾,仍坚持参加反“扫荡”作战。1943年春,奉调返回延安,入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同年10月,患急性肺炎病逝。10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党校在《解放日报》上发出讣告。27日,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   13.陈发鸿   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团长   陈发鸿(1915―1944),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参加红26军,同年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37年后,在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任营长、副团长。1940年8月,687团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随军挺进淮海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3师8旅22团副团长。同年夏调任24团副团长。1943年任22团团长。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每次战斗都亲临前线,指挥了佃湖战斗、二三截战斗和合德战斗。他带领的22团战斗力强,在新四军3师中号称“虎团”。1944年10月19日,盐阜军民向日军发起反攻,攻打苏北棉花重镇合德镇。战斗打响后,陈发鸿率22团担任主攻,亲临前线指挥。激战到22日,在攻克日军据点时,不幸中弹负伤。战士们围着身负重伤的陈团长,心情都很沉重。他对大家说:“牺牲是革命军人的本份,这算不了什么!”在昏迷中还高呼“同志们,冲啊!”终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时年29岁。10月29日,当地党政军举行隆重葬礼,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阜宁县芦蒲烈士公墓。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同志沉痛题写挽联:“痛一弹无情夺吾勇将,愿三军用命歼彼顽凶。”全国解放后,射阳县人民政府将合德镇北街改为“发鸿街”以纪念烈士。   14.卢嘉温   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5团团长   卢嘉温(1919-1945),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随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南下华中。皖南事变后,部队改编为新四军3师。1945年4月,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2支队5团团长,率部增援皖江地区。5月初,5团在安徽无为与巢县交界处的黄龙岗担任对日伪军的警戒,掩护旅主力休整和根据地人民的夏收。6月9日,日伪军一个混编大队400余人前来进犯。卢嘉温率部迎战,连续击退敌人五次冲击,毙伤敌100余人。在下午的战斗中,又毙敌30余人,将敌击退。但卢嘉温在激战中不幸牺牲。   15.金道松   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分区副司令员   金道松(1911―1938),湖北阳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入团,1931年入党。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1938年在中央党校学习,11月21日回关中途中遇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现葬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16.钟蛟蟠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钟蛟蟠(1899-1939)字子安,曾用名钟蛟磐。广东南雄人。1923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任县农民协会宣传委员兼秘书。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后任赣南红军第26纵队政治处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宣传科长。8月下旬,随军奔赴抗日前线。9月25日,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后随军转战晋察冀边区,参加了攻克河北涞源、山西广灵、灵丘、察南蔚县等战斗,先后任涞源、广灵和蔚县县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独立团改为第1支队,钟蛟蟠改任支队宣传科科长。1939年1月,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39年9月,去延安汇报工作。9月8日,日本飞机43架分两次空袭延安,投弹200多枚。钟蛟蟠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时年40岁。   17.尹国赤   八路军留守兵警备第7团团长   尹国赤(?-1939)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排长、连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红军独立师参谋长。参加了巩固扩大陕甘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1939年牺牲。   18.马文良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   马文良(1912―1941),回族,原名尹九官,曾用名尹绂,字志异。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人。1912年10月出生于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参加了反内战游行。马文良在东北大学还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和反对东北大学迁址西安等斗争。1936年他被校方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马文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组织“解放社”的工作。1937年马文良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0年1月,他组织发起了“延安回民救国协会”,2月26日举行成立大会,任常务理事。这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同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1941年2月,马文良在陕甘宁边区盐池县第四区第五乡回六庄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和酷刑拷打,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宣传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必胜的政治主张。1941年4月17日深夜,马文良被国民党宁夏当局活埋于银川城隍庙(现景岳小学),年仅29岁。   19.张 浩   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冈县人。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莫斯科留学,1925年5月回国参与中共上海地委工作。1926年12月任中共汉口市委书记。1928年4月受命去长沙重建湖南省委。1929年1月调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全国海员工会特派员。1930年4月起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满洲省委代书记。同年9月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同年11月在沈阳被捕。1932年1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1933年至1935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7月出席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结束即回国,历经艰险,来到陕北瓦窑堡,向中共中央传达会议精神和八一宣言内容,并带回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电台密码。在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中做了重要工作。1935年11月起,先后任中央地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38年被增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1939年5月起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兼工人学校校长。1942年3月6日因病逝世。   20.贺  伟   八路军120师警6团1营长   贺伟(1912―1938),又名贺立艾。神木县彩林村人。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任中队指导员。1934年红三团成立后,任连长。后被派到府谷北区,协助当地党组织组建陕北红七支队,1935年任政委。9月,任红三团四连连长。1936年3月,刘志丹率领红28军来到神府地区,贺伟和当地军民积极支援、配合,保证了红28军渡河东征。5月,神府特委组建红四团,王兆相任团长,贺伟任政委。8月1日,红三团和红四团合编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一师,贺伟任二团(原红四团)政委。不久,又调任一团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独立师改编为120师工兵营,后又改编为120师警备6团,贺伟任1营营长。9月,部队渡过黄河,挺近偏关一带抗日前线。之后,贺伟驰骋于抗日前线,经历多次恶战。1938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五),部队奉命攻打集宁红沙坝日本鬼子的据点。贺伟带领1营战士担任攻击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腹部受伤。战后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时年26岁。   21.杨凤梁   延安县保卫局局长   杨凤梁(1903―1939),原籍陕西横山,后迁居延安。早年曾担任中共地下党组织交通员,多次传递情报,接送干部。1935年入党,7月由陕北特委任命为延安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局长,直接担任锄奸反霸、消灭敌特、保卫苏区安全的重任。曾受到陕北特委的嘉奖。1937年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前夕,他同边区保卫处处长周兴同志研究决策,亲自布置检查,为欢迎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37年到边区保安处学习。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时,为抢救遇险群众不幸牺牲。   22.曹家庆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   曹家庆(1911―1940),福建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南下转战川康边,任红32军第94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政治处主任,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反“扫荡”斗争。1940年冬在延安病逝。   23.王聚德   中共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   王聚德(1909―1941),又名撰忠,字逸仁。有的文献作“王据德”。陕西清涧县人。1927年初入团,3月转党。1932年,在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派驻山西柳林镇任招待所主任。1933年春,就地拉起一支30余人的队伍,回到清涧,袭击东区民团,因与当地党组织关系不调失败。是年夏,同清涧党的负责人白如冰接头,遂接受筹集武器任务。不日,从吉鸿昌部哗变来清的罗永宽、王银兴手中获得三支驳壳枪。罗永宽本人由王聚德、王有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以这三支短枪为基础,在绥清组建红二支队。8月5日,在王家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罗永宽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王聚德任副队长兼经济员。10月,高朗亭、罗永宽调往神府组建红三支队,特委任命聚德为红二支队队长,崔正冉为政委。1934年1月21日(古历腊月初七晚),王聚德、白如冰、白雪山、张承忠一起部署,指挥红一支队、红二支队,包围了解家沟镇,当场杀了“九个半”催款的豪绅衙役(其中一个砍数刀未死)。红二支队这次公开的武装斗争,成为清涧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的转折点。3月,奉命前往南梁,沟通陕北游击队与26军的联系。不久,被派往安塞开展地方工作,10月任安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县委书记。1935年9月,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诬陷为反革命,解送到瓦窑堡交陕甘晋省委政治保卫局审查。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王聚德获释出狱,入中央党校学习。1936年2月,随军东征,中途染疾返回。5月,西征到三边,历任中共定边县委书记、三边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和三边分区党委宣传部长。1937年7月,再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办公室。1940年4月,受社会部派遣,随同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进入大青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任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长、绥西地委书记等职,在工作中受中央社会部指挥,重大问题直接向中央社会部请示和联系。他除带有秘书和报务人员外,中央社会部专门为他配了一部电台,主要任务是搜集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各种情报,建立同苏联和蒙古国的联系,争取国民党人员抗战。在艰苦的日子里,王聚德除了完成中央社会部的特殊使命外,还直接参与了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27日,王聚德和当地蒙古族游击队长高风英等欢聚在万家沟小火烧的窑洞里,战友久别重逢,饮酒高歌,直到深夜。由于叛徒告密,当天夜间,敌人爬上山来把他们包围了,第二天拂晓开始偷袭。王聚德发现被围后,首先想到的是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和珍贵电台。战斗打响后,他迅速把文件烧毁,就地掘坑埋好电台。一切处理完毕,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敌人居高临下,集中全部火力,把窑洞口死死封住,12名抗日志士全部壮烈牺牲。王聚德牺牲时,年仅32岁。   24.史学文   中共绥远省委兴丰县委书记   史学文(1908―1942),原名师进生,又名师学温。陕西清涧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清涧城关区委书记等职。1934年5月,因叛徒出卖,清涧城关区委遭到破坏,史学文逃脱追捕转移到外地,失掉联系。1936年春重新入党。同年秋,由三边特委介绍入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初,被分配到伊克昭盟从事地下工作,任乌审旗工委常委兼秘书。1939年5月,随绥远省委进入蛮汗山区,任绥东工委委员。不久,受命开辟丰东抗日游击区,任丰东工委书记。同年11月,丰东工委改称兴丰县委,任县委书记。1940年冬,日军的扫荡日趋频繁,为保存革命力量,绥东区党委和大青山骑兵支队决定兴丰县委、县政府和县游击队撤离丰东,转移到蛮汗山根据地。1942年春,他在返回凉城途中遇敌负伤被捕。敌人因无证据,经组织营救获释。但敌人并不死心,他在养伤期间被敌发现。一天,敌人把全村老乡集中起来,架起机关枪威逼群众交出共产党史学文。当日军正要对群众下毒手时,史学文挺身而出,被捕入狱。在狱中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2月,在旗下营被敌人杀害,时年34岁。   25.马克昌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马克昌(1912―1942),陕西米脂县人。先后在绥德师范、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北洋大学读书。1935年冬,在天津上大学时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吁。积极推动和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被推选为南下的十名天津学生代表之一。1936年2月,参与组织北洋大学最早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副队长兼组织委员,后任队长,成为北洋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1936年5月入党。是北洋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六名成员之一。“七七”事变后,随天津流亡学生赴南京、上海请愿,要求抗日。7月底天津沦陷,他和一些“民先”队员赴陕北,进安吴青训班学习,后转延安陕北公学,结业后留任大队长。1938年春率70多名陕公学员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区党委武装部宣教科科长。1942年3月,率参观团去冀中抗日根据地。5月南返时在河北饶阳境内被日伪军包围。他镇定掩护战友突围,不幸中弹牺牲。   26.贾征远   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副团长   贾征远(1916―1944),本名贾庆林。陕西吴堡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1936年1月,部队编入刘志丹带领的红28军,随军征战,多次负伤。1937年,随115师开赴华北前线抗日。1940年7月,随115师独立支队东进山东,先后任营教导员、教导二旅作战股长、团参谋长等职。1942年,贾征远调任滨海独立团任副团长。1943年12月,该团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继续副团长。1944年冬,团部驻后黄埠子村,进行冬季整训和年终总结。12月23日拂晓,日伪军600余众包围了团部驻地。贾征远命令部队突围,自己身先士卒,指挥驻地干部群众和集训民兵冲了出去。突围出去后,他看到有的干部、战士还没有冲出,又返回村去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战后,日照军民为悼念贾征远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山东军区、滨海军区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参加大会,高度评价了烈士对开辟日照革命根据地和所作的巨大贡献。   27.慕汝瀛   八路军115师某团团长   慕汝瀛(1920―1945),小名斌。陕西吴堡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红军东征,他随部队转战山西,于赵城、洪洞一带打击敌人,屡立战功。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115师从华北转战山东地区,开创山东根据地,后任八路军某部团长。1945年在山东曹县安临集日军大“扫荡”时,带领部队英勇反击,痛歼日军,为国捐躯。时年25岁。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在这两批900名英烈名录中,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籍共14名。其中第一批4名,第二批10名。第二批中还有牺牲在延安的5名外省籍英烈。本文另外还收录了8名尚未列入名录的著名抗日英烈。   第一批  4名   包  森(1911―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副司令员   张友清(1904―1942)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崔曙光(1911―1943)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   石嘉植(1918―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   第二批  10名   武止戈(1902―1933)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   鲁  贲(1912―1940) 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   艾亚春(190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赵  �D(1906―1941)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委员   张同生(1913―1943) 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杨世立(1903―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   王  文(1911―1943)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   陈发鸿(1915―1944) 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团长   高农斧(1912―1944) 新四军第3师10旅政治部主任   卢嘉温(1919―1945) 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5团团长   列入第二批的5名外省英烈   金道松(1911―1938) 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分区副司令员   钟蛟蟠(1899―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尹国赤(1907―1940)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   马文良(1912―1941)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   张 浩(1897―1942) 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尚未列入名录的8名英烈   贺  伟(1912―1938) 八路军120师警6团1营长   杨凤梁(1903―1939) 延安县保卫局局长   曹家庆(1911―1940)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   王聚德(1909―1941) 中共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   史学文(1908―1942) 中共绥远省委兴丰县委书记   马克昌(1912―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贾征远(1916―1944) 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副团长   慕汝瀛(1920―1945) 八路军115师某团团长   1.包  森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副司令员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包森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遭到泾阳县国民党压制,带头砸了县党部招牌。1932年2月入党。1933年7月在王泰吉领导的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中作政治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抗日前线,被派往晋察冀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1938年随邓华挺进平西,任33大队总支书记。6月,随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包森奉命率一个连,到兴隆县�ズ右淮�开辟抗日游击区。7月中旬,包森率部攻打佛爷来据点,歼灭日伪军八十多人。10月,八路军主力返回平西,包森率部留在兴隆、遵化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39年4月,包森在遵化城东北巧妙地活捉日本宪兵司令、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敌人大为震惊。6月,晋察冀军区将冀东抗日联军改为八路军13支队,包森任支队副司令员。1940年2月,包森率部进入盘山开辟抗日根据地。7月,正式成立了第13团,包兼任团长。经过一年浴血奋战,盘山游击区建立了七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达二百多万。1941年秋,13团和12团奉命开赴兴隆县,开辟了都山和雾灵山抗日根据地。这时,敌人以为八路军主力转入热河,冀东已不足为患,遂调走日军27师团,以伪治安军23个团约3万人接防冀东。从11月中旬起,包森和李运昌等发动了大规模的攻打治安军战役,历时三个月,在遵化、迁安等地累计消灭治安军4个团,瓦解一个团,使两个团丧失了战斗力,摧毁敌伪据点多处,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保卫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在这次战役中,包森直接领导的13团,从1942年1月3日至6日,在遵化县刘备寨一举歼灭了治安军13团;1月12日至13日,在遵化县国河两岸阎家庄等地,以7个连的兵力,全歼治安军第4团,击溃伪第二集团司令部及第3团,毙俘伪中校以下官兵近千人。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13团1营一部及特务连,在遵化县城北野户山与日军田中大队及伪满洲队遭遇。敌人依仗人多势众对我发起猛攻。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包森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指挥战士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正当他在前沿阵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胸部突然被敌弹击中。他捂着流血的胸口,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时年31岁。   2.张友清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张友清(1904―1942),原名张学静,字新侬。陕西神木县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29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1 年,中共河北省委遭破坏,被捕入狱,后被判处死刑。1936 年10 月由中共北方局营救出狱,赴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辛勤工作。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鼓励中共党员投身抗日前线,并努力推动山西国共两党为了民族的利益携手抗日,从而不断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 年5月,张友清改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创办区党委机关报《山西时事》。10月,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统战部部长。1939 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在此期间,他正确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争取工作,促使阎锡山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1942 年,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协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处理北方局和前总的日常工作。这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扫荡”太行山区,张友清在突围中不幸被俘,关押在太原集中营。在狱中,他化名吴乃人,继续与敌人做斗争,虽遭酷刑,但始终保守党政军机密,敌人始终未弄清他的真实身份。7月7日,张友清因遭酷刑,加上狱中条件恶劣,牺牲在太原集中营里。时年38 岁。   3.崔曙光   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   崔曙光(1911-1943),原名崔世荣,幼名天怀,参加革命后化名铁匠。陕西绥德县人。1927年4月入党。高小毕业后,他考入绥师。1928年4月,四师封闭后,崔曙光回到本村,很快与共产党员崔田民、崔凤荣(后叛变)接上关系,组成党小组,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崔曙光和崔田民先介绍雇农崔文宪(田夫)入党,后在周围村庄发展了一批党员,创建了铁茄坪党支部,任第一任支部书记。后来,绥德县委在此基础上,把铁茄坪支部一带党的组织连接起来,组建了中共绥德县第一个区委。1928年冬,崔曙光到清涧县店则沟开展建党活动。1930年冬,在楼则塔创建了一个区委。1934年2月,崔曙光同马佩勋带领的吴堡红四支队连夜赶到店则沟,会合马万里领导的清涧红二支队,袭击店则沟民团,缴获该民团全部枪支弹药。3月,陕北特委特别通讯员崔正冉请崔曙光回绥德,协助筹建绥德红五支队。崔曙光回来后,与崔正冉一起创建了红五支队。1935年,崔曙光先后任陕北特委巡视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巡视员、陕北第三分区区委书记等职。冬季,被任命为中共延安县委书记。1936年4月,崔曙光担任了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不到十天,又任中共绥德县委秘书长,后又任组织部长、军事部长(军委会主任)等职,跑遍绥德各地,大力开辟红色村庄,组建红军武装。8月,崔曙光担任了陕北省委秘书长。1937年10月,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1939年上半年,崔曙光在中央党校学习,坚决响应毛泽东“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要求到抗日前线去。1940年初,组织决定派他到中共山东分局工作,让他先到马列学院学习两年,再去赴任。学习期间,七年未见面的妻儿(他的5个女儿因饥饿、疾病死了4个)来探望他,他对妻子说:“我自入党以来,就一直背着人头闹革命。这次出去,很有可能回不来。你把兰芝拉扯大,革命胜利了,没有我,你们母女也会得到幸福的。”1942年10月,崔曙光带领近30位同志从延安起程,从神木东渡黄河,通过敌人无数道封锁线,艰苦跋涉两个多月,于1943年1月底,到达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晋东南。由于敌人严密封锁,这里聚集着200多地方工作干部,一连几个月不能过境。崔曙光一行也等待了两个多月,结果遇上日军“五一”大扫荡。崔曙光等100多名干部由冀中武装部队一个团保护,在河北省武安、涉县一带反“扫荡”中,不幸被日军包围。在突围中,崔曙光身边的三个警卫员,失散两个,一个壮烈牺牲,他也头部中弹,血流不止,隐蔽在一个山洞里。他叫住一名跑过来的同志,吃力地说:“帮我把身上的秘密文件销毁。请你转告中央,我没有完成党的任务。”说完后就牺牲了,时年31岁。   4.石嘉植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   石嘉植(1918�D1943),原名石嘉直。陕西富平县盘石村人。1936年初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石在八路军129师7旅担任情报干事,中共党支部书记。1938年2月,八路军在晋东南反击敌人九路围攻时,为摸清日军一个辎重营的情报,石嘉植主动请求带一个班插入敌营“剖腹”侦查。在摸清敌情后,又巧妙地调动敌人互相残杀,并活捉日军多名。战斗结束后,军区授予他“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后随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开赴河北,担任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1940年冬,石嘉植调任景南县德石路敌工队队长。在这个敌伪活动猖獗的所谓“明朗区”展开工作,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但是,石嘉植以自己的胆略、智慧和才干,多次计除汉奸走狗,惩处敌寇特务,为推动当地的抗日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2年,因叛徒出卖,石嘉植不幸被捕,被关进景县龙华镇日本宪兵队监狱。当敌人审讯时,石嘉植猛然举起木凳砸在日本宪兵队长西泽的头上。敌人立即扒掉他的衣服,用烧红的铁筷子烙他的肚脐。他坚持民族气节,始终未向敌人屈服。后来,石嘉植得知党组织决定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到龙华营救他,马上给组织写信说:“根据目前形势,搞大兵团活动会暴露自己,刺激敌人。龙华镇最近又增加四百余名日伪军。为我一个人牺牲那么多好同志,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请领导批准我的请求,允许我在狱中同敌人战斗,虽死无憾!”在狱中,石嘉植受尽百般折磨,仍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敌人把他和几个难友拉到龙华镇南街,绑在一根木桩子上,决定将他们处死。日军中队长福田拔刀砍倒了一个难友。当福田举刀正要砍杀另一个难友时,石飞起一脚踢掉他手中的军刀,并向老百姓喊道:“同胞们,日本鬼子欠下的血债一定要记住,血债要用血来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当场,石嘉植被敌人连砍七刀,遂壮烈牺牲。时年24岁。   5.武止戈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陕西渭南县人。1920 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2 年6 月,毕业后到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中共党团组织领导的活动。又与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刘天章、李子洲等组织进步团体共进社,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书记,领导团组织的发展工作,使北京市青年团员由原不足百人发展到180多人,成立20多个支部。1924 年初,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五六月回陕西,佐助王尚德创建渭南赤水青年团支部,与魏野畴成立西安地区第一个并由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对陕西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秋赴苏联留学,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1927 年春,被任命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后又进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曾到苏联红军部队中实习。“九一八”事变后,武止戈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32 年2 月,回国途经哈尔滨时被捕。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仍咬紧牙关,严守机密。后经组织营救获释,被派到北方开展抗日救亡军事斗争。1933 年到张家口,参加中共张家口特委领导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曾受冯玉祥委托前往库伦(今乌兰巴托),代表抗日同盟军与苏联、外蒙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络。5 月,被任命为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6 月,任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协助总指挥吉鸿昌率部向日伪军英勇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城。7 月12日,和吉鸿昌亲率敢死队,经激烈战斗后攻入多伦,将日本侵略势力逐出察哈尔省。后协助吉鸿昌指挥所部克复怀柔、密云、昌平等县城,取得大小汤山战斗的胜利。1933 年10 月13 日,日本飞机对抗日同盟军驻地河北顺义县(现属北京市)狂轰滥炸,武止戈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壮烈殉国。   6.鲁  贲   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   鲁贲(1912―1940),原名鲁学曾,字如愚。陕西横山人。1927年入党,任中共横山第一高小支部青年干事。1928年春考入榆林中学。1929年回横山,任共青团横山县委书记。他利用第一高小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1月,调任中共府谷县委书记。9月,改任中共陕北特委巡视员,与夫人安建萍负责特委与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及河北省委之间的交通工作。12月,中共陕北特委机关移至横山鲁贲家中。他不惜变卖家产,充作党的活动费用。1932年10月,任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33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派他与崔逢运、常学恭去北平,向中共河北省委汇报工作。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李华生听取了他们的汇报。考虑到他们三人在陕北已暴露身份,李华生让他们暂留北平。随后,鲁贲调任共青团绥远工委书记。1935年8月,鲁贲由绥远调回陕北,由中共西北工委派至陕甘边特委,任陕甘边南区委员会书记。1936年春,再次被调去绥远工作。为了开辟当地的铁路、煤矿工人运动,他深入工人居住区,和工人打成一片。短短一年里,卖过烧饼,搞过联络,守过机关,进过工厂,并亲自下井挖煤,几度积劳成疾。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引用列宁的话说“革命工作无休止”,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为了筹措党的活动经费,他带头节衣缩食,把身边仅有的几十元钱捐献出来。1937年9月,鲁贲奉命随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民运部一起奔赴晋冀边的阜平县,11月被任命为中共晋察冀省委宣传部部长,负责重新组建被破坏长达五年之久的中共阜平县委。1938年1月,调任中共冀中省委书记。8月,冀中省委改为中共冀中区委员会,黄敬任书记,鲁贲任副书记。在区党委和黄敬、鲁贲等领导下,冀中人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破袭战、地道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抗战中,先后有10余万冀中子弟参加八路军,仅120师就有冀中子弟16000多人。鲁贲在坚持冀中平原根据地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业绩。1939年9月,鲁贲带领冀中区委社会部长侯玉田、第二地委书记孙铭、第四地委书记吴健明等一行七人,离开冀中,到平汉路西晋察冀分局报道,筹备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1940年5月,鲁贲带领冀中七大代表团,横跨同蒲铁路,行进到山西省繁峙县白水村时,突然遇到日寇的袭击。大家开枪还击,奋勇抵抗,但寡不敌众。为了保护党的文件不被日寇所获,鲁贲纵马跳崖,壮烈牺牲。时年27岁。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在延安为鲁贲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党中央、冀中区党委以及刘少奇、林伯渠、刘澜涛等分别送了挽幛与花圈,中央领导人致了悼词。   7.艾亚春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艾亚春(1906―1941)陕西米脂县人。少年时家境极度贫寒,15岁即只身南下绥德,投奔高桂滋骑兵连从军。随着高部的扩大,他从一名列兵、伍长、班长、排长、连长升任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陆军84师转战山西,在团城口、介休等战役中,率先冲锋陷阵,挥刃格斗砍杀,杀敌甚众,多次光荣负伤。因对日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有方,而晋升为500团(1940年整编后为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1941年4月底,日军纠集了六个陆军师团,扫荡中条山,企图占领山西南部,直逼中国腹地――西安。5月7日晚,日军从夏县、闻喜、垣曲、绛县、阳城、济源等地,以优势兵力同时向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高桂滋部奋力迎敌。5月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垣曲县城,将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分割成两半。正在掩护全军转移的野战补充团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艾亚春亲率敢死队,手持大刀,带头猛冲,激战四小时,冲出日军第一道防线。11日,艾亚春在率部向西突围时,寡不敌众,头部、前胸连中数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6岁。艾亚春牺牲后,灵柩运抵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三千余人出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向其家属颁发了抗日烈士证书,并按照政策予以抚恤和优待。   8.赵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委员   赵�D(1906―1941年),又名赵林。陕西府谷县人。1926年,在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入党。毕业后,受组织派遣赴广州,入黄埔军校六期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先后坐牢八年。第一次是1927年在天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毫无结果。两年后释放,继续在天津工作。1931年6月在北平再次被捕,后被关进“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赵�D以赵林为名,与薄一波、刘澜涛等在狱中成立秘密中共支部,坚持斗争。1936年秋经组织营救出狱,先后任冀东特委、津南特委书记。1938年初到天津,同河北省委组织抗日武装,将京津一带自发的群众武装组织起来,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8、29、30三个支队。1938年秋,调任冀鲁豫区党校校长。1939年1月,任中共鲁西区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妇委书记。1940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成立鲁南区党委,赵�D任书记,兼任鲁南军区政委。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为我党制定的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八路军115师紧密配合,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健全区党委机关,相继建立三个地委,创办《鲁南时报》及党刊《先进》。此间,还建立鲁南军区机关和三个军分区,健全各县地方武装。6月,召开抱犊崮山区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专员,组成专员公署,选举参议长、参议员,组成参议会,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41年 9月,日军“扫荡”鲁南,进犯临郯平原,进击抱犊崮山区。在日军合击时,赵�D领导区党委机关机动转移,10月20日驻进苍山县甘霖乡银厂村休整。26日,国民党51军683团乘夜袭击鲁南区委机关。赵�D带警卫迅速向东突围而出,没走多远,想起机密文件包还没带出,就令通讯员继续突围,自己返回屋内找到文件包,点火焚烧后,又向外冲。结果被敌兵发现,第三次被捕。敌人始则设宴劝降,诱以高官厚禄,后施以各种酷刑。赵�D面对严刑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吐露一句党的机密。11月19日深夜,敌人将他押到早已挖好的土坑边。他仰望满天星斗,严肃地提出讲话的要求。敌连长不同意,赵�D厉声道:“我就要牺牲啦,还剥夺我这点权利吗?”连长只好答应。赵�D屹立坑旁,从容不迫地从抗战形势讲到我党的主张,从全国同胞的苦难讲到国民党顽军官兵的不幸。讲话打动了行刑士兵的心,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抽泣出声。领受处决任务的特务头子于大川,等了好久不见行刑士兵返回,亲自赶到刑场,暴跳如雷,大骂士兵,厉声命令立即动手。赵�D毅然跳下坑去,士兵们不忍心向他身上填土。最后,在于大川的鸣枪强令下,赵�D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赵�D在鲁南广大干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追悼大会上,整个会场哭声一片,久久不绝。在他牺牲不久,当地群众自发捐献铜钱,铸造了一尊铜像。敌人数次来破坏,均因群众冒死藏护而未能得逞。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将赵�D生活战斗牺牲过的苍山县改名为赵�D县。   9.张同生   八路军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副主任   张同生(1913―1943),又名张玉成。陕西华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被组织派往山西抗日前线,编入八路军总后勤部兵站第3分站,后任分站副主任。8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派第3分站及所属一个派出所、三个交通站和一个步兵连来到太谷,以太谷南山为基地,开辟过同蒲县、太汾公路到延安的交通线,并建立了一支武装护送队,对外称“祁太游击队”,张同生任队长。1943年5月,日军对八路军总部发动了大扫荡。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在转移中向总部发报时,被敌人发觉,误以为八路军总部在这里,于是集中向这一带围攻。情形万分紧急。张同生下令:一排保护杨部长和电台突围。他亲自率领两个排守住阵地,掩护同志们突围。他们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敌人从叛徒口中知道张同生的身份后,如获至宝,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张同生毫不动摇,一问三不知,后来干脆回绝敌人说:“我知道也不告诉你们这些强盗。”敌人将张同生绑在椅子上,用开水一壶一壶地浇在身上,直至被敌人活活烫死。年仅30岁。   10.杨世立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   杨世立(1903―1943),名学武。陕西延川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251团团长。1943年9月,奉命由河南渑池北渡黄河赴山西垣曲一带,袭扰日本侵略军据点,历时两月,斩获颇多。在该县狭腰岩与数倍日军遭遇,激战一昼夜,弹尽援绝,率部奋力突出日军重重围困时,腰部中弹,壮烈牺牲。名载《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追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11.王  文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   王  文 (1911―1943年) 原名王学善,化名老井、罗文。陕西绥德人。1927年春考入绥德四师,不久入团,1930年转党。1928年,四师被封闭后回乡,以小学教员身份,在绥德黄河西岸广大农村发展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很快在60多个村庄建立起革命政权。同时,还动员家人参加了革命。1935年1月被选为绥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0月,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苏维埃政府,任副主席。同年冬,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1936年2月,被指派负责造船,支援工农红军东渡黄河转战山西。5月,红军主力西征后,他调至新成立的中共陕北省东地区特委工作,兼任吴堡县委书记,领导当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1937年,调任中共米脂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久调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初,中共中央指定由郭洪涛带领王文、王子文、霍士廉等50多位负责干部,赴山东开辟敌后根据地。行前,毛泽东亲自接见并讲了话。奉调山东后,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同年8月,特委扩大为区党委,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旋又任区军政委员会主席。主持将胶东三支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领导开辟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抗日根据地,使胶东抗日斗争蓬勃发展。1939年9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后改任胶东军区)成立,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胶东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部队得到迅速发展。曾参与指挥仰望顶、灵山、上夼、良蒙山、葛门口等战斗,连续粉碎日军千人以上的“扫荡”。1940年冬,新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组编,兼任政治委员。1941年3月,参与指挥痛击国民党顽军赵保原“反八联军”,获得胜利。1942年7月,胶东行政公署成立,任主任兼胶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与许世友、林浩等领导粉碎日军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并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领导军民与日伪军进行针锋相对的游击战争,使胶东抗日根据地度过了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体质健壮的王文变得体弱多病。1943年春节刚过后,他突然吐血不止,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1月16日与世长辞。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   12.高农斧   新四军3师10旅政治部主任   高农斧(1912―1944),陕西绥德人。地主家庭出身。1924年,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李子洲等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毅然辍学返乡,以串乡货郎为掩护,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秘密组织农会、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发展中共党团组织,进行革命斗争。1929年春,陕北发生大饥荒,他与父亲展开斗争,宣布他家两年不收租子,发动农民掀起抗租抗款斗争,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1931年,遵照党的指示,变卖家产,购买武器弹药,将打土豪分田地、抗捐抗税和武装革命结合起来。在斗争中,大义灭亲,处决阻碍革命斗争、向贫苦农民反攻倒算的叔父,为绥德革命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78师政治部民运科长,任劳任怨,埋头工作。曾向其弟连发三信,一再表示自己坚决与剥削家庭划清界限、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民运科长、组织科长、新兵团政委和新四军4师10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务,随部转战华北、华中,开创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积极贯彻党的主力部队地方化的部署,任淮海抗日根据地苏二支队政委和中共中心县委书记职,使10旅很快在淮海地区打开新局面。长期辛勤工作,积劳成疾,仍坚持参加反“扫荡”作战。1943年春,奉调返回延安,入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同年10月,患急性肺炎病逝。10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党校在《解放日报》上发出讣告。27日,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   13.陈发鸿   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团长   陈发鸿(1915―1944),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参加红26军,同年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37年后,在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任营长、副团长。1940年8月,687团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随军挺进淮海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3师8旅22团副团长。同年夏调任24团副团长。1943年任22团团长。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每次战斗都亲临前线,指挥了佃湖战斗、二三截战斗和合德战斗。他带领的22团战斗力强,在新四军3师中号称“虎团”。1944年10月19日,盐阜军民向日军发起反攻,攻打苏北棉花重镇合德镇。战斗打响后,陈发鸿率22团担任主攻,亲临前线指挥。激战到22日,在攻克日军据点时,不幸中弹负伤。战士们围着身负重伤的陈团长,心情都很沉重。他对大家说:“牺牲是革命军人的本份,这算不了什么!”在昏迷中还高呼“同志们,冲啊!”终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时年29岁。10月29日,当地党政军举行隆重葬礼,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阜宁县芦蒲烈士公墓。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同志沉痛题写挽联:“痛一弹无情夺吾勇将,愿三军用命歼彼顽凶。”全国解放后,射阳县人民政府将合德镇北街改为“发鸿街”以纪念烈士。   14.卢嘉温   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5团团长   卢嘉温(1919-1945),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随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南下华中。皖南事变后,部队改编为新四军3师。1945年4月,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2支队5团团长,率部增援皖江地区。5月初,5团在安徽无为与巢县交界处的黄龙岗担任对日伪军的警戒,掩护旅主力休整和根据地人民的夏收。6月9日,日伪军一个混编大队400余人前来进犯。卢嘉温率部迎战,连续击退敌人五次冲击,毙伤敌100余人。在下午的战斗中,又毙敌30余人,将敌击退。但卢嘉温在激战中不幸牺牲。   15.金道松   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分区副司令员   金道松(1911―1938),湖北阳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入团,1931年入党。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1938年在中央党校学习,11月21日回关中途中遇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现葬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16.钟蛟蟠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钟蛟蟠(1899-1939)字子安,曾用名钟蛟磐。广东南雄人。1923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任县农民协会宣传委员兼秘书。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后任赣南红军第26纵队政治处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宣传科长。8月下旬,随军奔赴抗日前线。9月25日,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后随军转战晋察冀边区,参加了攻克河北涞源、山西广灵、灵丘、察南蔚县等战斗,先后任涞源、广灵和蔚县县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独立团改为第1支队,钟蛟蟠改任支队宣传科科长。1939年1月,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39年9月,去延安汇报工作。9月8日,日本飞机43架分两次空袭延安,投弹200多枚。钟蛟蟠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时年40岁。   17.尹国赤   八路军留守兵警备第7团团长   尹国赤(?-1939)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排长、连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红军独立师参谋长。参加了巩固扩大陕甘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1939年牺牲。   18.马文良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   马文良(1912―1941),回族,原名尹九官,曾用名尹绂,字志异。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人。1912年10月出生于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参加了反内战游行。马文良在东北大学还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和反对东北大学迁址西安等斗争。1936年他被校方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马文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组织“解放社”的工作。1937年马文良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0年1月,他组织发起了“延安回民救国协会”,2月26日举行成立大会,任常务理事。这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同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1941年2月,马文良在陕甘宁边区盐池县第四区第五乡回六庄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和酷刑拷打,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宣传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必胜的政治主张。1941年4月17日深夜,马文良被国民党宁夏当局活埋于银川城隍庙(现景岳小学),年仅29岁。   19.张 浩   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冈县人。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莫斯科留学,1925年5月回国参与中共上海地委工作。1926年12月任中共汉口市委书记。1928年4月受命去长沙重建湖南省委。1929年1月调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全国海员工会特派员。1930年4月起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满洲省委代书记。同年9月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同年11月在沈阳被捕。1932年1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1933年至1935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7月出席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结束即回国,历经艰险,来到陕北瓦窑堡,向中共中央传达会议精神和八一宣言内容,并带回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电台密码。在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中做了重要工作。1935年11月起,先后任中央地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38年被增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1939年5月起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兼工人学校校长。1942年3月6日因病逝世。   20.贺  伟   八路军120师警6团1营长   贺伟(1912―1938),又名贺立艾。神木县彩林村人。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任中队指导员。1934年红三团成立后,任连长。后被派到府谷北区,协助当地党组织组建陕北红七支队,1935年任政委。9月,任红三团四连连长。1936年3月,刘志丹率领红28军来到神府地区,贺伟和当地军民积极支援、配合,保证了红28军渡河东征。5月,神府特委组建红四团,王兆相任团长,贺伟任政委。8月1日,红三团和红四团合编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一师,贺伟任二团(原红四团)政委。不久,又调任一团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独立师改编为120师工兵营,后又改编为120师警备6团,贺伟任1营营长。9月,部队渡过黄河,挺近偏关一带抗日前线。之后,贺伟驰骋于抗日前线,经历多次恶战。1938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五),部队奉命攻打集宁红沙坝日本鬼子的据点。贺伟带领1营战士担任攻击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腹部受伤。战后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时年26岁。   21.杨凤梁   延安县保卫局局长   杨凤梁(1903―1939),原籍陕西横山,后迁居延安。早年曾担任中共地下党组织交通员,多次传递情报,接送干部。1935年入党,7月由陕北特委任命为延安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局长,直接担任锄奸反霸、消灭敌特、保卫苏区安全的重任。曾受到陕北特委的嘉奖。1937年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前夕,他同边区保卫处处长周兴同志研究决策,亲自布置检查,为欢迎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37年到边区保安处学习。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时,为抢救遇险群众不幸牺牲。   22.曹家庆   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   曹家庆(1911―1940),福建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南下转战川康边,任红32军第94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政治处主任,警备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反“扫荡”斗争。1940年冬在延安病逝。   23.王聚德   中共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   王聚德(1909―1941),又名撰忠,字逸仁。有的文献作“王据德”。陕西清涧县人。1927年初入团,3月转党。1932年,在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派驻山西柳林镇任招待所主任。1933年春,就地拉起一支30余人的队伍,回到清涧,袭击东区民团,因与当地党组织关系不调失败。是年夏,同清涧党的负责人白如冰接头,遂接受筹集武器任务。不日,从吉鸿昌部哗变来清的罗永宽、王银兴手中获得三支驳壳枪。罗永宽本人由王聚德、王有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以这三支短枪为基础,在绥清组建红二支队。8月5日,在王家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罗永宽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王聚德任副队长兼经济员。10月,高朗亭、罗永宽调往神府组建红三支队,特委任命聚德为红二支队队长,崔正冉为政委。1934年1月21日(古历腊月初七晚),王聚德、白如冰、白雪山、张承忠一起部署,指挥红一支队、红二支队,包围了解家沟镇,当场杀了“九个半”催款的豪绅衙役(其中一个砍数刀未死)。红二支队这次公开的武装斗争,成为清涧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的转折点。3月,奉命前往南梁,沟通陕北游击队与26军的联系。不久,被派往安塞开展地方工作,10月任安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县委书记。1935年9月,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诬陷为反革命,解送到瓦窑堡交陕甘晋省委政治保卫局审查。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王聚德获释出狱,入中央党校学习。1936年2月,随军东征,中途染疾返回。5月,西征到三边,历任中共定边县委书记、三边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和三边分区党委宣传部长。1937年7月,再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办公室。1940年4月,受社会部派遣,随同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进入大青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任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长、绥西地委书记等职,在工作中受中央社会部指挥,重大问题直接向中央社会部请示和联系。他除带有秘书和报务人员外,中央社会部专门为他配了一部电台,主要任务是搜集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各种情报,建立同苏联和蒙古国的联系,争取国民党人员抗战。在艰苦的日子里,王聚德除了完成中央社会部的特殊使命外,还直接参与了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27日,王聚德和当地蒙古族游击队长高风英等欢聚在万家沟小火烧的窑洞里,战友久别重逢,饮酒高歌,直到深夜。由于叛徒告密,当天夜间,敌人爬上山来把他们包围了,第二天拂晓开始偷袭。王聚德发现被围后,首先想到的是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和珍贵电台。战斗打响后,他迅速把文件烧毁,就地掘坑埋好电台。一切处理完毕,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敌人居高临下,集中全部火力,把窑洞口死死封住,12名抗日志士全部壮烈牺牲。王聚德牺牲时,年仅32岁。   24.史学文   中共绥远省委兴丰县委书记   史学文(1908―1942),原名师进生,又名师学温。陕西清涧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清涧城关区委书记等职。1934年5月,因叛徒出卖,清涧城关区委遭到破坏,史学文逃脱追捕转移到外地,失掉联系。1936年春重新入党。同年秋,由三边特委介绍入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初,被分配到伊克昭盟从事地下工作,任乌审旗工委常委兼秘书。1939年5月,随绥远省委进入蛮汗山区,任绥东工委委员。不久,受命开辟丰东抗日游击区,任丰东工委书记。同年11月,丰东工委改称兴丰县委,任县委书记。1940年冬,日军的扫荡日趋频繁,为保存革命力量,绥东区党委和大青山骑兵支队决定兴丰县委、县政府和县游击队撤离丰东,转移到蛮汗山根据地。1942年春,他在返回凉城途中遇敌负伤被捕。敌人因无证据,经组织营救获释。但敌人并不死心,他在养伤期间被敌发现。一天,敌人把全村老乡集中起来,架起机关枪威逼群众交出共产党史学文。当日军正要对群众下毒手时,史学文挺身而出,被捕入狱。在狱中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2月,在旗下营被敌人杀害,时年34岁。   25.马克昌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马克昌(1912―1942),陕西米脂县人。先后在绥德师范、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北洋大学读书。1935年冬,在天津上大学时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吁。积极推动和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被推选为南下的十名天津学生代表之一。1936年2月,参与组织北洋大学最早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副队长兼组织委员,后任队长,成为北洋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1936年5月入党。是北洋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六名成员之一。“七七”事变后,随天津流亡学生赴南京、上海请愿,要求抗日。7月底天津沦陷,他和一些“民先”队员赴陕北,进安吴青训班学习,后转延安陕北公学,结业后留任大队长。1938年春率70多名陕公学员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区党委武装部宣教科科长。1942年3月,率参观团去冀中抗日根据地。5月南返时在河北饶阳境内被日伪军包围。他镇定掩护战友突围,不幸中弹牺牲。   26.贾征远   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副团长   贾征远(1916―1944),本名贾庆林。陕西吴堡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1936年1月,部队编入刘志丹带领的红28军,随军征战,多次负伤。1937年,随115师开赴华北前线抗日。1940年7月,随115师独立支队东进山东,先后任营教导员、教导二旅作战股长、团参谋长等职。1942年,贾征远调任滨海独立团任副团长。1943年12月,该团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继续副团长。1944年冬,团部驻后黄埠子村,进行冬季整训和年终总结。12月23日拂晓,日伪军600余众包围了团部驻地。贾征远命令部队突围,自己身先士卒,指挥驻地干部群众和集训民兵冲了出去。突围出去后,他看到有的干部、战士还没有冲出,又返回村去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战后,日照军民为悼念贾征远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山东军区、滨海军区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参加大会,高度评价了烈士对开辟日照革命根据地和所作的巨大贡献。   27.慕汝瀛   八路军115师某团团长   慕汝瀛(1920―1945),小名斌。陕西吴堡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红军东征,他随部队转战山西,于赵城、洪洞一带打击敌人,屡立战功。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115师从华北转战山东地区,开创山东根据地,后任八路军某部团长。1945年在山东曹县安临集日军大“扫荡”时,带领部队英勇反击,痛歼日军,为国捐躯。时年25岁。


相关文章

  • 烈士纪念日主题班会
  • 烈士纪念日主题班会 雪儿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老梅初中903班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方:一.活动目的:通过纪念日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二.活动设想:首先,通过革命影片将学生带入革命战争的情景,感受:四.活动 ...查看


  • 903烈士纪念日主题班会
  •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老梅初中903班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纪念日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 ...查看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演讲稿
  • 2015年9月3日. 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二个纪念日. 中国有句老话,知史明鉴.这话如果翻译得更直白一些,恰如前西德总统魏茨泽克的名言,对 ...查看


  • 历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名录整理
  • 历届"五个一工程" 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名录整理 第十届"五个一工程"第九届"五个一工程"第八届"五个一工程"第七届"五个一工程"第六届&qu ...查看


  • 门氏名人Q群50625911
  • 门氏名人 近代,勤劳智慧的门氏族人们正在为社会进步.国家振兴.家族繁荣而努力地工作着 ,他们之中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才,续写着我们门氏家族的光辉历程.网上我很难把他们一一的搜索出来,历数他们的丰功伟业,网下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我查不到他们,只 ...查看


  •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籍贯一览表
  •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籍贯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开国皇帝籍贯分布统计 内蒙古5:拓跋珪(北魏)元善见(东魏)元宝炬(西魏)高洋(北齐)宇文觉(北周) 江苏3:刘裕(宋)萧道成(齐)萧衍(梁) 浙江2:孙权(吴国)陈霸先(陈) 河南2:司马炎(西晋)司 ...查看


  • 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11月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卢沟桥畔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它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县.在这里,我们了解并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87年7月6日&q ...查看


  • 2015年9月3日中国阅兵式流程
  • 2015年9月3日中国阅兵式流程: 迎宾:9月3日早晨九点左右,习近平主席将偕夫人彭丽媛在天安门以北的端门南广场迎候应邀出席的各国嘉宾,迎宾之后各国嘉宾将合影留念.合影之后,习主席夫妇将与各国嘉宾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准备观礼. 礼炮鸣放:10 ...查看


  • 平津战役纪念馆游记
  • 平津战役,是和平解放北平的关键战役,趁5.1小长假,我和家人共同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来了解这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