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考知识点分类复习3

第一章、算法初步

二、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条件结构;(3)循环结构;

三、算法基本语句:

1. 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 2. 输出语句: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3. 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 4. 条件语句(1)“IF —THEN —ELSE ”语句.

5. 循环语句:直到型循环结构“DO —LOOP UNTIL”语句和当型循环结构“WHILE —WEND ”。

一、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 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 二、频率分布直方图: 1. 具体做法如下:

(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2. 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小矩形面积(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计算公式: (1)频率=

频数样本容量

; (2)频数=样本容量⨯频率; (3) 频率=小矩形面积=组距⨯

频率组距

(4)各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 (5)各组频率之和=1.

注意: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方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 三、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

四、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五、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六、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标准差,方差. 1. 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 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 3. 计算公式:

标准差:s =

方差:s =

2

1

[(x 1-x ) 2+(x 2-x ) 2+ +(x n -x ) 2] n

七、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ˆx +a ˆ(最小二乘法) ˆ=b ③线性回归方程:y

n

x i y i -nx y ∑⎪

i =1

⎪⎪b =n

2 其中,⎨2

x -nx ∑i

⎪i =1⎪⎪⎩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 , y ) .

八、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r >0时,变量x , y 正相关;r

⑵①|r |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一、随机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 „表示.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 发生的频率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 记作P (A ). 由定义可知0≤P (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二、事件间的关系

1. 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 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 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 4. 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三、概率的加法公式

1. 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A 、B 互斥); 2. 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 (A ∪B )= P(A )+ P(B )=1,于是有P (A )=1—P (B ) . 四、古典概型

1. 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 (A ) =五、几何概型

1. 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 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

m

. n

事件A 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

第四章、复数

一、复数的基本概念

1. 形如a +bi 的数叫做复数,通常记为z =a +bi (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i 叫虚数单位,a 叫实部,b 叫虚部,数集C ={a +bi |a , b ∈R }叫做复数集. 2. 实数: z =a +bi ∈R ⇔b =0 (a,b ∈R ) ⇔z=⇔ z 2≥0. 3. 虚数:z =a +bi 是虚数⇔b ≠0(a , b ∈R ).

4. 纯虚数:z =a+bi 是纯虚数⇔a =0且b ≠0(a,b ∈R ) ⇔z +=0(z ≠0)⇔z 2

二、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

设z 1= a + bi , z2 = c + di (a,b,c,d ∈R ) ,则: 1. z 1±z 2 = (a + b )± (c + d )i ;

2. z 1·z 2 = (a +bi )·(c +di ) =(ac -bd )+ (ad +bc ) i ; 3.

三、几个重要的结论 1.

z 1(a +bi )(c -di ) +bd bc -ad (z ≠0) ; == ac +i 2

z 2(c +di )(c -di ) c 2+d 2c 2+d 2

(1±i ) 2=±2i ;

1+i 1-i

=i ; =-i ; 1-i 1+i

2. i 性质:T =4;i 4n =1, i 4n +1=i , i 4n +2=-1, i 4n +3=-i ;i 4n +i 4n +1+i 4+2+i 4n +3=0; 3. z =1⇔z z =1⇔=

四、运算律: 1. z

m

1

. z

⋅z n =z m +n ;

2. (z m ) n =z mn ; 3. (z 1⋅z 2) m =z 1z 2(m , n ∈N );

m m

第一章、算法初步

二、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条件结构;(3)循环结构;

三、算法基本语句:

1. 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 2. 输出语句: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3. 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 4. 条件语句(1)“IF —THEN —ELSE ”语句.

5. 循环语句:直到型循环结构“DO —LOOP UNTIL”语句和当型循环结构“WHILE —WEND ”。

一、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 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 二、频率分布直方图: 1. 具体做法如下:

(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2. 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小矩形面积(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计算公式: (1)频率=

频数样本容量

; (2)频数=样本容量⨯频率; (3) 频率=小矩形面积=组距⨯

频率组距

(4)各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 (5)各组频率之和=1.

注意: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方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 三、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

四、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五、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六、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标准差,方差. 1. 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 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 3. 计算公式:

标准差:s =

方差:s =

2

1

[(x 1-x ) 2+(x 2-x ) 2+ +(x n -x ) 2] n

七、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ˆx +a ˆ(最小二乘法) ˆ=b ③线性回归方程:y

n

x i y i -nx y ∑⎪

i =1

⎪⎪b =n

2 其中,⎨2

x -nx ∑i

⎪i =1⎪⎪⎩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 , y ) .

八、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r >0时,变量x , y 正相关;r

⑵①|r |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一、随机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 „表示.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 发生的频率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 记作P (A ). 由定义可知0≤P (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二、事件间的关系

1. 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 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 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 4. 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三、概率的加法公式

1. 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A 、B 互斥); 2. 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 (A ∪B )= P(A )+ P(B )=1,于是有P (A )=1—P (B ) . 四、古典概型

1. 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 (A ) =五、几何概型

1. 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 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

m

. n

事件A 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

第四章、复数

一、复数的基本概念

1. 形如a +bi 的数叫做复数,通常记为z =a +bi (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i 叫虚数单位,a 叫实部,b 叫虚部,数集C ={a +bi |a , b ∈R }叫做复数集. 2. 实数: z =a +bi ∈R ⇔b =0 (a,b ∈R ) ⇔z=⇔ z 2≥0. 3. 虚数:z =a +bi 是虚数⇔b ≠0(a , b ∈R ).

4. 纯虚数:z =a+bi 是纯虚数⇔a =0且b ≠0(a,b ∈R ) ⇔z +=0(z ≠0)⇔z 2

二、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

设z 1= a + bi , z2 = c + di (a,b,c,d ∈R ) ,则: 1. z 1±z 2 = (a + b )± (c + d )i ;

2. z 1·z 2 = (a +bi )·(c +di ) =(ac -bd )+ (ad +bc ) i ; 3.

三、几个重要的结论 1.

z 1(a +bi )(c -di ) +bd bc -ad (z ≠0) ; == ac +i 2

z 2(c +di )(c -di ) c 2+d 2c 2+d 2

(1±i ) 2=±2i ;

1+i 1-i

=i ; =-i ; 1-i 1+i

2. i 性质:T =4;i 4n =1, i 4n +1=i , i 4n +2=-1, i 4n +3=-i ;i 4n +i 4n +1+i 4+2+i 4n +3=0; 3. z =1⇔z z =1⇔=

四、运算律: 1. z

m

1

. z

⋅z n =z m +n ;

2. (z m ) n =z mn ; 3. (z 1⋅z 2) m =z 1z 2(m , n ∈N );

m m


相关文章

  • 数学手抄报:怎样学好数学
  •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查看


  • 为什么高中数学学不好
  • 德智教育 09-27 10:48 756 常言道,在哪里用功在哪里发力,就在哪里成功,高中数学学不好原因还是需要从自我身上来找,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可以说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很多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上了高中之后成绩就一直上不去,这其中有很多原 ...查看


  • 数学提分方法 1
  • 听"爱因斯坦"和"孔子"和的话, 断除学习中的障碍 --送给那些正在为数学成绩焦虑的高三同学们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经常要接到来自全国的.被数学折磨的快要发疯的同学发问.鉴于提问人数超多.时间不定(随时 ...查看


  • 励志的衡水中学
  • 衡水中学各科教师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衡水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 ...查看


  •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点拨
  •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 ...查看


  •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数学主题活动教案(一)
  •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数学主题活动教案 主题一:快乐学学算算 活动内容 目测数群<种树> 1.感知 10 以内的数,能将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相对应. 活动目标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数群,养成幼儿良好 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不 ...查看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首先,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保持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医药健康美丽离不开化学,而在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上,化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好化学,有 ...查看


  • 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案例与分析
  • 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案例与分析 关于"学习困难生"问题很多老师都在研究.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学习优秀生"将学业成功更多地归结为积极原因,他们普遍认为努力学习数学,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良好的数学思考 ...查看


  • 预科班教学计划
  • 预科班教学计划 授课人:简毅 根据同事的经验和市场的调查,对于初中毕业学生预科班,他们的基础都不是很好,因此,我现在先根据了解的情况,初步做出如下教学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情况,根据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下面计划,仅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