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优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教学的苍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整合 优势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程,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小说、散文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常使许多本来多彩多姿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本人就多媒体在优化整合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其它直观手段难以展示的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相应的情感。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喜欢去探究。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她是我的朋友》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现在,让我们借助画面,再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放录相)并配上一段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意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让紧张的画面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并以音乐来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又如我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熟悉这幅中国地图吗?找一找我们大陆浙江、台湾,中间隔着台湾海峡。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两岸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却不能随意往来,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
课文却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然后用鼠标一点,将大陆与台湾用红线连起来。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的?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走进这座生命桥。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
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当我在教学《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时,当学生了解到雷利的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时,用多媒体并配上哀惋的大提琴来再现雷利父亲的灵柩缓缓到来时那悲痛的感人情景,学生看着听着,眼里噙着泪水。“情感具有伟大的力量”。“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在场的某一个人,你会说些什么话?”问题刚一提出,一个个学生相继发言,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老师。课堂上,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激情。又如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在蜡烛快要燃烧的秘密信件时,事件发生到最紧张的时刻,音乐适时地配合着重点段落的文字和图片出现,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比较紧张的氛围中,在这个时刻学生的情感顿时受到了文字、图片、声音三重冲击。紧张的气氛因此而营造出来了,学生在这个时刻自然而然就体会到小姑娘当时的勇敢、机智、镇定,对小姑娘的佩服之情也油然而生。由此,学生也体会到这里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并且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陶冶情操。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学生有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如在教《乡下人家》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光,再让学生随着一曲《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乐曲,有目的地欣赏一一幅普通的农家生活的画面,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地赞叹声,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画面,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乡下人家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 又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课件播放一段地震中人们到处逃生的悲惨场面。同时通过播放地震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通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余震情况,把学生带入“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境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
岸的血脉亲情进行了酝酿,作了铺垫。紧接着(课件出示几个相关例子,老师动情诵读)。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 180 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生写亲情卡)有的说:世界如果有你我的爱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有的说:我真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大陆!有的说:宽阔的海峡啊!阻挡不住我们之间的同胞之情!„„此刻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缺陷,扩大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学习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例如访问、报道、采访„„都是很不理想的,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现代媒体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电化手段如录音带、电影、幻灯片等软件,可以把学习和练习带出课堂,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由于能够在恰当的模拟环境下练习运用各种语文技能,学习和应用的效果自然就理想多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烘托气氛,突出人文精神;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应用,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特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后者恰恰正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实现的。多媒体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将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其之重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再现故事情节,使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到弥补,思想性更加清晰明朗,学生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加深感染力。例如,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学“谈谈你的感想”的说话练习——讲述一名学生生病了,另一位学生打电话询问病情,然后去看望同学的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故事情节,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谈出自己的感想,还很好
地以身边的小事陶冶教育了学生。可见,通过多媒体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再现助人场景,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余,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没有明显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渗透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从心灵上受到感化,无形中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我们相信,只要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她独特的优势,就会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多媒体高科技性的原因,还在于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多媒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优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教学的苍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整合 优势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程,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小说、散文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常使许多本来多彩多姿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本人就多媒体在优化整合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其它直观手段难以展示的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相应的情感。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喜欢去探究。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她是我的朋友》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现在,让我们借助画面,再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放录相)并配上一段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意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让紧张的画面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并以音乐来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又如我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熟悉这幅中国地图吗?找一找我们大陆浙江、台湾,中间隔着台湾海峡。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两岸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却不能随意往来,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
课文却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然后用鼠标一点,将大陆与台湾用红线连起来。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的?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走进这座生命桥。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
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当我在教学《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时,当学生了解到雷利的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时,用多媒体并配上哀惋的大提琴来再现雷利父亲的灵柩缓缓到来时那悲痛的感人情景,学生看着听着,眼里噙着泪水。“情感具有伟大的力量”。“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在场的某一个人,你会说些什么话?”问题刚一提出,一个个学生相继发言,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老师。课堂上,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激情。又如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在蜡烛快要燃烧的秘密信件时,事件发生到最紧张的时刻,音乐适时地配合着重点段落的文字和图片出现,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比较紧张的氛围中,在这个时刻学生的情感顿时受到了文字、图片、声音三重冲击。紧张的气氛因此而营造出来了,学生在这个时刻自然而然就体会到小姑娘当时的勇敢、机智、镇定,对小姑娘的佩服之情也油然而生。由此,学生也体会到这里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并且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陶冶情操。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学生有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如在教《乡下人家》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光,再让学生随着一曲《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乐曲,有目的地欣赏一一幅普通的农家生活的画面,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地赞叹声,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画面,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乡下人家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 又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课件播放一段地震中人们到处逃生的悲惨场面。同时通过播放地震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通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余震情况,把学生带入“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境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
岸的血脉亲情进行了酝酿,作了铺垫。紧接着(课件出示几个相关例子,老师动情诵读)。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 180 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生写亲情卡)有的说:世界如果有你我的爱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有的说:我真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大陆!有的说:宽阔的海峡啊!阻挡不住我们之间的同胞之情!„„此刻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缺陷,扩大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学习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例如访问、报道、采访„„都是很不理想的,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现代媒体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电化手段如录音带、电影、幻灯片等软件,可以把学习和练习带出课堂,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由于能够在恰当的模拟环境下练习运用各种语文技能,学习和应用的效果自然就理想多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烘托气氛,突出人文精神;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应用,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特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后者恰恰正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实现的。多媒体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将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其之重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再现故事情节,使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到弥补,思想性更加清晰明朗,学生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加深感染力。例如,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学“谈谈你的感想”的说话练习——讲述一名学生生病了,另一位学生打电话询问病情,然后去看望同学的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故事情节,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谈出自己的感想,还很好
地以身边的小事陶冶教育了学生。可见,通过多媒体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再现助人场景,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余,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没有明显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渗透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从心灵上受到感化,无形中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我们相信,只要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她独特的优势,就会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多媒体高科技性的原因,还在于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多媒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