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鸿雁意象内涵初探

古典诗歌中鸿雁意象内涵初探

作者:卢映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第01期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之一就是先要找到意象这把钥匙,读懂了常见意象的含义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刻画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以曲为美,那么,意象就显得举足轻重。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往往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例如:“鹧鸪”象征着离愁别绪;“松”象征坚贞高洁;“蝉”喻品行高洁;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以上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含义往往比较单一,而“鸿雁”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意义则比较丰富。

鸿雁,鸿与雁同物异称,或复称为鸿雁,它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至我国长江流域越冬,而在早春时节,鸿雁都要北飞。“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正因为此,人们赋予它深刻的内涵。

一、它往往和贫苦的老百姓联系在一起。所谓“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即是如此。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便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二、它往往寄寓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和羁旅伤感之情。大雁这种候鸟,定期往返于南北方。这就使许多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的忧思。很多诗人通过诗歌,在大雁身上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例如,隋朝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借此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时令已经是深秋,大雁已经南渡,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表达的同样也是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其他诗句还有像柳永的《曲玉管》:“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有时,它还可以用来借代指书信。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追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

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此后,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很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而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它还可以表达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因为大雁总是结队迁徙,在途中经常会由于像受到猎人射击等原因掉队,成为孤雁。在诗人笔下,“孤雁”的意象很多,诗人往往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还有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旧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这里的孤雁其实象征的是杜甫企盼与知己亲朋相见,远离俗客庸夫。

此外,在现代诗歌中,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却借“大雁”说出了秋天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气味及光影之美。这一点在以往的古诗词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古典诗歌中鸿雁意象内涵初探

作者:卢映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第01期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之一就是先要找到意象这把钥匙,读懂了常见意象的含义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刻画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以曲为美,那么,意象就显得举足轻重。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往往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例如:“鹧鸪”象征着离愁别绪;“松”象征坚贞高洁;“蝉”喻品行高洁;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以上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含义往往比较单一,而“鸿雁”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意义则比较丰富。

鸿雁,鸿与雁同物异称,或复称为鸿雁,它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至我国长江流域越冬,而在早春时节,鸿雁都要北飞。“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正因为此,人们赋予它深刻的内涵。

一、它往往和贫苦的老百姓联系在一起。所谓“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即是如此。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便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二、它往往寄寓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和羁旅伤感之情。大雁这种候鸟,定期往返于南北方。这就使许多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的忧思。很多诗人通过诗歌,在大雁身上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例如,隋朝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借此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时令已经是深秋,大雁已经南渡,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表达的同样也是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其他诗句还有像柳永的《曲玉管》:“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有时,它还可以用来借代指书信。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追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

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此后,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很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而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它还可以表达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因为大雁总是结队迁徙,在途中经常会由于像受到猎人射击等原因掉队,成为孤雁。在诗人笔下,“孤雁”的意象很多,诗人往往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还有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旧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这里的孤雁其实象征的是杜甫企盼与知己亲朋相见,远离俗客庸夫。

此外,在现代诗歌中,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却借“大雁”说出了秋天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气味及光影之美。这一点在以往的古诗词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关文章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初探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面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许多考生都 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 不可测 .难 以捉摸 ,只要我们 细心阅读 . 依 " 法"办 " ,就一定能够将 ...查看


  •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 诗歌作为一种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内容丰富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基于诗歌的本体特征,深入把握诗歌的多元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诗歌阅读鉴赏,陶冶学生的情操,纯净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此,笔者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 ...查看


  • 唐诗中月的意象初探
  •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月"这一意象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作用:从表情达意.民间习俗.神话传说.时代背景等方面说明"月"与唐诗的密切关系.着重把唐诗中"月"的意象归纳为五种类型: ...查看


  • 最新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 最新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 ...查看


  •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q ...查看


  • [转载]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 ...查看


  • 解读古诗词的金钥匙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古诗词的金钥匙 作者:李勇兵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1期 内容摘要: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解读古诗词要熟 ...查看


  •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 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 ...查看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初探
  • 摘 要:要准确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就需要掌握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笔者就此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论述:1.扣住题目,联系背景,领会诗意:2.咀嚼词句,品味语言:3.统摄全篇,体会意境:4.掌握表达技巧,明辨艺术手法. 关键词:诗词 鉴赏方法 中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