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元人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曾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是说学习和读书肯于付出艰辛,作文就会轻松省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就可以少辛苦些,学生也可以多得些实益”。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阅读教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问题,可以克服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激趣导航,乐于读书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都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文章的精彩,读出自己的品味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拓宽视野,广开思路
学问在于积累。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书面文字。古语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古人是一贯重视多读书的。现代作家得力于阅读的人也很多:老作家冰心7岁就已经读完了《三国志》;巴金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读到能够背下来。所以,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读书中学习其中的先进思想,学习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方法,学习语言,借鉴写作方法。知识积累多了,语言材料也就丰富了,思路也就愈加活跃,就愈能把新获得的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然后再通过语言文字这个交际手段,把这种意识表达出来。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是课外阅读。欲达到广开思路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乐于读书的前提下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大量知识,拓宽写作视野。
三、寓写于读,读中悟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书面文字中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段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精读课文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文悟道
。然后再从文章的中心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进而思考作者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突出中心的。同时,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学生作文的选材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与作文的立意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的词句与作文遣词造句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的结构安排与作文的言之有序联系起来。这样的寓写于读,读中悟写,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从每一篇课文中积累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本领。
四、融情寓教,入情于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少年儿童,但人小情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动力。而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课文中进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选文”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抓住了“情”字,不仅抓住了“文”的灵魂,而且也抓住了学生的心;感知了“情”字,学生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感而发,情景交融了。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情”字,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揣摩符合文章感情基调的导言,课堂教学中用范读课文来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度感知文章,加深情感领悟。
另外,我们还可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作文方面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这些都将为学生拓展作文的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赵永玲)
=====本文结束==========20100124=====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元人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曾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是说学习和读书肯于付出艰辛,作文就会轻松省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就可以少辛苦些,学生也可以多得些实益”。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阅读教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问题,可以克服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激趣导航,乐于读书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都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文章的精彩,读出自己的品味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拓宽视野,广开思路
学问在于积累。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书面文字。古语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古人是一贯重视多读书的。现代作家得力于阅读的人也很多:老作家冰心7岁就已经读完了《三国志》;巴金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读到能够背下来。所以,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读书中学习其中的先进思想,学习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方法,学习语言,借鉴写作方法。知识积累多了,语言材料也就丰富了,思路也就愈加活跃,就愈能把新获得的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然后再通过语言文字这个交际手段,把这种意识表达出来。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是课外阅读。欲达到广开思路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乐于读书的前提下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大量知识,拓宽写作视野。
三、寓写于读,读中悟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书面文字中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段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精读课文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文悟道
。然后再从文章的中心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进而思考作者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突出中心的。同时,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学生作文的选材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与作文的立意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的词句与作文遣词造句训练联系起来;把理解课文的结构安排与作文的言之有序联系起来。这样的寓写于读,读中悟写,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从每一篇课文中积累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本领。
四、融情寓教,入情于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少年儿童,但人小情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动力。而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课文中进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选文”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抓住了“情”字,不仅抓住了“文”的灵魂,而且也抓住了学生的心;感知了“情”字,学生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感而发,情景交融了。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情”字,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揣摩符合文章感情基调的导言,课堂教学中用范读课文来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度感知文章,加深情感领悟。
另外,我们还可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作文方面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这些都将为学生拓展作文的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赵永玲)
=====本文结束==========20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