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分析
2.1 部分企业创新情况调研及样本选取
样本:河北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
(1)河北省农业企业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自21世纪以来该省农业企业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详细数据如下表:
河北省农业企业众多,据调查研究表明,其中大多数为小型私人企业,受个人财力以及自身特点的限制,其生产力、生产规模、设备技术等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懂得科技创新的人才少之又少,其产品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产品多为粗加工,少为细加工,产品大众化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所以目前河北省农业企业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
(2)影响样本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如下图所示
归结为六点:
一、企业规模障碍
二、技术障碍
三、创新人才障碍
四、资金障碍
五、管理障碍
六、创新意识障碍
(3)样本企业: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较上个样本中的企业有较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在新世纪的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与开发上表现除了明显的重视,因而选取该样本针对其企业生产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公司概况
这家果业公司生产的水果以核桃为主,蔬菜及鸡蛋、其他水果等为辅,同时集产、供、销为一体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型农业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将其合理应用到水果种植,浇灌,虫害防止等过程中,同时在供销的后期阶段也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有序进行,提高了果业公司的经济效益,也绿化了起初荒山的环境,直至现在,该公司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
二、绿岭果业的经营的优劣分析
绿岭果业新型运营模式图
1.产学研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果业种植技术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等资源,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以商业资本为主的融资创新
绿岭公司积极申请政府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和全国政府扶贫资金项目,2007年公司资产评估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元,为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经营管理创新
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并实行环境、待遇、感情、事业留人等方式,采用有效的工资、岗位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留出合理空间。在成产经营上采取有效的制度安排创新,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与收入。
4.立体生态型农业发展
如上图所示:该果业公司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并进行重新整合,以此建立四位一体的新型种植模式。
5.营销模式创新
通过开展网络营销等商业模式,增加销售渠道,加强产品的影响力,并且公司坚持绿色健康这一主题,始终坚持品牌化策略,使其产品得到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是一种产学研结合战略的技术创新,通过商业资本介入农业生产,从而克服了技术创新过程中资金障碍问题。同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来谋求更高的收益,达到了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效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打造除了自己的品牌,为其他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好的范例。
(4)针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用的建议
1.产学研集合,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所资源
2.多渠道融资,便于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以及重点技术的研究经费支出
3.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同时建立好的激励机制,保障企业人才需求
4.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保障技术先进性和管理的标准化
5.鼓励打造名企品牌
6.增强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2.2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研究
农业科技是随着经济实体发展而逐步出现的,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后,它才慢慢在农业企业中的到初步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与市场运转的有力组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企业的发展。由于其对企业的促进的作用,也使得农业科技得到更加多的应用的推广。
(1)农业科技发展阶段性研究
1.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这期间科研单位开始兴办经济实体,其特点为把兴办经济实体与解决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增加创收结合起来。
2.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科技开发单位人员逐步开始新版科技企业,因此科技开发经营的范围也因此逐步扩大,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以分流人员为主,虽然从事经营活动但却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
3.从1992年到2000年,经过了南巡讲话的重要影响,科技由于其对生产力的重要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农业企业中,并且各科研单位新办农业企业的趋势进一步增加。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科研骨干进入科技企业,科技企业成为科研单位发展的一只不可缺少的力量。
4.从2000年到现在,在21世纪初经过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后,先前国属的242个科研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科技进一步被带入到了企业中来,从此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进步一扩大,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农业科技创新的特性
1..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
农业科技创新相对于其他技术创新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具有典型的公益,在各个环节中都有涉及,且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形成。一是农业生产的单位规模很小;二是农业生产受气候、土壤等条件制约,一般来说各个地域差异较大,即使统一地域不同天气下也存在很大不同;三是它除受经济基础制约外,还会受到自然天气、气候等明显影响;四是农业科技创新一般能够通用;五是我国的农业是灾害农业。农业在以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当代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依然不可或缺,是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部分。
2. 农业科技创新的非持续性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除了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了这三个效益相互不相关的问题,对于正常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性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创新过程的持续性,还需要三者的协调,从而不断推进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达到提高效益的效果。
3. 农业科技创新的矛盾性
农业企业的运行过程包括产供销三个方面,即在科技应用的过程中同时有生产、推广、使用三个环节。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研究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科学单位及高校等,而应用方面却需要具体到农场或者农业企业中去,由于两者的联系性一般来说较弱,因而造成了供需矛盾的结果,科研机构研究出技术创新很难应用到实际中去。
从以下两个方面均可以看出两者间供需的矛盾关系:
一是供给市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应用与创新技术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较少,导致初始的技术开发能力不够,其次在于投入后获利周期较长,也导致投资较少;再次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本身受到企业、农场人员自身观念的抵触也难以推广应用。
二是需求市场,同样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与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受生产规模限制,使用创新型技术收益太小不值得应用;受农场农户自身思想素质的影响,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产生思想上抵触,或由于新技术难以掌握不愿学习实行;再者由于农业技术本身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经常容易出现产出由投入不成正比的情况。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在农业中使用新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4. 农业科技创新行为主体的多样性
农业科技主体一般不是农场人员,大多数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推广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他单位,这些机构单位等通过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生初步成果,在通过农
民推广到应用过程中去,从而发挥技术创新的实际作用,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整个技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技术的产出中至关重要。
(3)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待改进的方面有:
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尙不完善
整个创新体制汇总,受资金和收益因素的影响,企业投入一般较少,从数据来看,国家和地方的总经费投入比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企业投入的经费只占到了较小的一部分。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过程中,科研单位研究的情况与实际的脱节,使得两者很难共同合作,共同承担利益风险,使得企业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大多数只愿意使用现有的成熟设备;而科研单位与高等学校评价创新技术的手段主要通过论文专利等,其实际应用意义较弱,与市场脱节严重,因而导致整个资金供应链存在问题,技术开发在初始阶段就出现了瓶颈,使得创新技术转为成果的可能性进一步的降低。
2. 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的技术创新投入都来源于政府而不是企业,导致了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一直不高,近年来我过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64%,以主要工业国家相比很有很大的差距(美国2.52%、日本2.98%、德国2.28%、法国2.31%),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成果转化率相比较,我国仍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反映在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并且产品种类很单一,大多都是一些较低水平的重复项目。
3. 技术引进后的改进吸收难
在近些年,我国大量引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发挥了很大的效果,但是由于现在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于企业自身效益的影响,绝大部分企业仅仅希望引进设备和资金获得直接的利益,不愿对新型技术进行改进吸收。通过资料数据显示,只有
9.7%的企业只是单纯引进了技术,其余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维护购买设备的正常运转,将包含的技术手段置若罔闻,既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也不投入人员财力进行设备研究改进,使得大多数企业对于现今技术难以很好的利用,抑制了国外创新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国内对于技术的改造创新吸收慢。
4.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
对比发达国家,现在我国的农业科技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长期性和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基础十分薄弱,在企业层面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较少,创新的意识也很难提高。
5.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推动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结果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存在风险,科研结构及高等学院未能对于这些风险作出有效评测,而企业又不愿投入资金承担研究风险,因而整个过程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企业支持力度下降。因而需要对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标准化管理,对于面临的风险作出有效评估并且尽可能的减小风险。
6. 农业技术创新缺乏激励
我国的农业企业自身创新水平较低,因而生产出产品大众化,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是受市场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缺少对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激励,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两者也共同导致农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在农业技术的创新中,采用得当的激励机制同样至关重要。
7.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人是整个生产过程管理的主体,而人才也是技术创新中的重要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技术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际的应用脱节严重,因而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培养出的科技人员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2.3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21世纪初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科技逐步受到重视与应用,但是整个应用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增加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仍然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同时,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应该予以更多的支持。
1. 科研队伍
整个技术的创新受整个技术创新研究人员结构影响较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
数据表明,在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中,研究成果突出的,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往往都是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素质很高的农业科技研究者。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绿色革命之父——诺尔曼’艾‘布劳格以及农业科学之父——季米里亚捷夫等等,这些创新人才都是在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并最终成功的将知识转变成为了财富,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功绩极大。
(2)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
这种人才既需要要一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同时要了解现代农业市场和发展特点。
(3)思想素质较高的技术型农民
这类农民较容易接受新型的知识,且能够掌握先进的创新技术,能够将其应用到生产中,此外,还能够将技术交给其他农民,使得技术推广。
(4)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
一般说来农业科技人员越多,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功案例也就会更多,因而更容易出成果。
(5)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复杂,层次较多,且各个层次联系密切,因而各个层次结构需要深刻了解后才能进行详细分解分析;二是农业技术的研发过程环节较多,覆盖内容广泛,由于其研发在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也需要各个环节内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三是在某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最新灵感的核心人物少之又少,较多的主要为参加研发工作的技术工人,这意味着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
2. 资金投入
一般来所,可以通过农业科研经费来评价农业科研基础。由于科技创新普遍存在的风险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资金的投入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度。在科技创新的初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随着创新的深入,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会随之增大,因此资金的充足与否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数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若资金的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很难获得的。首先对于农业生产中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研究经费有限而难以深入开展,其次对于某些创新项目,因在过程中有超出原计划的新发展和突破因没有资金追加投入而难以进行下去,最后,在整个农业科技的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内的科技工作者共同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综上可看出,农业科技的风险性、长期性、复杂性都决定了其经费投入仍需将继续加强。 3信息互动
21世纪推动世界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是材料、能源和信息,因此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进行农业产业的科研创新时,与科研机构外部进行信息交互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的信息是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的最原始的推动力。在实际的应用中,外部的信息按照对科研活动的作用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需求信息,即社会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成果,这为科研机构进行农业创新指引了发展的道路;其次是基础理论的
进步信息,这些基础理论包括数学理论、计算机理论、化学理论等,这些基础理论是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创新的基石,农业的创新活动不能违背这些理论,凡是违反这些理论的研究,都是错误的,因此,这些理论也同时为农业创新指引了方向;最后是有关研究手段的改进提高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相关同行研究机构在进行农业创新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升,这类信息可以帮助科研机构更好地进行农业创新,能够帮助他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大大提升科研效率。科研机构只有充分利用这三类信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好地进行各项科研活动。
4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决定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资金投入因素,企业的内部因素还有很多种,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工作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创新活动的认可程度等。这些因素我们统称为企业内部因素,它们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5企业外部因素
从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的来源有: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策略、企业与相关企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企业所处的市场等。
除了以上的影响之外,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观念、消费者习惯等等也对有农业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各项创新活动时,要统筹考虑,全方位思考,将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找到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全面进步,进而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第二章 我国科技企业农业创新现状分析
从建国之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并得到了实际运用,许多成果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这些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1创新体系存在缺陷
在我国的体制下,科研机构和大学几乎掌握着进行科技创新的全部社会资源,因此,他们是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这些机构、大学之间为了相互竞争,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实现较好地交流,因此,这些成果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实际转化。而大部分农业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强却缺乏开发能力,从而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持续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信息的不畅通,许多基层科研单位难以掌握一手的科技信息和科技需求,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科技创新。
2缺少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人才缺乏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所谓“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我国的学生们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意识,他们只注重理论的记忆而忽略实际的创新操作,因此,造成了人员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
3对科技企业的奖励不够
从建国之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机构、企业所取得的成果的产出投入比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对这些企业、机构的激励制度没有到位。我国所采用的激励制度不足,这会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另外,在某些地方,当地的决策层缺乏长远眼光,他们只关注当前利益,对技术创新缺乏成熟的认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足,这大大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4创新的主体存在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分配的时候,我国的政府投入的80%以上都流入到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这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造成的现象就是,科研机构能够拿出较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工作中却没有做好,而企业具有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却很难有较好的科研成果。
5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国家对农业方向的关注明显较少,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方面,缺少国家级的项目;其次,在科技研究内容方面,缺少对高新技术的研究;最后,在选题方面,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
第三章 提高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国家级创新制度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体,即建立研究主体制度,在实际进行研究时,进行农业创新研究的主体应用是农业科技企业而不是高校;其次,要建立有效地激励制度,全面调动科技企业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创新的信心和力度;最后,要缩短转化周期,增转化有效性。
2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大量的实例表明,科技创新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理应成为国家的战略,因此,国家社会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农业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投资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道路,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里来,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的机制,提升全社会对农业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创新投入少,资金匮乏的问题。
3培养农业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因此,我国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一问题,全面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方法有:1探索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不再是只关注考生的成绩,更要关注考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2提升全社会对农业创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农业是冷专业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加入到农业创新的领域里;3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建立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制度,对有关的重大科技成果实行重奖,让科技人员感觉到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是有出路的;5农业科技创新最终的实施地方是农村,最终的受众是农民,因此,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
4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时,要明确过程的主体关系:如前所述,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科技开发和转化的主体,而市场需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主体。我们应明确这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矛盾,切实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5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在现有的体制下,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高校,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确是农业科技企业,因此,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切实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好交流活动,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最终获得了以下的结论:
(1)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处于世界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相对缺失;投入不足;高新成果很少。
(2)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企业的内部因素还有很多种,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工作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创新活动的认可程度等。这些因素我们统称为企业内部因素,它们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从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的来源有: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策略、企业与相关企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企业所处的市场等。
(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体制下,科研机构和大学几乎掌握着进行科技创新的全部社会资源,因此,他们是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这些机构、大学之间为了相互竞争,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实现较好地交流,因此,这些成果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实际转化;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对科技企业的奖励不够,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机构、企业所取得的成果的产出投入比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对这些企业、机构的激励制度没有到位。我国所采用的激励制度不足,这会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创新的主体存在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分配的时候,我国的政府投入的80%以上都流入到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这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造成的现象就是,科研机构能够拿出较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工作中却没有做好,而企业具有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却很难有较好的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方面,缺少国家级的项目,在科技研究内容方面,缺少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在选题方面,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
(4)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我国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建立健全国家级创新制度,要明确研究的主体,即建立研究主体制度,要建立有效地激励制度,要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国家要加大对农业创新的投入力度,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道路,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里来,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培养农业创新人才;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2. 展望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深远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的研究仅属于基础性和初步性工作,技术创新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努力。因此,展望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
(1)本文仅为理论上的研究,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的确认,所以笔者想寻求机会通过大量实践来改善论文的研究。
(2)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全面的,本文近侧重一些关键影响影响因素,实际应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应开展系统而全面的企业技术创新。
(3)本文中的资料收集与样本企业存在地域性,所以今后的研究应采取广泛调查的措施,增加样本容量,使研究的结论更加的准确并具有说服性。
第一章 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分析
2.1 部分企业创新情况调研及样本选取
样本:河北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
(1)河北省农业企业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自21世纪以来该省农业企业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详细数据如下表:
河北省农业企业众多,据调查研究表明,其中大多数为小型私人企业,受个人财力以及自身特点的限制,其生产力、生产规模、设备技术等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懂得科技创新的人才少之又少,其产品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产品多为粗加工,少为细加工,产品大众化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所以目前河北省农业企业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
(2)影响样本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如下图所示
归结为六点:
一、企业规模障碍
二、技术障碍
三、创新人才障碍
四、资金障碍
五、管理障碍
六、创新意识障碍
(3)样本企业: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较上个样本中的企业有较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在新世纪的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与开发上表现除了明显的重视,因而选取该样本针对其企业生产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公司概况
这家果业公司生产的水果以核桃为主,蔬菜及鸡蛋、其他水果等为辅,同时集产、供、销为一体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型农业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将其合理应用到水果种植,浇灌,虫害防止等过程中,同时在供销的后期阶段也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有序进行,提高了果业公司的经济效益,也绿化了起初荒山的环境,直至现在,该公司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
二、绿岭果业的经营的优劣分析
绿岭果业新型运营模式图
1.产学研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果业种植技术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等资源,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以商业资本为主的融资创新
绿岭公司积极申请政府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和全国政府扶贫资金项目,2007年公司资产评估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元,为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经营管理创新
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并实行环境、待遇、感情、事业留人等方式,采用有效的工资、岗位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留出合理空间。在成产经营上采取有效的制度安排创新,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与收入。
4.立体生态型农业发展
如上图所示:该果业公司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并进行重新整合,以此建立四位一体的新型种植模式。
5.营销模式创新
通过开展网络营销等商业模式,增加销售渠道,加强产品的影响力,并且公司坚持绿色健康这一主题,始终坚持品牌化策略,使其产品得到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是一种产学研结合战略的技术创新,通过商业资本介入农业生产,从而克服了技术创新过程中资金障碍问题。同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来谋求更高的收益,达到了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效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打造除了自己的品牌,为其他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好的范例。
(4)针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用的建议
1.产学研集合,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所资源
2.多渠道融资,便于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以及重点技术的研究经费支出
3.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同时建立好的激励机制,保障企业人才需求
4.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保障技术先进性和管理的标准化
5.鼓励打造名企品牌
6.增强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2.2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研究
农业科技是随着经济实体发展而逐步出现的,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后,它才慢慢在农业企业中的到初步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与市场运转的有力组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企业的发展。由于其对企业的促进的作用,也使得农业科技得到更加多的应用的推广。
(1)农业科技发展阶段性研究
1.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这期间科研单位开始兴办经济实体,其特点为把兴办经济实体与解决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增加创收结合起来。
2.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科技开发单位人员逐步开始新版科技企业,因此科技开发经营的范围也因此逐步扩大,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以分流人员为主,虽然从事经营活动但却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
3.从1992年到2000年,经过了南巡讲话的重要影响,科技由于其对生产力的重要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农业企业中,并且各科研单位新办农业企业的趋势进一步增加。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科研骨干进入科技企业,科技企业成为科研单位发展的一只不可缺少的力量。
4.从2000年到现在,在21世纪初经过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后,先前国属的242个科研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科技进一步被带入到了企业中来,从此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进步一扩大,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农业科技创新的特性
1..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
农业科技创新相对于其他技术创新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具有典型的公益,在各个环节中都有涉及,且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形成。一是农业生产的单位规模很小;二是农业生产受气候、土壤等条件制约,一般来说各个地域差异较大,即使统一地域不同天气下也存在很大不同;三是它除受经济基础制约外,还会受到自然天气、气候等明显影响;四是农业科技创新一般能够通用;五是我国的农业是灾害农业。农业在以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当代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依然不可或缺,是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部分。
2. 农业科技创新的非持续性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除了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了这三个效益相互不相关的问题,对于正常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性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创新过程的持续性,还需要三者的协调,从而不断推进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达到提高效益的效果。
3. 农业科技创新的矛盾性
农业企业的运行过程包括产供销三个方面,即在科技应用的过程中同时有生产、推广、使用三个环节。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研究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科学单位及高校等,而应用方面却需要具体到农场或者农业企业中去,由于两者的联系性一般来说较弱,因而造成了供需矛盾的结果,科研机构研究出技术创新很难应用到实际中去。
从以下两个方面均可以看出两者间供需的矛盾关系:
一是供给市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应用与创新技术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较少,导致初始的技术开发能力不够,其次在于投入后获利周期较长,也导致投资较少;再次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本身受到企业、农场人员自身观念的抵触也难以推广应用。
二是需求市场,同样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与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受生产规模限制,使用创新型技术收益太小不值得应用;受农场农户自身思想素质的影响,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产生思想上抵触,或由于新技术难以掌握不愿学习实行;再者由于农业技术本身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经常容易出现产出由投入不成正比的情况。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在农业中使用新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4. 农业科技创新行为主体的多样性
农业科技主体一般不是农场人员,大多数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推广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他单位,这些机构单位等通过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生初步成果,在通过农
民推广到应用过程中去,从而发挥技术创新的实际作用,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整个技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技术的产出中至关重要。
(3)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待改进的方面有:
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尙不完善
整个创新体制汇总,受资金和收益因素的影响,企业投入一般较少,从数据来看,国家和地方的总经费投入比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企业投入的经费只占到了较小的一部分。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过程中,科研单位研究的情况与实际的脱节,使得两者很难共同合作,共同承担利益风险,使得企业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大多数只愿意使用现有的成熟设备;而科研单位与高等学校评价创新技术的手段主要通过论文专利等,其实际应用意义较弱,与市场脱节严重,因而导致整个资金供应链存在问题,技术开发在初始阶段就出现了瓶颈,使得创新技术转为成果的可能性进一步的降低。
2. 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的技术创新投入都来源于政府而不是企业,导致了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一直不高,近年来我过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64%,以主要工业国家相比很有很大的差距(美国2.52%、日本2.98%、德国2.28%、法国2.31%),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成果转化率相比较,我国仍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反映在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并且产品种类很单一,大多都是一些较低水平的重复项目。
3. 技术引进后的改进吸收难
在近些年,我国大量引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发挥了很大的效果,但是由于现在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于企业自身效益的影响,绝大部分企业仅仅希望引进设备和资金获得直接的利益,不愿对新型技术进行改进吸收。通过资料数据显示,只有
9.7%的企业只是单纯引进了技术,其余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维护购买设备的正常运转,将包含的技术手段置若罔闻,既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也不投入人员财力进行设备研究改进,使得大多数企业对于现今技术难以很好的利用,抑制了国外创新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国内对于技术的改造创新吸收慢。
4.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
对比发达国家,现在我国的农业科技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长期性和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基础十分薄弱,在企业层面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较少,创新的意识也很难提高。
5.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推动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结果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存在风险,科研结构及高等学院未能对于这些风险作出有效评测,而企业又不愿投入资金承担研究风险,因而整个过程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企业支持力度下降。因而需要对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标准化管理,对于面临的风险作出有效评估并且尽可能的减小风险。
6. 农业技术创新缺乏激励
我国的农业企业自身创新水平较低,因而生产出产品大众化,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是受市场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缺少对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激励,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两者也共同导致农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在农业技术的创新中,采用得当的激励机制同样至关重要。
7.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人是整个生产过程管理的主体,而人才也是技术创新中的重要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技术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际的应用脱节严重,因而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培养出的科技人员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2.3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21世纪初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科技逐步受到重视与应用,但是整个应用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增加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仍然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同时,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应该予以更多的支持。
1. 科研队伍
整个技术的创新受整个技术创新研究人员结构影响较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
数据表明,在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中,研究成果突出的,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往往都是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素质很高的农业科技研究者。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绿色革命之父——诺尔曼’艾‘布劳格以及农业科学之父——季米里亚捷夫等等,这些创新人才都是在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并最终成功的将知识转变成为了财富,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功绩极大。
(2)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
这种人才既需要要一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同时要了解现代农业市场和发展特点。
(3)思想素质较高的技术型农民
这类农民较容易接受新型的知识,且能够掌握先进的创新技术,能够将其应用到生产中,此外,还能够将技术交给其他农民,使得技术推广。
(4)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
一般说来农业科技人员越多,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功案例也就会更多,因而更容易出成果。
(5)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复杂,层次较多,且各个层次联系密切,因而各个层次结构需要深刻了解后才能进行详细分解分析;二是农业技术的研发过程环节较多,覆盖内容广泛,由于其研发在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也需要各个环节内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三是在某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最新灵感的核心人物少之又少,较多的主要为参加研发工作的技术工人,这意味着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
2. 资金投入
一般来所,可以通过农业科研经费来评价农业科研基础。由于科技创新普遍存在的风险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资金的投入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度。在科技创新的初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随着创新的深入,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会随之增大,因此资金的充足与否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数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若资金的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很难获得的。首先对于农业生产中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研究经费有限而难以深入开展,其次对于某些创新项目,因在过程中有超出原计划的新发展和突破因没有资金追加投入而难以进行下去,最后,在整个农业科技的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内的科技工作者共同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综上可看出,农业科技的风险性、长期性、复杂性都决定了其经费投入仍需将继续加强。 3信息互动
21世纪推动世界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是材料、能源和信息,因此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进行农业产业的科研创新时,与科研机构外部进行信息交互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的信息是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的最原始的推动力。在实际的应用中,外部的信息按照对科研活动的作用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需求信息,即社会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成果,这为科研机构进行农业创新指引了发展的道路;其次是基础理论的
进步信息,这些基础理论包括数学理论、计算机理论、化学理论等,这些基础理论是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创新的基石,农业的创新活动不能违背这些理论,凡是违反这些理论的研究,都是错误的,因此,这些理论也同时为农业创新指引了方向;最后是有关研究手段的改进提高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相关同行研究机构在进行农业创新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升,这类信息可以帮助科研机构更好地进行农业创新,能够帮助他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大大提升科研效率。科研机构只有充分利用这三类信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好地进行各项科研活动。
4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决定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资金投入因素,企业的内部因素还有很多种,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工作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创新活动的认可程度等。这些因素我们统称为企业内部因素,它们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5企业外部因素
从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的来源有: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策略、企业与相关企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企业所处的市场等。
除了以上的影响之外,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观念、消费者习惯等等也对有农业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各项创新活动时,要统筹考虑,全方位思考,将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找到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全面进步,进而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第二章 我国科技企业农业创新现状分析
从建国之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并得到了实际运用,许多成果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这些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1创新体系存在缺陷
在我国的体制下,科研机构和大学几乎掌握着进行科技创新的全部社会资源,因此,他们是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这些机构、大学之间为了相互竞争,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实现较好地交流,因此,这些成果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实际转化。而大部分农业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强却缺乏开发能力,从而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持续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信息的不畅通,许多基层科研单位难以掌握一手的科技信息和科技需求,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科技创新。
2缺少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人才缺乏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所谓“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我国的学生们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意识,他们只注重理论的记忆而忽略实际的创新操作,因此,造成了人员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
3对科技企业的奖励不够
从建国之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机构、企业所取得的成果的产出投入比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对这些企业、机构的激励制度没有到位。我国所采用的激励制度不足,这会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另外,在某些地方,当地的决策层缺乏长远眼光,他们只关注当前利益,对技术创新缺乏成熟的认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足,这大大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4创新的主体存在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分配的时候,我国的政府投入的80%以上都流入到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这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造成的现象就是,科研机构能够拿出较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工作中却没有做好,而企业具有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却很难有较好的科研成果。
5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国家对农业方向的关注明显较少,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方面,缺少国家级的项目;其次,在科技研究内容方面,缺少对高新技术的研究;最后,在选题方面,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
第三章 提高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国家级创新制度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体,即建立研究主体制度,在实际进行研究时,进行农业创新研究的主体应用是农业科技企业而不是高校;其次,要建立有效地激励制度,全面调动科技企业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创新的信心和力度;最后,要缩短转化周期,增转化有效性。
2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大量的实例表明,科技创新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理应成为国家的战略,因此,国家社会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农业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投资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道路,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里来,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的机制,提升全社会对农业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创新投入少,资金匮乏的问题。
3培养农业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因此,我国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一问题,全面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方法有:1探索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不再是只关注考生的成绩,更要关注考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2提升全社会对农业创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农业是冷专业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加入到农业创新的领域里;3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建立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制度,对有关的重大科技成果实行重奖,让科技人员感觉到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是有出路的;5农业科技创新最终的实施地方是农村,最终的受众是农民,因此,要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
4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时,要明确过程的主体关系:如前所述,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科技开发和转化的主体,而市场需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主体。我们应明确这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矛盾,切实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5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在现有的体制下,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高校,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确是农业科技企业,因此,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切实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好交流活动,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最终获得了以下的结论:
(1)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处于世界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相对缺失;投入不足;高新成果很少。
(2)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企业的内部因素还有很多种,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工作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创新活动的认可程度等。这些因素我们统称为企业内部因素,它们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从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的来源有: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策略、企业与相关企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企业所处的市场等。
(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体制下,科研机构和大学几乎掌握着进行科技创新的全部社会资源,因此,他们是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这些机构、大学之间为了相互竞争,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实现较好地交流,因此,这些成果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实际转化;我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发展瓶颈;对科技企业的奖励不够,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这些机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机构、企业所取得的成果的产出投入比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对这些企业、机构的激励制度没有到位。我国所采用的激励制度不足,这会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创新的主体存在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增加了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分配的时候,我国的政府投入的80%以上都流入到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这增加企业在进行创新时的风险程度,从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造成的现象就是,科研机构能够拿出较好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工作中却没有做好,而企业具有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却很难有较好的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方面,缺少国家级的项目,在科技研究内容方面,缺少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在选题方面,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
(4)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我国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建立健全国家级创新制度,要明确研究的主体,即建立研究主体制度,要建立有效地激励制度,要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国家要加大对农业创新的投入力度,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道路,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里来,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培养农业创新人才;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有效地成果转化机制,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2. 展望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深远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的研究仅属于基础性和初步性工作,技术创新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努力。因此,展望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
(1)本文仅为理论上的研究,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的确认,所以笔者想寻求机会通过大量实践来改善论文的研究。
(2)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全面的,本文近侧重一些关键影响影响因素,实际应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应开展系统而全面的企业技术创新。
(3)本文中的资料收集与样本企业存在地域性,所以今后的研究应采取广泛调查的措施,增加样本容量,使研究的结论更加的准确并具有说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