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学生姓名 李 硕

指导教师 梁红莲

年 级 13春学前教育本

分校学院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提交日期 2015年4月

目录

目录„„„„„„„„„„„„„„„„„„„„„„„„„„„„„„I 内容摘要„„„„„„„„„„„„„„„„„„„„„„„„„„„„1 引 言 „„„„„„„„„„„„„„„„„„„„„„„„„„„„2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3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 „„„„„„„„„„„„„„ „„3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 „„„„„„„„„„„„„„ „„„„„„„„„ „„„4

1.3班级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4

二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及实施 „„„„„„„„„„„„„„„„„„5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5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5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5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6

2.5 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7

三、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9

3.1教师的不足 „„„„„„„„„„„„„„„„„„„„„„„„9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10

四、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视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11

4.1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 „„„„„„„„„„„„„„„11

4.2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1

4.3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12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好的常规培养,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

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 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健词:班级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习惯,

1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引 言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句话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在幼儿园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常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不要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的劳累,也促进了教学的质量,对老师组织的一日活动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常规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是不刻忽视的一部分。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

我认为,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根据年龄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常规的一点体会。

2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班集体的日常琐事进行管理,同时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管理;

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既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等等。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老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老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话题。 老师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幼儿园老师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感化幼儿的心灵、激励幼儿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甚至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创造。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幼儿一起营造一个充满友情、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那么何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呢?所谓“常规”就是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样做,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因此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协调,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3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和幼儿园班级教育常规管理的内容。例如:

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两点一餐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不撒饭;饭后按要求把碗勺放到指定位置;

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地活动;

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能积极、愉怏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育,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向老师道别。

1.3班级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4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

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与实施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的也要量身定做,从而具有相对应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须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但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之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精练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后,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收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到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5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规则是一种约束幼儿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考虑这个规则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规则就意味

着对幼儿行为的不合理约束。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充分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行为约束力也不强,所以所选规则不应超越至少不能过多超越幼儿的现有水平。

2)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

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

3)班级常规订立的事项不要太多

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

6

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5 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1)首先,应合理安排和学会运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地组织和恰当地指挥。作为班上的所有教师最好在班主任的主持下集体讨论确定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特别是幼儿自理生活的环节,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保教人员的分工配合。建立一日生活各时间段幼儿行为及主班、配班、保育员等各个角色的职责、行为。在开学前制订“师生行为规范表”张贴在教室墙上,便于保教人员互相提醒,也便于家长了解、督促。

2)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习惯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效果是幼儿愉快,教师轻松。班级常规其实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时松时紧,不坚持。应该做到要求实效,贵在坚持为原则而实施。

3)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7

4)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

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5)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你可用“大家这样做,你也要这样做”来要求他,即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便如:“请小朋友把椅子放好;一个跟一个走出教室;XX 小朋友请快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6)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分析原因后进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式放任不管,也不能进行无效的表扬,敷衍孩子。而是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观察的基础上机智地引导他们。

7)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时常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督促,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8)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

8

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

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2)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四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袋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每个区都贴上红、黄、蓝三种卡,每个卡袋里插一个卡,当幼儿看到工作卡袋里没有卡袋可插时,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工作区。除此之外,在幼儿取工作地毯、幼儿插卡、幼儿打餐的地方都贴有可爱的脚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三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教师的不足行为

1)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纪律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问题,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2)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 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如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教师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体范式的规则——个别提醒幼儿——重复指

9

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不管规则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全体幼儿共同的问题,都对全班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样做能起到预防幼儿同样的不当行为,但也势必会让幼儿背负累累规则,畏手畏脚;同时教师还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3) 榜样示范作用不足。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另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教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显然对幼儿不能起到什么说服力。二是教师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没有通过树立幼儿中的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幼儿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向谁学习。如果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那么幼儿的自我约束和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1)过度的使用限制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使得幼儿能力低下和主见丧失,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项项的限制下,畏手畏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毫无自主权,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也会限制幼儿的行动。这样,教师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幼儿的社会刺激,减少了幼儿智力水平提高的机会,减少了幼儿 的动手操作机会。

2)过多地使用灌输 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儿不求甚解的死记住某些规则条例。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

10

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3)过多地使用奖惩 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如当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干净的时候,教师便会奖励小贴画;当幼儿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时,教师则会训斥、批评。教师通过奖励与惩罚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做老师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许的事情。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见效快,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地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外在的控制离不开成人的监督,所以奖惩只能起到暂时的、短期的效果。

四 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视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德育的最佳形式。 4.1 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能力。

1)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根据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对策。当一个纪律问题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采取对策。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初步了解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其次,教师要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幼儿的感受。第三,教师要综合分析幼儿的回答与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纪律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具体原因,从而寻找有效的策略。

3)在理论的钻研和实践的摸索下寻找方法。一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浮于表面或仅仅走形式,造成漏洞百出、问题不断。理论的学习很重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所以,钻研理论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出一个根植于现实土壤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4.2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1

1)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如果幼儿园以幼儿是否能够被控制或班级是否表现的安静来衡量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好坏,那么教师就得到这样的暗示:控制幼儿的行为并让他们闭上嘴巴。所以,教师必然会采用灌输和强制执行常规的方法来达到速效。因此,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减轻教师的安全责任,减少安全隐患。园所和家长要考虑到教师的动机和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不能盲目地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确实是教师工作的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那么应该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且事故的发生与教师并无直接关系,那就要酌情减轻教师的责任。如果幼儿园能在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那么教师会更有作为。

3)丰富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增加对常规教育的全面认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状况缺乏了解的教师,最紧要的就是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孤立看待常规的教师,一方面要解放他们的思想,即让他们明白纪律问题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往往是由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要养成教师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并对所发生的具体问题作原因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将常规等同于管住孩子的教师而言,迫在眉睫的就是思想的解放,要让他们明白,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并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提供方便。

4.3 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幼儿教师应把工作的设计和具体思路向家长说明,让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动,受点小伤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让孩子活动。常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幼儿园里的各方面的常规都比较的好,到了家里就懒散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我们平时积极跟家长讲一些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像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12

参考文献:

[1] 郑三元.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

[2]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4] 鲁杰,王逢贤. 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6] 希拉·里德尔-利奇. 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2009

[7]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8] 李志强. 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

[9] 叶圣陶《教育理论》

致谢:

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梁红莲、定兴县图书馆和定兴县第三中学图书室的大力支持。

13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姓 名 李硕 教育层次 学前教育本 指导教师 梁红莲 教 学 点 定兴 题 目 浅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学生姓名 李 硕

指导教师 梁红莲

年 级 13春学前教育本

分校学院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提交日期 2015年4月

目录

目录„„„„„„„„„„„„„„„„„„„„„„„„„„„„„„I 内容摘要„„„„„„„„„„„„„„„„„„„„„„„„„„„„1 引 言 „„„„„„„„„„„„„„„„„„„„„„„„„„„„2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3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 „„„„„„„„„„„„„„ „„3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 „„„„„„„„„„„„„„ „„„„„„„„„ „„„4

1.3班级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4

二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及实施 „„„„„„„„„„„„„„„„„„5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5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5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5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6

2.5 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7

三、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9

3.1教师的不足 „„„„„„„„„„„„„„„„„„„„„„„„9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10

四、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视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11

4.1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 „„„„„„„„„„„„„„„11

4.2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1

4.3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12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好的常规培养,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

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 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健词:班级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习惯,

1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引 言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句话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在幼儿园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常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不要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的劳累,也促进了教学的质量,对老师组织的一日活动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常规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是不刻忽视的一部分。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

我认为,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根据年龄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常规的一点体会。

2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班集体的日常琐事进行管理,同时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管理;

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既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等等。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老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老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话题。 老师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幼儿园老师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感化幼儿的心灵、激励幼儿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甚至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创造。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幼儿一起营造一个充满友情、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那么何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呢?所谓“常规”就是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样做,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因此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协调,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3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和幼儿园班级教育常规管理的内容。例如:

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两点一餐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不撒饭;饭后按要求把碗勺放到指定位置;

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地活动;

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能积极、愉怏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育,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向老师道别。

1.3班级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4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

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与实施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的也要量身定做,从而具有相对应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须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但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之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精练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后,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收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到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5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规则是一种约束幼儿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考虑这个规则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规则就意味

着对幼儿行为的不合理约束。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充分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行为约束力也不强,所以所选规则不应超越至少不能过多超越幼儿的现有水平。

2)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

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

3)班级常规订立的事项不要太多

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

6

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5 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1)首先,应合理安排和学会运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地组织和恰当地指挥。作为班上的所有教师最好在班主任的主持下集体讨论确定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特别是幼儿自理生活的环节,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保教人员的分工配合。建立一日生活各时间段幼儿行为及主班、配班、保育员等各个角色的职责、行为。在开学前制订“师生行为规范表”张贴在教室墙上,便于保教人员互相提醒,也便于家长了解、督促。

2)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习惯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效果是幼儿愉快,教师轻松。班级常规其实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时松时紧,不坚持。应该做到要求实效,贵在坚持为原则而实施。

3)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7

4)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

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5)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你可用“大家这样做,你也要这样做”来要求他,即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便如:“请小朋友把椅子放好;一个跟一个走出教室;XX 小朋友请快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6)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分析原因后进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式放任不管,也不能进行无效的表扬,敷衍孩子。而是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观察的基础上机智地引导他们。

7)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时常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督促,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8)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

8

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

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2)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四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袋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每个区都贴上红、黄、蓝三种卡,每个卡袋里插一个卡,当幼儿看到工作卡袋里没有卡袋可插时,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工作区。除此之外,在幼儿取工作地毯、幼儿插卡、幼儿打餐的地方都贴有可爱的脚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三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教师的不足行为

1)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纪律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问题,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2)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 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如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教师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体范式的规则——个别提醒幼儿——重复指

9

导幼儿遵守规则。教师不管规则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全体幼儿共同的问题,都对全班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样做能起到预防幼儿同样的不当行为,但也势必会让幼儿背负累累规则,畏手畏脚;同时教师还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3) 榜样示范作用不足。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另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教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显然对幼儿不能起到什么说服力。二是教师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没有通过树立幼儿中的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幼儿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向谁学习。如果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那么幼儿的自我约束和积极行为都会增加。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1)过度的使用限制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使得幼儿能力低下和主见丧失,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项项的限制下,畏手畏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毫无自主权,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也会限制幼儿的行动。这样,教师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幼儿的社会刺激,减少了幼儿智力水平提高的机会,减少了幼儿 的动手操作机会。

2)过多地使用灌输 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儿不求甚解的死记住某些规则条例。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

10

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3)过多地使用奖惩 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如当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干净的时候,教师便会奖励小贴画;当幼儿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时,教师则会训斥、批评。教师通过奖励与惩罚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做老师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许的事情。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见效快,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地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外在的控制离不开成人的监督,所以奖惩只能起到暂时的、短期的效果。

四 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视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德育的最佳形式。 4.1 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能力。

1)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根据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对策。当一个纪律问题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采取对策。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初步了解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其次,教师要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幼儿的感受。第三,教师要综合分析幼儿的回答与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纪律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具体原因,从而寻找有效的策略。

3)在理论的钻研和实践的摸索下寻找方法。一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浮于表面或仅仅走形式,造成漏洞百出、问题不断。理论的学习很重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所以,钻研理论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出一个根植于现实土壤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4.2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1

1)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如果幼儿园以幼儿是否能够被控制或班级是否表现的安静来衡量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好坏,那么教师就得到这样的暗示:控制幼儿的行为并让他们闭上嘴巴。所以,教师必然会采用灌输和强制执行常规的方法来达到速效。因此,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减轻教师的安全责任,减少安全隐患。园所和家长要考虑到教师的动机和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不能盲目地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确实是教师工作的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那么应该追究教师的责任;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且事故的发生与教师并无直接关系,那就要酌情减轻教师的责任。如果幼儿园能在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那么教师会更有作为。

3)丰富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增加对常规教育的全面认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状况缺乏了解的教师,最紧要的就是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孤立看待常规的教师,一方面要解放他们的思想,即让他们明白纪律问题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往往是由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要养成教师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并对所发生的具体问题作原因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将常规等同于管住孩子的教师而言,迫在眉睫的就是思想的解放,要让他们明白,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并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提供方便。

4.3 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幼儿教师应把工作的设计和具体思路向家长说明,让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动,受点小伤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让孩子活动。常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幼儿园里的各方面的常规都比较的好,到了家里就懒散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我们平时积极跟家长讲一些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像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12

参考文献:

[1] 郑三元.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

[2]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4] 鲁杰,王逢贤. 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6] 希拉·里德尔-利奇. 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2009

[7]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8] 李志强. 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

[9] 叶圣陶《教育理论》

致谢:

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梁红莲、定兴县图书馆和定兴县第三中学图书室的大力支持。

13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姓 名 李硕 教育层次 学前教育本 指导教师 梁红莲 教 学 点 定兴 题 目 浅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相关文章

  • 电大行政管理_最新_毕业自我鉴定
  • 电大毕业自我鉴定 我于2013年3月参加电大行政管理学习,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面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科作业,期末考试严肃认真,独立完成答卷,论文准备充分,顺利地完成了三年来的学业.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 ...查看


  • 电大毕业论文要求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即工作案例分析.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 ...查看


  •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格式及模版1 1
  • 关于公布北京电大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作业) 写作格式(修订)的通知 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开放教育学院: 为加强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写作行款格式,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从07秋开 ...查看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 ...查看


  • 法学科法学类
  • 法学科法学类 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法学知识,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法学专 ...查看


  • 关于电大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的调查与思考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现代远距 离教育 豳目囵囵 26 第2 总 0期 0 年 期 第1 0 4关于电大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的调查与思考 牛 健 北京 1 01 0 3) 0 ( 中央广播 电视 大学[ 票]文章在 ...查看


  •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格式及模版1
  • 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格式要求及模版 为规范开放教育各专业毕业社会调查报告和论文(设计.作业)管理,现对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设计.作业)写作格式要求如下,成招专业可参照本要求施行. 一.调查报告格式及模版 1. 纸张为A4纸, ...查看


  • 中央电大教务考试题一
  • 中央电大教务考试题一 第一部分 配伍题 第1题:将下列说法与对应的说法配对? [1]终结性考试-[C]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分别负责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的命制 [2]形成性考核成绩-[A]教学点负责形成性考核的组织实施 [3]双证课程考核 ...查看


  • 北京06年成人高考一批录取结束过线未必被录取
  • 随着成招第一批次录取结果本月24日公布后,本市成招的录取结果将持续到12月6日全部公布出来,届时将有部分成考生面临"落榜"的尴尬,来自市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本次全国统考北京市参加考试的考生数超过9万人,117所成人高校计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