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选择题100题

辛亥革命知识竞赛题库四

1、1892年,( C )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 孙中山 B.陆皓东 C.杨衢云 D.谢缵泰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 A )的革命纲领。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3、( B )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 《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 C )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 严复 B.康有为 C.唐才常 D.徐勤

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D ),“班列六部之首”。

A. 学部 B.商务部 C.陆军部 D.外务部

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 C )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 李鸿章 B.袁世凯 C.张之洞 D.盛宣怀

7、在清政府实行的( B )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 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8、1902年,( A )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 沈家本 B.唐绍仪 C.顾维钧 D.吴经熊

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 C ),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 《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

10、1903年,( D )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A. 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

11、1903年,( C )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A. 陈天华 B.宋教仁 C.邹容 D.章炳麟

12、1903年,( B )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A. 林觉民 B.陈天华 C.章太炎 D.邹容

13、1903年,清政府制造了压制民主革命舆论的《苏报》案,逮捕了鼓吹革命的( D )。

A. 章士钊、章太炎 B.邹容、陈天华 C.陈天华、章士钊 D.章太炎、邹容

14、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

A.岳王会 B.易知社 C.华兴会 D.科学补习所

15、1904年,孙中山发表了用英文撰写的( B ),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A. 《建国方略》 B.《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C.《上李鸿章书》 D.《实业计划》 16、1904年11月,革命党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 A )任会长,这是江浙地区最早的反清革命团体。

A. 蔡元培 B.陶成章 C.徐锡麟 D.章太炎

17、1904年至1905年,( A )在中国东北爆发,这是外国侵略者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发动的战争。

A. 日俄战争 B.英俄战争 C.德日战争 D.英法战争

1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确定同盟会本部设于日本东京,国内设5个支部,其中北部支部设于( C ),下辖华北、东北、西北8省分会会务。

A. 大连 B.青岛 C.烟台 D.沈阳

19、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B ),这是革命党人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宣传民主共和的重要阵地。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湘报》

20、1905年11月,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这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独立、民主、富强

C. 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D.军政、训政、宪政

21、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 D )。

A. 实行社会革命 B.打倒帝国主义

C. 核定地价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22、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思想障碍,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内容主要围绕同盟会纲领进行,但不包括( B )。

A.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要不要与满洲贵族争夺权力

C. 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23、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 A )在东京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杨度 D.唐才常

24、“状元实业家”( B )自1901年起积极从事立宪运动。1906年他出面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

A. 汤寿潜 B.张謇 C.郑孝胥 D.熊希龄

25、1906年2月,由刘静庵、曹亚伯等人在武昌发起成立革命团体( A )。萍浏醴起义时,该会准备响应,事泄遭镇压,湖北革命运动一时受挫。

A. 日知会 B.预备立宪公会 C.平民会 D.群治学社

26、1905年,( C )在济南白雪楼创办《白话报》,这是山东第一份用通俗文字编写的报纸。

A. 徐镜心 B.吕子人 C.刘冠三 D.陈干

27、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 B )在安庆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攻占军械所,与清军激战被俘牺牲。

A. 秋瑾 B.徐锡麟 C.陶成章 D.龚宝铨

28、1908年清廷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主要仿效( A )的君主立宪制。

A. 日本 B.比利时 C.瑞典 D.荷兰

29、革命党人( B )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A. 徐锡麟 B.陆皓东 C.林觉民 D.喻培伦

30、宋庆龄曾为革命家( A )题词:“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挟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A. 秋瑾 B.蔡锷 C.唐群英 D.林觉民

31、( B )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

A. 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新军起义

32、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革命志士( C )被捕牺牲。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对他的功业给予极高评价。

A. 刘揆一 B.刘复基 C.刘道一 D.刘溥霖

33、自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下面的( B )不在其中。

A. 饶平黄冈起义 B.浙江绍兴起义 C.惠州七女湖起义 D.云南河口起义

34、1910年五六月间,山东莱阳县爆发了( A )领导的抗捐抗税暴动,这是清政府崩溃前夜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斗争中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久的一次“民变”。

A. 曲诗文 B.韩大曾 C.郭福年 D.白朗

35、1911年1月,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了( D ),推蒋翊武为社长,坚持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为武昌首义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A. 科学补习所 B.振武学社 C.共进会 D.文学社

36、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发动,( D )亲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失败后返香港。

A. 孙中山 B.赵声 C.喻培伦 D.黄兴

37、1911年4月,( C )参加了广州起义,不幸受伤被捕,后被清政府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起义前他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A. 林尹民 B.方声洞 C.林觉民 D.黄兴

38、1911年广州起义时,被尊称为“炸弹大王”的同盟会员(B )一路奋勇当先,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壮烈牺牲。

A. 方声洞 B.喻培伦 C.黄复生 D.林时爽

39、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所指战役是( A ) 。

A. 黄花岗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钦州起义

40、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立宪,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其13名成员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7人,被讥为( D )。

A. 君主专制内阁 B.人才内阁 C.好人政府 D.皇族内阁

41、1911年,清政府委任( A )为邮传部大臣,举借外债,准备推行“铁路国有”。

A. 盛宣怀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42、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激起湘、鄂、川、粤人民的反对,发展为( B )。

A. 拒俄运动 B.保路运动 C.抵制日货运动 D.立宪运动

43、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 A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联合组织并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A. 共进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延年会

44、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城内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 B )率新军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A. 张振武 B.熊秉坤 C.孙武 D.刘复基

45、武昌起义爆发后,( A )被拥戴为临时总指挥,负责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总署,占

领武昌。

A. 吴兆麟 B.蒋翊武 C.熊秉坤 D.孙武

46、武昌起义胜利后,首义官兵邀集咨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共同商讨建立湖北革命军政府,推举( C )任军政府都督。

A. 黄兴 B.王士祯 C.黎元洪 D.朱家宝

47、武昌起义后,( A )即时应变,参与组织湖北省军政府,并通电敦促各省咨议局响应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被任为法制院副总裁,坚辞不就。

A. 汤化龙 B.居正 C.谭延闿 D.林长民

48、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短短1个月内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广东、( C )等13省和一些重要城市宣布独立。

A. 河南 B.山东 C.四川 D.福建

49、( B ),是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A.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强大 B.清政府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C. 革命党人的坚强领导 D.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0、武昌起义爆发后,( D )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A. 革命党人 B.维新派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51、1911年11月,江亢虎在上海张园发起成立了( B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党”命名的政治团体。

A. 中国青年党 B.中国社会党 C.中华平民党 D.大同民党

52、1911年11月7日,山东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了山东各界联合会,发行机关报( C ),鼓吹革命,拥护共和。

A. 《渤海日报》 B.《晨钟报》 C.《齐鲁公报》 D.《山东白话报》

53、1911年11月13日,山东各界联合会召开大会,迫使山东巡抚( B )宣布山东独立。但因袁世凯等的干预,独立仅维持11天时间便告结束。

A. 胡建枢 B.孙宝琦 C.丁佛言 D.胡瑛

54、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新军第六镇统制( D )等人计划举兵响应,后又组成“燕晋联军”,谋取北京。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A. 蓝天蔚 B.张绍曾 C.王金铭 D.吴禄贞

5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指挥北洋军进攻武汉的同时进行“和平”试探。12月,南方总代表( C )开始与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唐绍仪举行议和谈判。

A. 王宠惠 B.顾维钧 C.伍廷芳 D.蔡元培

5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A )。

A. 南京 B.北京 C.广州 D.武昌

57、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 B )是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立宪派 D.宗社党

58、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 )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A. 蔡元培 B.宋教仁 C.胡汉民 D.黄兴

59、( B )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A. 《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总统选举法》 D.《五五宪草》

60、( A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规定。

A.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61、1912年,寓意为( C )的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A. 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 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62、( A ),是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C.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D.湖北军政府成立

63、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B )出任第一任国务总理,赴南京组织新内阁。

A. 蔡元培 B.唐绍仪 C.黎元洪 D.赵秉钧

64、1912年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主要目的是( A )。

A. 实行议会政治改组内阁 B.联合中间派造成第一大党

C. 与孙中山争夺领导权 D.争取外国列强的支持

65、1912年国民党成立后,选定( D )主持山东支部。

A. 刘冠三 B.丁惟汾 C.张广建 D.徐镜心

66、(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 五四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67、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 A )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

A. 华侨 B.会党 C.新军 D.留学生

68、辛亥革命胜利后,列宁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D )。

A. 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

C. 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69、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革命党人( B )被人刺杀。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A. 陈其美 B.宋教仁 C.徐镜心 D.陶成章

70、1913年6月,袁世凯借口江西、安徽和广东三省都督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7月12日,( A )在江西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

A. 李烈钧 B.柏文蔚 C.胡汉民 D.程德全

71、1914年7月,孙中山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政党( B ),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A. 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国大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72、1914年8月,参政院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召开约法会议,修改( A ),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可连选连任,实质是要将总统终身化。

A. 《中华民国约法》 B.《总统选举法》 C. 《训政纲领》 D.《通令尊崇孔圣文》 73、1915年,由杨度出面组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 ( A ),鼓吹共和国体不适合中国国情,积极为复辟帝制造舆论。

A. 筹安会 B.强学会 C.灵学会 D.统一党

74、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在1915年夏提议组建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军。其中东北军司令部最初设在( D )。

A. 大连 B.济南 C.沈阳 D.青岛

75、( B ) ,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次年元旦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后在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下,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76、1915年12月,(C )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

A. 孙中山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77.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A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该杂志联系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A. 《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民国日报》 D.《每周评论》

78、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是( C )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直接延续。

A. 维新运动 B.立宪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9、第一次护法运动中,( B )是孙中山依靠的主要军事势力。

A. 李宗仁、白崇禧 B.陆荣廷、唐继尧 C. 阎锡山、唐绍仪 D.陈炯明、龙云

8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系、直系和奉系。其中,皖系军阀以( D )为首,以日本为靠山。

A. 冯国璋 B.张作霖 C.陆荣廷 D.段祺瑞

81、辛亥革命后,( D ),是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A. 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B.八旗兵力量削弱

C. 帝制被取消 D.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82、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 A ),明确提出要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斗争。

A. 第一次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83、( B ),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

A. 二次革命的失败 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孙中山逝世

84、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理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之间发生的“府院之争”,以日本和( D )争夺中国为背景。

A. 德国、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美国

85、1917年6月,( B )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拥溥仪复辟。复辟帝制活动仅12天即破产。

A. 张怀芝 B.张勋 C.张作霖 D.曹锟

86、( D ),是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

A.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西方列强的干涉

C.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7.( D )之后,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得出了“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

A. 反对张勋复辟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 护国战争发生 D.护法战争失败

88、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B )积极支持协助孙中山,后受命为山东支部长。

A. 刘溥霖 B.丁惟汾 C.谢鸿焘 D.陈明侯

8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于1917年加入了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计划派兵前往欧洲参战。但由于( A )担心中国因此国际地位上升,强烈反对,最终中国派出了14万劳动工人。

A. 日本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90、1919年1月至6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 C )的导火线。

A. 五卅运动 B.香港海员大罢工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1、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组织基础。其中,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是由王尽美与( D )

建立的。

A. 刘仁静 B.邓中夏 C.陈潭秋 D.邓恩铭

9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 A ),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A.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B.中华全国总工会

C. 中华全国协进会 D.中华劳动联合会

93、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创办《向导》周报,以领导和宣传国民革命,由( B )任主编,这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

A. 向警予 B.蔡和森 C.周恩来 D.赵世炎

94、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 A )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它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95、1923年1月,孙中山在《申报》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提出其革命方略先后依次分为( C )三个时期。

A. 训政、军政、宪政 B.宪政、军政、训政

C. 军政、训政、宪政 D.军政、宪政、训政

9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发表改组宣言,确定“( C )”的三大政策,推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民族、民权、民生 B.军政、训政、宪政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独立、民主、富强

97、孙中山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经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于1924年5月创办了黄埔军校。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以( A )为校长。

A. 蒋介石 B.廖仲恺 C.何应钦 D.王柏龄

98、1924年7月,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创立,共举办了6期。第六期由( A )任所长。讲习所为后来农民运动同革命战争的结合作了准备。

A. 毛泽东 B.萧楚女 C.瞿秋白 D.彭湃

99、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部队奉命进入湖南,援助被直系军阀击败而拥护国民政府的唐生智,揭开了( C )的序幕。

A. 护国运动 B.护法战争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00、自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38年的民国历史上,先后共有8人出任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 B )、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理)。

A. 段祺瑞 B.徐世昌 C.王士珍 D.胡汉民

辛亥革命知识竞赛题库四

1、1892年,( C )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 孙中山 B.陆皓东 C.杨衢云 D.谢缵泰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 A )的革命纲领。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3、( B )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 《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 C )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 严复 B.康有为 C.唐才常 D.徐勤

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D ),“班列六部之首”。

A. 学部 B.商务部 C.陆军部 D.外务部

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 C )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 李鸿章 B.袁世凯 C.张之洞 D.盛宣怀

7、在清政府实行的( B )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 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8、1902年,( A )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 沈家本 B.唐绍仪 C.顾维钧 D.吴经熊

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 C ),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 《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

10、1903年,( D )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A. 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

11、1903年,( C )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A. 陈天华 B.宋教仁 C.邹容 D.章炳麟

12、1903年,( B )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A. 林觉民 B.陈天华 C.章太炎 D.邹容

13、1903年,清政府制造了压制民主革命舆论的《苏报》案,逮捕了鼓吹革命的( D )。

A. 章士钊、章太炎 B.邹容、陈天华 C.陈天华、章士钊 D.章太炎、邹容

14、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

A.岳王会 B.易知社 C.华兴会 D.科学补习所

15、1904年,孙中山发表了用英文撰写的( B ),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A. 《建国方略》 B.《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C.《上李鸿章书》 D.《实业计划》 16、1904年11月,革命党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 A )任会长,这是江浙地区最早的反清革命团体。

A. 蔡元培 B.陶成章 C.徐锡麟 D.章太炎

17、1904年至1905年,( A )在中国东北爆发,这是外国侵略者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发动的战争。

A. 日俄战争 B.英俄战争 C.德日战争 D.英法战争

1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确定同盟会本部设于日本东京,国内设5个支部,其中北部支部设于( C ),下辖华北、东北、西北8省分会会务。

A. 大连 B.青岛 C.烟台 D.沈阳

19、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B ),这是革命党人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宣传民主共和的重要阵地。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湘报》

20、1905年11月,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这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独立、民主、富强

C. 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D.军政、训政、宪政

21、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 D )。

A. 实行社会革命 B.打倒帝国主义

C. 核定地价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22、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思想障碍,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内容主要围绕同盟会纲领进行,但不包括( B )。

A.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要不要与满洲贵族争夺权力

C. 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23、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 A )在东京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杨度 D.唐才常

24、“状元实业家”( B )自1901年起积极从事立宪运动。1906年他出面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

A. 汤寿潜 B.张謇 C.郑孝胥 D.熊希龄

25、1906年2月,由刘静庵、曹亚伯等人在武昌发起成立革命团体( A )。萍浏醴起义时,该会准备响应,事泄遭镇压,湖北革命运动一时受挫。

A. 日知会 B.预备立宪公会 C.平民会 D.群治学社

26、1905年,( C )在济南白雪楼创办《白话报》,这是山东第一份用通俗文字编写的报纸。

A. 徐镜心 B.吕子人 C.刘冠三 D.陈干

27、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 B )在安庆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攻占军械所,与清军激战被俘牺牲。

A. 秋瑾 B.徐锡麟 C.陶成章 D.龚宝铨

28、1908年清廷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主要仿效( A )的君主立宪制。

A. 日本 B.比利时 C.瑞典 D.荷兰

29、革命党人( B )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A. 徐锡麟 B.陆皓东 C.林觉民 D.喻培伦

30、宋庆龄曾为革命家( A )题词:“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挟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A. 秋瑾 B.蔡锷 C.唐群英 D.林觉民

31、( B )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

A. 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新军起义

32、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革命志士( C )被捕牺牲。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对他的功业给予极高评价。

A. 刘揆一 B.刘复基 C.刘道一 D.刘溥霖

33、自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下面的( B )不在其中。

A. 饶平黄冈起义 B.浙江绍兴起义 C.惠州七女湖起义 D.云南河口起义

34、1910年五六月间,山东莱阳县爆发了( A )领导的抗捐抗税暴动,这是清政府崩溃前夜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斗争中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久的一次“民变”。

A. 曲诗文 B.韩大曾 C.郭福年 D.白朗

35、1911年1月,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了( D ),推蒋翊武为社长,坚持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为武昌首义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A. 科学补习所 B.振武学社 C.共进会 D.文学社

36、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发动,( D )亲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失败后返香港。

A. 孙中山 B.赵声 C.喻培伦 D.黄兴

37、1911年4月,( C )参加了广州起义,不幸受伤被捕,后被清政府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起义前他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A. 林尹民 B.方声洞 C.林觉民 D.黄兴

38、1911年广州起义时,被尊称为“炸弹大王”的同盟会员(B )一路奋勇当先,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壮烈牺牲。

A. 方声洞 B.喻培伦 C.黄复生 D.林时爽

39、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所指战役是( A ) 。

A. 黄花岗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钦州起义

40、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立宪,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其13名成员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7人,被讥为( D )。

A. 君主专制内阁 B.人才内阁 C.好人政府 D.皇族内阁

41、1911年,清政府委任( A )为邮传部大臣,举借外债,准备推行“铁路国有”。

A. 盛宣怀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42、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激起湘、鄂、川、粤人民的反对,发展为( B )。

A. 拒俄运动 B.保路运动 C.抵制日货运动 D.立宪运动

43、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 A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联合组织并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A. 共进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延年会

44、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城内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 B )率新军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A. 张振武 B.熊秉坤 C.孙武 D.刘复基

45、武昌起义爆发后,( A )被拥戴为临时总指挥,负责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总署,占

领武昌。

A. 吴兆麟 B.蒋翊武 C.熊秉坤 D.孙武

46、武昌起义胜利后,首义官兵邀集咨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共同商讨建立湖北革命军政府,推举( C )任军政府都督。

A. 黄兴 B.王士祯 C.黎元洪 D.朱家宝

47、武昌起义后,( A )即时应变,参与组织湖北省军政府,并通电敦促各省咨议局响应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被任为法制院副总裁,坚辞不就。

A. 汤化龙 B.居正 C.谭延闿 D.林长民

48、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短短1个月内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广东、( C )等13省和一些重要城市宣布独立。

A. 河南 B.山东 C.四川 D.福建

49、( B ),是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A.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强大 B.清政府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C. 革命党人的坚强领导 D.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0、武昌起义爆发后,( D )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A. 革命党人 B.维新派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51、1911年11月,江亢虎在上海张园发起成立了( B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党”命名的政治团体。

A. 中国青年党 B.中国社会党 C.中华平民党 D.大同民党

52、1911年11月7日,山东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了山东各界联合会,发行机关报( C ),鼓吹革命,拥护共和。

A. 《渤海日报》 B.《晨钟报》 C.《齐鲁公报》 D.《山东白话报》

53、1911年11月13日,山东各界联合会召开大会,迫使山东巡抚( B )宣布山东独立。但因袁世凯等的干预,独立仅维持11天时间便告结束。

A. 胡建枢 B.孙宝琦 C.丁佛言 D.胡瑛

54、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新军第六镇统制( D )等人计划举兵响应,后又组成“燕晋联军”,谋取北京。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A. 蓝天蔚 B.张绍曾 C.王金铭 D.吴禄贞

5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指挥北洋军进攻武汉的同时进行“和平”试探。12月,南方总代表( C )开始与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唐绍仪举行议和谈判。

A. 王宠惠 B.顾维钧 C.伍廷芳 D.蔡元培

5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A )。

A. 南京 B.北京 C.广州 D.武昌

57、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 B )是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立宪派 D.宗社党

58、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 )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A. 蔡元培 B.宋教仁 C.胡汉民 D.黄兴

59、( B )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A. 《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总统选举法》 D.《五五宪草》

60、( A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规定。

A.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61、1912年,寓意为( C )的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A. 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 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62、( A ),是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C.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D.湖北军政府成立

63、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B )出任第一任国务总理,赴南京组织新内阁。

A. 蔡元培 B.唐绍仪 C.黎元洪 D.赵秉钧

64、1912年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主要目的是( A )。

A. 实行议会政治改组内阁 B.联合中间派造成第一大党

C. 与孙中山争夺领导权 D.争取外国列强的支持

65、1912年国民党成立后,选定( D )主持山东支部。

A. 刘冠三 B.丁惟汾 C.张广建 D.徐镜心

66、(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 五四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67、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 A )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

A. 华侨 B.会党 C.新军 D.留学生

68、辛亥革命胜利后,列宁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D )。

A. 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

C. 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69、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革命党人( B )被人刺杀。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A. 陈其美 B.宋教仁 C.徐镜心 D.陶成章

70、1913年6月,袁世凯借口江西、安徽和广东三省都督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7月12日,( A )在江西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

A. 李烈钧 B.柏文蔚 C.胡汉民 D.程德全

71、1914年7月,孙中山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政党( B ),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A. 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国大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72、1914年8月,参政院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召开约法会议,修改( A ),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可连选连任,实质是要将总统终身化。

A. 《中华民国约法》 B.《总统选举法》 C. 《训政纲领》 D.《通令尊崇孔圣文》 73、1915年,由杨度出面组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 ( A ),鼓吹共和国体不适合中国国情,积极为复辟帝制造舆论。

A. 筹安会 B.强学会 C.灵学会 D.统一党

74、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在1915年夏提议组建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军。其中东北军司令部最初设在( D )。

A. 大连 B.济南 C.沈阳 D.青岛

75、( B ) ,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次年元旦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后在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下,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76、1915年12月,(C )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

A. 孙中山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77.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A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该杂志联系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A. 《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民国日报》 D.《每周评论》

78、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是( C )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直接延续。

A. 维新运动 B.立宪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9、第一次护法运动中,( B )是孙中山依靠的主要军事势力。

A. 李宗仁、白崇禧 B.陆荣廷、唐继尧 C. 阎锡山、唐绍仪 D.陈炯明、龙云

8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系、直系和奉系。其中,皖系军阀以( D )为首,以日本为靠山。

A. 冯国璋 B.张作霖 C.陆荣廷 D.段祺瑞

81、辛亥革命后,( D ),是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A. 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B.八旗兵力量削弱

C. 帝制被取消 D.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82、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 A ),明确提出要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斗争。

A. 第一次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83、( B ),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

A. 二次革命的失败 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孙中山逝世

84、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理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之间发生的“府院之争”,以日本和( D )争夺中国为背景。

A. 德国、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美国

85、1917年6月,( B )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拥溥仪复辟。复辟帝制活动仅12天即破产。

A. 张怀芝 B.张勋 C.张作霖 D.曹锟

86、( D ),是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

A.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西方列强的干涉

C.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7.( D )之后,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得出了“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

A. 反对张勋复辟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 护国战争发生 D.护法战争失败

88、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B )积极支持协助孙中山,后受命为山东支部长。

A. 刘溥霖 B.丁惟汾 C.谢鸿焘 D.陈明侯

8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于1917年加入了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计划派兵前往欧洲参战。但由于( A )担心中国因此国际地位上升,强烈反对,最终中国派出了14万劳动工人。

A. 日本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90、1919年1月至6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 C )的导火线。

A. 五卅运动 B.香港海员大罢工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1、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组织基础。其中,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是由王尽美与( D )

建立的。

A. 刘仁静 B.邓中夏 C.陈潭秋 D.邓恩铭

9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 A ),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A.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B.中华全国总工会

C. 中华全国协进会 D.中华劳动联合会

93、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创办《向导》周报,以领导和宣传国民革命,由( B )任主编,这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

A. 向警予 B.蔡和森 C.周恩来 D.赵世炎

94、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 A )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它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95、1923年1月,孙中山在《申报》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提出其革命方略先后依次分为( C )三个时期。

A. 训政、军政、宪政 B.宪政、军政、训政

C. 军政、训政、宪政 D.军政、宪政、训政

9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发表改组宣言,确定“( C )”的三大政策,推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民族、民权、民生 B.军政、训政、宪政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独立、民主、富强

97、孙中山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经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于1924年5月创办了黄埔军校。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以( A )为校长。

A. 蒋介石 B.廖仲恺 C.何应钦 D.王柏龄

98、1924年7月,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创立,共举办了6期。第六期由( A )任所长。讲习所为后来农民运动同革命战争的结合作了准备。

A. 毛泽东 B.萧楚女 C.瞿秋白 D.彭湃

99、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部队奉命进入湖南,援助被直系军阀击败而拥护国民政府的唐生智,揭开了( C )的序幕。

A. 护国运动 B.护法战争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00、自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38年的民国历史上,先后共有8人出任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 B )、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理)。

A. 段祺瑞 B.徐世昌 C.王士珍 D.胡汉民


相关文章

  • [优秀作文]辛亥革命一百年
  • 金秋的十月,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武汉的首义广场,来感受革命烈士的为了祖国的振兴.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追求革命理想的献身精神! 十九世纪中期,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地半 ...查看


  • 历史八上第8课人教版
  •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8课 辛亥革命 [设计人]:马晨 胡方正 [学习重点]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 1.指仔细观察课文中 ...查看


  • 孙中山流通币预约后必看:了解比拥有更有价值
  • 四大银行发行区域表(来源央行公告) 请您根据以上表格中银行和地区的对应关系,选择好银行,相应回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小金给您列出了部分预约渠 ...查看


  • 历史辛亥革命
  • 一.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1.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早年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在民族危机加深之时,孙中山便产生了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整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查看


  •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分章习题
  • 中华教育学习网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分章强化习题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查看


  •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 郑大一附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A.科举制度 B.世卿世禄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9.下列关于雅典民主的说法 ...查看


  • 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题
  • ; 1.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改( 北平 )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 2.解放初期,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的"三反"运动. 3.结束 ...查看


  • 2012年共青团入团试卷及答案
  • 2012年共青团入团试卷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或身份证号码): 一.填空(60分) 1.团章规定,年龄在_______周岁以上,_______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_______,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_____ ...查看


  • 第一次世界大战1
  •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5·广东揭阳)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曾使用&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