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自愿咨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99—2010年高坪区共报告HIV/AIDS 74例,感染率为12.76/10万。男女之比为2.21∶1;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例数的58.11%;年龄分布以20~39岁最高,占总例数的71.62%;职业分布以无业人员居多,占40.54%;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总数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检测,占20.27%。2005-2010年共报70例,占总数的94.59%,年均感染率为1.10/10万,呈快速增长高峰。结论 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感染者 2005-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方式,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采取综合监测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其流行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1]。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全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4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8例,死亡13例。为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流行,现将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HIV/ADIS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咨询检测、专题调查检测资料。

1.2 方法 以HIV确认检测报告为依据,收集整理资料,并将数据录入Epi-data2.1数据库统计,然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HIV/AIDS流行强度 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HIV感染者74例,感染率为12.82/10万,其中AIDS患者18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72.22%。其间2005年感染者最多,占历年总数的24.32%(18/74)(表1)。

2.5 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数的58.11%(43/74),其中,夫妻婚内传播的14例,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5例,占性传播的11.63%;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占感染者总数(27/74)的36.49%,输血传播最低,占总数的1.35%(表5)。

2.6 发现途径 HIV感染者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感染者总数(22/74)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占20.27%,专科性病门诊最低,占1.35%(表6)。

3. 讨论

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共报告HVV/AIDS 74例,年均感染率为12.76%,2005年以来,疫情呈快速增长高峰,6年间,共报告HIV/AIDS 70例,占总数的94.59%,且以性传播为主,占历年总数的58.11%,其中,婚内夫妻传播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占11.63%,表明高坪区近年来HIV/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存在家庭内配偶之间相互传染[3],通过性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配偶间的性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年龄分布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71.92%,男女之比为2.2:1,与王永梅等[5]报道相符。

同艾滋病作斗争的最大希望就是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从而阻断艾滋病的传播[6],健康教育是行为干预的重要理论基础[7]。高坪区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的支持下,探索适合高危人群监测干预和大众人群健康教育模式,深入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一是进村入户宣传、巡回放映电影,使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喜闻乐见、直观体验并感觉到艾滋病就在身边,但这

种模式成本投入相对较大;二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开设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提高了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活技能,深受校内青少年欢迎;三是制作墙体标语、车身广告、宣传专栏、印发传单,帮助流动人群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针对娱乐场所、建筑工地、羁押场所的特殊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发挥了关怀、支持的作用,特殊人群感到温暖和亲切;五是开展机关、学校、社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提高这一重要人群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重视,发挥了组织者和宣传员的作用,推动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高坪区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综合防防制模式,覆盖了城乡、机关、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人群,是投入少、产出高、见效快的模式,值得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目前,艾滋病已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8],艾滋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工程,单靠专业机构的努力,很难实现防治目标,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合作,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艾滋病防治更不例外,尤其是在当今人类迁徙流动频繁,人类社会生活格局多样,社会行为自由度增强,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广泛开展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各界人群对艾滋病的充分认识,逐步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高坪区近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践证明,政府主导是实现任务目标的基础。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一开始就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活动,大众人群宣传、青少年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综合干预,都由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明确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自愿咨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99—2010年高坪区共报告HIV/AIDS 74例,感染率为12.76/10万。男女之比为2.21∶1;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例数的58.11%;年龄分布以20~39岁最高,占总例数的71.62%;职业分布以无业人员居多,占40.54%;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总数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检测,占20.27%。2005-2010年共报70例,占总数的94.59%,年均感染率为1.10/10万,呈快速增长高峰。结论 南充市高坪区艾滋病感染者 2005-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方式,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采取综合监测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其流行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1]。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全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4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8例,死亡13例。为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流行,现将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HIV/ADIS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南充市高坪区1999—2010年HIV/AIDS疫情报告、综合监测、咨询检测、专题调查检测资料。

1.2 方法 以HIV确认检测报告为依据,收集整理资料,并将数据录入Epi-data2.1数据库统计,然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HIV/AIDS流行强度 1999—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HIV感染者74例,感染率为12.82/10万,其中AIDS患者18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72.22%。其间2005年感染者最多,占历年总数的24.32%(18/74)(表1)。

2.5 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数的58.11%(43/74),其中,夫妻婚内传播的14例,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5例,占性传播的11.63%;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占感染者总数(27/74)的36.49%,输血传播最低,占总数的1.35%(表5)。

2.6 发现途径 HIV感染者发现途径以咨询检测为主,占感染者总数(22/74)的29.73%,其次为专题调查,占20.27%,专科性病门诊最低,占1.35%(表6)。

3. 讨论

南充市高坪区自199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共报告HVV/AIDS 74例,年均感染率为12.76%,2005年以来,疫情呈快速增长高峰,6年间,共报告HIV/AIDS 70例,占总数的94.59%,且以性传播为主,占历年总数的58.11%,其中,婚内夫妻传播占性传播总数的32.56%,男性同性传播占11.63%,表明高坪区近年来HIV/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存在家庭内配偶之间相互传染[3],通过性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配偶间的性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年龄分布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71.92%,男女之比为2.2:1,与王永梅等[5]报道相符。

同艾滋病作斗争的最大希望就是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从而阻断艾滋病的传播[6],健康教育是行为干预的重要理论基础[7]。高坪区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的支持下,探索适合高危人群监测干预和大众人群健康教育模式,深入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一是进村入户宣传、巡回放映电影,使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喜闻乐见、直观体验并感觉到艾滋病就在身边,但这

种模式成本投入相对较大;二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开设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提高了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活技能,深受校内青少年欢迎;三是制作墙体标语、车身广告、宣传专栏、印发传单,帮助流动人群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针对娱乐场所、建筑工地、羁押场所的特殊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发挥了关怀、支持的作用,特殊人群感到温暖和亲切;五是开展机关、学校、社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提高这一重要人群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重视,发挥了组织者和宣传员的作用,推动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高坪区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综合防防制模式,覆盖了城乡、机关、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人群,是投入少、产出高、见效快的模式,值得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目前,艾滋病已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8],艾滋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工程,单靠专业机构的努力,很难实现防治目标,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合作,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艾滋病防治更不例外,尤其是在当今人类迁徙流动频繁,人类社会生活格局多样,社会行为自由度增强,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广泛开展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各界人群对艾滋病的充分认识,逐步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高坪区近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践证明,政府主导是实现任务目标的基础。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一开始就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活动,大众人群宣传、青少年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综合干预,都由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明确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关文章

  • 艾滋病在中国和全球的流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科技导报 艾滋病研究专题 #$%&'()*+,-.+&# 第!"卷第#期!$$%年#月 艾滋病在中国和全球的流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汪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3"" ...查看


  • 2011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 2494 职业与健康2011年11月第27卷第21期OccupandHealthVol.27,No.21,Nov2011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EpidemicStatusandControlMeasuresofAIDSinChin ...查看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 ...查看


  •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一目标 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定义.流行趋势.临床表现.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 能力: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应用所学知识对周围人群进行宣教 态度:形成对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艾滋 ...查看


  • 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 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1年度加强学校卫生 ...查看


  •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现状与特征_唐全胜
  • DOI:10.13936/j.cnki.cjdd1992.2014.04.014 23(4):259-263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ChinJDrugDepend)2014, ·259· [综述]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现状与特征 唐全胜 1 2 1 ...查看


  •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Lemology (供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使用) 前 言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 ...查看


  •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 158中N3tN病性病2005年4月第11卷第2期 ChinaJAIDS/STDV01.11 No.2Apt.2005 ・综述・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林丹华1,方晓义1,李晓铭2,徐洁1,刘惠3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 ...查看


  •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