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也能早期检测

核心提示: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

目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180万,且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仅为1%,比美国平均12%—14%的生存率低很多。尽管心源性猝死发病迅速,且发生前没有明显先兆,但仍是可以预测的。

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劳累或情绪激动,比如歼15舰载机首席设计师罗阳心脏病发病前就是长期劳累工作,舰载机试飞成功,又让他沉浸在极大的喜悦当中。还有些患者发作前出现心前区闷痛,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治疗,不可以随意停药,将血糖、血压控制达标。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体检,能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

1.CT检查或冠脉造影:是心源性猝死诊断的金标准,能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冠脉支架、冠脉搭桥,以及药物治疗方案。适用于重度冠心病患者。

2.心脏电生理检查:能诱发或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检测房室结和窦房结的功能,决定是否植入起搏器。适用于心悸、头晕、24小时有严重的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4.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脏大、射血分数<40%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应引起重视。

核心提示: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

目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180万,且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仅为1%,比美国平均12%—14%的生存率低很多。尽管心源性猝死发病迅速,且发生前没有明显先兆,但仍是可以预测的。

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劳累或情绪激动,比如歼15舰载机首席设计师罗阳心脏病发病前就是长期劳累工作,舰载机试飞成功,又让他沉浸在极大的喜悦当中。还有些患者发作前出现心前区闷痛,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治疗,不可以随意停药,将血糖、血压控制达标。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体检,能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

1.CT检查或冠脉造影:是心源性猝死诊断的金标准,能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冠脉支架、冠脉搭桥,以及药物治疗方案。适用于重度冠心病患者。

2.心脏电生理检查:能诱发或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检测房室结和窦房结的功能,决定是否植入起搏器。适用于心悸、头晕、24小时有严重的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4.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脏大、射血分数<40%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应引起重视。


相关文章

  • 心源性猝死
  •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及其它心脏病简介 心源性猝死 许多心源性猝死者在其生前,既没有任何心脏病的征兆,体检报告也无法显示出心脏病变.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是45-55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虽然已经进入壮年,但是生活方式还比较接近青年,许多人没有意识 ...查看


  •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粘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 ...查看


  • 单志新:心脏离子通道病临床诊治的基因与遗传学基础·365医学网
  • 由于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称为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 ICP),心脏ICP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心脏ICP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基因水平,还包括各种因素导致的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的继发性改变,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 ...查看


  • 冠心病心脏康复
  •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 共识>解读 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 ...查看


  •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 1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的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 ...查看


  • 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_徐莉
  • 第24卷第5期2015年10月 实用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Vol.24No.5Oct.2015 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莉 高海青 [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 ...查看


  • 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仪
  • 文章编号:1671-7104(2015)06-0391-04 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仪 [作 者]罗华杰,罗章源,金勋,张蕾蕾,王长金,张文赞,涂权 杰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12 [摘 要]电击除颤是最有效的治疗室颤(VF ...查看


  •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新认识
  •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新认识 2016-8-10 罗书红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除了传统的缺血性T 波和损伤性ST 段改变以外,急性损伤性传导阻滞.T 波电交替.缺血性J 波.碎裂QRS 波.缺血性QTc 间期改变等成为近年来逐渐 ...查看


  • 心肺复苏的历史背景1
  • 心肺复苏的历史背景 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 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 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1974,1980,1986,1992 --欧洲1992,1996,1998 于2000年,并命名为国际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