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时,时区和地方的计算

区时,时区和地方时的计算

(1)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如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15°=75°(W)

即西五区的中央经线为75°W

(2)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

如:推算116°E所在时区?

解:116°÷15°=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是7+1,即为东八区。

(3)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差

由西边的时区求东边的时区就加,反之就减。

东12区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到来最早的时区,是最东的时区,西12区是最西的时区。

如:当上海是2月1日11点35分时,惠灵顿和纽约各是什么时间?(惠灵顿在东十二区,纽约在西五区)

解:惠灵顿:2月1日11点35分+(12-8)点=2月1日15点35分

纽约:2月1日11点35分-(8+5)点=1月31日22点35分

(4)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如:已知东经106°某地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30分时,求东经173°某地和西经84°某地的地方时各是什么时间?

解:173°E某地时间=7月1日10点30分+(173-106)×4分

=7月1日10点30分+268分

=7月1日14点58分

84°W某地时间=7月1日10点30分-(106+84)×4分=6月30日21点50分。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北方草原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___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

答案:

(1)东北、西北、西北季风(或冬季风,西北风)。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草场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或乱砍滥伐)。

(3)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等。

命题目的 本题结合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现象,树立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发展多端思维的能力。

解题思路和方法 我国冬春季节,冬季风盛行。冬季风源地在亚洲高纬内陆的蒙古、西伯利亚。因自西北方向吹向我国,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一带首当其冲,所吹的风就是西北季风,所以第(1)题的三个答案分别是:东北、西北、西北季风,或冬季风、西北风。

北方沙尘现象由来已久,但近年来有逐渐加剧的趋势第(2)个问题强调加剧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把人为因素分成了两个方面,即北方草原区的过度开垦和放牧,因之造成沙漠化草场退化;在北方林区乱砍滥伐因而造成地表水分减少,多风沙天气。所以第(2)题的几个答案分别是: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草场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或乱砍滥伐)

如何治理风沙减轻自然灾害,这是具有主观性试题特点的问题,需要考生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认识,综合考虑问题,做出答案。应从牧区和林区角度,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三方面去发展多端性思维,所以第(3)小题的答案可以从: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等方面来回答。

能力培养与提示

(1)综合能力测试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综合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从来没有讲过,教材中也没有写进去,当然就不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完全要靠平时学到的有关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引申、迁移、独立思考、组织答案。所以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把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地理现象中印证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其发生原因,甚至预测其可能发展的趋势。

(2)树立环境意识与地理意识,重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联系,既要关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又要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以人地协调的观点审视当前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制订策略及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3)人类解决与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于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加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要的宣传教育等,每项都应结合实际,考虑具体办法。

(4)要熟悉有关地图、图表的判读,掌握主要地理事实的分布。

区时,时区和地方时的计算

(1)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如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15°=75°(W)

即西五区的中央经线为75°W

(2)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

如:推算116°E所在时区?

解:116°÷15°=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是7+1,即为东八区。

(3)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差

由西边的时区求东边的时区就加,反之就减。

东12区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到来最早的时区,是最东的时区,西12区是最西的时区。

如:当上海是2月1日11点35分时,惠灵顿和纽约各是什么时间?(惠灵顿在东十二区,纽约在西五区)

解:惠灵顿:2月1日11点35分+(12-8)点=2月1日15点35分

纽约:2月1日11点35分-(8+5)点=1月31日22点35分

(4)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如:已知东经106°某地地方时为7月1日10点30分时,求东经173°某地和西经84°某地的地方时各是什么时间?

解:173°E某地时间=7月1日10点30分+(173-106)×4分

=7月1日10点30分+268分

=7月1日14点58分

84°W某地时间=7月1日10点30分-(106+84)×4分=6月30日21点50分。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北方草原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___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

答案:

(1)东北、西北、西北季风(或冬季风,西北风)。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草场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或乱砍滥伐)。

(3)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等。

命题目的 本题结合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现象,树立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发展多端思维的能力。

解题思路和方法 我国冬春季节,冬季风盛行。冬季风源地在亚洲高纬内陆的蒙古、西伯利亚。因自西北方向吹向我国,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一带首当其冲,所吹的风就是西北季风,所以第(1)题的三个答案分别是:东北、西北、西北季风,或冬季风、西北风。

北方沙尘现象由来已久,但近年来有逐渐加剧的趋势第(2)个问题强调加剧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把人为因素分成了两个方面,即北方草原区的过度开垦和放牧,因之造成沙漠化草场退化;在北方林区乱砍滥伐因而造成地表水分减少,多风沙天气。所以第(2)题的几个答案分别是: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草场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或乱砍滥伐)

如何治理风沙减轻自然灾害,这是具有主观性试题特点的问题,需要考生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认识,综合考虑问题,做出答案。应从牧区和林区角度,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三方面去发展多端性思维,所以第(3)小题的答案可以从: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等方面来回答。

能力培养与提示

(1)综合能力测试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综合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从来没有讲过,教材中也没有写进去,当然就不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完全要靠平时学到的有关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引申、迁移、独立思考、组织答案。所以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把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地理现象中印证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其发生原因,甚至预测其可能发展的趋势。

(2)树立环境意识与地理意识,重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联系,既要关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又要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以人地协调的观点审视当前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制订策略及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3)人类解决与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于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加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要的宣传教育等,每项都应结合实际,考虑具体办法。

(4)要熟悉有关地图、图表的判读,掌握主要地理事实的分布。


相关文章

  • 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计算
  • 时区.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 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求对东西方向进行判断再利用东加西减的口诀,本方法可以减少因为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东西,不能记住时区分布图所造成的解题错误,也能利用类似的思想解决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问题.以下将举例说明如何 ...查看


  •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 专题训练--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B 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01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 ...查看


  • 初一地理时区换算复习
  • 时间计算 知识结构 1. 时区 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0°经线为中心(0°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 ...查看


  • 妙解地方时和区时
  •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最让学生头疼.最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就是自然地理当中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而在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过程中,绝大多数方法是先判断东西位置,再运用"东加西减"原则来进行计算,并且在运用"东加西 ...查看


  • 1.3地球的自传和地理意义(二)
  • 1.3地球的自转和地理意义(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3.掌握日期分界线. [学习重点]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日期分界线的判读. [学习难点] 1.光照图中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查看


  • [从宇宙看地球]主题单元设计(邢金会)
  •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地球仪演示.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0,其它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大约是/小时.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 ...查看


  • 地方时计算专题
  • 地方时.区时练习题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 ...查看


  •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 高中地理知识百科(四)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确定南北极: ⑴.侧视图:一般说来,上北下南. ⑵.极视图: ①.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②.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度减小方向一致. 2.确 ...查看


  • 时区计算与晨昏线判读
  • 时区.晨昏线问题探究 一.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其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 2.基本计算: ①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 某地的时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