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安德烈的一封信]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在这寒假里,我遵从学校的要求阅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大。

我相信学校是有意识让我们和家长分别读这两本书的,但利大于弊,只要用心去品读,孩子和家长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升华。

这本书讲的是母亲与自己儿子的不同的交流方式,用信件交流。是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的那份担忧。龙应台并没有像普通的中国家长那样去直接进行交流,而是通过一种引导,关心,诉说的方式使他们母子俩更好的了解彼此。就像安德烈在信中说的“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连结,而我同时意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就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养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嗯,没和弟弟吵架吧─

─没,不缺钱用吧──嗯……三年,真的不短。”

在龙应台诉说当年他18岁时的事,我就发现: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信仰,社会道德,文化生活,世界观,问题意识〃〃〃〃〃〃等等等等都不一样。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在文章中,很多时候都是母子两人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作者生活在一个普通的渔村里,她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不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她的18岁是1969年的台湾。

而安德烈的18岁——网络让他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他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十八岁的他会讨论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正义问题,他熟悉每一种时尚品牌和汽车款式,他可能听过莫扎特的“魔笛”、看过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去过纽约的百老汇、欣赏过台北的“水月”也去过大英博物馆和梵谛冈教堂。

他生活的城市里,有自己的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报纸、游泳池,自己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

龙应台那一代人,他们心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我们的所谓国家,尤其是一些自称代表国家的人发自肺腑的不屑。而生活在德国的安德烈,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不愿去相信,去承认国家这东西。他们对香港的认识也不同,一个认为香港赶时间,没有思考的余地,一个认为香港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内涵。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答案也终究不会一样〃〃〃〃〃〃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所谓的“代沟”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母亲在这里变成了一位朋友,一位聆听者,她没有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去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给予安德烈自由,让安德烈自由自在地发表看法,正是这样才使得母亲能更好的了解儿子的想法。这才是中国的某些家长们应该学

习的东西。

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有一天能去除代沟,真正做到完美的交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在这寒假里,我遵从学校的要求阅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大。

我相信学校是有意识让我们和家长分别读这两本书的,但利大于弊,只要用心去品读,孩子和家长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升华。

这本书讲的是母亲与自己儿子的不同的交流方式,用信件交流。是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的那份担忧。龙应台并没有像普通的中国家长那样去直接进行交流,而是通过一种引导,关心,诉说的方式使他们母子俩更好的了解彼此。就像安德烈在信中说的“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连结,而我同时意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就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养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嗯,没和弟弟吵架吧─

─没,不缺钱用吧──嗯……三年,真的不短。”

在龙应台诉说当年他18岁时的事,我就发现: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信仰,社会道德,文化生活,世界观,问题意识〃〃〃〃〃〃等等等等都不一样。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在文章中,很多时候都是母子两人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作者生活在一个普通的渔村里,她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不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她的18岁是1969年的台湾。

而安德烈的18岁——网络让他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他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十八岁的他会讨论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正义问题,他熟悉每一种时尚品牌和汽车款式,他可能听过莫扎特的“魔笛”、看过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去过纽约的百老汇、欣赏过台北的“水月”也去过大英博物馆和梵谛冈教堂。

他生活的城市里,有自己的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报纸、游泳池,自己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

龙应台那一代人,他们心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我们的所谓国家,尤其是一些自称代表国家的人发自肺腑的不屑。而生活在德国的安德烈,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不愿去相信,去承认国家这东西。他们对香港的认识也不同,一个认为香港赶时间,没有思考的余地,一个认为香港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内涵。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答案也终究不会一样〃〃〃〃〃〃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所谓的“代沟”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母亲在这里变成了一位朋友,一位聆听者,她没有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去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给予安德烈自由,让安德烈自由自在地发表看法,正是这样才使得母亲能更好的了解儿子的想法。这才是中国的某些家长们应该学

习的东西。

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有一天能去除代沟,真正做到完美的交流!


相关文章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
  • 最近,我在读一本课外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这本书是母子俩的三十六封家书. 龙应台是安德烈的母亲,当他们开始写信的时候,安德烈十八岁,龙应台之所以给安德烈写信是因为她想知道十八岁的儿子内心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就因为这,他们互相足足写了三年. 在读 ...查看


  • 亲爱的安德烈 1
  •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一. 图书信息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 ...查看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00字
  • 我们这一代人有与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鸣,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样挣扎着寻找什么是我真正爱做的事情:我也曾戏谑地要求别人不要浪费粮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们那么幸运,他们死于饥饿,死于营养不良:我也曾质问过自己,该不该给街边的乞丐一些钱 ...查看


  •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一)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 六年级五班 谭思芃 寒假中,我和妈妈每到星期三就去图书馆看书.我在阅览室发现了一本叫<安德的游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印着几个字:致汤姆露比一个在战斗 ...查看


  • 电影读后感
  • 明天,不!再见,再见了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Conflicts, Loves, Passions, Drama, You Live Through a Supreme Experience as "War and ...查看


  • [回归]观后感
  • 伊凡与安德烈的心理结构类型比较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内心形成于并体现在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各种他人和各种关系引导人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并习惯性地运用这一模式与他人相处.两个人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发生冲突,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论文写作格式[纲要]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要求
  • 石 河 子 大 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 目: 观看有关中国战争纪录片的感想 小 组 成 员: 孟 迪 院系专业班级: 体育学院2011级运动训练专业1班 联 系 电 话: [1**********] 指 导 教 师 ...查看


  • 亲爱的安德烈
  • 人生,不过自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在序言中,龙应台坦言自己面对的困境.从离开到相见,安德烈从一个有着可爱婴儿肥的14岁少年变成一个线条棱角分明的青年,两人之间有爱,但没有认识.于是为了彼此"认识", ...查看


  • 追寻杜拉斯[情人]中的情人
  • 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带有传奇色彩和独特性的女作家,<情人>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作.该作品不仅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与研究,也使读者们对她崇拜与热爱.尤其杜拉斯丰富多彩的情爱生活,更是读者们讨论的话题,本文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