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有关友情的古诗文
有关朋友结交的古诗词文(不包括离别的)整理
如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喜悦,高兴吗?
讲的是有学习乐趣,而且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
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选自《孔子家语》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交友对人品性的影响和作用。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出自《列子·力命》(管鲍之交,典故问度娘)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自《列
子·汤问》(高山流水,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兰亭集序》王羲之只摘录部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移居》陶渊明最后两句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作者描写了搬家到南村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移居》陶渊明前四句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友人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思念
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
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人与几位好朋友一起登游岘山的所感。主要是发生在我的老家襄阳岘山,所以特别喜爱。
●《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写出了少年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斛斯山人,是一个复姓斛斯的隐士,山人是对隐者的称呼。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
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
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
“明朝有意抱琴来”。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
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出环境清幽僻静,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第三句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第四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整首诗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醉时歌》杜甫其中两句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
他生活问题。郑虔还有些钱,沽酒相邀,一起喝
两盅,喝到忘记你我(尔汝)的区别,称兄道弟。哎,郑老师,您的酒量还真是我的老师。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的诗、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性旷放绝俗,又喜喝酒。杜甫很敬爱他。两人尽管年龄相差很远(杜甫初遇郑虔,年三十九岁,郑虔估计已近六十),但过从很密。虔既抑塞,甫亦沉沦,更有知己之感。从此诗既可以感到他们肝胆相照的情谊,又可以感到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今天读来,还使人感到“字向纸上皆轩昂”,生气满纸。
江南逢李龟年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我最喜欢的小令
能饮一杯无?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致酒行》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
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
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整理的有关友情的古诗文
有关朋友结交的古诗词文(不包括离别的)整理
如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喜悦,高兴吗?
讲的是有学习乐趣,而且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
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选自《孔子家语》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交友对人品性的影响和作用。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出自《列子·力命》(管鲍之交,典故问度娘)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自《列
子·汤问》(高山流水,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兰亭集序》王羲之只摘录部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移居》陶渊明最后两句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作者描写了搬家到南村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移居》陶渊明前四句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友人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思念
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
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人与几位好朋友一起登游岘山的所感。主要是发生在我的老家襄阳岘山,所以特别喜爱。
●《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写出了少年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斛斯山人,是一个复姓斛斯的隐士,山人是对隐者的称呼。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
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
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
“明朝有意抱琴来”。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
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出环境清幽僻静,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第三句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第四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整首诗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醉时歌》杜甫其中两句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
他生活问题。郑虔还有些钱,沽酒相邀,一起喝
两盅,喝到忘记你我(尔汝)的区别,称兄道弟。哎,郑老师,您的酒量还真是我的老师。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的诗、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性旷放绝俗,又喜喝酒。杜甫很敬爱他。两人尽管年龄相差很远(杜甫初遇郑虔,年三十九岁,郑虔估计已近六十),但过从很密。虔既抑塞,甫亦沉沦,更有知己之感。从此诗既可以感到他们肝胆相照的情谊,又可以感到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今天读来,还使人感到“字向纸上皆轩昂”,生气满纸。
江南逢李龟年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我最喜欢的小令
能饮一杯无?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致酒行》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
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
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