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初步总结版)

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初步总结版)

精选

已有 10016 次阅读 2010-12-27 12:41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基因,过表达,低表达,misexpression

(说明:本文已经修改和补充,见:《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和“三板斧”》)

生命科学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研究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呢?本文初步总结为“四大绝招”。

第一招:患得患失

得,指的是基因的过表达(Overexpression);失,指的是基因敲除(Knockout)或者低表达(Under-expression)。例如研究的假说是基因A与记忆力呈正相关,那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过表达基因A,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增强,再降低基因A的表达水平,或者完全敲除(如果不是lethal的话),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减弱。一个高质量的实验设计,一般应该“患得患失”,两方面的实验都要做。

我们不仅要“患得患失”,还要“斤斤计较”。因为过表达或低表达的水平不同,表型改变可能也不同,甚至看不到表型改变。例如,用RNAi Knockdown一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的70%也许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Knockdown 90%就能观察到表型改变了。所以,当过表达或者低表达研究基因却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否不足。

有时即使完全敲除一个基因也看不到任何表型的改变,此时也不能下“研究基因与研究表型无关”的结论。这就好比一个桥有十个桥墩,如果只去除掉桥墩4,在非过负荷的情况下,桥可能不会倒塌,可以正常通车。可是,如果先去除掉桥墩5,再去除桥墩4,桥就会倒塌了。我们能够认为桥墩4是无用的吗?当然不能。桥墩在这里好比处于同一个通路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桥是否可以通车好比基因的表型是否正常。所以,在敲除一个基因A看不到表型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基因B(与A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或者是上下游的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上敲除基因A,观察敲除后是否有变化。

有时候,全身性的过表达、低表达或者基因敲除会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例如,全身性的基因敲除会致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已开发出许多种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的过表达、低表达和基因敲除技术,使得基因调控更加准确。

第二招:上下求索

基因需要经过转录为RNA、翻译为蛋白质至少两步才能发挥功能。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就可以在DNA、RNA和蛋白质的水平分别进行研究。D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RNA的水平相同;同样,R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在蛋白质的水平相同。哪怕就是在RNA水平,还有不同的剪切的可能。

一个基因翻译成蛋白质之后,常常需要同其它的基因及其产物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例如基因S,翻译成蛋白质S,如果它是配体,就需要和受体结合,然后受体激活信号通路。如果S鉴定出来了而其余的通路基因没有鉴定出来,那就可以研究上游的配体和下游的信号通路基因分别是什么。一个转录因子,常常可以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的表达,究竟可以控制哪些下游基因,也值得研究。蛋白质发挥功能,常常会有正性调控和负性调控因子。从上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促进或抑制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具体机制是怎样的?从下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增强或者减弱研究基因的功能?具体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研究。

所以,研究一个基因,就可以在不同的表达水平和不同的作用水平上“上下求索”。

第三招:背井离乡

背井离乡,指的是misexpression,就是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非正常物种(时间、地点、人物)表达一个基因。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研究基因具有特定功能,而且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和非正常物种间表达的时候同样导致该功能,则我们下“该基因具有该特定功能”的结论就更有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misexpression不产生预期表型,并不能认为研究基因与该表型无关。因为一个基因发挥作用,需要很多其它基因的帮助。如果misexpression的部位、时间、物种缺乏该基因发挥功能需要的辅助基因,或者多了可以抑制该基因功能的其它基因的表达,则可以导致预期表型无法产生。如果misexpression产生了某一表型,不代表该表型是该基因的正常功能,原因同上。所以,misexpression告诉我们:该基因“可以”做什么,不代表该基因实际上做了什么。打个比方,我们把一个教授放到农村去,他没法接触到做科研需要的设备、文献等,而且迫于生计,他不得不自己种田维持生存。我们能够下结论说:教授的社会职能是种田吗?当然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说:教授是“可以”种田的。

第四招:一网打尽

如上所述,每一个基因都有作用于它的上游基因,也有受它作用的下游基因。每一个上游基因和下游基因又分别有自己的上下游基因。除了上下游基因及其产物,细胞内、机体内的其它物质例如离子等也都会作用于基因自身。用马哲的观点来说就是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目前生命科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研究基因网络。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还可以构建出它所处的网络。

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上面提到的“四大绝招”也适用于研究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基因替换为人,例如想要研究某一总裁的功能,就可以:将他撤职,看看公司有何变化;看看公司里面哪些人与总裁发生了联系,联系是怎样的,总裁与外界发生了哪些联系,哪些人可以领导总裁,总裁又可以领导哪些人;把他调换到另一家公司任职,看看那家公司有何变化;总裁与公司及外界事物形成了怎样一个网络等。

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初步总结版)

精选

已有 10016 次阅读 2010-12-27 12:41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基因,过表达,低表达,misexpression

(说明:本文已经修改和补充,见:《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和“三板斧”》)

生命科学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研究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呢?本文初步总结为“四大绝招”。

第一招:患得患失

得,指的是基因的过表达(Overexpression);失,指的是基因敲除(Knockout)或者低表达(Under-expression)。例如研究的假说是基因A与记忆力呈正相关,那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过表达基因A,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增强,再降低基因A的表达水平,或者完全敲除(如果不是lethal的话),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减弱。一个高质量的实验设计,一般应该“患得患失”,两方面的实验都要做。

我们不仅要“患得患失”,还要“斤斤计较”。因为过表达或低表达的水平不同,表型改变可能也不同,甚至看不到表型改变。例如,用RNAi Knockdown一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的70%也许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Knockdown 90%就能观察到表型改变了。所以,当过表达或者低表达研究基因却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否不足。

有时即使完全敲除一个基因也看不到任何表型的改变,此时也不能下“研究基因与研究表型无关”的结论。这就好比一个桥有十个桥墩,如果只去除掉桥墩4,在非过负荷的情况下,桥可能不会倒塌,可以正常通车。可是,如果先去除掉桥墩5,再去除桥墩4,桥就会倒塌了。我们能够认为桥墩4是无用的吗?当然不能。桥墩在这里好比处于同一个通路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桥是否可以通车好比基因的表型是否正常。所以,在敲除一个基因A看不到表型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基因B(与A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或者是上下游的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上敲除基因A,观察敲除后是否有变化。

有时候,全身性的过表达、低表达或者基因敲除会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例如,全身性的基因敲除会致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已开发出许多种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的过表达、低表达和基因敲除技术,使得基因调控更加准确。

第二招:上下求索

基因需要经过转录为RNA、翻译为蛋白质至少两步才能发挥功能。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就可以在DNA、RNA和蛋白质的水平分别进行研究。D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RNA的水平相同;同样,R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在蛋白质的水平相同。哪怕就是在RNA水平,还有不同的剪切的可能。

一个基因翻译成蛋白质之后,常常需要同其它的基因及其产物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例如基因S,翻译成蛋白质S,如果它是配体,就需要和受体结合,然后受体激活信号通路。如果S鉴定出来了而其余的通路基因没有鉴定出来,那就可以研究上游的配体和下游的信号通路基因分别是什么。一个转录因子,常常可以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的表达,究竟可以控制哪些下游基因,也值得研究。蛋白质发挥功能,常常会有正性调控和负性调控因子。从上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促进或抑制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具体机制是怎样的?从下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增强或者减弱研究基因的功能?具体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研究。

所以,研究一个基因,就可以在不同的表达水平和不同的作用水平上“上下求索”。

第三招:背井离乡

背井离乡,指的是misexpression,就是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非正常物种(时间、地点、人物)表达一个基因。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研究基因具有特定功能,而且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和非正常物种间表达的时候同样导致该功能,则我们下“该基因具有该特定功能”的结论就更有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misexpression不产生预期表型,并不能认为研究基因与该表型无关。因为一个基因发挥作用,需要很多其它基因的帮助。如果misexpression的部位、时间、物种缺乏该基因发挥功能需要的辅助基因,或者多了可以抑制该基因功能的其它基因的表达,则可以导致预期表型无法产生。如果misexpression产生了某一表型,不代表该表型是该基因的正常功能,原因同上。所以,misexpression告诉我们:该基因“可以”做什么,不代表该基因实际上做了什么。打个比方,我们把一个教授放到农村去,他没法接触到做科研需要的设备、文献等,而且迫于生计,他不得不自己种田维持生存。我们能够下结论说:教授的社会职能是种田吗?当然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说:教授是“可以”种田的。

第四招:一网打尽

如上所述,每一个基因都有作用于它的上游基因,也有受它作用的下游基因。每一个上游基因和下游基因又分别有自己的上下游基因。除了上下游基因及其产物,细胞内、机体内的其它物质例如离子等也都会作用于基因自身。用马哲的观点来说就是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目前生命科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研究基因网络。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还可以构建出它所处的网络。

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上面提到的“四大绝招”也适用于研究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基因替换为人,例如想要研究某一总裁的功能,就可以:将他撤职,看看公司有何变化;看看公司里面哪些人与总裁发生了联系,联系是怎样的,总裁与外界发生了哪些联系,哪些人可以领导总裁,总裁又可以领导哪些人;把他调换到另一家公司任职,看看那家公司有何变化;总裁与公司及外界事物形成了怎样一个网络等。


相关文章

  •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自考复习试题
  •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复习资料1 第一章, 科学与技术概论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科学 (一) 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 科 ...查看


  • 学术科技知识竞赛资料
  • 1.历史科技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殷墟"龙骨"的发现证明,最迟到公元前1600年,我国就有了甲骨文字,青铜得到了广泛使用,不但用作祭祀, ...查看


  • 徐荣祥:人类进入再生生命世界
  • 编者按:  随着沃森在基因治疗学上自我的否定和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兴起,世界生命科学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纵观历史,科技的发展必然影响和冲击世界的经济.政治以及相关的工农业.生命能源产业的革命.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创始人徐荣祥教 ...查看


  • 生物林业产业行业分析报告
  • 生物林业产业分析报告 行业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发展环境 ...查看


  • 07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
  • 07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 生物通报道: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多项基因组测序结果被公布,包括第一个个人基因组图谱.马基因组图谱.肺癌基因组图谱和多种致病性细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 人类基因组 ...查看


  • "返老还童"的诱惑,干细胞概念要翻番!
  • 科普小知识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 ...查看


  • 王渝生: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前沿
  • 尊敬的副书记.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与前沿. 一.科学的由来 一讲到科学我们就要先看一看科学是从哪里来的:科学是从古希腊的哲学里分离出来的.在2500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 ...查看


  • 校本课程:第四节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 第四节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生物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特点 1.学科性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的理科课程.生物学科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性: (1).生命性 中学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来展 ...查看


  • 人类遗传病教案及反思周岚
  • 人类遗传病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②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③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 ①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