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拜3诗歌复习中情与景的关系

诗歌复习中情与景的关系

知识点

结构关系:

触景生情(先景后情),借景抒情(有景有情)

融情于景(情含景中),以景结情(先情后景)

内在联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

1、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

有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触景生情)

2、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

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3、融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4、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

不尽之意于言外。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

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二、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四、课堂示例: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

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复习中情与景的关系

知识点

结构关系:

触景生情(先景后情),借景抒情(有景有情)

融情于景(情含景中),以景结情(先情后景)

内在联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

1、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

有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触景生情)

2、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

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3、融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4、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

不尽之意于言外。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

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二、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四、课堂示例: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

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章

  • 诗中画_画中情_情中意_归园田居_其三_英译鉴赏_汪榕培
  • 年第6期(总第108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大连外国语学院 教 授 汪榕培 诗中画 画中情 情中意 --<归园田居>(其三) 英译鉴赏 一 <归园田居>(五首) 是陶渊明 ...查看


  • 作文:雪中情
  • 寒风呼呼地吹着,如刀割一般,割着人们的皮肤,鹅毛般的大雪在风的陪伴下,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在空中打转转,时而在空中滑滑梯,时而如撑着降落伞般缓缓下落,时而如举行赛跑般你追我赶--拿出缩在口袋许久的双手,狠狠地搓了搓,希望能获取一丝丝的温暖. ...查看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一.先秦 1.<尧典> <尚书>:<书>.<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是< ...查看


  • 鲁迅为何写[自题小像]
  • □文/汤子其 例如,杜甫的"故园今若何?"."孤舟一系故园心",丰应物的"何处愁人忆故园",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等例,诚然指的是家乡:但李后主的" ...查看


  •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 导入:齐读<菩萨蛮> 江南人美.物美.风光美.所以"人 人都道江南好".扬州地处江南,是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 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 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 下扬州 ...查看


  •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
  •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兴趣至关重要.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然而针对初中生来说,情境教学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能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接受英语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设氛围 直观教学 文化差异 学生主体 ...查看


  • 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
  • 河源市龙川实验中学 黄伟珍 教学目标 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 2. 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 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 教学 ...查看


  •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 ...查看


  • 陈少铭:美国在新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判断与决策
  • 摘要:在中情局影响下,美国政府认定在苏联没有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意愿的情况下,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一部分,新中国不会大规模出兵朝鲜,从而作出了军事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的决策,逐渐把新中国逼到墙角.为维护国家安全,新中国艰难地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