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微热.鼓风吸附式空气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无热、微热、鼓风吸附式空气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潮湿的压缩空气直接流经干燥剂时其水分会被干燥剂吸附,干燥机吸附水分的能力是有限的,吸附了水分的干燥剂必须经过干燥或再生后才能继续吸附水分,为此,应对装有饱和干燥剂的干燥塔实施降压操作以便于使干燥剂与吸附水强制分离,具体过程因干燥机类型而异。

 无热吸附干燥机完全利用压缩空气作为脱附介质。 微热吸附式干燥机利用少量压缩空气并经过加热后用作脱附介质。 鼓风吸附式干燥机同时利用外部鼓风机送入的空气和少量的压缩空气并经过加热后用作脱附介质。

干燥过程:

湿压缩空气流自下而上流经干燥剂时,干燥剂从下而上吸附空气水分。 再生过程:

 无热吸附式干燥机:

干燥塔出口流出的干空气通过膨胀减压至大气压后流经饱和干燥剂,从而使干燥剂与其吸附的水分强制分离。

脱附后,放气阀关闭,塔室回复加压状态。

 微热吸附式干燥机:

无热、微热、鼓风吸附式空气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潮湿的压缩空气直接流经干燥剂时其水分会被干燥剂吸附,干燥机吸附水分的能力是有限的,吸附了水分的干燥剂必须经过干燥或再生后才能继续吸附水分,为此,应对装有饱和干燥剂的干燥塔实施降压操作以便于使干燥剂与吸附水强制分离,具体过程因干燥机类型而异。

 无热吸附干燥机完全利用压缩空气作为脱附介质。 微热吸附式干燥机利用少量压缩空气并经过加热后用作脱附介质。 鼓风吸附式干燥机同时利用外部鼓风机送入的空气和少量的压缩空气并经过加热后用作脱附介质。

干燥过程:

湿压缩空气流自下而上流经干燥剂时,干燥剂从下而上吸附空气水分。 再生过程:

 无热吸附式干燥机:

干燥塔出口流出的干空气通过膨胀减压至大气压后流经饱和干燥剂,从而使干燥剂与其吸附的水分强制分离。

脱附后,放气阀关闭,塔室回复加压状态。

 微热吸附式干燥机:


相关文章

  • 煤的工业分析论文
  •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姓名:专业名称: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 ...查看


  •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 在蒸发器中进行的是空气与冷媒低压蒸气之间对流热质交 换,通过节流装置后的低压冷媒液体,在蒸发器里发生相变成为低压冷媒蒸汽,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压缩空气降温. 1.概述 在应用许多类似于精密电子行业或高精密仪表的运用上, 因为工 ...查看


  •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 2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汽车空调的组成结构按其功能可有: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分配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五大部分. 2.1 汽车空调制热系统原理 加热系统也称为采暖系统.汽车空调的采暖装置按热量来源可分为余热式和独立式两类.余热 ...查看


  • 种子生物学
  • <种子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种子: 2.临界水分: 3.酸价: 4.碘价: 5.酸败: 6.种子休眠: 7.休眠种子: 8.静止种子: 9.种子休眠期: 10.硬实: 11.种子活力: 12.种子生活力: 13.种 ...查看


  • 洁净与空调技术
  • 2009年6月 洁净与空调技术CC&AC 第2期 制氧技术的发展现状 *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覃安安 张素云 摘 要 对制氧技术进行了分类.对各类制氧技术的工作原理.装置材料.制备方法.应用范围.优缺点作了概述,并阐述了各类制氧技术 ...查看


  • 金银花杀青烘干机
  • ◎金银花杀青烘干机 2.1 满足所处理物料的需要 干燥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对给定的物料进行干燥.因干燥器处理物料种类繁多,复盖了粮食.食品.制药.化工.林产品.纸张.冶 金银花微波干燥设备 金银花微波干燥设备采用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源,设 ...查看


  • 正确使用汽车空调方法
  • 正确使用汽车空调方法 进入暑伏,司机们难免在闷热的环境下行车,这样的环境会对行车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有一项研究标明,在车内温度从21摄氏度增至27 摄氏度时,驾驶员错过重要交通信息 (警告灯.交通信号.标志等)的风险增加了50 %,驾驶员的反 ...查看


  • 双塔式干燥器原理
  • 2.无热式干燥机的产品流程图及工作原理 由空压机排出的大量空气,由压缩空气入口管流入,通过气阀进入两个塔中的运转塔,其中的湿气会被吸附剂所吸收而干燥.当空气流通到塔顶时,空气中的水份被全部吸收,露点温度可达-40℃,从而达到干燥目的.整个循 ...查看


  • 汽车空调如何正确使用
  • 汽车空调如何正确使用 进入暑伏,司机们难免在闷热的环境下行车,这样的环境会对行车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有一项研究标明,在车内温度从21摄氏度增至27 摄氏度时,驾驶员错过重要交通信息 (警告灯.交通信号.标志等)的风险增加了50 %,驾驶员的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