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科学总结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刘洪一 李建求 卿中全 徐平利 谭属春
一、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内容和特点
1.问题提出
2007 年之后,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沿海地区越来越迫切,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传统和单一的人才培养 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与社 会需求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度要求并未引起高职院校足够的重 视;二是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专业对口率偏低、就业后离职率偏高,毕业 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三是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和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课程 内容不能体现市场变化;四是“校企合作”停留于表层,学生顶岗实习的效度不高,企业 一线技术人员难以真正来学校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难以真正做到下企业实践;五是 教学与研发脱节、研发与应用脱节,专业之间、办学实施路径之间条块分割壁垒严重,办 学绩效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就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及运 行机制尚不完善,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作出新的探索和变革,以实现高职 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实质性突破。 基于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 “深 职院” )紧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创新发展的要求,2008年提出了从产学研用协 同育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突出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积极探索和实践 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和路径。
2.基本理念
深职院认为,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跨界的教育运行体系, 其独特文化体现在跨越学校、 政府、行业和企业等不同领域的“联动”上面,只有建立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 联动运行平台, 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的变革创新, 以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为实施手段, 把人才培养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贯穿于教学、生产实践、创新研发和应用服务 的全过程,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自觉。
深职院认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特点是跨界性、教育性、应用性和互动性。需要从三个层面理清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 育人的要素:第一层面是“主体要素” ,包括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研究机构、社会 中介机构等;第二层面是“制度要素” ,包括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等;第三层面是“文化 要素” ,包括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同时,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应回 答四个问题:(1)协同什么(高职院校应选择什么样的协同育人方向);(2)和谁协同(协 同育人的对象);(3)协同的目的(高职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4)如何有效协同(协 同育人的科学路径)。
深职院认为, “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协同” 、 “育人”和“应用” 。 “协同”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性特征; “育人”是指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要 目的和中心任务应聚焦于培养人才,因此“学” (育人)始终是协同的核心; “应用”是 指在“产学研用”四个字中,重点落实在“用”字上。
3.主要内容
深职院把“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解读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 体推进”十六个字。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策略+行动” ,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轴,健 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联动平台和联动机制; “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是“行动+目标” , 主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实现生产、教学、创新研发、应用服务多项功能和目标。主要内 容包括:(1)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2)突破机制体 制的障碍(工作难点);(3)搭建立体化推进的协同育人平台和多样化的协同育人路径(工 作重点)。
指导 行业规范
标准开发
4.突出特点
深职院实施“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有四个突出特点:
(1)理念领先:最早系统提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思 想,突出高职的“跨界性” ,着力解决育人机制的关键问题;提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协同育人推进策略,变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文化育 人” ,强调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立德树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实现高职 的教育自觉。
(2)系统设计:注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在理念创新、理论探索、制度建设、平台构 建、操作措施、文化倡导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系统设计。
(3)路径创新: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置于产学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课题驱动、项 目任务驱动、创新计划驱动、创业工程驱动、复合专业学习、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实施路径。
(4)立体推进:因地制宜,以政校行企的多方联动搭建立体化的育人平台,把教学 过程、生产实践、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克服“两张皮” ,达致 育人的效能整合和办学的效益最大化。
二、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深职院于2008年 2月启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 并于2010年获得广东省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支持( “粤教高函〔2011〕55号” ) 。学校举全校之力经近 5年探索实践,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机 制为重点,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制度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平台,开创协同育人实施路径,倡导协同育人文化,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
用立体推进”的深职院模式。
1.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
一是规划保障: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列入《学院十二五发展 规划》,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方略、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务;二是出台以协同育人为核 心的指导性规定:《关于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的决定》、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方 案》、 《关于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等;三是出台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促进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促 进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 《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四是将协同育 人工作纳入部门和教师考核。
2.搭建立体推进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
一是改革组织架构,建立三级推进的协同育人工作机构,将原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造为 校-院-专业三级 “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 ,增补了政府及行业企业的代表,增设产学研 用促进处,提升工作内涵;二是设立校-院-专业不同层级的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中国职 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 承担国家级行业委员会秘书处及与行业、 企业、 科研院所、 境内外高校、政府机构联合组建协同创新联盟等;三是创设多样化的协同育人平台:建立 以项目、合作课题为依托的工作室、工作坊等(例如学校与行业协会、设计公司联合成立 “深职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采用工作室的模式运作),设立大学生创意创业园、 创业学院、创业创新基金等(2010 年,设立 100 万创业基金、100 万创新基金, “大学生 创意创业园”开始运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成立了“创业学院” ,开设“创业 实验班” ,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工程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协同育人系统推进示意图
3.实施多样化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路径
一是课题项目驱动:设置以横向课题为依托的创新课程,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及学 校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签署的正式合作项目(如《糖果总动员》、《浴血东征》等);二 是创新计划与创业工程:每年面向学生设立百万创新基金、百万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参与 产学研用创新、面向市场创业(工商注册);三是复合专业:构建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叠 加的复合性专业学习平台,建立66个院内拓展专业、33个院际拓展专业、37个全校任选 拓展专业,开发 “复合课程”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打破专业壁垒,实现 资源跨界共享;四是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订单式培养等。
4.倡导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新文化
大力倡导积极营造以育人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文化。通过《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学院 十二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加强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学校党委、行政制定协同育人的实 施方案,召开以育人为核心的全校协同创新专题工作会议强力实施;利用中心组学习、教 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协同育人的理念培训;发起举办以“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国 际高端论坛,开展以“开放联动,协同创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使协同 育人深入人心,贯通于各项工作全过程。
5.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理论成果和案例经验
理论专著《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实践》(商务印书馆)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论文集》 (汇集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41 篇)探讨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 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深职院《协同创新案例》分析了 50 余个特 色鲜明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创新案例、《合作企业访谈录》对3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合作 企业做了协同育人的深度访谈、《学生创新作品选》 对80项学生创新作品进行了解读、《校 友访谈录》对100多名优秀校友的成才创业做了深度访谈。
三、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应用与推广情况
1.汇聚了多方资源,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提供了优越条件
(1)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商务印书馆等联合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 新中心”和“南方职业教育研究院” ;相关二级学院、企业、行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 6个分中心。
(2)与行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了一批全国行业及省市技术中心,现已有 12 个集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四项功能于一体的市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 验室等(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化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工业 节水与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荔枝 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等等);2011 年启动并首批立项建设 11 个科研创新平 台和7个科研创新团队。
(3)校内工业中心建筑面积增加到 13.3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值 5.52 亿,其中 企业捐赠近1亿元;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93个,1350余名来自行业企业的技 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2.实现了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紧密互动
(1)深职院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2528 项,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达到 2.46 亿元;累计获 得国家专利授权 456 件,其中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科技水平的发明专利 433 件;与 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研发服务合作关系,横向项目立项总数占科研项目总数 的72.3%,横向经费占全校科研总量的61.8%,科研成果转化收入达到2297.71万元。
(2)2010年开始,设立百万创新基金、百万创业基金,进行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基础 的“创新型项目课程”试点和推广,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先后开展了三批62门创新型项目课程的改革试点,覆盖了近1000名 学生。
(3)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紧密互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深职院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 10 个,省级示范专业 17 个;国家精品课程 53 门, 省级精品课程70门, 国家精品教材13部;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 国家教学名师奖2名, 广东省教学名师奖 5 名,珠江学者 2 名,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 81 名。五年来,深职院累 计为深圳社会经济建设一线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5万余人, 一次性就业率连续 保持在 98%左右。学校荣获“全国高职创新教育杰出贡献院校奖” (2010)、 “中国十大最 具就业力高职院校” (2010)、 “中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 (2011)。
3.示范辐射效应比较明显,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1)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当下高职教育走向教育自觉的一次重要探索,深职 院提出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 、 “三并人才” 、 “三育人”等有关协同 育人的关键词已被高职教育界广为接纳。
(2) “职业英语”改革深入拓展,学校与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合作成立全国国际 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全国职场英语考试” ,至今已有10万余人参加认 证;与华为、思科、海德堡、爱默生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同组建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室和技术 中心; 全国书刊印刷技术委员会和包装印刷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一批行业权威机构落户学
校;与奥迪、联通、中广核、比亚迪、百丽国际、洲际酒店等公司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3)深职院发起成立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职教 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创办高职教育《文化育人》杂志,开辟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新路 径,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积极响应。
(4)在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学术期刊出版发表了一系列产学研用协同育 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央视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 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了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经验,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实践不仅得广为传 播, 而且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对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附件1:科学总结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刘洪一 李建求 卿中全 徐平利 谭属春
一、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内容和特点
1.问题提出
2007 年之后,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沿海地区越来越迫切,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传统和单一的人才培养 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与社 会需求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度要求并未引起高职院校足够的重 视;二是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专业对口率偏低、就业后离职率偏高,毕业 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三是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和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课程 内容不能体现市场变化;四是“校企合作”停留于表层,学生顶岗实习的效度不高,企业 一线技术人员难以真正来学校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难以真正做到下企业实践;五是 教学与研发脱节、研发与应用脱节,专业之间、办学实施路径之间条块分割壁垒严重,办 学绩效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就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及运 行机制尚不完善,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作出新的探索和变革,以实现高职 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实质性突破。 基于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 “深 职院” )紧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创新发展的要求,2008年提出了从产学研用协 同育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突出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积极探索和实践 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和路径。
2.基本理念
深职院认为,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跨界的教育运行体系, 其独特文化体现在跨越学校、 政府、行业和企业等不同领域的“联动”上面,只有建立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 联动运行平台, 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的变革创新, 以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为实施手段, 把人才培养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贯穿于教学、生产实践、创新研发和应用服务 的全过程,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自觉。
深职院认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特点是跨界性、教育性、应用性和互动性。需要从三个层面理清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 育人的要素:第一层面是“主体要素” ,包括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研究机构、社会 中介机构等;第二层面是“制度要素” ,包括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等;第三层面是“文化 要素” ,包括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同时,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应回 答四个问题:(1)协同什么(高职院校应选择什么样的协同育人方向);(2)和谁协同(协 同育人的对象);(3)协同的目的(高职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4)如何有效协同(协 同育人的科学路径)。
深职院认为, “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协同” 、 “育人”和“应用” 。 “协同”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性特征; “育人”是指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要 目的和中心任务应聚焦于培养人才,因此“学” (育人)始终是协同的核心; “应用”是 指在“产学研用”四个字中,重点落实在“用”字上。
3.主要内容
深职院把“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解读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 体推进”十六个字。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策略+行动” ,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轴,健 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联动平台和联动机制; “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是“行动+目标” , 主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实现生产、教学、创新研发、应用服务多项功能和目标。主要内 容包括:(1)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2)突破机制体 制的障碍(工作难点);(3)搭建立体化推进的协同育人平台和多样化的协同育人路径(工 作重点)。
指导 行业规范
标准开发
4.突出特点
深职院实施“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有四个突出特点:
(1)理念领先:最早系统提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思 想,突出高职的“跨界性” ,着力解决育人机制的关键问题;提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协同育人推进策略,变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文化育 人” ,强调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立德树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实现高职 的教育自觉。
(2)系统设计:注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在理念创新、理论探索、制度建设、平台构 建、操作措施、文化倡导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系统设计。
(3)路径创新: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置于产学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课题驱动、项 目任务驱动、创新计划驱动、创业工程驱动、复合专业学习、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实施路径。
(4)立体推进:因地制宜,以政校行企的多方联动搭建立体化的育人平台,把教学 过程、生产实践、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克服“两张皮” ,达致 育人的效能整合和办学的效益最大化。
二、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深职院于2008年 2月启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 并于2010年获得广东省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支持( “粤教高函〔2011〕55号” ) 。学校举全校之力经近 5年探索实践,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机 制为重点,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制度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平台,开创协同育人实施路径,倡导协同育人文化,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
用立体推进”的深职院模式。
1.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
一是规划保障: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列入《学院十二五发展 规划》,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方略、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务;二是出台以协同育人为核 心的指导性规定:《关于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的决定》、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方 案》、 《关于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等;三是出台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促进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促 进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 《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四是将协同育 人工作纳入部门和教师考核。
2.搭建立体推进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
一是改革组织架构,建立三级推进的协同育人工作机构,将原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造为 校-院-专业三级 “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 ,增补了政府及行业企业的代表,增设产学研 用促进处,提升工作内涵;二是设立校-院-专业不同层级的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中国职 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 承担国家级行业委员会秘书处及与行业、 企业、 科研院所、 境内外高校、政府机构联合组建协同创新联盟等;三是创设多样化的协同育人平台:建立 以项目、合作课题为依托的工作室、工作坊等(例如学校与行业协会、设计公司联合成立 “深职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采用工作室的模式运作),设立大学生创意创业园、 创业学院、创业创新基金等(2010 年,设立 100 万创业基金、100 万创新基金, “大学生 创意创业园”开始运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成立了“创业学院” ,开设“创业 实验班” ,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工程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协同育人系统推进示意图
3.实施多样化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路径
一是课题项目驱动:设置以横向课题为依托的创新课程,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及学 校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签署的正式合作项目(如《糖果总动员》、《浴血东征》等);二 是创新计划与创业工程:每年面向学生设立百万创新基金、百万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参与 产学研用创新、面向市场创业(工商注册);三是复合专业:构建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叠 加的复合性专业学习平台,建立66个院内拓展专业、33个院际拓展专业、37个全校任选 拓展专业,开发 “复合课程”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打破专业壁垒,实现 资源跨界共享;四是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订单式培养等。
4.倡导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新文化
大力倡导积极营造以育人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文化。通过《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学院 十二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加强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学校党委、行政制定协同育人的实 施方案,召开以育人为核心的全校协同创新专题工作会议强力实施;利用中心组学习、教 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协同育人的理念培训;发起举办以“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国 际高端论坛,开展以“开放联动,协同创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使协同 育人深入人心,贯通于各项工作全过程。
5.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理论成果和案例经验
理论专著《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实践》(商务印书馆)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论文集》 (汇集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41 篇)探讨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 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深职院《协同创新案例》分析了 50 余个特 色鲜明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创新案例、《合作企业访谈录》对3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合作 企业做了协同育人的深度访谈、《学生创新作品选》 对80项学生创新作品进行了解读、《校 友访谈录》对100多名优秀校友的成才创业做了深度访谈。
三、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应用与推广情况
1.汇聚了多方资源,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提供了优越条件
(1)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商务印书馆等联合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 新中心”和“南方职业教育研究院” ;相关二级学院、企业、行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 6个分中心。
(2)与行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了一批全国行业及省市技术中心,现已有 12 个集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四项功能于一体的市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 验室等(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化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工业 节水与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荔枝 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等等);2011 年启动并首批立项建设 11 个科研创新平 台和7个科研创新团队。
(3)校内工业中心建筑面积增加到 13.3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值 5.52 亿,其中 企业捐赠近1亿元;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93个,1350余名来自行业企业的技 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2.实现了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紧密互动
(1)深职院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2528 项,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达到 2.46 亿元;累计获 得国家专利授权 456 件,其中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科技水平的发明专利 433 件;与 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研发服务合作关系,横向项目立项总数占科研项目总数 的72.3%,横向经费占全校科研总量的61.8%,科研成果转化收入达到2297.71万元。
(2)2010年开始,设立百万创新基金、百万创业基金,进行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基础 的“创新型项目课程”试点和推广,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先后开展了三批62门创新型项目课程的改革试点,覆盖了近1000名 学生。
(3)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紧密互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深职院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 10 个,省级示范专业 17 个;国家精品课程 53 门, 省级精品课程70门, 国家精品教材13部;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 国家教学名师奖2名, 广东省教学名师奖 5 名,珠江学者 2 名,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 81 名。五年来,深职院累 计为深圳社会经济建设一线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5万余人, 一次性就业率连续 保持在 98%左右。学校荣获“全国高职创新教育杰出贡献院校奖” (2010)、 “中国十大最 具就业力高职院校” (2010)、 “中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 (2011)。
3.示范辐射效应比较明显,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1)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当下高职教育走向教育自觉的一次重要探索,深职 院提出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 、 “三并人才” 、 “三育人”等有关协同 育人的关键词已被高职教育界广为接纳。
(2) “职业英语”改革深入拓展,学校与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合作成立全国国际 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全国职场英语考试” ,至今已有10万余人参加认 证;与华为、思科、海德堡、爱默生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同组建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室和技术 中心; 全国书刊印刷技术委员会和包装印刷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一批行业权威机构落户学
校;与奥迪、联通、中广核、比亚迪、百丽国际、洲际酒店等公司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3)深职院发起成立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职教 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创办高职教育《文化育人》杂志,开辟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新路 径,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积极响应。
(4)在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学术期刊出版发表了一系列产学研用协同育 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央视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 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了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经验,深职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实践不仅得广为传 播, 而且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对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