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八 人文景观导游 人文景观:指整个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留下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人文景观导游的途径 人文景观导游讲解要领 中国古代建筑导游 中国古代建筑导游要领 宗教建筑导游 (一)佛教建筑导游 (二)石窟导游 (三)道教建筑导游 (四)基督教建筑导游 (六)中国古代军事设施导游 (七)园林建筑导游
(八)博物馆导游 从地质角度导游 位置:黄山位安徽省的南部,跨越四县 —— 歙县、黟县、太平和修宁。黄山在秦朝(公元前 221-207 年)时叫做黟山,在公元 747 年(唐朝天宝六年)时才有这个名字。 成因:一亿多年前的地球地壳运动使得黄山崛起于地面,后来历经第四纪冰川的侵蚀作用,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黄山宏伟、庄严、风光迷人,为著名的风景区。 从文化的角度导游 黄山看起来清新、年轻,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书籍、诗歌、绘画和雕刻都是很好的证明。李白并非歌颂黄山的唯一的诗人,唐代诗人贾岛和杜荀鹤也曾来此吟诗作赋。在唐以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有人游览黄山,在诗中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情。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专门写了两本关于黄山的游记,清朝的西安派大画家渐江和石涛在身后留下了许多幅关于黄山的画。已经去世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在其专著《安徽黄山上的第四纪冰川现象》中总结了他个人对黄山的考察成果。一代又一代人的题词随处可见:“千姿百态黄山云”、“刺天峰”、“清凉世界”、“奇美 ” 和“独具魅力的风景”,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而已。这些诗一般的词汇配上优美的书法不仅仅是装饰品,他们本
身就是一道迷人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体运动所发出的各种声音,给旅游者造就了特定的情与境。声音能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获得重要的乐趣,如泉水的丁冬声、溪流的潺潺声、瀑布的轰鸣声、海啸的雷鸣声等,清浊徐疾,各有节奏。有些景象虽无声音,人们却似感到声音的存在,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长江宏阔的境界, 磅礴的气势一语写尽, 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思绪。 贾谊故居 贾谊(前 200-168 )洛阳人。 20 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中大夫。因主张革新政治,为周勃等权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劝农立本。使无业游民转归农亩。主要政论文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33 岁时忧郁而死。他在长沙居住三年,过湘江作《吊屈原赋》,抒发他怀才不遇之感。后人在其居址建祠祀之。 故居建筑面积 56 平方米,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室内设龛,额题“太傅殿”。杜甫诗曰" 长怀贾谊井依然" 古井犹在,称太傅井。 马王堆西汉古墓 岳麓书院 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创建于北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 )。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世界最早高等学府,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书院。 书院的大门两边,挂着"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楹联。二门闾上,则有"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的门联。现存的遗迹有:讲堂,(当年朱熹等著名学者为门徒讲课授业之地),文昌阁,御书楼,六君子堂,湘水校经堂,十彝器堂,崇道祠,濂溪祠,四箴言亭,半学斋,教学斋,文庙,赫曦台等。较为
重要的文物则有:颜真卿、朱元章、司马光、朱熹诸名人手书的石刻,以及欧阳正焕(清乾隆御史)、王 运(清著名学者)等人的遗墨。讲堂厅上,原悬金字木匾,大书" 道南正脉" ,为清乾隆时所颁发。
铜 官 窑 遗 址 铜官窑位于望城县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南距长沙城 27 公里,北与闻名遐迩的铜官陶城相接,东依连绵的山丘,面临湘江。长沙铜官窑是我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遗址面积 30 万平方米,从铜官镇至石诸湖,沿湘江东岸十里河滨,已发现唐代烧窑遗址 19 处,面积最小的约 300 多平方米,最大的过万余平方米,堆积厚度最薄为 0.4 米,最厚约4米。 1972 年9月1日和 1983 年 10 月 10 日两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 年1月 14 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古遗址中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 人文景观的特点: 1. 历史的遗存性 2. 流变性 3. 继承性 4. 地域性 4. 垄断性 1 .把握人文景观的历史特征,讲解中突出时代特征 由于人文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改造、利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因此,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必须突出它的时代性。 2 .紧扣“人与环境”的主题 现今保留下来的人文景观,往往都是人类所创造的精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讲“古”论今,发挥人文景观的延续教育性。 3 .突出文化内涵 每一类型的人文景观都包含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把景观所包含的、游客不可能直观看到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导游技巧和方法传导给游客。 1 .强化知识性
基础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性。 2 .注重讲解的通俗性 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游客旅游的目的并不是做学术的探索。因此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3 .有针对地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游客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之前,必须对游客的文化基础做全面的分析,找出文化的差异。 4 .灵活运用导游方法 5 .突出景物地思想特征 导游人员地服务,其中很重要地一条就是教育功能,要做到借地发挥,有的放矢,把人文景观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充分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的思想得到升华。 6 .把握文人景观的审美特征 人文景观具有特殊的协调美、统一美、艺术美和创造美。在导游过程中要全面把文化景观中所包容的内容介绍给游客。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 1 .木结构建筑 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粱架, 以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的主体。 2 .砖石结构建筑 作为木结构建筑的辅助补充结构外, 还作为独立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古建 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存最早木结构楼式 塔 ―― 山西应县木塔 万里长城 1 .突出建筑的功能性 古人云:上古穴居饿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2 .突出建筑的风格特色,如: 3 .突出建筑的结构原理 ,如: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再加上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合称中国四大宗教。 佛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 道教建筑 1 .讲清寺院的基本格局 中轴对称,以院为单位平面展开。常见的建筑有三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迦蓝殿、祖
师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罗汉堂、戒坛殿、藏经楼、斋堂等。 2 .讲清佛教建筑的艺术特征 建筑本身的艺术性; 塑像的艺术性; 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力, 如石窟艺术。 3 .讲清佛教建筑的思想内涵 宗教效果(以藏传佛教为例) ; 纪念意义; 体现仪轨 1 .石窟的开凿过程 2 .石窟的艺术特征 表现手法; 雕刻技法; 结构布局; 重点内容。 3 .石窟的时代特征 要领 1 .道教的哲学思想 2 .道教建筑的艺术特色 3 .道教建筑的历史价值 八卦太极图 八卦太极衣 四川青城山 武当山 1 .突出建筑艺术特点 2 .突出宗教文化内涵 (五)清真寺建筑导游 1 .从建筑的艺术角度进行导游 2 .从建筑的功能角度进行导游 1 .讲清历史背景 任何军事设施都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 .讲清地理环境 所有军事设施都是根据其特定的地理环境而修建的。 3 .讲清实用功能 古代军事设施具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在长期的战争防御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设施予以不断的完善,使其实用功能日益多样化。 1 .加深理解 理解自然天成的和谐法则; 理解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理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辨证思考 用辨证的眼光去发现; 用辨证的逻辑去思考; 3 .园林导游注意事项 路线合理; 语言生动; 方法灵活。 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圆 苏州四大名园 1 .博物馆概述 社会历史博物馆; 自然科学博物馆; 综合性博物馆。 2 .博物馆导游要领 作好知识准备; 熟悉陈列内容; 客观讲解,借题发挥;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按山地景观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导游 因此自古
以来就一直有许多游客来到黄山, 探求其神秘、惊叹其美景。人们渐渐地总结出黄山的四大特征和吸引力: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其实,黄山上也到处可见花岗岩,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景区:温泉、玉屏楼、西海、北海、云谷寺和松谷庵。 黄山做为一座著名的中 国名山,在以安徽一线 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中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 整个旅游讲解的重 点所在。 从美学特征导游 黄山的颜色和形态随四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春天,盛开的鲜花色彩缤纷,点缀着四处的山坡;夏天,您可以看到青绿的山峰一座连一座,泉水在 欢乐地汩汩流着;秋天把整个 黄山装扮成红、紫相间的世界, 正是枫树火红的 季节冬天则把群 山成一个冰与雾 的世界。 大同云冈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同为石窟艺术,但开凿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云冈石窟开凿是在北魏王朝的鲜卑族统一规划下进行,带有极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 龙门石窟的雕刻风格更符合汉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技法上更趋于成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状浓抹总相宜 帆影点点 烟波浩淼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马王堆。旧时传为五代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 1972 年发掘后,始知为西汉初期墓葬,距今 2100 多年。共有3座墓葬,出土珍贵文物 3000 余件。一号墓主为 侯利苍之妻,尸体保存完整,并陪葬高贵丝织品、服饰和精美漆器,蔚为世界奇迹。一号、三号墓出土帛画5幅,为中国绘画史上稀见资料。三号墓出土的 28 种帛书,计 12 万多字,其中多有失传古籍。 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崛起有着巨大的
影响。近代湖湘文化与古代湖湘学有某些关联。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继承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主要倡导者、发展者周敦颐、胡安国、朱熹等,都先后在岳麓书院讲学任教。从明末清初到近现代,岳麓书院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种类型的著名的重要历史人物,诸如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等;书院改为学堂后,大批爱国志士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及革命先烈邓中夏、蔡和森等,
模块八 人文景观导游 人文景观:指整个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留下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人文景观导游的途径 人文景观导游讲解要领 中国古代建筑导游 中国古代建筑导游要领 宗教建筑导游 (一)佛教建筑导游 (二)石窟导游 (三)道教建筑导游 (四)基督教建筑导游 (六)中国古代军事设施导游 (七)园林建筑导游
(八)博物馆导游 从地质角度导游 位置:黄山位安徽省的南部,跨越四县 —— 歙县、黟县、太平和修宁。黄山在秦朝(公元前 221-207 年)时叫做黟山,在公元 747 年(唐朝天宝六年)时才有这个名字。 成因:一亿多年前的地球地壳运动使得黄山崛起于地面,后来历经第四纪冰川的侵蚀作用,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黄山宏伟、庄严、风光迷人,为著名的风景区。 从文化的角度导游 黄山看起来清新、年轻,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书籍、诗歌、绘画和雕刻都是很好的证明。李白并非歌颂黄山的唯一的诗人,唐代诗人贾岛和杜荀鹤也曾来此吟诗作赋。在唐以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有人游览黄山,在诗中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情。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专门写了两本关于黄山的游记,清朝的西安派大画家渐江和石涛在身后留下了许多幅关于黄山的画。已经去世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在其专著《安徽黄山上的第四纪冰川现象》中总结了他个人对黄山的考察成果。一代又一代人的题词随处可见:“千姿百态黄山云”、“刺天峰”、“清凉世界”、“奇美 ” 和“独具魅力的风景”,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而已。这些诗一般的词汇配上优美的书法不仅仅是装饰品,他们本
身就是一道迷人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体运动所发出的各种声音,给旅游者造就了特定的情与境。声音能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获得重要的乐趣,如泉水的丁冬声、溪流的潺潺声、瀑布的轰鸣声、海啸的雷鸣声等,清浊徐疾,各有节奏。有些景象虽无声音,人们却似感到声音的存在,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长江宏阔的境界, 磅礴的气势一语写尽, 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思绪。 贾谊故居 贾谊(前 200-168 )洛阳人。 20 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中大夫。因主张革新政治,为周勃等权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劝农立本。使无业游民转归农亩。主要政论文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33 岁时忧郁而死。他在长沙居住三年,过湘江作《吊屈原赋》,抒发他怀才不遇之感。后人在其居址建祠祀之。 故居建筑面积 56 平方米,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室内设龛,额题“太傅殿”。杜甫诗曰" 长怀贾谊井依然" 古井犹在,称太傅井。 马王堆西汉古墓 岳麓书院 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创建于北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 )。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世界最早高等学府,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书院。 书院的大门两边,挂着"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楹联。二门闾上,则有"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的门联。现存的遗迹有:讲堂,(当年朱熹等著名学者为门徒讲课授业之地),文昌阁,御书楼,六君子堂,湘水校经堂,十彝器堂,崇道祠,濂溪祠,四箴言亭,半学斋,教学斋,文庙,赫曦台等。较为
重要的文物则有:颜真卿、朱元章、司马光、朱熹诸名人手书的石刻,以及欧阳正焕(清乾隆御史)、王 运(清著名学者)等人的遗墨。讲堂厅上,原悬金字木匾,大书" 道南正脉" ,为清乾隆时所颁发。
铜 官 窑 遗 址 铜官窑位于望城县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南距长沙城 27 公里,北与闻名遐迩的铜官陶城相接,东依连绵的山丘,面临湘江。长沙铜官窑是我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遗址面积 30 万平方米,从铜官镇至石诸湖,沿湘江东岸十里河滨,已发现唐代烧窑遗址 19 处,面积最小的约 300 多平方米,最大的过万余平方米,堆积厚度最薄为 0.4 米,最厚约4米。 1972 年9月1日和 1983 年 10 月 10 日两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 年1月 14 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古遗址中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 人文景观的特点: 1. 历史的遗存性 2. 流变性 3. 继承性 4. 地域性 4. 垄断性 1 .把握人文景观的历史特征,讲解中突出时代特征 由于人文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改造、利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因此,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必须突出它的时代性。 2 .紧扣“人与环境”的主题 现今保留下来的人文景观,往往都是人类所创造的精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讲“古”论今,发挥人文景观的延续教育性。 3 .突出文化内涵 每一类型的人文景观都包含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把景观所包含的、游客不可能直观看到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导游技巧和方法传导给游客。 1 .强化知识性
基础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性。 2 .注重讲解的通俗性 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游客旅游的目的并不是做学术的探索。因此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3 .有针对地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游客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之前,必须对游客的文化基础做全面的分析,找出文化的差异。 4 .灵活运用导游方法 5 .突出景物地思想特征 导游人员地服务,其中很重要地一条就是教育功能,要做到借地发挥,有的放矢,把人文景观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充分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的思想得到升华。 6 .把握文人景观的审美特征 人文景观具有特殊的协调美、统一美、艺术美和创造美。在导游过程中要全面把文化景观中所包容的内容介绍给游客。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 1 .木结构建筑 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粱架, 以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的主体。 2 .砖石结构建筑 作为木结构建筑的辅助补充结构外, 还作为独立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古建 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存最早木结构楼式 塔 ―― 山西应县木塔 万里长城 1 .突出建筑的功能性 古人云:上古穴居饿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2 .突出建筑的风格特色,如: 3 .突出建筑的结构原理 ,如: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再加上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合称中国四大宗教。 佛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 道教建筑 1 .讲清寺院的基本格局 中轴对称,以院为单位平面展开。常见的建筑有三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迦蓝殿、祖
师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罗汉堂、戒坛殿、藏经楼、斋堂等。 2 .讲清佛教建筑的艺术特征 建筑本身的艺术性; 塑像的艺术性; 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力, 如石窟艺术。 3 .讲清佛教建筑的思想内涵 宗教效果(以藏传佛教为例) ; 纪念意义; 体现仪轨 1 .石窟的开凿过程 2 .石窟的艺术特征 表现手法; 雕刻技法; 结构布局; 重点内容。 3 .石窟的时代特征 要领 1 .道教的哲学思想 2 .道教建筑的艺术特色 3 .道教建筑的历史价值 八卦太极图 八卦太极衣 四川青城山 武当山 1 .突出建筑艺术特点 2 .突出宗教文化内涵 (五)清真寺建筑导游 1 .从建筑的艺术角度进行导游 2 .从建筑的功能角度进行导游 1 .讲清历史背景 任何军事设施都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 .讲清地理环境 所有军事设施都是根据其特定的地理环境而修建的。 3 .讲清实用功能 古代军事设施具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在长期的战争防御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设施予以不断的完善,使其实用功能日益多样化。 1 .加深理解 理解自然天成的和谐法则; 理解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理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辨证思考 用辨证的眼光去发现; 用辨证的逻辑去思考; 3 .园林导游注意事项 路线合理; 语言生动; 方法灵活。 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圆 苏州四大名园 1 .博物馆概述 社会历史博物馆; 自然科学博物馆; 综合性博物馆。 2 .博物馆导游要领 作好知识准备; 熟悉陈列内容; 客观讲解,借题发挥;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按山地景观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导游 因此自古
以来就一直有许多游客来到黄山, 探求其神秘、惊叹其美景。人们渐渐地总结出黄山的四大特征和吸引力: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其实,黄山上也到处可见花岗岩,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景区:温泉、玉屏楼、西海、北海、云谷寺和松谷庵。 黄山做为一座著名的中 国名山,在以安徽一线 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中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 整个旅游讲解的重 点所在。 从美学特征导游 黄山的颜色和形态随四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春天,盛开的鲜花色彩缤纷,点缀着四处的山坡;夏天,您可以看到青绿的山峰一座连一座,泉水在 欢乐地汩汩流着;秋天把整个 黄山装扮成红、紫相间的世界, 正是枫树火红的 季节冬天则把群 山成一个冰与雾 的世界。 大同云冈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同为石窟艺术,但开凿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云冈石窟开凿是在北魏王朝的鲜卑族统一规划下进行,带有极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 龙门石窟的雕刻风格更符合汉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技法上更趋于成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状浓抹总相宜 帆影点点 烟波浩淼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马王堆。旧时传为五代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 1972 年发掘后,始知为西汉初期墓葬,距今 2100 多年。共有3座墓葬,出土珍贵文物 3000 余件。一号墓主为 侯利苍之妻,尸体保存完整,并陪葬高贵丝织品、服饰和精美漆器,蔚为世界奇迹。一号、三号墓出土帛画5幅,为中国绘画史上稀见资料。三号墓出土的 28 种帛书,计 12 万多字,其中多有失传古籍。 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崛起有着巨大的
影响。近代湖湘文化与古代湖湘学有某些关联。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继承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主要倡导者、发展者周敦颐、胡安国、朱熹等,都先后在岳麓书院讲学任教。从明末清初到近现代,岳麓书院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种类型的著名的重要历史人物,诸如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等;书院改为学堂后,大批爱国志士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及革命先烈邓中夏、蔡和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