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给儿子的一封信 设计理念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生活的细微处,能咀嚼出生活的真正味道,能体察到生活的美好,这是我们所渴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有责任在课堂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给儿子的一封信》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书信体文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我的设计理念是把这篇文章同整个单元中的几封信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作者刘亚洲是一位将军作家,信中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及祖辈的坎坷生活,寄托着父亲的殷切希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遵从这一教学原则,在课堂内创设情境,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让学生说出想说的话,表达出想诉的情,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洗礼与熏陶。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书信中列举大量事例的作用,复习书信写作格式。

3. 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

4. 让学生懂得理解、感恩、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书信中列举大量事例的作用,复习书信写作格式。

2. 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亲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感,因为有了它的滋润,生命充盈着灵性,像淙淙山泉自由地流淌;因为有了它的装点,生活饱含着色彩,像姹紫嫣红的百花园,芬芳四溢;因为有了它的陪伴,人生满载着幸福,再渺小的星座也会放射出永恒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封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亲情的信——刘亚洲先生的《给儿子的一封信》,我想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整体感知,深情演绎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

刘亚洲,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陈胜》、报告文学《恶魔导演的战争》是一位将军作家。

(2)读准下列字

锐减 诀窍 熟稔 希冀 豁达 宣泄 谄媚 疮痍 倚马万言

(3)解释词语

创痍 熟稔 一泻千里 倚马万言 希冀

2、学法指导,自学探究

同学们翻看单元说明,阅读后思考:学习书信体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明确书信体文章的学习步骤:

(1)明确对象(2)知晓目的(3)读懂内容(4)学习写法(5)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3、带着问题阅读探究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可以自主合作学习。最首要的事就是读课文,在读之前,大家先思考我们应带着哪些具体问题去读呢?

参照学习书信的步骤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

(2)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这封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这封信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根据学习书信体文章入手的几方面自设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然后汇报解决自设的问题。

4、师生交流学生的提问

(1)(老师补充介绍)这封书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才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例如:“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闹红”的);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

(2)父亲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对孩子提出希望。

(3)教师提示:作者在信中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事表述出来的呢?

明确:列举具体事例;

学生讨论回答列举事例的作用。

例1:开头举“我和你妈妈”“你爷爷”“你外公”甘罗,刘胡兰等例子。

说明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希望儿子从小胸怀大志。

例2:回忆儿子四岁见人摘花、砍树、打蛾子就生气,至今不吃鱼,考试不作弊。 这些例子表明父亲关爱孩子,对往事如数家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例3:举儿子对胡同文化特别感兴趣,从不搞特殊化,不炫耀自己的家庭的例子并与自己小时候对比,。

赞赏儿子的平民思想。

例4:举儿子太在意别的批评和看法,无端被小事困扰例子与邓小平三落三起及自己被鱼刺卡的例子。

含蓄指出儿子不足,希望儿子战胜自己。

例5:举革命前辈孙玉清清子的例子 。

激励儿子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

教师从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列举大量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沟通更融洽,让儿子更易于接受。我们在写信时可以借鉴这一点。这也是这封信与本单元其他书信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综观本单元的几封书信,《致蒋经国先生信》是写给台湾当政领导人的,谈论的是祖国统一大业,蒋经国与廖承志曾有私交,所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我们还将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十四岁的女儿的信,信中谈的是有关爱情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作者采取了讲童话的方式与女儿进行沟通。这就提醒我们在写信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品味赏析,浓情渲染

这封信句句都是刘亚洲对儿子语重心长的教诲;字字都饱含着这位父亲的深情并且蕴涵哲理。跳读课文,看文中哪些话令你情有独钟、非常感动?说说你的体会。

①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要走自己的路)

②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欺下媚上丑恶嘴脸)

③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④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心胸宽广的重要性)

⑤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要克服自己不足的心理)

⑥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活)

⑦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克服自己不足,战胜自己的重要身上寻找自己。(要有主见,父母要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⑧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者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意志的价值)

⑨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持之以恒的重要意义)

• 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合理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并提出殷切的希望。最大的特色是

①引了许多事例;②运用大量富有哲理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四、复习格式,倾情写作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补充一点, 以前,人们有事要说,彼此之间要交流情感,尤其是相距遥远不方便见面说清或有些当面不好表达的都会写信,所以书信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常用手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网络使人们的交往更方便,所以,我们几乎不写信了,也就淡忘了书信这种应用文体固定的书写格式,其实我们应该掌握。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挑出《一封家书》中的错误格式并把它改正。(大屏幕出示错误的书信格式)

学生改错,掌握书信的正确书写格式。

掌握了书信的书写格式,学习了本文在书信中列举大量的事例的方法和在字里行间融入真情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地给别人写一封信。其实今天我也写了一封信说说对你们的期望、对你们的祝福,并把它作为一份青春礼物送给大家,请大家听听老师的心声。 教师读信,学生倾听、体会

同学们,古人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亲人、师友对我们的成长与成材寄予了无限的希冀,我们应该拿什么回馈给他们呢?让我们采撷美好的品质,掌握渊博的学识,去慰藉他们的衷心与深情。让我们把此时内心的感动与感激化成语言,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写一封饱含深情的简短的信。

附:《给四中九年二班同学的信》

四中九年二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

只有一面之缘就给你们写信,有些冒昧,也许有些同学会想,老师你真会作秀!我不否认,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的确煞费苦心,但给大家写信确实是发自内心。我自认为是一个性情中人,我此刻只想对你们说说我的心里话。

在上课前,我和白老师就聊到了咱班的同学,说到你们,白老师,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她说九年二的每一个同学都与众不同,你们身上有许多可爱的品质:王思琪懂事听话、郭晓彤天真无邪、赵璞泽最爱刨根问底、王蕊娴静典雅、王远飞可称得上是大家闺秀、刘碧池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刘丹萍聪明有加、许葛潭总是一副智者风范。听她的忘情的介绍,不瞒大家,我那时萌生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嫉妒。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渴望与你们共同学习,今天,当我实现这个愿望后,我则有更独特的感受:你们阳光灿烂、你们朝气蓬勃、你们勇敢自信、你们睿智豁达,你们待人友善。这一切已印在了我的心上。我会对我的学生讲讲你们的与众不同,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会对我的女儿讲起你们,我也真希望她长大时,像你们一样出色。 作为老师,我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此刻,我还想和同学们谈谈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生命中的许多事,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可见,机会、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九年级是初中阶段

最紧张而又最关键的时期,老师希望你们鼓起勇气,面对学习道路上的浮躁、骄傲和失落。勇敢地战胜困难,为自己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一位多情的诗人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株树,我就是一缕春风,永远围绕在你的身旁;如果你是一缕春风,我就是一株树,用树叶永远为你歌唱。”同学们,虽然我没有机会陪伴大家,但我会永远铭记我们今天的相识、相知,老师也会做春风,做树叶,永远为你们歌唱! 最后我想用那条总令我心头一热的短信来结束与大家的交谈: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段友情,来自诚意;一份暖意,来自惦记;一句祝福,来自心底。

祝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你们的老师

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成败进行客观的反思。

一、用情贯穿,以情感人

在这节课中,我在导入部分以一组赞美亲情的排比句激情导入新课。学生被我的导入语所打动,带着感动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在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时,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赞许、欣赏、期望,在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读懂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的内心又有所动。在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之后,我读了自己写给学生的信,信中用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教师的身份对他们寄予了无限希望,此时,本来很陌生的师生,一下子变成了心有灵犀的好朋友。学生被我的这份浓浓的情谊所感染,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与热情,随后学生动笔给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或老师写一封饱含深情的短信。这封信每个同学都用心去写了,在读信时,竟有一名学生写到了对我的感谢,这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情”达到了高潮。让我领悟到:“文章本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

二、授人以渔,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书信体文章的步骤:明确对象、知晓目的、读懂内容、学习写法、品味语言,从这五方面入手,带着学生自设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了教学任务,确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在写作之前,我提示学生在写信时可以借鉴这篇书信列举事例的方法。我给学生写范文,也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生要学以致用。这种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一用。

以上的反思是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郭老师的课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矫揉造作的表述,好似一位亲和的长者与人闲聊,如话家常。老师轻轻松松地带着学生走进文章,学生又与老师满载而归走出文章。与之相比,我就显得拘谨,拘泥于形式,放不开手脚,刻意追求的东

西太多了。这让我认识到:自然、纯真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郭老师的挥洒自如令我感悟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有涓涓细流,才能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博览群书,加强个人修养,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让岁月的磨砺夯实自己的积淀。另外,想让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必须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下苦功,精心备课、注重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

郭老师已过不惑之年,但丰富的生活积累令她言谈举止幽雅大方,从心底流淌出的自信让她依然年轻、激情四射,她更智慧地把激情融于每个细节之中。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深深吸引着学生,感染着学生。这是一份让人陶醉的魅力。面对从未谋面过的学生,她亲切和蔼,一句句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每一颗心都激动不已,信心十足。让人不禁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思自己,年轻稚嫩,没有与学生在课堂中水乳交融,尤其是评价学生时,没有抓住学生的心,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就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全身心地投入,用教师渊博的学识、优秀的人格魅力来打造课堂的深度,演绎精彩,引起学生共鸣。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已结束了,仔细玩味思考,其实更难得的是与高尚的智者交谈,受大方之家指点,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人应该积极、激情、精致地生活,想自己不曾想的,做自己不敢做的,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给儿子的一封信 设计理念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生活的细微处,能咀嚼出生活的真正味道,能体察到生活的美好,这是我们所渴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有责任在课堂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给儿子的一封信》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书信体文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我的设计理念是把这篇文章同整个单元中的几封信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作者刘亚洲是一位将军作家,信中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及祖辈的坎坷生活,寄托着父亲的殷切希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遵从这一教学原则,在课堂内创设情境,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让学生说出想说的话,表达出想诉的情,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洗礼与熏陶。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书信中列举大量事例的作用,复习书信写作格式。

3. 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

4. 让学生懂得理解、感恩、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书信中列举大量事例的作用,复习书信写作格式。

2. 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亲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感,因为有了它的滋润,生命充盈着灵性,像淙淙山泉自由地流淌;因为有了它的装点,生活饱含着色彩,像姹紫嫣红的百花园,芬芳四溢;因为有了它的陪伴,人生满载着幸福,再渺小的星座也会放射出永恒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封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亲情的信——刘亚洲先生的《给儿子的一封信》,我想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整体感知,深情演绎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

刘亚洲,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陈胜》、报告文学《恶魔导演的战争》是一位将军作家。

(2)读准下列字

锐减 诀窍 熟稔 希冀 豁达 宣泄 谄媚 疮痍 倚马万言

(3)解释词语

创痍 熟稔 一泻千里 倚马万言 希冀

2、学法指导,自学探究

同学们翻看单元说明,阅读后思考:学习书信体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明确书信体文章的学习步骤:

(1)明确对象(2)知晓目的(3)读懂内容(4)学习写法(5)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3、带着问题阅读探究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可以自主合作学习。最首要的事就是读课文,在读之前,大家先思考我们应带着哪些具体问题去读呢?

参照学习书信的步骤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

(2)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这封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这封信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根据学习书信体文章入手的几方面自设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然后汇报解决自设的问题。

4、师生交流学生的提问

(1)(老师补充介绍)这封书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才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例如:“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闹红”的);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

(2)父亲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对孩子提出希望。

(3)教师提示:作者在信中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事表述出来的呢?

明确:列举具体事例;

学生讨论回答列举事例的作用。

例1:开头举“我和你妈妈”“你爷爷”“你外公”甘罗,刘胡兰等例子。

说明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希望儿子从小胸怀大志。

例2:回忆儿子四岁见人摘花、砍树、打蛾子就生气,至今不吃鱼,考试不作弊。 这些例子表明父亲关爱孩子,对往事如数家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例3:举儿子对胡同文化特别感兴趣,从不搞特殊化,不炫耀自己的家庭的例子并与自己小时候对比,。

赞赏儿子的平民思想。

例4:举儿子太在意别的批评和看法,无端被小事困扰例子与邓小平三落三起及自己被鱼刺卡的例子。

含蓄指出儿子不足,希望儿子战胜自己。

例5:举革命前辈孙玉清清子的例子 。

激励儿子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

教师从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列举大量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沟通更融洽,让儿子更易于接受。我们在写信时可以借鉴这一点。这也是这封信与本单元其他书信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综观本单元的几封书信,《致蒋经国先生信》是写给台湾当政领导人的,谈论的是祖国统一大业,蒋经国与廖承志曾有私交,所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我们还将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十四岁的女儿的信,信中谈的是有关爱情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作者采取了讲童话的方式与女儿进行沟通。这就提醒我们在写信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品味赏析,浓情渲染

这封信句句都是刘亚洲对儿子语重心长的教诲;字字都饱含着这位父亲的深情并且蕴涵哲理。跳读课文,看文中哪些话令你情有独钟、非常感动?说说你的体会。

①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要走自己的路)

②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欺下媚上丑恶嘴脸)

③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④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心胸宽广的重要性)

⑤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要克服自己不足的心理)

⑥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活)

⑦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克服自己不足,战胜自己的重要身上寻找自己。(要有主见,父母要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⑧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者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意志的价值)

⑨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持之以恒的重要意义)

• 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合理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并提出殷切的希望。最大的特色是

①引了许多事例;②运用大量富有哲理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四、复习格式,倾情写作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补充一点, 以前,人们有事要说,彼此之间要交流情感,尤其是相距遥远不方便见面说清或有些当面不好表达的都会写信,所以书信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常用手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网络使人们的交往更方便,所以,我们几乎不写信了,也就淡忘了书信这种应用文体固定的书写格式,其实我们应该掌握。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挑出《一封家书》中的错误格式并把它改正。(大屏幕出示错误的书信格式)

学生改错,掌握书信的正确书写格式。

掌握了书信的书写格式,学习了本文在书信中列举大量的事例的方法和在字里行间融入真情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地给别人写一封信。其实今天我也写了一封信说说对你们的期望、对你们的祝福,并把它作为一份青春礼物送给大家,请大家听听老师的心声。 教师读信,学生倾听、体会

同学们,古人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亲人、师友对我们的成长与成材寄予了无限的希冀,我们应该拿什么回馈给他们呢?让我们采撷美好的品质,掌握渊博的学识,去慰藉他们的衷心与深情。让我们把此时内心的感动与感激化成语言,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写一封饱含深情的简短的信。

附:《给四中九年二班同学的信》

四中九年二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

只有一面之缘就给你们写信,有些冒昧,也许有些同学会想,老师你真会作秀!我不否认,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的确煞费苦心,但给大家写信确实是发自内心。我自认为是一个性情中人,我此刻只想对你们说说我的心里话。

在上课前,我和白老师就聊到了咱班的同学,说到你们,白老师,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她说九年二的每一个同学都与众不同,你们身上有许多可爱的品质:王思琪懂事听话、郭晓彤天真无邪、赵璞泽最爱刨根问底、王蕊娴静典雅、王远飞可称得上是大家闺秀、刘碧池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刘丹萍聪明有加、许葛潭总是一副智者风范。听她的忘情的介绍,不瞒大家,我那时萌生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嫉妒。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渴望与你们共同学习,今天,当我实现这个愿望后,我则有更独特的感受:你们阳光灿烂、你们朝气蓬勃、你们勇敢自信、你们睿智豁达,你们待人友善。这一切已印在了我的心上。我会对我的学生讲讲你们的与众不同,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会对我的女儿讲起你们,我也真希望她长大时,像你们一样出色。 作为老师,我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此刻,我还想和同学们谈谈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生命中的许多事,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可见,机会、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九年级是初中阶段

最紧张而又最关键的时期,老师希望你们鼓起勇气,面对学习道路上的浮躁、骄傲和失落。勇敢地战胜困难,为自己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一位多情的诗人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株树,我就是一缕春风,永远围绕在你的身旁;如果你是一缕春风,我就是一株树,用树叶永远为你歌唱。”同学们,虽然我没有机会陪伴大家,但我会永远铭记我们今天的相识、相知,老师也会做春风,做树叶,永远为你们歌唱! 最后我想用那条总令我心头一热的短信来结束与大家的交谈: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段友情,来自诚意;一份暖意,来自惦记;一句祝福,来自心底。

祝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你们的老师

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成败进行客观的反思。

一、用情贯穿,以情感人

在这节课中,我在导入部分以一组赞美亲情的排比句激情导入新课。学生被我的导入语所打动,带着感动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在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时,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赞许、欣赏、期望,在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读懂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的内心又有所动。在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之后,我读了自己写给学生的信,信中用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教师的身份对他们寄予了无限希望,此时,本来很陌生的师生,一下子变成了心有灵犀的好朋友。学生被我的这份浓浓的情谊所感染,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与热情,随后学生动笔给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或老师写一封饱含深情的短信。这封信每个同学都用心去写了,在读信时,竟有一名学生写到了对我的感谢,这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情”达到了高潮。让我领悟到:“文章本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

二、授人以渔,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书信体文章的步骤:明确对象、知晓目的、读懂内容、学习写法、品味语言,从这五方面入手,带着学生自设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了教学任务,确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在写作之前,我提示学生在写信时可以借鉴这篇书信列举事例的方法。我给学生写范文,也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生要学以致用。这种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一用。

以上的反思是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郭老师的课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矫揉造作的表述,好似一位亲和的长者与人闲聊,如话家常。老师轻轻松松地带着学生走进文章,学生又与老师满载而归走出文章。与之相比,我就显得拘谨,拘泥于形式,放不开手脚,刻意追求的东

西太多了。这让我认识到:自然、纯真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郭老师的挥洒自如令我感悟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有涓涓细流,才能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博览群书,加强个人修养,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让岁月的磨砺夯实自己的积淀。另外,想让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必须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下苦功,精心备课、注重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

郭老师已过不惑之年,但丰富的生活积累令她言谈举止幽雅大方,从心底流淌出的自信让她依然年轻、激情四射,她更智慧地把激情融于每个细节之中。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深深吸引着学生,感染着学生。这是一份让人陶醉的魅力。面对从未谋面过的学生,她亲切和蔼,一句句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每一颗心都激动不已,信心十足。让人不禁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思自己,年轻稚嫩,没有与学生在课堂中水乳交融,尤其是评价学生时,没有抓住学生的心,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就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全身心地投入,用教师渊博的学识、优秀的人格魅力来打造课堂的深度,演绎精彩,引起学生共鸣。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已结束了,仔细玩味思考,其实更难得的是与高尚的智者交谈,受大方之家指点,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人应该积极、激情、精致地生活,想自己不曾想的,做自己不敢做的,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章

  •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1
  •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08一113页.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同时对儿子的性格.思想.行为进行剖析,勉励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 ...查看


  • [傅雷家书]教案
  •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②正确掌握书信的格式,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 2. 技能目标: ①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3. ...查看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学情,指导规范书写易错生字‚妻‛,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给' 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并从中体会高尔基对儿 ...查看


  • [名师测控]秋九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教案(新版)语文版-精
  • 写作 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重点) 2.能根据书信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重难点)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 ...查看


  • 7_[傅雷家书]两则[1]
  • 7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 ①正字正音 庸(yōng)碌 谀(yú)词 扶掖(yè) 廓然无累(kuò) 涕泗横流(tì sì)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枘凿(ruì záo) ②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 ...查看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 ...查看


  •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两代人的心灵沟通"教案集
  • 六.背 影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落实目标2.3 教学难点:课文2 ...查看


  • 五上语文教案
  • 第 七 单 元 单元教学内容: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 回顾. 拓展七 单元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查看


  •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青蛙打呼噜
  •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在此基础上按规则进行游戏.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一个,青蛙玩具一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根据教师的讲述,理解歌词. 1.教师:小朋友们,昨天有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