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感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
师出示11~20的卡片:11~20中间的数都藏这张卡片中,大家仔细观察是不是刚才他说的这些数呢?
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二、 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师:大家读得可真好,看来,你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
为了方便大家记录,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老师放一只羊,你们就摆1根小棒,老师再放一只羊,你们就摆几根小棒?
生:再摆一根
师:如果老师放2只羊,你们就要摆几根小棒?
生:摆2根
师:老师这儿也有小棒,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指名1人)准备好小棒了吗? 老师可要放羊了。
展示学生摆小棒的结果,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一共摆了多少根
生齐数:11根
师鼓励:你们的眼睛和小手配合得可真好。
师:以前我们只学到了10这个数,可是,现在羊的只数比10还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新的数。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小眼睛看好了(拿掉一根小棒)
师问:现在有多少根小棒?
生:10根
师:你们没数呀,是怎么知道的?
生:11根减掉1根就是10根
师:老师告诉你们,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那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我们来数数好吗?
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老师板书:10个一
师:现在老师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了1个十,这1个十是几?
生:10
师: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我们能不能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能
老师板书后,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再齐读。
师:你们想不想也捆出一个十来?
生:想
师: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一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
师巡视,并提醒:还不会用皮筋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忙。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它叫计数器,请跟老师
说一遍。
计数器有两面,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了这一课之后就会明白。那都有哪些位置呢?
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孩子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师:指着黑板上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现在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认识个位和十位就可以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师示范拨5。生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在什么位上拨?拨了几个?表示几?
学生学着拨5、6、7
一齐拨出10个一。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那能不能把10个珠子串成一串也变成1个十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
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3、体会数的组成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师:谁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11。请同学说为什么这样摆。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师演示课件。)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生拨珠子,再请学生展示。
师:这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小游戏:比比谁最快:用小棒拿出13、17、19,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体会数的组成。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
师板演19,这时师再添1根小棒问:现在是几?你怎么知道?
师手指着散的10根问,有没有同学要提醒老师又得干嘛了? 生:又满十个了要捆成一捆
师动手捆,问:现在是几捆,也就是几个十?
生:2个十
师:2个十是几?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生齐读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生动手拨珠子。集体评议 师特别展示拨得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拨的不对,应该怎么拨
四、开放练习,提高认识
古人计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感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
师出示11~20的卡片:11~20中间的数都藏这张卡片中,大家仔细观察是不是刚才他说的这些数呢?
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二、 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师:大家读得可真好,看来,你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
为了方便大家记录,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老师放一只羊,你们就摆1根小棒,老师再放一只羊,你们就摆几根小棒?
生:再摆一根
师:如果老师放2只羊,你们就要摆几根小棒?
生:摆2根
师:老师这儿也有小棒,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指名1人)准备好小棒了吗? 老师可要放羊了。
展示学生摆小棒的结果,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一共摆了多少根
生齐数:11根
师鼓励:你们的眼睛和小手配合得可真好。
师:以前我们只学到了10这个数,可是,现在羊的只数比10还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新的数。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小眼睛看好了(拿掉一根小棒)
师问:现在有多少根小棒?
生:10根
师:你们没数呀,是怎么知道的?
生:11根减掉1根就是10根
师:老师告诉你们,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那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我们来数数好吗?
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老师板书:10个一
师:现在老师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了1个十,这1个十是几?
生:10
师: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我们能不能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能
老师板书后,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再齐读。
师:你们想不想也捆出一个十来?
生:想
师: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一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
师巡视,并提醒:还不会用皮筋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忙。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它叫计数器,请跟老师
说一遍。
计数器有两面,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了这一课之后就会明白。那都有哪些位置呢?
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孩子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师:指着黑板上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现在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认识个位和十位就可以了。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师示范拨5。生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在什么位上拨?拨了几个?表示几?
学生学着拨5、6、7
一齐拨出10个一。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那能不能把10个珠子串成一串也变成1个十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
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3、体会数的组成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师:谁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11。请同学说为什么这样摆。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师演示课件。)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生拨珠子,再请学生展示。
师:这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小游戏:比比谁最快:用小棒拿出13、17、19,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体会数的组成。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
师板演19,这时师再添1根小棒问:现在是几?你怎么知道?
师手指着散的10根问,有没有同学要提醒老师又得干嘛了? 生:又满十个了要捆成一捆
师动手捆,问:现在是几捆,也就是几个十?
生:2个十
师:2个十是几?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生齐读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生动手拨珠子。集体评议 师特别展示拨得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拨的不对,应该怎么拨
四、开放练习,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