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 )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脂蛋白(a );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lipoprottein (a ))是脂蛋白大分子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目前脂蛋白研究的热点。挪威遗传学家Berg1936年首先发现并将其命名为[lipoprotein (a ),Lp (a )]。1975年Dal-hen 等研究认为Lp (a )是动脉粥样硬化(AS )的危险因素。1987年Mclean 等研究Lp (a )中的Apo (a )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 )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为Lp (a )不仅是AS 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1988年国际Lp (a )会议将Lp (a )定为冠心病(CHD )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引起人们对Lp (a )遗传学、代谢、功能以及与疾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Lp (a )的特性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1 脂蛋白(a )的理化特征
1.1 Lp (a )的结构及组成 Lp (a )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是载脂蛋白A (Apo A)与载脂蛋白B (Bpo B)两部分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的一种LDL [1] 。Lp (a )的核心部分为中性脂质和Apo B-100分子,其外围包绕着亲水性的Apo (a ),两者以二硫键共价连接。其脂质部分与LDL 的Apo B-100相同,不同之处是Lp (a )除Apo B-100外还含有Apo (a )。Apo (a )是Lp (a )大特征性糖蛋白成分,只要由特殊结构“Kringle ”构成,Kringle 是由3个二硫键组成的三套环境结构。
1.2 Lp(a )的特征 (1)颗粒大小的多态性:LP(a )颗粒密度在LDL 和HDL 之间,约1.050~1.100。少量富含TG 的Lp (a )密度
2 Lp(a )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
目前对于Lp (a )的致病机制不是很清楚。与疾病相关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即使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血栓形成。主要有以下观点:
2.1 氧化修饰作用 有学者认为,Lp (a )与DL 一样,在动脉壁的三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处发生氧化修饰。通过清道夫受体和吞噬作用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角,导致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3] 。
2.2 Lp (a )与Plg 竞争结合同一位点 Lp (a )与Plg 竞争结合链激酶(SK ),因而抑制Plg 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当血中Lp (a )高浓度时,与Plg 竞争结合SK 的机率增大,使Plg 丧失功能的数量增多,从而促使动脉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2.3 Lp (a )和纤溶酶原有的高度同源性 与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竞争结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Lp (a )是t-PA 的抑制物,增加PAI-1活性。因此,高浓度的Lp (a )可抑制纤溶酶原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干扰纤溶酶的形成从而影响纤溶通路而具有促血栓形成效应4] 。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
2.4 Lp(a )具特有的渗透作用 可横穿动脉内皮达内膜层,与组织基膜上的糖蛋白、胶原纤维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2.5 Lp (a )可刺激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 Apo (a )本身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且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活性,后者是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剂。 3 Lp(a )的血浆水平及临床意义Lp (a )的代谢:Lp(a )在肝脏内合成,以原形入血。血浆Lp (a )浓度主要取决于Lp (a )的合成速率,与分解速率基本无关; 人群中Lp (a )浓度个体差异极大,浓度范围可在0~1000mg/L,这种差异最主要由Apo (a )基因位点决定。Apo (a )在人群中呈偏态分布。通常以300ml/L为临界水平。高于此水平者CHD 危险性明显增加,AS 发生的危险性上升2倍,若同时伴有LDL 浓度升高,其相对危险性可增至6倍。个体中Lp (a )的血浆浓度相当稳定。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几乎不受年龄、性别、血脂、饮食、药物、吸烟、环境等影响。但急性时相反应可使它上升,严重肝病可使它下降5、6] 。有报道认为激素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对血液中的Lp (a )值有一定的影响。血浆Lp (a )浓度在不同的人种间变化也很大。
4 Lp(a )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4.1 冠心病 Lp (a )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成定论。在冠心病中,不同临床类型Lp (a )结果亦有关异。有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急性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
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7] ,且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Lp (a )水平愈高,发生冠心病愈早。许多调查证明,分析心肌梗死
4.2 脑血管病 有研究发现,高血清Lp (a )水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Lp (a )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提示Lp (a )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9] 。Lp (a )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现在还有争议。一些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血浆Lp (a )与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病有关[10、11] 。在脑梗塞患者中,皮层动脉梗塞>穿刺性动脉脑梗塞。有研究显示Lp (a )升高和Apo (a )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这些都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但也有学者认为高Lp (a )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与年轻人脑梗塞的发病有关 [13] 。
4.3 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 (a )水平显著升高,当合并冠心病时Lp (a )进一步升高,可见高Lp (a )血症与DM 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11] 。许多研究发生糖尿病肾病(DN )患者的尿白蛋白率(UAER )与血浆Lp (a )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高Lp (a )水平是DN 早期诊断指标之一。现在,还不能完全否定Lp (a )是中晚期DN 的独立危险因素[14] 。可见,Lp (a )水平在判定病人的病情轻重和血糖控制与否是一项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4.4 肾病 在最近一些对尿毒症的研究中证实,C 反应蛋白(CRP )与Lp (a )、TG 关系密切,提示炎症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Lp (a )不仅是致AS 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尿毒症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
4.5 炎症 在某些炎症时,如外科手术、急性尿路感染、胆囊感染等都可测出Lp (a )值升高。有些学者认为,Lp (a )是比C 反应蛋白(CRP )更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对判断是否有炎症有重要意义[6] 。
4.6 激素 甲状腺激素对Lp (a )代谢有影响,甲减患者伴有Lp (a )水平升高。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浆Lp (a )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FT3的变化呈负相关[17] 。另外,绝经后妇女Lp (a )水平的上升,增加了CHD 的危险性。
4.7 肝病 有报道在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患者Lp (a )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肝脏受损,合成功能下降有关。
4.8 其他 曾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Lp (a )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脂各项指标中有多项异常,其发生AS 危险性高于正常人。对此类病人要注意Lp (a )和血脂水平的监测。综上所述,Lp (a )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特殊的脂蛋 白,血浆Lp (a )高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除了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良好危险因素指标外,还与糖尿病、肾病、炎症、肝病遗传学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诊治价值。当然,与LDL 相比,它还是个谜,有待大量的实验依据和临床观察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和论证。
【 参 考 文 献 】
[1] 贾宏钧,王钟林,杨期东. 离子通道与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床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5.
[2]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等. 现代冠心病学[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
[3] 安 君,闫德民,谷春久. 脂蛋白(a )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2A 表达的影响[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53-555.
[4] 吴春芳,陈良华,陆国平,等. 脂蛋白(a )对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分泌的影响[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232.
[5] 鄢盛恺,林其燧.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J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4):256.
[6] 孙 芹. 脂蛋白(a )与血栓性疾病.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2):78.
[7] 孔繁林. 脂蛋白(a )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9(4):73.
[8] 李牧蔚,高传玉,黄克钧,等. 脂蛋白(a )在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学栓形成及再通中的临床价值[J ].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431.
[9] 谈永飞,姚才良,沈 靖,等. 血清脂蛋白(a )与缺血性脑卒中[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1):38.
[10]shintani S,Kikuchi S,Hamaguchi H,et al.High serum lipopro-tein(a )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 ].Stroke ,1993,24:9652969.
[11]Fan J,Sun H,Unoki H,et al.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in Lp(a )WHHL transgenic rabbits [J ].Ann N Y Acad Sci.2001,947:3622365.
[12]王素红,朱云玲,杨心忠,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浆脂蛋白(a )和载脂蛋白A )的关系研究[J ].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089.
[13]曹贵方,杨期东,刘运海,等. 脂蛋白(a )与年轻人脑梗死[J ]. 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5):399.
[14]李 军,刘 勇.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 )检测的临床意义[J ]. 天津医药,2003,31(9):586-587.
[15]谢恺庆,张绍峰,杨海波,等. 尿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与血脂的关系J ].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4):257.
[16]毕会民,胡 胜. 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 )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11-312.
[17]向光大,陈志松,蒋文. 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血浆脂蛋白(a )水平的变化[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2):107.
(收稿日期:2005-04-2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536000 【作者简介】 陈红斌(1967-),女,广西北海市人,主治医师,研究生。
脂蛋白(a )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脂蛋白(a );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lipoprottein (a ))是脂蛋白大分子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目前脂蛋白研究的热点。挪威遗传学家Berg1936年首先发现并将其命名为[lipoprotein (a ),Lp (a )]。1975年Dal-hen 等研究认为Lp (a )是动脉粥样硬化(AS )的危险因素。1987年Mclean 等研究Lp (a )中的Apo (a )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 )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为Lp (a )不仅是AS 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1988年国际Lp (a )会议将Lp (a )定为冠心病(CHD )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引起人们对Lp (a )遗传学、代谢、功能以及与疾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Lp (a )的特性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1 脂蛋白(a )的理化特征
1.1 Lp (a )的结构及组成 Lp (a )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是载脂蛋白A (Apo A)与载脂蛋白B (Bpo B)两部分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的一种LDL [1] 。Lp (a )的核心部分为中性脂质和Apo B-100分子,其外围包绕着亲水性的Apo (a ),两者以二硫键共价连接。其脂质部分与LDL 的Apo B-100相同,不同之处是Lp (a )除Apo B-100外还含有Apo (a )。Apo (a )是Lp (a )大特征性糖蛋白成分,只要由特殊结构“Kringle ”构成,Kringle 是由3个二硫键组成的三套环境结构。
1.2 Lp(a )的特征 (1)颗粒大小的多态性:LP(a )颗粒密度在LDL 和HDL 之间,约1.050~1.100。少量富含TG 的Lp (a )密度
2 Lp(a )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
目前对于Lp (a )的致病机制不是很清楚。与疾病相关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即使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血栓形成。主要有以下观点:
2.1 氧化修饰作用 有学者认为,Lp (a )与DL 一样,在动脉壁的三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处发生氧化修饰。通过清道夫受体和吞噬作用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角,导致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3] 。
2.2 Lp (a )与Plg 竞争结合同一位点 Lp (a )与Plg 竞争结合链激酶(SK ),因而抑制Plg 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当血中Lp (a )高浓度时,与Plg 竞争结合SK 的机率增大,使Plg 丧失功能的数量增多,从而促使动脉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2.3 Lp (a )和纤溶酶原有的高度同源性 与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竞争结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Lp (a )是t-PA 的抑制物,增加PAI-1活性。因此,高浓度的Lp (a )可抑制纤溶酶原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干扰纤溶酶的形成从而影响纤溶通路而具有促血栓形成效应4] 。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
2.4 Lp(a )具特有的渗透作用 可横穿动脉内皮达内膜层,与组织基膜上的糖蛋白、胶原纤维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2.5 Lp (a )可刺激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 Apo (a )本身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且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活性,后者是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剂。 3 Lp(a )的血浆水平及临床意义Lp (a )的代谢:Lp(a )在肝脏内合成,以原形入血。血浆Lp (a )浓度主要取决于Lp (a )的合成速率,与分解速率基本无关; 人群中Lp (a )浓度个体差异极大,浓度范围可在0~1000mg/L,这种差异最主要由Apo (a )基因位点决定。Apo (a )在人群中呈偏态分布。通常以300ml/L为临界水平。高于此水平者CHD 危险性明显增加,AS 发生的危险性上升2倍,若同时伴有LDL 浓度升高,其相对危险性可增至6倍。个体中Lp (a )的血浆浓度相当稳定。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几乎不受年龄、性别、血脂、饮食、药物、吸烟、环境等影响。但急性时相反应可使它上升,严重肝病可使它下降5、6] 。有报道认为激素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对血液中的Lp (a )值有一定的影响。血浆Lp (a )浓度在不同的人种间变化也很大。
4 Lp(a )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4.1 冠心病 Lp (a )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成定论。在冠心病中,不同临床类型Lp (a )结果亦有关异。有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急性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
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7] ,且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Lp (a )水平愈高,发生冠心病愈早。许多调查证明,分析心肌梗死
4.2 脑血管病 有研究发现,高血清Lp (a )水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Lp (a )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提示Lp (a )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9] 。Lp (a )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现在还有争议。一些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血浆Lp (a )与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病有关[10、11] 。在脑梗塞患者中,皮层动脉梗塞>穿刺性动脉脑梗塞。有研究显示Lp (a )升高和Apo (a )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这些都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但也有学者认为高Lp (a )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与年轻人脑梗塞的发病有关 [13] 。
4.3 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 (a )水平显著升高,当合并冠心病时Lp (a )进一步升高,可见高Lp (a )血症与DM 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11] 。许多研究发生糖尿病肾病(DN )患者的尿白蛋白率(UAER )与血浆Lp (a )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高Lp (a )水平是DN 早期诊断指标之一。现在,还不能完全否定Lp (a )是中晚期DN 的独立危险因素[14] 。可见,Lp (a )水平在判定病人的病情轻重和血糖控制与否是一项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4.4 肾病 在最近一些对尿毒症的研究中证实,C 反应蛋白(CRP )与Lp (a )、TG 关系密切,提示炎症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Lp (a )不仅是致AS 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尿毒症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
4.5 炎症 在某些炎症时,如外科手术、急性尿路感染、胆囊感染等都可测出Lp (a )值升高。有些学者认为,Lp (a )是比C 反应蛋白(CRP )更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对判断是否有炎症有重要意义[6] 。
4.6 激素 甲状腺激素对Lp (a )代谢有影响,甲减患者伴有Lp (a )水平升高。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浆Lp (a )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FT3的变化呈负相关[17] 。另外,绝经后妇女Lp (a )水平的上升,增加了CHD 的危险性。
4.7 肝病 有报道在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患者Lp (a )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肝脏受损,合成功能下降有关。
4.8 其他 曾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Lp (a )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脂各项指标中有多项异常,其发生AS 危险性高于正常人。对此类病人要注意Lp (a )和血脂水平的监测。综上所述,Lp (a )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特殊的脂蛋 白,血浆Lp (a )高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除了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良好危险因素指标外,还与糖尿病、肾病、炎症、肝病遗传学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诊治价值。当然,与LDL 相比,它还是个谜,有待大量的实验依据和临床观察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和论证。
【 参 考 文 献 】
[1] 贾宏钧,王钟林,杨期东. 离子通道与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床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5.
[2] 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等. 现代冠心病学[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
[3] 安 君,闫德民,谷春久. 脂蛋白(a )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2A 表达的影响[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53-555.
[4] 吴春芳,陈良华,陆国平,等. 脂蛋白(a )对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分泌的影响[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232.
[5] 鄢盛恺,林其燧.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J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4):256.
[6] 孙 芹. 脂蛋白(a )与血栓性疾病.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2):78.
[7] 孔繁林. 脂蛋白(a )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9(4):73.
[8] 李牧蔚,高传玉,黄克钧,等. 脂蛋白(a )在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学栓形成及再通中的临床价值[J ].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431.
[9] 谈永飞,姚才良,沈 靖,等. 血清脂蛋白(a )与缺血性脑卒中[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1):38.
[10]shintani S,Kikuchi S,Hamaguchi H,et al.High serum lipopro-tein(a )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 ].Stroke ,1993,24:9652969.
[11]Fan J,Sun H,Unoki H,et al.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in Lp(a )WHHL transgenic rabbits [J ].Ann N Y Acad Sci.2001,947:3622365.
[12]王素红,朱云玲,杨心忠,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浆脂蛋白(a )和载脂蛋白A )的关系研究[J ].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089.
[13]曹贵方,杨期东,刘运海,等. 脂蛋白(a )与年轻人脑梗死[J ]. 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5):399.
[14]李 军,刘 勇.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 )检测的临床意义[J ]. 天津医药,2003,31(9):586-587.
[15]谢恺庆,张绍峰,杨海波,等. 尿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与血脂的关系J ].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4):257.
[16]毕会民,胡 胜. 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 )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11-312.
[17]向光大,陈志松,蒋文. 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血浆脂蛋白(a )水平的变化[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2):107.
(收稿日期:2005-04-2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536000 【作者简介】 陈红斌(1967-),女,广西北海市人,主治医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