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重演

王大智 《 博览群书 》( 2012年03月07日)

只要人的欲望一日存在,历史必将一再重演。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也是一部欲望之史。

历史的有趣,在于复杂。历史的无趣,也在于复杂。历史的有趣,在于复杂中见着道理。历史的无趣,在于复杂中,怎么也见不着道理。其中,历史会不会重演这个问题,便是最有趣与无趣的了。

历史重演与否与史观系统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生事,事显人。人与事构成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历史研究,就是把历史事件理出头绪,而纳入史观系统中的工作。历史事件的头绪,简言之,可以用因果二字综揽之。历史之因果无关佛家的轮回因果,而是一种科学因果——原因与结果 (cause and effect)。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便容易了解事件的意义。有意义的事件,才是值得放入史观系统中的事件。因此,说历史是因果之学,实不为过。

然而,问题来了。历史的时间长久得很,因生果,果又生因,事件间的因果环环相扣。这样一来,历史系统便有需要。因为有系统的事件,要比单独的事件更容易了解。事件纳入系统后,我们才能“系统地”了解历史,历史才得以连贯。历史系统之建立,有两个方法最吸引人。一是事件间的偶然因果,一是事件间的必然因果。

对重视事件间的偶然因果者言,历史是一种“线段型发展”(segmentary development)。举一粗浅例子说明,汉代(公元前206-220)发生各种历史事件而组成了汉代历史。唐代(618-907)也发生过各种历史事件而组成了唐代历史。汉之为汉,唐之为唐,是由于一连串偶然事件,及其相互因果所造成。这种强调偶然的说法一点不错,因为汉唐事件的确无一相同。既然不同,各代历史便可以孤立起来研究。断代史由此生焉。因此,持此种观点者,视历史为“线段型发展”。每一段的历史,因为诸事件之内容(人时事地物)无一相同,而可独立研究。整个历史好像由数学上的线段(segment)所构成的一般。彼此独立,又绝不重复。

而在重视事件间的必然因果者看来,历史则有了不同面貌,而呈一种“波浪型发展”(wavy development)。所谓波浪型发展,是指发现不同时段之历史事件,内容(人时事地物)虽不相同,但是性质十分相似。再用汉唐举例,虽然汉唐事件不同,但是汉唐之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之所以发生的道理,却并无二致。如此一来,历史事件便可以分类。进而了解是什么必然的原因,导致了必然的结果。持此史观者,视历史发展如数学上的波型(wave)一般。启承转合,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至此,我们发现两种系统,牵涉了历史上微观与巨观问题(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微观巨观都没有错,不过前者看见了(人时事地物)种种偶然组合,后者看见了这些偶然组合一次次的必然反复。一见树一见林,各有所取,各有所好。上面两种观点,也牵涉到了历史会不会重演的问题。历史当然不会重演,因为历史事件内容(人时事地物)绝不重演。历史也当然会重演,因为历史事件的性质都类似。历史是出戏,是出由不同人物担纲,但是戏码相同的戏。

历史重演的诸般原因

历史既是因果之学,事件之所以重演(指性质而非内容)亦有原因。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认识。那便是历史的功用在见与鉴,所谓以古为鉴。白话就是说,看见而不要再错。因此,传统的历史研究,有一种检讨错误的倾向。目的就是不希望历史重演。而事实上,历史不但重演,而且好事坏事都重演。好事重演,大家就不去谈论,而以为理所当然。坏事重演,大家就议论纷纷而成了学问。了解好坏皆重演以后,这个问题好像就不那么严肃了。

话说回来,既然历史重演之探讨,总是集中在坏事重演的问题上,下面简单地列举四种原因,说明历史恶事件重演之不可避免。前三原因,建筑在客观,善意与理性上。后一原因,论及主观,恶意与非理性层面。前三原因较理论,后一原因较实际。

(1) 对与错之相对问题

对与错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是非对错常常因为立场不同,而有不同解释。这个问题很大,因为如果对与错都不容易分清,根本谈不到如何避免错误。孰对孰错,莫衷一是,如何避免。事实上,历史上人们不断犯错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他们是对的。一群自以为对的人,不断做着自以为对的事,历史当然重演。

(2) 对与错之数量问题

分不出对错,而不断犯错,可以说是错误的质的问题,而对错本身还有量的问题。我们常常说的“积非成是”,“积”字用得很妙。累积的量够多了,恶就可以质变为善。换句话说,所谓是非对错要由人来评判,而且以多数人意见为准。这个道理西方叫做民主,东方儒家称为从众。放在人文学上,似是合情合理。放在数学上,就可以看出其可怕与谬误。因为这个道理明示多数就是对的,暗示少数就是错的。

回到历史问题上。关心历史与明白历史错误的,只是少数位于社会架构冷僻角落的历史学者而已。这种人数上,与社会地位上的少数,没有资格建立是非对错的标准。标准不在手中,就不能影响多数之意见,进而改变历史进程,使它不犯错。

少数就是少数,无论是道德的少数,理性的少数,都是一样。所以,史家豪情地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悲情地说“天地悠悠怆然涕下”,还是无情地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只是客观的阐述了一个数学上量的观念罢了。量变才能质变。少数不能对抗多数,因此历史当然重演。

(3) 对与错之实证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称为书本知识与现实经验问题。中国有两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两句话充满科学精神,翻成英文则是“眼见为信”(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信说明了人对知识的态度,也道出了历史的悲哀。

历史是过去的事,没有人看见。即便殷鉴不远,不久后,便殷鉴已远无人闻问。没看见的事情,不能强迫人相信。这正如年轻人不相信老人的话一般。什么时候年轻人才重视老人呢,要到年轻人老了,自己说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时候。年轻人没有错,他只是对人生充满实证精神而已。也因此,正因为人对知识的基本理性态度,使人多轻视历史。等到发现问题,眼见问题时,历史已经又重演了。

(4) 对与错的取舍问题

人是理智的动物,人是感情的动物,人更是欲望的动物。人因为理智与感情原因,阻止历史重演。人因为是欲望动机,激化历史重演。

人的欲望与历史发展,佛家讲的最好。佛家说,人不过是贪嗔痴的动物。贪:贪得无厌,是物质方面的欲望。痴:痴心妄想,是精神方面的欲望。不论物质精神,欲望不得满足则嗔。嗔:便是情绪不稳,失去理智与感情。于是乎,恶心理生焉,恶事件生焉,轮回于六道,不断重演。

所以,欲望是历史重演一个重要原因。人并不是理智或感情地看待是非对错,而是依据欲望判断是非,取舍对错。当是非对错的取舍由欲望决定的时候,对错本身就根本没有标准可言。

没有标准的规则,是不必遵守的规则。无怪乎历史的创造者们,前仆而后继,死之而无悔。他们对所谓历史的错误,从根本上,嗤之以鼻。

因此只要人的欲望一日存在,历史必将一再重演。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也是一部欲望之史。

王大智 《 博览群书 》( 2012年03月07日)

只要人的欲望一日存在,历史必将一再重演。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也是一部欲望之史。

历史的有趣,在于复杂。历史的无趣,也在于复杂。历史的有趣,在于复杂中见着道理。历史的无趣,在于复杂中,怎么也见不着道理。其中,历史会不会重演这个问题,便是最有趣与无趣的了。

历史重演与否与史观系统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生事,事显人。人与事构成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历史研究,就是把历史事件理出头绪,而纳入史观系统中的工作。历史事件的头绪,简言之,可以用因果二字综揽之。历史之因果无关佛家的轮回因果,而是一种科学因果——原因与结果 (cause and effect)。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便容易了解事件的意义。有意义的事件,才是值得放入史观系统中的事件。因此,说历史是因果之学,实不为过。

然而,问题来了。历史的时间长久得很,因生果,果又生因,事件间的因果环环相扣。这样一来,历史系统便有需要。因为有系统的事件,要比单独的事件更容易了解。事件纳入系统后,我们才能“系统地”了解历史,历史才得以连贯。历史系统之建立,有两个方法最吸引人。一是事件间的偶然因果,一是事件间的必然因果。

对重视事件间的偶然因果者言,历史是一种“线段型发展”(segmentary development)。举一粗浅例子说明,汉代(公元前206-220)发生各种历史事件而组成了汉代历史。唐代(618-907)也发生过各种历史事件而组成了唐代历史。汉之为汉,唐之为唐,是由于一连串偶然事件,及其相互因果所造成。这种强调偶然的说法一点不错,因为汉唐事件的确无一相同。既然不同,各代历史便可以孤立起来研究。断代史由此生焉。因此,持此种观点者,视历史为“线段型发展”。每一段的历史,因为诸事件之内容(人时事地物)无一相同,而可独立研究。整个历史好像由数学上的线段(segment)所构成的一般。彼此独立,又绝不重复。

而在重视事件间的必然因果者看来,历史则有了不同面貌,而呈一种“波浪型发展”(wavy development)。所谓波浪型发展,是指发现不同时段之历史事件,内容(人时事地物)虽不相同,但是性质十分相似。再用汉唐举例,虽然汉唐事件不同,但是汉唐之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之所以发生的道理,却并无二致。如此一来,历史事件便可以分类。进而了解是什么必然的原因,导致了必然的结果。持此史观者,视历史发展如数学上的波型(wave)一般。启承转合,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至此,我们发现两种系统,牵涉了历史上微观与巨观问题(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微观巨观都没有错,不过前者看见了(人时事地物)种种偶然组合,后者看见了这些偶然组合一次次的必然反复。一见树一见林,各有所取,各有所好。上面两种观点,也牵涉到了历史会不会重演的问题。历史当然不会重演,因为历史事件内容(人时事地物)绝不重演。历史也当然会重演,因为历史事件的性质都类似。历史是出戏,是出由不同人物担纲,但是戏码相同的戏。

历史重演的诸般原因

历史既是因果之学,事件之所以重演(指性质而非内容)亦有原因。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认识。那便是历史的功用在见与鉴,所谓以古为鉴。白话就是说,看见而不要再错。因此,传统的历史研究,有一种检讨错误的倾向。目的就是不希望历史重演。而事实上,历史不但重演,而且好事坏事都重演。好事重演,大家就不去谈论,而以为理所当然。坏事重演,大家就议论纷纷而成了学问。了解好坏皆重演以后,这个问题好像就不那么严肃了。

话说回来,既然历史重演之探讨,总是集中在坏事重演的问题上,下面简单地列举四种原因,说明历史恶事件重演之不可避免。前三原因,建筑在客观,善意与理性上。后一原因,论及主观,恶意与非理性层面。前三原因较理论,后一原因较实际。

(1) 对与错之相对问题

对与错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是非对错常常因为立场不同,而有不同解释。这个问题很大,因为如果对与错都不容易分清,根本谈不到如何避免错误。孰对孰错,莫衷一是,如何避免。事实上,历史上人们不断犯错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他们是对的。一群自以为对的人,不断做着自以为对的事,历史当然重演。

(2) 对与错之数量问题

分不出对错,而不断犯错,可以说是错误的质的问题,而对错本身还有量的问题。我们常常说的“积非成是”,“积”字用得很妙。累积的量够多了,恶就可以质变为善。换句话说,所谓是非对错要由人来评判,而且以多数人意见为准。这个道理西方叫做民主,东方儒家称为从众。放在人文学上,似是合情合理。放在数学上,就可以看出其可怕与谬误。因为这个道理明示多数就是对的,暗示少数就是错的。

回到历史问题上。关心历史与明白历史错误的,只是少数位于社会架构冷僻角落的历史学者而已。这种人数上,与社会地位上的少数,没有资格建立是非对错的标准。标准不在手中,就不能影响多数之意见,进而改变历史进程,使它不犯错。

少数就是少数,无论是道德的少数,理性的少数,都是一样。所以,史家豪情地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悲情地说“天地悠悠怆然涕下”,还是无情地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只是客观的阐述了一个数学上量的观念罢了。量变才能质变。少数不能对抗多数,因此历史当然重演。

(3) 对与错之实证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称为书本知识与现实经验问题。中国有两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两句话充满科学精神,翻成英文则是“眼见为信”(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信说明了人对知识的态度,也道出了历史的悲哀。

历史是过去的事,没有人看见。即便殷鉴不远,不久后,便殷鉴已远无人闻问。没看见的事情,不能强迫人相信。这正如年轻人不相信老人的话一般。什么时候年轻人才重视老人呢,要到年轻人老了,自己说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时候。年轻人没有错,他只是对人生充满实证精神而已。也因此,正因为人对知识的基本理性态度,使人多轻视历史。等到发现问题,眼见问题时,历史已经又重演了。

(4) 对与错的取舍问题

人是理智的动物,人是感情的动物,人更是欲望的动物。人因为理智与感情原因,阻止历史重演。人因为是欲望动机,激化历史重演。

人的欲望与历史发展,佛家讲的最好。佛家说,人不过是贪嗔痴的动物。贪:贪得无厌,是物质方面的欲望。痴:痴心妄想,是精神方面的欲望。不论物质精神,欲望不得满足则嗔。嗔:便是情绪不稳,失去理智与感情。于是乎,恶心理生焉,恶事件生焉,轮回于六道,不断重演。

所以,欲望是历史重演一个重要原因。人并不是理智或感情地看待是非对错,而是依据欲望判断是非,取舍对错。当是非对错的取舍由欲望决定的时候,对错本身就根本没有标准可言。

没有标准的规则,是不必遵守的规则。无怪乎历史的创造者们,前仆而后继,死之而无悔。他们对所谓历史的错误,从根本上,嗤之以鼻。

因此只要人的欲望一日存在,历史必将一再重演。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也是一部欲望之史。


相关文章

  • 如何理解技术分析中的三大假设理论
  • 如何理解技术分析中的三大假设理论的含义 众所周知,市场价格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以及历史会重演构成了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当我们在技术分析的迷宫当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回归原始的原始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现在虽然很多人仅仅根据某个单纯的技术 ...查看


  • 难道历史真的会重演???
  • 我相信,世间有道,股市亦有道,历史一定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演. 鉴于股市之道,与市场的基本走势,我个人对后市做一个展望. 在谈未来之前,我不得不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市场的行情变幻莫测,但是股道亦存真.历史是惊人的相似,需要我们认真读史,才能以 ...查看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
  • [摘 要]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 ...查看


  •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
  •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 2010年4月16日,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了,在推出了半个月以后,并没有像大多人士预计出现的红五月行情,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个月的持续下跌行情,为此国家.证监会官员.中金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又到了今年的众多股 ...查看


  • 88年后历史能否重演
  • 88年后历史能否重演 --写在日本9级地震后,国人同情心澎湃之时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亡14万多人,损失惨重.虽然当时中国非常落后,北洋政府还是决定对日本进行救助.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利于其恢复 ...查看


  • [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述评 - 学术中华
  • <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述评 作为历史学家的柯林伍德对于大陆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记得先前国内何兆武先生翻译过其遗著<历史的观念>种种.新近大陆兴起一股历史学方法论研究的热潮,这也带动了历史学界对柯氏著作的研究. ...查看


  • 让悲剧不再重演
  • 让悲剧不再重演 --<侵华日军投降内幕>读后感 我曾经看过电影<南京!南京!>,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面对那冷酷的刺刀下惨死的中国人,当时的我义愤填膺,满腔的热血沸腾不休:日本帝国主义!你为了成就自己的帝 ...查看


  • 第九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 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通过比较&quo ...查看


  • 股市结构理论3
  • 市场定律是市场结构理论对市场法则所进行的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提炼.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市场结构法则.趋势结构法则.支撑阻挡法则.多空结构法则.周期结构法则五大技术法则.这些技术法则之中又分别包含了相关的市场定律,从而构成市场结构理论市场定律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