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按谚语、成语、歇后语分类)
谚语:
1、既生瑜——何生亮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倒霉透了)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兵荒马乱)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明正军纪)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仁假义、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好沈著)
诸葛亮要丑--不知
死诸葛-吓死生仲达(司马懿)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公门前耍大刀--表错了情(如同班门弄斧)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大难临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单刀赴会-胆识压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不怀好意)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聪明反被聪明误)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叫阵--不服老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三国成语:
1、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2、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3、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4、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5、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8、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0、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3、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4、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15、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6、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7、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8、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20、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23、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25、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7、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28、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29、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0、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31、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32、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33、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4、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5、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
物。」
36、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37、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8、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9、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0、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41、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42、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3、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44、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45、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6、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47、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8、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49、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50、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1、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2、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53、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54、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55、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 园 三 结 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 、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大意 失荆州、火烧连营 、三国归晋、温酒斩华雄、割须断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按谚语、成语、歇后语分类)
谚语:
1、既生瑜——何生亮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倒霉透了)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兵荒马乱)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明正军纪)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仁假义、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好沈著)
诸葛亮要丑--不知
死诸葛-吓死生仲达(司马懿)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公门前耍大刀--表错了情(如同班门弄斧)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大难临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单刀赴会-胆识压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不怀好意)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聪明反被聪明误)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叫阵--不服老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三国成语:
1、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2、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3、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4、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5、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8、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0、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3、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4、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15、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6、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7、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8、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20、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23、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25、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7、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28、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29、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0、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31、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32、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33、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4、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5、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
物。」
36、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37、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8、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9、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0、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41、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42、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3、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44、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45、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6、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47、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8、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49、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50、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1、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2、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53、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54、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55、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 园 三 结 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 、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大意 失荆州、火烧连营 、三国归晋、温酒斩华雄、割须断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