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双关

《红楼梦》中的双关

双关,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常见于诗歌、戏剧创作,在小说创作中也常常用以提示、铺

垫情节。当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巨著时,也不难发现其中巧妙地运用了不少双关

的修辞手法。

那什么是双关呢?据郑颐寿先生所著《比较修辞》中的定义为:“在实际运用中,有时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意使同一词语的音、形、义,双方关联。”双关可分为三个类型:

借音双关(谐音双关)、音形双关、兼取音形义的双关(意义双关)。这三种类型也可以说是

三个等级的双关,一个比一个更深入。

在《红楼梦》中,这三种类型的双关都屡见不鲜。首先来看看谐音双关,这在《红楼

梦》中是最为常见的,最直观的就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作者开篇就一语道破: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

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不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

言,敷演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故曰‚贾雨村‛云云。

(第一回)

由此可见,书中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乃“真事隐”、“假语村”的谐音。而有研究者提

出,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实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若从全书

的角度来看,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还有香菱原名英莲,从她幼年被人贩子拐卖,又被薛蟠抢

走的遭遇看,确实“应怜”。至于对那些反面角色,作者也巧妙地利用谐音双关来给他们取

名:如贾府清客詹光、单聘仁、卜世仁即有“沾光”、“善骗人”、“不是人”之意。

除了在名字上使用谐音双关,揭示小说的创作缘由或人物命运或对人物的臧否;在对

话中也使用不少谐音双关来表达语言的机智,形成诙谐、讽刺、幽默等效果,并以此来表达

思想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这里试举一二:

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

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探春道:‚你虽不会

作,也不要你作;只要监察着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

(第四十五回)

此处凤姐说的“湿”和“诗”谐音,用谐音打趣的方式表示了她对诗社的赞助,也显

示了凤姐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他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鸳鸯听说,

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油嘴离了这里,

好多着呢!什么‘’!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儿。……‛

(第四十六回)

这是鸳鸯抗婚时骂其嫂子的一段话。她嫂子把贾赦和邢夫人逼鸳鸯作妾当成是“好话”,

被鸳鸯用“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才是“好画”,当人小妾绝不是“好话”批驳了过去。

这表现了鸳鸯的坚贞不屈和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抗争。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的使用不仅局限于谐音双关,而且具有更高的层次。音形、

意义双关的使用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这里在举几个例子:

(贾赦)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

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一针就好了。这儿子

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答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

儿子道,‘,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的心偏的多着呢。’‛

(第七十五回)

这是贾赦这个贾府长子借笑话表达出对于自己在家中大权旁落的现状的不满和不甘。在这个笑话里,“肋条离心远着呢”就是“偏心”,这个“偏心”与作父母的“偏心”双关;而且它的言外之意又与贾母的“偏心”双关。因而贾母听了就说:“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

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不觉又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给他,他也忘了接。

宝钗见他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

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的飞了。‛

(第二十八回)

林黛玉临时诌出来的“呆雁”,表面上说的是天上一声叫、“忒儿”一声飞走的“呆雁”,实际上话里头挖苦的是宝玉这个出神地看着宝钗、忘了接香串子的“呆子”。黛玉这个双关语讽刺了见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贾宝玉,信手拈来,妙趣横生;一股醋意也弥散开来。

总之,在《红楼梦》这座语言宝库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相映成趣,而双关的运用无疑更让语言生辉,不仅直接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悲悯、讽刺,更是通过信手拈来、看似随意的双关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更加丰满生动。自然,这部巨著还有不少更绝妙的双关之语,限于学识和篇幅,无法一一例举,只能留待以后阅读时慢慢体味。

参考书目:《比较修辞》郑颐寿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12月第1版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 岳麓书社 2004年6月第1版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林兴仁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红楼梦》中的双关

双关,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常见于诗歌、戏剧创作,在小说创作中也常常用以提示、铺

垫情节。当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巨著时,也不难发现其中巧妙地运用了不少双关

的修辞手法。

那什么是双关呢?据郑颐寿先生所著《比较修辞》中的定义为:“在实际运用中,有时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意使同一词语的音、形、义,双方关联。”双关可分为三个类型:

借音双关(谐音双关)、音形双关、兼取音形义的双关(意义双关)。这三种类型也可以说是

三个等级的双关,一个比一个更深入。

在《红楼梦》中,这三种类型的双关都屡见不鲜。首先来看看谐音双关,这在《红楼

梦》中是最为常见的,最直观的就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作者开篇就一语道破: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

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不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

言,敷演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故曰‚贾雨村‛云云。

(第一回)

由此可见,书中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乃“真事隐”、“假语村”的谐音。而有研究者提

出,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实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若从全书

的角度来看,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还有香菱原名英莲,从她幼年被人贩子拐卖,又被薛蟠抢

走的遭遇看,确实“应怜”。至于对那些反面角色,作者也巧妙地利用谐音双关来给他们取

名:如贾府清客詹光、单聘仁、卜世仁即有“沾光”、“善骗人”、“不是人”之意。

除了在名字上使用谐音双关,揭示小说的创作缘由或人物命运或对人物的臧否;在对

话中也使用不少谐音双关来表达语言的机智,形成诙谐、讽刺、幽默等效果,并以此来表达

思想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这里试举一二:

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

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探春道:‚你虽不会

作,也不要你作;只要监察着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

(第四十五回)

此处凤姐说的“湿”和“诗”谐音,用谐音打趣的方式表示了她对诗社的赞助,也显

示了凤姐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他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鸳鸯听说,

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油嘴离了这里,

好多着呢!什么‘’!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儿。……‛

(第四十六回)

这是鸳鸯抗婚时骂其嫂子的一段话。她嫂子把贾赦和邢夫人逼鸳鸯作妾当成是“好话”,

被鸳鸯用“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才是“好画”,当人小妾绝不是“好话”批驳了过去。

这表现了鸳鸯的坚贞不屈和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抗争。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的使用不仅局限于谐音双关,而且具有更高的层次。音形、

意义双关的使用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这里在举几个例子:

(贾赦)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

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一针就好了。这儿子

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答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

儿子道,‘,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的心偏的多着呢。’‛

(第七十五回)

这是贾赦这个贾府长子借笑话表达出对于自己在家中大权旁落的现状的不满和不甘。在这个笑话里,“肋条离心远着呢”就是“偏心”,这个“偏心”与作父母的“偏心”双关;而且它的言外之意又与贾母的“偏心”双关。因而贾母听了就说:“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

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不觉又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给他,他也忘了接。

宝钗见他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

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的飞了。‛

(第二十八回)

林黛玉临时诌出来的“呆雁”,表面上说的是天上一声叫、“忒儿”一声飞走的“呆雁”,实际上话里头挖苦的是宝玉这个出神地看着宝钗、忘了接香串子的“呆子”。黛玉这个双关语讽刺了见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贾宝玉,信手拈来,妙趣横生;一股醋意也弥散开来。

总之,在《红楼梦》这座语言宝库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相映成趣,而双关的运用无疑更让语言生辉,不仅直接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悲悯、讽刺,更是通过信手拈来、看似随意的双关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更加丰满生动。自然,这部巨著还有不少更绝妙的双关之语,限于学识和篇幅,无法一一例举,只能留待以后阅读时慢慢体味。

参考书目:《比较修辞》郑颐寿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12月第1版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 岳麓书社 2004年6月第1版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林兴仁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相关文章

  • 红楼梦修辞浅析
  • 而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与它的语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这一著作的语言优美,生动传神,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语言的应用的成功,又无疑与修辞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本论文就将对<红楼梦>中的部分修辞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双关 ...查看


  • 语文手抄报内容:修辞例话:双关
  • 双关就是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使用某些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构成双重意义.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例如: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 ...查看


  •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 ...查看


  • 中国古典诗词修辞在广告作品的运用
  • 13级广告二班 郑敬业 3130108129 广告要吸引受众,使受众感同身受,就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广告文案更具魅力.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造就汉字在文字表达上的独一无二,运用一些古典诗词的修辞方式在现代广告作品上,不当可以使广告作品更具有 ...查看


  • _红楼梦_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
  • 青年文学家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 高 晖 陕西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之一,也是中国 现实主义长篇 ...查看


  • 黑板报花边:荷花花边
  • 传说典故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 ...查看


  • 马克吐温的幽默:[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的写作手法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解读 ...查看


  •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 2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3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 4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5 <老人与海>中 ...查看


  • 高考小说线索
  • [考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