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坝底乡农业标准化建设调查

北川县坝底乡农业标准化建设调查

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人民政府乡长 陆桂全

一、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优质蔬菜

坝底乡地处成都平原向藏东高原过渡地带,辖15个村,66个社,1个社区居委会,共1971 户,7110人,其中农业户1589户,农业人口6463人。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9900亩,可种蔬菜耕地12000亩,海拔高度为900—1980米,适宜发展高山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2004年我乡申报“省蔬菜标准化示范乡”;2005年11月成立了坝底乡“蔬菜协会”;2007年9月成立了“羌禾”高山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近三年来,乡党委,政府将蔬菜产业发展纳入惠民行动,并向县委、县府承诺抓落实。我们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科技培训为先导,以科技展示为平台,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狠抓基地建设,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五大措施,给予重点扶持,实行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加快实施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标准化示范建设。现已建成蔬菜专业示范社一个,启动科技示范园一个,我乡“羌禾”牌蔬菜已远销省内外,效益明显,逐步实现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向绿色生态蔬菜发展。

二、落实创建措施、推进蔬菜发展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我乡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蔬菜办、经济发展办、畜牧站和工商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县农业局和绵阳大荷公司派专门技术人员常驻坝底,深入实地现场指导。

为了确保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标准化建设责任的落实,我乡实行了党政领导包片,联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层层落实责任,签定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保证了我乡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服务网络,保障标准化生产

一是引导蔬菜协会,对标准化示范区农户实行产前布局指导,产中技术培训,产后销售服务。三年来,组织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15期,发放资料2万余份,受训4586人次,做到标准化技术家喻户晓,使全乡形成了人人说蔬菜、户户种蔬菜的良好氛围;二是引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绵阳全兴种业公司、大荷公司在水田、船坪沿线,建立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科技示范园。由当地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提供优良品种,无偿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建科技示范核心区100亩,科技示范带50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研究、开发、推广优良品种,打造辣椒、四季豆、大蒜等生态绿色蔬菜优良品牌,宣传推荐产品,促进无公害高山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建设。全乡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20余万元,实施水、电、路配套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力保障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严把“五关”、确保蔬菜品质

一是把好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关。我乡水质、大气经环保部门进行了检测均达国家一级标准,土壤经农业部肥料质监中心成都办事处化验,均达国家一级标准,无工业企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

二是把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关。通过绵阳全兴种业的辛勤工作,试验示范,经过多年的选育,现已形成了尔玛椒、禹王豆、羌山红皮蒜三大主要产品,全乡蔬菜实现了良种化种植。

三是把好农药使用关。农药残留是高山无公害蔬菜首要控制指标,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我乡建立了高山无公害农资经营网点,建立了农资产品放心店3个,禁止销售和使用1605、水胺硫磷等二十多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对农资市场实行监控,在生产基地设立了警示牌、明白墙,村上制定了村规民约,使农户互相监督、约束,严禁将剧毒农药带入田间地头。实行农药使用跟踪制,建立健全农户用药登记卡,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四是把好肥料使用关。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全乡共建沼气260口;建立蔬菜生产肥料使用登记卡,引导农民使用复合配方肥和生态有机肥,大大降低了蔬菜硝酸盐的含量。

五是把好质量检测关。县技监局领导及有关股室专业技术干部,多次到我乡进村入社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块现场指导,严把质量,通过市、县技监局对我乡高山生态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量抽样检测,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四)、工作到位、效果明显

由于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市、县技监部门的得力指导,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坝底高山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抓手。

2004年,我乡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4000亩,年产蔬菜1万吨,销售收入800万元,纯收入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元。

2006年,示范面积9500亩,示范村10个(青坪村、金龙村、三溪村、白沙村、船坪村、水田村、光荣村、坝底村、马坪村、民五村),44个社,1210户,年产2.8万吨。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蔬菜销售收入1200万元,纯收入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

2007年,县委、县府将高山生态蔬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写入了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我乡现场指导,上半年在我乡召开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村公路现场会,下半年又在我乡召开了北川高山生态蔬菜现场会。市委谭书记及市委办、市农委、市农发办等部门负责人亲临我乡青坪、水田等村检查指导;省民委副主任、省民族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肖晓军同志及市、县民委等领导也深入实地现场指导;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红福同志及市、县科协、科技局领导也亲临我乡辣椒专业社和科技示范园检查指导。同时,还有全县大部份乡镇干部和部份村、社干部光临我乡关怀指导,因此,今年人努力、天帮忙,全乡发展蔬菜11800亩,其中:辣椒4200亩,大蒜1600亩,四季豆

1100亩,莴笋白菜等4900亩。预计年产蔬菜3.2万吨,销售收入2722.6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1元,比上年增加1301元。在创建工作中,实行规模化种植——辣椒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青坪村三社,共21户,103人,耕地面积307亩,海拔高度1200-1530米。今年,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改变了历年来以粮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现已种植辣椒277亩,其中尖椒247亩,微辣30亩,其他经济作物30亩。预计蔬菜销售收入85万元,纯收入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辣椒一项可达4563元。该社家家户户种辣椒,蔬菜产业已成为该社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三、明确主攻方向,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我乡高山生态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乡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需要加大投入,加快水系配套建设。二是标准化建设有较快推进,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要继续持久地应对国际标准,作相应调整,加强培训,严格把关,依靠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基地生产与市场对接还不很紧密。四是高山生态蔬菜品牌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务必巩固现有成果,狠抓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做大市场上下功夫,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力争在五年内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和绿色认证,并实现高山生态蔬菜翻两番增四倍的目标。2011年发展蔬菜24000亩,可望实现销售收入6352万元,净收入3493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8元,比2006年增加4388元,增长430%。

北川县坝底乡农业标准化建设调查

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人民政府乡长 陆桂全

一、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优质蔬菜

坝底乡地处成都平原向藏东高原过渡地带,辖15个村,66个社,1个社区居委会,共1971 户,7110人,其中农业户1589户,农业人口6463人。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9900亩,可种蔬菜耕地12000亩,海拔高度为900—1980米,适宜发展高山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2004年我乡申报“省蔬菜标准化示范乡”;2005年11月成立了坝底乡“蔬菜协会”;2007年9月成立了“羌禾”高山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近三年来,乡党委,政府将蔬菜产业发展纳入惠民行动,并向县委、县府承诺抓落实。我们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科技培训为先导,以科技展示为平台,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狠抓基地建设,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五大措施,给予重点扶持,实行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加快实施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标准化示范建设。现已建成蔬菜专业示范社一个,启动科技示范园一个,我乡“羌禾”牌蔬菜已远销省内外,效益明显,逐步实现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向绿色生态蔬菜发展。

二、落实创建措施、推进蔬菜发展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我乡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蔬菜办、经济发展办、畜牧站和工商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县农业局和绵阳大荷公司派专门技术人员常驻坝底,深入实地现场指导。

为了确保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标准化建设责任的落实,我乡实行了党政领导包片,联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层层落实责任,签定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保证了我乡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服务网络,保障标准化生产

一是引导蔬菜协会,对标准化示范区农户实行产前布局指导,产中技术培训,产后销售服务。三年来,组织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15期,发放资料2万余份,受训4586人次,做到标准化技术家喻户晓,使全乡形成了人人说蔬菜、户户种蔬菜的良好氛围;二是引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绵阳全兴种业公司、大荷公司在水田、船坪沿线,建立无公害高山生态蔬菜科技示范园。由当地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提供优良品种,无偿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建科技示范核心区100亩,科技示范带50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研究、开发、推广优良品种,打造辣椒、四季豆、大蒜等生态绿色蔬菜优良品牌,宣传推荐产品,促进无公害高山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建设。全乡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20余万元,实施水、电、路配套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力保障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严把“五关”、确保蔬菜品质

一是把好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关。我乡水质、大气经环保部门进行了检测均达国家一级标准,土壤经农业部肥料质监中心成都办事处化验,均达国家一级标准,无工业企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

二是把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关。通过绵阳全兴种业的辛勤工作,试验示范,经过多年的选育,现已形成了尔玛椒、禹王豆、羌山红皮蒜三大主要产品,全乡蔬菜实现了良种化种植。

三是把好农药使用关。农药残留是高山无公害蔬菜首要控制指标,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我乡建立了高山无公害农资经营网点,建立了农资产品放心店3个,禁止销售和使用1605、水胺硫磷等二十多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对农资市场实行监控,在生产基地设立了警示牌、明白墙,村上制定了村规民约,使农户互相监督、约束,严禁将剧毒农药带入田间地头。实行农药使用跟踪制,建立健全农户用药登记卡,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四是把好肥料使用关。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全乡共建沼气260口;建立蔬菜生产肥料使用登记卡,引导农民使用复合配方肥和生态有机肥,大大降低了蔬菜硝酸盐的含量。

五是把好质量检测关。县技监局领导及有关股室专业技术干部,多次到我乡进村入社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块现场指导,严把质量,通过市、县技监局对我乡高山生态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量抽样检测,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四)、工作到位、效果明显

由于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市、县技监部门的得力指导,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坝底高山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抓手。

2004年,我乡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4000亩,年产蔬菜1万吨,销售收入800万元,纯收入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元。

2006年,示范面积9500亩,示范村10个(青坪村、金龙村、三溪村、白沙村、船坪村、水田村、光荣村、坝底村、马坪村、民五村),44个社,1210户,年产2.8万吨。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蔬菜销售收入1200万元,纯收入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

2007年,县委、县府将高山生态蔬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写入了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我乡现场指导,上半年在我乡召开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村公路现场会,下半年又在我乡召开了北川高山生态蔬菜现场会。市委谭书记及市委办、市农委、市农发办等部门负责人亲临我乡青坪、水田等村检查指导;省民委副主任、省民族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肖晓军同志及市、县民委等领导也深入实地现场指导;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红福同志及市、县科协、科技局领导也亲临我乡辣椒专业社和科技示范园检查指导。同时,还有全县大部份乡镇干部和部份村、社干部光临我乡关怀指导,因此,今年人努力、天帮忙,全乡发展蔬菜11800亩,其中:辣椒4200亩,大蒜1600亩,四季豆

1100亩,莴笋白菜等4900亩。预计年产蔬菜3.2万吨,销售收入2722.6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1元,比上年增加1301元。在创建工作中,实行规模化种植——辣椒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青坪村三社,共21户,103人,耕地面积307亩,海拔高度1200-1530米。今年,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改变了历年来以粮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现已种植辣椒277亩,其中尖椒247亩,微辣30亩,其他经济作物30亩。预计蔬菜销售收入85万元,纯收入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辣椒一项可达4563元。该社家家户户种辣椒,蔬菜产业已成为该社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三、明确主攻方向,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我乡高山生态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乡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需要加大投入,加快水系配套建设。二是标准化建设有较快推进,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要继续持久地应对国际标准,作相应调整,加强培训,严格把关,依靠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基地生产与市场对接还不很紧密。四是高山生态蔬菜品牌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务必巩固现有成果,狠抓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做大市场上下功夫,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力争在五年内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和绿色认证,并实现高山生态蔬菜翻两番增四倍的目标。2011年发展蔬菜24000亩,可望实现销售收入6352万元,净收入3493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8元,比2006年增加4388元,增长430%。


相关文章

  • 云南阿昌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 12(1):49-53Journa l o f P l ant G enetic R esources 云南阿昌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张林辉, 刘光华, 刘 倩, 吕玉兰, 魏团仁, 王跃全, 程金焕, 余腾琼 ...查看


  • 环评爱好者论坛_七星沟水电站报告表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盖章) : 七星沟水电站 北川县禹恒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06年5月30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查看


  • 龙川霍山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龙 川 县 霍 山 生 态 农 业 旅 游 主 题 公 园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一. 总论 . ............................................................. ...查看


  • 金川县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 金川县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给力 "新江南" 援藏抒豪情 --金川县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 阿坝日报通讯员 ■ 中国阿坝州政府门户网站 www.aba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1-07-25 来源:阿坝州 ...查看


  • 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试验区建设
  • 强化基层组织 服务试验区建设 --潢川县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工作综述 潢川县注重加强外建党组织建设.图为县长赵亮(左)欢送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赴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党在 ...查看


  • 人文地理学作业论文
  • 玉溪市江川县住宅选址规划研究分析 林平坦(玉溪师范学院资环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12026134) 摘要:农村住宅选址优化规划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以玉溪市元江县为例的农村住宅选址规划不合理,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查看


  •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
  •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 简 报 2009年第14期 (总第14期) 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0月6日 ●要 闻 省委书记苏荣充分肯定省新村办(清洁办)工作 陈达恒常委副省长深入九江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简 讯 抚州市召开全 ...查看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15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5.1概述 15.1.1主要编制依据 (1)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2006]471号):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 ...查看


  • 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 ·泾川县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甘肃泾川·2008]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平凉市泾川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泾川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1年9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