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2006.12
杨振宁的选择
□
肖
飞
湖北
武汉
43020)
(湖北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摘
要
杨振宁教授的一生做出过许多重大的抉择,从求学美国到走进象牙之塔,从入籍美国再到访问祖国,他的这些抉择
大都是非常务实与理智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他唯一的失误是他与李政道的决裂,虽说是事出有因,但确实是国际科学界的憾事,也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关键词杨振宁选择国际物理年合作与决裂中图分类号:O03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2-216-03
二○○五年是国际物理年,是年年初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28岁的女硕士翁帆结为伉俪,轰动一时。杨教授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1980年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年获得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他也是许多中国大学的名誉教授,是年已82岁。国人为他这一大胆的选择而瞠目结舌,它创造了名人婚姻上的年龄悬殊之最。许多相关机构纷纷发表声明,更有偏激者骂声一片。但笔者却认为,他这一选择很理智也很务实。纵观杨振宁的一生,他做出过许多重大的抉择,从求学美国、入美国籍到访问祖国,这些抉择大都是非常务实与理智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他与李政道的合作与决裂,也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事业上最好的合作者,到后来形同路人,他们“合则双赢,分则双败”。为了弥补这一“败”,他作了与翁帆结婚的选择。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在此提出来,以供研究者商榷。
一、“幸运的”成长经历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县(今合肥市)县城西大街四古巷。其父杨武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多年。1933-1937年杨振宁在北京崇德中学上学,1937年秋进入安徽省立第六中学。1938年初他们一家到了昆明,杨振宁进入昆华中学高中学习。1938—1942年就学于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阵容十分强大。杨振宁的国文老师有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和王力等。物理教授有赵忠尧、吴有训、周培源。他的学士论文的导师是吴大猷。在此期间他对对称原理发生了最初的兴趣。吴大猷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的院士之一,其研究成果遍及理论物理的许多领域,他也是发现李政道的伯乐。他在王竹溪指导下完成了硕士论文,是关于统计力学的。王竹溪曾留学英国,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表面吸附、超点阵统27岁即担任物理学教授,计理论、植物细胞的吸水等方面做过很多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杨振宁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昆明)学习2年。他的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1944年夏,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公费生。按照考试委员会“凡录取考生
216
应在原机关服务留待后信”的规定,杨振宁从1944年秋到1945
年夏,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一年高中数学,并在其间认识了后来成为杨振宁夫人的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礼女士。
杨振宁的大学生活是幸运的,在那里他得到了我国一流科学家在学业上的悉心指导。这些科学家,在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的献身精神,给了他极大的精神财富。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吴大猷和王竹溪,杨振宁说“以后40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①
二、求学美国,追逐名师如果说杨振宁的早年生活是由家庭来决定的话,那么,从他求学美国、追逐名师及以后人生中的关键选择,都显示出他的睿智与务实。名师出高徒,当时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是他最崇拜的三位物理学家。到达美国后,决心追随费米。他于1945年底到达纽约,几经周折与费米会面,但费米说他不能指导他写学位论文,因为自己正在从事高度秘密的研究。然后费米把杨振宁介绍给了另一位物理学家泰勒。他在泰勒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美国社会学家朱克曼说:“杨振宁的例子说明了一个普遍的模式。那些在以后将要获得诺贝尔奖的年轻科学家,很早就应该进入他们所从事领域中的主渠道。在那里,他们知道正在进行哪些最重要的工作,在哪儿进行。”②
费米在物理学的各个不同领域都怀有广泛的兴趣。杨振宁说:“他认为太多形式化的东西不是不可能出物理,只是出物理的可能性常常很小,因为它有闭门造车的危险。而跟实际接触的物理才是能够长期站得住脚的物理。我后来对于物
③
理的价值观念是深深受到了费米的影响的”。弗里曼戴森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从1954年发表的杨—米尔斯这篇卓越的文章的题目中可以看到费米对杨的影响。今天任何一位谈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将它称为是引入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文章。这是费米处理这类问题常用的方式,也是杨振宁处理这个问题所用的方式。费米的伟大在于他既懂得如何计算,又
④
懂得如何倾听自然的声音。”
泰勒的影响是帮助杨振宁把注意力从实验物理转到了理
学术前沿
2006.12
杨振宁的选择
□
肖
飞
湖北
武汉
43020)
(湖北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摘
要
杨振宁教授的一生做出过许多重大的抉择,从求学美国到走进象牙之塔,从入籍美国再到访问祖国,他的这些抉择
大都是非常务实与理智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他唯一的失误是他与李政道的决裂,虽说是事出有因,但确实是国际科学界的憾事,也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关键词杨振宁选择国际物理年合作与决裂中图分类号:O03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2-216-03
二○○五年是国际物理年,是年年初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28岁的女硕士翁帆结为伉俪,轰动一时。杨教授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1980年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年获得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他也是许多中国大学的名誉教授,是年已82岁。国人为他这一大胆的选择而瞠目结舌,它创造了名人婚姻上的年龄悬殊之最。许多相关机构纷纷发表声明,更有偏激者骂声一片。但笔者却认为,他这一选择很理智也很务实。纵观杨振宁的一生,他做出过许多重大的抉择,从求学美国、入美国籍到访问祖国,这些抉择大都是非常务实与理智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他与李政道的合作与决裂,也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事业上最好的合作者,到后来形同路人,他们“合则双赢,分则双败”。为了弥补这一“败”,他作了与翁帆结婚的选择。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在此提出来,以供研究者商榷。
一、“幸运的”成长经历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县(今合肥市)县城西大街四古巷。其父杨武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多年。1933-1937年杨振宁在北京崇德中学上学,1937年秋进入安徽省立第六中学。1938年初他们一家到了昆明,杨振宁进入昆华中学高中学习。1938—1942年就学于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阵容十分强大。杨振宁的国文老师有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和王力等。物理教授有赵忠尧、吴有训、周培源。他的学士论文的导师是吴大猷。在此期间他对对称原理发生了最初的兴趣。吴大猷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的院士之一,其研究成果遍及理论物理的许多领域,他也是发现李政道的伯乐。他在王竹溪指导下完成了硕士论文,是关于统计力学的。王竹溪曾留学英国,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表面吸附、超点阵统27岁即担任物理学教授,计理论、植物细胞的吸水等方面做过很多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杨振宁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昆明)学习2年。他的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1944年夏,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公费生。按照考试委员会“凡录取考生
216
应在原机关服务留待后信”的规定,杨振宁从1944年秋到1945
年夏,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一年高中数学,并在其间认识了后来成为杨振宁夫人的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礼女士。
杨振宁的大学生活是幸运的,在那里他得到了我国一流科学家在学业上的悉心指导。这些科学家,在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的献身精神,给了他极大的精神财富。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吴大猷和王竹溪,杨振宁说“以后40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①
二、求学美国,追逐名师如果说杨振宁的早年生活是由家庭来决定的话,那么,从他求学美国、追逐名师及以后人生中的关键选择,都显示出他的睿智与务实。名师出高徒,当时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是他最崇拜的三位物理学家。到达美国后,决心追随费米。他于1945年底到达纽约,几经周折与费米会面,但费米说他不能指导他写学位论文,因为自己正在从事高度秘密的研究。然后费米把杨振宁介绍给了另一位物理学家泰勒。他在泰勒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美国社会学家朱克曼说:“杨振宁的例子说明了一个普遍的模式。那些在以后将要获得诺贝尔奖的年轻科学家,很早就应该进入他们所从事领域中的主渠道。在那里,他们知道正在进行哪些最重要的工作,在哪儿进行。”②
费米在物理学的各个不同领域都怀有广泛的兴趣。杨振宁说:“他认为太多形式化的东西不是不可能出物理,只是出物理的可能性常常很小,因为它有闭门造车的危险。而跟实际接触的物理才是能够长期站得住脚的物理。我后来对于物
③
理的价值观念是深深受到了费米的影响的”。弗里曼戴森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从1954年发表的杨—米尔斯这篇卓越的文章的题目中可以看到费米对杨的影响。今天任何一位谈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将它称为是引入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文章。这是费米处理这类问题常用的方式,也是杨振宁处理这个问题所用的方式。费米的伟大在于他既懂得如何计算,又
④
懂得如何倾听自然的声音。”
泰勒的影响是帮助杨振宁把注意力从实验物理转到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