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流污染

基因流污染:

中国大米的`后天

级别:中尉

积分:6461

基因流污染:中国大米的`后天`(转基因大米商业化有感)

作者:一本薄薄的小书

惊闻2009年12月转基因大米终获商业化种植批准,心中感慨万千.(现在是安全证书,实际大规模投产在2-3年内,不过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事了.)

自从2004年绿色和平首次公开转基因大米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后,历经2004年底南方周末的社论揭露商业化产生的既得利益者集团,2005年湖北转基因大米泄露丑闻,及至其后国内国外难以遏制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入婴儿食品,出口米制品等事端,我很遗憾地看到,转基因大米还是将堂而皇之地摆上餐桌.其一,决策过程完全是黑幕,外界(不仅仅公众,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也无从知晓);其二,几年前提出的健康风险评估问题,尤其是长期毒性试验和非预期后果方面是否有了新的进展也无从知晓;其三,05年转基因大米从试验室流入制种公司进而流入市场一事从未追究做俑者责任,其四,没有相应的制度政策调整以适应转基因

稻米大面积环境释放的管理;其五,公众不仅没有参与决策权,也没有知情权.而且如果不建立整个对转基因大米生产,加工,运输,标识体系,公众也将被剥夺选择权. 紧接上文的健康风险质疑,下面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释放转基因稻米的环境风险:

稻米种植区域在中国非常广泛,大约有3000 万公顷,占到农地面积的1/4。转基因稻米的种植不可避免地会引申出环境安全问题。组合这些性状的单个转基因品种也在研究之中。

转基因稻米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如下的负面影响:

?? 出现更令人头疼的杂草;

?? 污染遗传资源;

?? 危害非靶标生物;

?? 害虫进化产生抗性而迫使施用更多的化学品。

杂草稻

从全球来看,杂草稻或红稻给直播稻米系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一般来讲,红稻被认为与栽培稻(Oryza sativa)是同一种生物,但因为它有一些不同的性状而使得它成为了问题杂草,如呈红色(其它杂草稻都没有这个特点),对栽培稻的竞争能力,种子更早地落粒和进入休眠。杂草稻的发生被认为是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的结果3。因为杂草稻与栽培稻是同一种生物,所以它们也能够杂交,尽管这种杂交的发生率很低,在0.035%4 到0.75%5 之间。尽管这种发生率很低,红

稻确实是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延基因流是不可避免的。对害虫或疾病抗性基因的转入可能增加红稻的竞争优势。例如,野生向日葵获得转Bt 基因后种子的产量增加了55%。尽管直播在中国的稻米生产中还没有被广泛运用,但它将因减少劳力和减少土壤侵蚀的需要而被逐渐采用。伴随直播的增加,红稻将会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有清楚的证据表明草食性昆虫能影响杂草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也受着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果转基因稻米获准商业化种植,由于红稻会通过基因流获取Bt, CpTI 或稻白叶枯病抗性等基因,将会产生更加有害的红稻类型。 野生稻

亚洲是稻米的起源中心,能与栽培稻(Oryza sativa)杂交的野生稻分布相当广泛。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和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与栽培稻都属于AA 型基因组型,能在田间发生杂交。这些野生稻也可以看作是杂草。因为稻米大部分是自花授粉,其与野生稻的异交率也相当低,最高约2-3%。7,9 这个结果稍微比杂草红稻的要高些,因为普通野生稻自然的异交率比栽培稻要高一些。花粉的传播距离被测量到为43 米远,但有人认为可以传得更远。11许多野生稻群落分布于靠近栽培稻的种植地区,若种植转基因品种,其与野生稻的杂交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某些性状的引入将提高野生稻种类的竞争力,使得它们成为带来麻烦的杂草。这些杂交后代也会将会使原始类型的野生稻种群灭没,导致它们灭绝。尽管普通野生稻没有分布在中国的中部,也不是稻田里的杂草,但它已很濒危,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然而,转基因稻米的引入将对野生稻有负面的影响,会加重防止基因流污染野生稻的负担。台湾的一种野生稻就是由于栽培稻的基因流而遭致“种群灭没”,最后灭绝了。野生稻种的丢失对自

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是对遗传资源的重大损失,这也将会威胁到未来的育种和粮食安全,因为作物育种需要依赖于多样性的遗传资源。 最近对其它一些作物(包括油菜和向日葵)的研究表明,转入基因可以在野生种群中保存并扩散,也产生了令人头疼的杂草问题。由于还不清楚对Bt 和CpTI 敏感的害虫及白叶枯病抗性会对野生稻种群有什么影响,所以现在不能预计不可避免的基因流发生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非转基因稻米

尽管稻米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但花粉的漂移在100 米的距离仍能检测到,并且易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14 所以,与邻近非转基因稻米一定程度地交叉授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其它可能的基因污染源包括:上季稻米。多季稻米的种植,如一年种三季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上季种植的稻米种子会在收割时留落一些在田里,并能与下一季稻米一同生长。如果上一季种的是转基因品种,而下一季的是常规品种,那么遗留在田里的转基因稻米就有可能造成污染。

最显而易见的基因污染带来的问题存在于它的市场化中。要控制基因污染是非常困难的,而污染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之大。在美国,对种子的取样调查表明,超过1%污染水平的基因污染在非转基因玉米、油菜和大豆的种子中非常广泛。美国星联玉米事件(在食品供应链中发现了饲料用途的转基因玉米成分)使得食品公司赔偿了数亿美元。Aventis 公司被迫召回所有包含星联玉米成分的产品,2000 年时美国农业部还要求该公司回收其种植在全美35 万英亩的星联玉米。尽管之后美国农业部又在回收星联种子上花费了1300 万美元,但2003 年时仍

能在玉米种子中检测到Cry9C 基因序列,很可能是因为被污染了的种子已经混入了杂交品种种子供应中。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是对抗虫转基因稻米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毒素会进入食物链而到达那些对它敏感的非靶标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含有毒素的花粉或植物残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捕食吃了毒素的昆虫。这可能会减少重要物种的数量,或是减少自然中那些帮助控制害虫的益虫的数量,从而危害到整个生态系统。例如,由于常规杀虫剂的施用,同时也杀灭了稻田害虫的天敌,促使稻飞虱(Nilapavata lugens)成为很难控制的害虫。

转基因稻米如果有重蹈覆辙的可能性的话,也将很不受欢迎。因为整个生长季节里毒素都会释放出来,收获以后毒素也会随根部或其它残体而留在土壤中,对它的风险评估比起那些即时施用的杀虫剂更加复杂。有证据表明,特别是从Bt 玉米中分泌的毒素,这种非直接影响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抗虫转基因稻米被批准,也会按这种机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养蚕业有经济损害。 害虫产生抗性

已有很多文献说明了害虫对Bt 毒素产生抗性的可能性。例如,美国生态协会(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今年这样说:“普遍的意见认为害虫对Bt 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将会发生…… 抗性的出现将使得Bt 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很可能因此而导致在某些作物上使用更多、更有害环境或健康的杀虫剂。”

由于担心抗性产生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认为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以避免在Bt 棉花和玉米身上发生这样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求建立“避难所”,即种植一定面积的非Bt 作物使得对Bt 敏感的种群得以生存,或是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数量。避难所可以是与转基因作物同种的作物,也可以不是,只要是害虫的食物就可以。另外,转入两种或更多Bt 毒素基因以形成所谓“堆塔效应”被认为可以增强杀虫的效率及减少抗性产生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好像已经被用在了中国的转基因稻米上,即同时转入了Cry1Ac 和Cry 1Ab Bt 毒素基因。将CpTI 与Cry 毒素组合也可能会提高杀虫的效率和减少抗性产生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Bt 稻米,管理措施却不那么容易被实现。因为对于很多的小农户来说,留一小块地种植不同的非转基因稻米是不太可行的。有研究显示,对于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没有其它的宿主植物可供选择,所以也不能用其它作物来做避难所。有些农民会保留或与他的邻居分享种子,所以想通过限制种子供应这个办法也不太可靠。而且,非法种子贸易在中国也是一个问题。黄季焜和王清芳(2003)说:“1999 至2001 年我们对全国5 个省转基因棉田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调查表现,农民种植的约一半Bt 棉花品种没有得到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商业化种植批准。这些种子主要是通过当地的种子公司、推广人员以及研究机构和小型贸易商到达农民手中的。”还可以预料,转基因种子会与常规非转基因种子混合、运输途中发生溢漏、有关规则没被很好地遵守,这些问题都是会发生的,正如30%的北美农民就已经发生了这些情况。这些“人的错误”因素意味着想通过所谓“有效管理”来控制种植是不太可能的。

技术性的方法也还没有被证明是可行的,现在并不知道“堆塔效应”可以在延迟抗性产生上有多大的效果。中国的一项关于三化螟对Cry1Ac 和Cry1Ab 敏感度

基线研究(Baselinesurveys of susceptibility)显示,有相当宽的敏感度存在,Cry1Ab 在这两种毒素中又是更有效的。然而,每种毒素间敏感度的相关性也表明交叉抗性也会发生,这将妨碍延迟抗性产生的计划。在批准商业化种植之前和之后,类似的对其它螟虫或卷叶类昆虫敏感度监测与基线研究也是必需的。而对于CpTI,就很少考虑抗性是否会影响它的效率以及如何缓和这种抗性。现在已知昆虫能够完全或部分地适应蛋白酶抑制剂,并会受到其它消化酶的活性是否增加或是基因表达是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38 这种适应并不要求昆虫作遗传上的改变,因此抗性的产生将非常快。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来管理这样的适应我们还需要仔细地评估。

结论

中国可能即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稻米会引起很严重的生态问题。它们包括: ?? 1.如果转基因稻米也种植在野生稻的分布区,对野生稻的基因污染将不可避免。因为Bt, CpTI 和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会增加杂种的“适宜性”,它们将有可能成为问题杂草或是灭没原始野生稻种群。栽培稻基因污染野生稻基因库现在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保育问题。

?? 2. 促进中国直播水稻系统中进化出更为有害的红稻杂草。这会迫使农民增加使用化学品来控制新产生的杂草。

?? 3. 非转基因稻米与转基因稻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叉授粉,由此产生的对非转基因稻米的基因污染将使中国稻米丧失国际市场,同时也会危及非转基因稻米的供应可能性。如果未来真的出现问题,情况也将无法逆转。

?? 4. 危害非靶标生物,其中特别有可能威胁到家蚕,如果转Cry1Aa 基因的稻米铺开的话。

?? 5. 因为转基因技术不可预期的后果导致可能改变土壤的功能,如改变分解过程和土壤的微生物群落。

?? 6. 害虫对Bt 抗性的产生或是对CpTI 的适应。管理措施将很难付诸实施,基因“堆塔效应”是否有效还有待确定。

希望生物安全委员会能公布对以上问题的答案,然后由全民公投是否批准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生产.

网投就可以,但要有几家公证处和网络技术公司进行第三方监控.

基因流污染:

中国大米的`后天

级别:中尉

积分:6461

基因流污染:中国大米的`后天`(转基因大米商业化有感)

作者:一本薄薄的小书

惊闻2009年12月转基因大米终获商业化种植批准,心中感慨万千.(现在是安全证书,实际大规模投产在2-3年内,不过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事了.)

自从2004年绿色和平首次公开转基因大米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后,历经2004年底南方周末的社论揭露商业化产生的既得利益者集团,2005年湖北转基因大米泄露丑闻,及至其后国内国外难以遏制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入婴儿食品,出口米制品等事端,我很遗憾地看到,转基因大米还是将堂而皇之地摆上餐桌.其一,决策过程完全是黑幕,外界(不仅仅公众,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也无从知晓);其二,几年前提出的健康风险评估问题,尤其是长期毒性试验和非预期后果方面是否有了新的进展也无从知晓;其三,05年转基因大米从试验室流入制种公司进而流入市场一事从未追究做俑者责任,其四,没有相应的制度政策调整以适应转基因

稻米大面积环境释放的管理;其五,公众不仅没有参与决策权,也没有知情权.而且如果不建立整个对转基因大米生产,加工,运输,标识体系,公众也将被剥夺选择权. 紧接上文的健康风险质疑,下面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释放转基因稻米的环境风险:

稻米种植区域在中国非常广泛,大约有3000 万公顷,占到农地面积的1/4。转基因稻米的种植不可避免地会引申出环境安全问题。组合这些性状的单个转基因品种也在研究之中。

转基因稻米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如下的负面影响:

?? 出现更令人头疼的杂草;

?? 污染遗传资源;

?? 危害非靶标生物;

?? 害虫进化产生抗性而迫使施用更多的化学品。

杂草稻

从全球来看,杂草稻或红稻给直播稻米系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一般来讲,红稻被认为与栽培稻(Oryza sativa)是同一种生物,但因为它有一些不同的性状而使得它成为了问题杂草,如呈红色(其它杂草稻都没有这个特点),对栽培稻的竞争能力,种子更早地落粒和进入休眠。杂草稻的发生被认为是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的结果3。因为杂草稻与栽培稻是同一种生物,所以它们也能够杂交,尽管这种杂交的发生率很低,在0.035%4 到0.75%5 之间。尽管这种发生率很低,红

稻确实是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延基因流是不可避免的。对害虫或疾病抗性基因的转入可能增加红稻的竞争优势。例如,野生向日葵获得转Bt 基因后种子的产量增加了55%。尽管直播在中国的稻米生产中还没有被广泛运用,但它将因减少劳力和减少土壤侵蚀的需要而被逐渐采用。伴随直播的增加,红稻将会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有清楚的证据表明草食性昆虫能影响杂草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也受着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果转基因稻米获准商业化种植,由于红稻会通过基因流获取Bt, CpTI 或稻白叶枯病抗性等基因,将会产生更加有害的红稻类型。 野生稻

亚洲是稻米的起源中心,能与栽培稻(Oryza sativa)杂交的野生稻分布相当广泛。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和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与栽培稻都属于AA 型基因组型,能在田间发生杂交。这些野生稻也可以看作是杂草。因为稻米大部分是自花授粉,其与野生稻的异交率也相当低,最高约2-3%。7,9 这个结果稍微比杂草红稻的要高些,因为普通野生稻自然的异交率比栽培稻要高一些。花粉的传播距离被测量到为43 米远,但有人认为可以传得更远。11许多野生稻群落分布于靠近栽培稻的种植地区,若种植转基因品种,其与野生稻的杂交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某些性状的引入将提高野生稻种类的竞争力,使得它们成为带来麻烦的杂草。这些杂交后代也会将会使原始类型的野生稻种群灭没,导致它们灭绝。尽管普通野生稻没有分布在中国的中部,也不是稻田里的杂草,但它已很濒危,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然而,转基因稻米的引入将对野生稻有负面的影响,会加重防止基因流污染野生稻的负担。台湾的一种野生稻就是由于栽培稻的基因流而遭致“种群灭没”,最后灭绝了。野生稻种的丢失对自

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是对遗传资源的重大损失,这也将会威胁到未来的育种和粮食安全,因为作物育种需要依赖于多样性的遗传资源。 最近对其它一些作物(包括油菜和向日葵)的研究表明,转入基因可以在野生种群中保存并扩散,也产生了令人头疼的杂草问题。由于还不清楚对Bt 和CpTI 敏感的害虫及白叶枯病抗性会对野生稻种群有什么影响,所以现在不能预计不可避免的基因流发生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非转基因稻米

尽管稻米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但花粉的漂移在100 米的距离仍能检测到,并且易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14 所以,与邻近非转基因稻米一定程度地交叉授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其它可能的基因污染源包括:上季稻米。多季稻米的种植,如一年种三季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上季种植的稻米种子会在收割时留落一些在田里,并能与下一季稻米一同生长。如果上一季种的是转基因品种,而下一季的是常规品种,那么遗留在田里的转基因稻米就有可能造成污染。

最显而易见的基因污染带来的问题存在于它的市场化中。要控制基因污染是非常困难的,而污染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之大。在美国,对种子的取样调查表明,超过1%污染水平的基因污染在非转基因玉米、油菜和大豆的种子中非常广泛。美国星联玉米事件(在食品供应链中发现了饲料用途的转基因玉米成分)使得食品公司赔偿了数亿美元。Aventis 公司被迫召回所有包含星联玉米成分的产品,2000 年时美国农业部还要求该公司回收其种植在全美35 万英亩的星联玉米。尽管之后美国农业部又在回收星联种子上花费了1300 万美元,但2003 年时仍

能在玉米种子中检测到Cry9C 基因序列,很可能是因为被污染了的种子已经混入了杂交品种种子供应中。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是对抗虫转基因稻米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毒素会进入食物链而到达那些对它敏感的非靶标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含有毒素的花粉或植物残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捕食吃了毒素的昆虫。这可能会减少重要物种的数量,或是减少自然中那些帮助控制害虫的益虫的数量,从而危害到整个生态系统。例如,由于常规杀虫剂的施用,同时也杀灭了稻田害虫的天敌,促使稻飞虱(Nilapavata lugens)成为很难控制的害虫。

转基因稻米如果有重蹈覆辙的可能性的话,也将很不受欢迎。因为整个生长季节里毒素都会释放出来,收获以后毒素也会随根部或其它残体而留在土壤中,对它的风险评估比起那些即时施用的杀虫剂更加复杂。有证据表明,特别是从Bt 玉米中分泌的毒素,这种非直接影响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抗虫转基因稻米被批准,也会按这种机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养蚕业有经济损害。 害虫产生抗性

已有很多文献说明了害虫对Bt 毒素产生抗性的可能性。例如,美国生态协会(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今年这样说:“普遍的意见认为害虫对Bt 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将会发生…… 抗性的出现将使得Bt 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很可能因此而导致在某些作物上使用更多、更有害环境或健康的杀虫剂。”

由于担心抗性产生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认为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以避免在Bt 棉花和玉米身上发生这样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求建立“避难所”,即种植一定面积的非Bt 作物使得对Bt 敏感的种群得以生存,或是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数量。避难所可以是与转基因作物同种的作物,也可以不是,只要是害虫的食物就可以。另外,转入两种或更多Bt 毒素基因以形成所谓“堆塔效应”被认为可以增强杀虫的效率及减少抗性产生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好像已经被用在了中国的转基因稻米上,即同时转入了Cry1Ac 和Cry 1Ab Bt 毒素基因。将CpTI 与Cry 毒素组合也可能会提高杀虫的效率和减少抗性产生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Bt 稻米,管理措施却不那么容易被实现。因为对于很多的小农户来说,留一小块地种植不同的非转基因稻米是不太可行的。有研究显示,对于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没有其它的宿主植物可供选择,所以也不能用其它作物来做避难所。有些农民会保留或与他的邻居分享种子,所以想通过限制种子供应这个办法也不太可靠。而且,非法种子贸易在中国也是一个问题。黄季焜和王清芳(2003)说:“1999 至2001 年我们对全国5 个省转基因棉田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调查表现,农民种植的约一半Bt 棉花品种没有得到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商业化种植批准。这些种子主要是通过当地的种子公司、推广人员以及研究机构和小型贸易商到达农民手中的。”还可以预料,转基因种子会与常规非转基因种子混合、运输途中发生溢漏、有关规则没被很好地遵守,这些问题都是会发生的,正如30%的北美农民就已经发生了这些情况。这些“人的错误”因素意味着想通过所谓“有效管理”来控制种植是不太可能的。

技术性的方法也还没有被证明是可行的,现在并不知道“堆塔效应”可以在延迟抗性产生上有多大的效果。中国的一项关于三化螟对Cry1Ac 和Cry1Ab 敏感度

基线研究(Baselinesurveys of susceptibility)显示,有相当宽的敏感度存在,Cry1Ab 在这两种毒素中又是更有效的。然而,每种毒素间敏感度的相关性也表明交叉抗性也会发生,这将妨碍延迟抗性产生的计划。在批准商业化种植之前和之后,类似的对其它螟虫或卷叶类昆虫敏感度监测与基线研究也是必需的。而对于CpTI,就很少考虑抗性是否会影响它的效率以及如何缓和这种抗性。现在已知昆虫能够完全或部分地适应蛋白酶抑制剂,并会受到其它消化酶的活性是否增加或是基因表达是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38 这种适应并不要求昆虫作遗传上的改变,因此抗性的产生将非常快。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来管理这样的适应我们还需要仔细地评估。

结论

中国可能即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稻米会引起很严重的生态问题。它们包括: ?? 1.如果转基因稻米也种植在野生稻的分布区,对野生稻的基因污染将不可避免。因为Bt, CpTI 和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会增加杂种的“适宜性”,它们将有可能成为问题杂草或是灭没原始野生稻种群。栽培稻基因污染野生稻基因库现在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保育问题。

?? 2. 促进中国直播水稻系统中进化出更为有害的红稻杂草。这会迫使农民增加使用化学品来控制新产生的杂草。

?? 3. 非转基因稻米与转基因稻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叉授粉,由此产生的对非转基因稻米的基因污染将使中国稻米丧失国际市场,同时也会危及非转基因稻米的供应可能性。如果未来真的出现问题,情况也将无法逆转。

?? 4. 危害非靶标生物,其中特别有可能威胁到家蚕,如果转Cry1Aa 基因的稻米铺开的话。

?? 5. 因为转基因技术不可预期的后果导致可能改变土壤的功能,如改变分解过程和土壤的微生物群落。

?? 6. 害虫对Bt 抗性的产生或是对CpTI 的适应。管理措施将很难付诸实施,基因“堆塔效应”是否有效还有待确定。

希望生物安全委员会能公布对以上问题的答案,然后由全民公投是否批准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生产.

网投就可以,但要有几家公证处和网络技术公司进行第三方监控.


相关文章

  • 科技文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阅读题.
  • 科技文 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 阅读题 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 ...查看


  •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 要: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在农业上应用时相应的问题,论述了基因工程给目前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基因工程:农业:应用 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 构成遗传物质的新 ...查看


  • 转基因食品(GMF)中的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转基因食品(GMF)中的自然辩证法 院 系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 环境化学 班 级 2013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4 年 01 月 04 日 转基因食品(GMF)中的自然辩证法 摘要:转基因的高速发展引起人们的 ...查看


  • 云南大学 环境生物学
  • 第六章生物对受损环境的响应 一.生物对污染的抗性 1 生物对污染物的拒绝吸收 生物对污染物的避性(Avoidance ):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一条重要途径 主要方式:(1)吸收器官对污染物的阻碍和屏障作用.吸收器官的吸收 ...查看


  • 环境与食品
  • 一.简答题 1.不安全食品危害的来源? 答: 1. 生物性因素 :也就是有害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污染.生物性污染的途径主要是食品原料污染.加工污染.储藏污染和烹调用具和餐具污染.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2. 物理性因素食 ...查看


  • 食品与微生物
  • 食品与微生物 学号: 姓名: [摘要]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措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食品原料 腐败变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 ...查看


  •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卷第4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V ol. 15,N o. 4 2006年12月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 ollege December ,2006 现 ...查看


  • 建设九大实验室所需具体设备++
  • 建设九大实验室所需具体设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保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质量,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更为科学.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指以临床诊断治疗为目的,以扩增检测DNA 或RNA 为方法的 ...查看


  • 警惕绿色污染
  • 作者:陆海明 地球 2003年11期 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呼唤着绿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人们又把绿色作为对人类与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绿色生活浪潮正成为国际环保高水准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热点.据有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