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塞下曲》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对下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答案】D(2分)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案】
(1) 单调、清冷 (1分)
(2) (2分)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 (3分)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浙江省衢州市】三(一)(4分)
塞下曲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闻折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案】
1.(2分)B
2.(2分)《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凉州词》《塞下曲》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对下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答案】D(2分)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案】
(1) 单调、清冷 (1分)
(2) (2分)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 (3分)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浙江省衢州市】三(一)(4分)
塞下曲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闻折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案】
1.(2分)B
2.(2分)《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