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题型及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或3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1)、看声母:卷舌不卷舌,是鼻音还是边音;2)、看韵母:前鼻韵

还是后鼻韵;3)、注音规则:标调顺序a o e i u ü;iu ui标在后;4)拼音规则: l、n 和ü

相拼上面的两点不能省;j q 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去。5)j q x和iou 相拼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根据最有把握的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在语言环境中1) 词义范围的大小2)词义情感的轻重3)词义的感情

色彩4词义的语体色彩5)根据最有把握的词语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在语言环境中1) 词义范围的大小2)词义情感的轻重3)词义的感情

色彩4词义的语体色彩5)根据最有把握的词语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

看填写句子属于:1)可能是一段话的论点2)可能是一段话的结论。3)可能是符合意境的一个句

子4)可能是符合句式一个句子。5)可能是符合某种结构的一个句子。仔细分析。多方面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1)如果拿不准,觉得有几个都有问题,选最离谱的一个。2)把每

个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去检验选出最出格的一个。3)根据平时的积累。

7.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之:动词,到;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主谓之间无实意;助词:的

2)其: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 表推测:也许,大概 。

3)然:然而;可是,这样,……的样子,正确。

4)而: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修饰:……地;表并列:又,并且;表顺接:然后;

5)于:表对象,对;表时间,在;表地点,在;表比较,比。

6)以:把;认为;因为;用;用来,凭借。

8.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1)人物关系;2)故事情节;3)文中事件;4)文章主题;5)思想感情。

三、综合积累运用。(共12分)

9.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2)联系全文,弄清基本意思。2)联系原文补出省略成分,尤其是主语并用括号框上。

(2)2)文中词语除个别虚词必须直译。4)调整语序,流畅,通顺。

104分)(六句任选四句)

1)如没有要求最好写满,提高保险系数。2)反复检查有无错别字。3)想想平时老师强调的字词。

11.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4分

1)认真读题,反复推敲。2)书写工整,准确无误。3)反复检查,避免疏忽。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12分)

阅读题答题方法指导

A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或某个特定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写作手法)+(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

常见写作手法: 衬托 讽刺 反衬 象征 倒叙 欲扬先抑 对比烘托 借景抒情……

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臵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为文章定下感情基调;议论文则可能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讲诉故

事引出中心论点等等。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例:《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不懂得什么叫爱‛, 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 答: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总起下文,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

(写作手法)+(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 (内容上的作用)

B .分析某些词语的指代意思或作用。 答题要领:准确理解文段上下文的有关内容并结合该词本身的意思来进行思考。

例1.联系上下文, 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 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一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妙处.

答:作者将等待说是‚香香的‛, 运用叠词,采用通感的写法, 用嗅觉来写等待的心情。‚香香的‛

既写出了葵花所结的瓜子味道很香, 也写出了儿童等待的美好和作者纯美的希望与期待。

例2:《用爱倾听》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我家住二楼,住 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

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

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

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

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法服,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

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我每晚被楼下的摩托车的

‚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

应该好好与强使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

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

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答应。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

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

我的苦衷,叫他带我物色好的住所。

题目: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①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含义: ..

②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

答:①指楼上楼下的吵闹声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

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烦躁。

C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或者有几

个动词用得特别好。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将含蓄的语言直白的表达出来,再疏通

句子就可以了。

答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 → 分析表现方法 → 结合上下文(或主旨) → 挖掘含义

例1:《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

问:如何理解第⑧段中‚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 ‛这句话? 答:在这句话中,‚父亲的心‛指的是父亲对我的深爱。从‚我双手捧着桃子‛ 中可以看出我

对父爱的理解, 也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感动。

例2:‚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问:划线的句子意在表明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对书籍的兴趣比作饥饿的人对面包的兴趣。引用高尔基的话,

表明了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必定会对书籍有兴趣。

D .赏析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品(用词之妙、修辞之美、句式之味) + 析(析句意) + 悟(哲理) ...

品 用词之妙------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

(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在语境中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 对象 +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证据

6.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7.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8.引用:引用名言会使主旨开掘得更深刻,使主题得以升华;

句式之味------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析——— 析句意(透过字面意挖掘隐含义)。

悟——— 作者情感或文中哲理。

例:《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

请赏析文中的这几个句子: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他瞪我一眼, 说 :‚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这不一样吃吗 ?‛ 。

答:这句动词用得精当。‚劈‛‚夺‛写出父亲动作之快;‚瞪‛写出父亲怪我不懂事,浪费。‚掏‛‚蹭‛则写出了父亲给我桃子时的小心和珍惜之情。整句写出的父亲节约的性格和他对我的‚爱‛。 这类考题的另一种提问形式——请评价某句话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该句的特点(修辞、句式或动词的运用等)+ 效果(或形象生动或富有气势、朗朗

上口或具体准确)+ 表达的内容或情感。

例1:请评价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 那些小黄花, 就开在叶间, 很妖娆地笑着。

答:本句用了拟人手法,将‚绿叶‛与‚小黄花‛拟人化,突出小花的妖娆、美艳和含苞待放,绿叶也在风中轻快地摇摆,写出了田园的美丽与生机,也表达出作者对记忆中田园的美好的追忆、向往和喜爱之情。

例2: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中廊中如长夜闪电。‛

答: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表现出书写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精忠报国的性格特点。

E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F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G .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归纳

层次的划分: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 人 + 事

2.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方法 + 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H .怎样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思路: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

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洁白的木槿花》一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通过叙写我小时候廖医生为了帮助我治病,竟谎称我家的木槿花是上等中药,并用它来

抵我

的医疗费的故事。赞美了廖医生高尚的医德和善良圣洁的品质。

J .怎样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L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五、作文。(60分)(任选一题写作)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围绕材料提取观点。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2)半命题作文:我深深感受到了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应试作文四步走:

一、通看作文要求;二、列出布分点。三、列提纲打腹稿。四、计算作文格,谋篇布局,认真答卷。

2)好的作文题目:简练;切题;新颖;流畅;优美;有文采;有内涵。

3)高分作文的标准:一、思想内容应深刻;二、篇章结构应完整;三、切入角度应新颖; 四、表达形式应多变;五、语言表达应有味;六、卷面书写应工整;

4)怎样使考试作文有文采:一、选取自己拿手的文体;二、表达自己美好的信念;三、着笔生活中的小事;四、善用课本中的材料;五、利用你的阅读储备;六、在驰骋想象中见真知。

5)如何是考场作文更充实

一、情景式。情景式铺展就是将抒情与写景水乳交融,以取得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这种方式多用于写记叙文。有篇《我的好嫂子》的习作,大意如下:嫂子的丈夫(我的表哥)因过失伤人入狱,嫂子一人要探望丈夫,要照料公婆,要抚养孩子,还要侍弄农田。可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重担。这篇文章材料典型、感情真挚,可是读来读去,总是缺少点韵味。后来作了这样的铺展:文中几次写了嫂子门前的那几棵槐花树,几次描写了那洁白的花朵,那幽幽的花香,并将文题改为《幽幽槐花香》。这样一改,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文章便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

二、对比式。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对照,从而鲜明显示其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可用此法写记叙文。有篇《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即是例子。作者把日本邮局职工与中国邮局职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照:写日本职工不管有没有顾客,也不打打毛线,看看闲书,聊聊家事,他们远没有中国职工会享受生活;写日本职工爱管闲事,看见哪个柜台顾客多就上去帮忙,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懂得劳逸结合;写日本职工太性急,柜台前只有一个顾客,也要跑来跑去,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那么沉稳;写日本职工为别人办了事还要像叭儿狗似的向别人摧眉折腰鞠躬致致谢,远不如我们中国职工有骨气……实际上,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中国邮局职工不敬业守纪、不热情协作、不讲求效率、不尊重顾客的工作作风。若直接写来,未必精彩。但作者巧用对比,一褒一贬,使表达更为巧妙,主题更为突出,留给读者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如《家乡巨变》、《我再也不依赖别人了》就可用此法铺展。对比铺展也可用来写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先正面说理,在反面论证,论证会更加透彻清楚,无懈可击。对比铺文,于对比中更好的解说事物的特征。

三、表里式。表里式是一种由外表到内心、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的铺展形式。此法可写记叙文。有篇《记一次沙尘暴》的习作就是如此铺展的。作者先写了沙尘暴袭击时的可怕景象,接着写了沙尘暴袭击后的凄惨场景,然后用一组数据写出了沙尘暴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巨大损失,最后

又在结尾中写到:‚今天的地球,风沙横行,洪水肆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这都不是自然界向我们出示的黄牌警告吗?是啊,违背自然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为了人类自己,请善待自然吧!‛文章由表及里,铺展自然,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这也是课堂》《生活告诉我》之类的文题就可用此法铺展。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特别适宜一事一议的文章。

四、多角式。多角式铺展就是一种并列式横向式的组材法,运用此法写记叙文就是像摄影师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拍照,去取景,能给读者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有篇《睡仙小传》的习作原稿写睡仙哥哥早上睡懒觉,中午睡午觉,晚上边看电视边睡觉,这三个部分都从同一角度拍摄,等于浪费了两张底片,后经修改,按哥哥睡觉时间长、姿势绝、鼾声奇展开,多侧面地刻画了睡仙这一形象。用此法写议论文,即并行安排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证。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样多角展开,阐释精微,条理清晰,气势磅礴。多角度铺展写说明文,就是从采用分分分的结构,安排并列的段落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五、点面式。点面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的铺展方式。它可以是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少数物到多数物,由少数事到多数事。这种方法可以写记叙文。有篇《青蛙的控诉》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青蛙控诉人类的罪恶,强烈要求给‚蛙民‛以‚蛙权‛。在结尾处‚蛙民‛大声疾呼:何止我们,君不见‚农村卫士‛啄木鸟常常无端遭受枪击,‚捕鼠能手‛蛇类屡屡被剖腹剜心,珍禽异兽数量锐减,许多活化石销声匿迹……尊敬的人类啊,你们在残酷地灭绝我们和他们,最终将毁灭你们自己啊!‛这段文字由青蛙的控诉引出动物的集体控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有力度。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

六、抑扬式。抑扬式就是本意为了褒扬某人或事物却先故意贬低之的一种铺展形式,它往往有曲径通幽之妙。有这样一则材料:‚我‛是个农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我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我怨妹妹馋,妹妹说:‚姐呀,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防先‚抑‛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扬‛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提升要诀】

写记叙文请你记住两点: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二是突出描写,用描写充实内容。 写议论文请你注意两点:一要有论据充足,二要学会剖析。

6)明确作文评判标准:

一类卷(60—55),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54—48),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说明

1、 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 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4、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鉴赏字词用法(2分)

1)修辞2)作用3)画面4)情感

2、表达作者或诗人什么情感?(2分)

1)通过对什么的描写。2)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用词要准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6题。(共12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把词语放回原文,反复推敲。2)联系学过课文寻找依据。3)准确答题。切莫问一答二。

4、选出下列句子“”字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 )(2分)

1)之:动词,到;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主谓之间无实意;助词:的

2)其: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 表推测:也许,大概 。

3)然:然而;可是,这样,……的样子,正确。4

4)而: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修饰:……地;表并列:又,并且;表顺接:然后;

5)于:表对象,对;表时间,在;表地点,在;表比较,比。

6)以:把;认为;因为;用;用来,凭借。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的意思。(4分)

三、名著阅读(4分)

1、故事情节:1)人物2)事件3)性格。

2、名词解释:1)人物2)事件3)地点4)经过5)结果6)影响或意义。

3、人物评价:1)事迹2)情节3)性格特点(评价)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

见前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五、语言的实际运用。12分

1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两句子:4分

1)形式:提供范例式;嵌入式;续写式

2)做题原则:格式一摸一样;字数基本相等;情感和谐妥帖;表达优美流畅。

14 . 根据下列情景写一段话一段话:4分

1)劝导:称呼得体;语言委婉;态度诚恳;要求明确;表达流畅。

2)邀请:称呼得体;称赞对方在相关领域的建树;表明邀请方的期待;展望对方参与的成果;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再次表示感谢。

3)开场白:得体的称呼;欢迎来宾;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活动的形式;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再一次来宾;宣布活动开始。

4)电话:得体称呼;说明意图;表示感谢或致歉。

5)转述:得体称呼;人称变换;转述明白;

15. 从下面一段话中提取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不超过15字:4分

1)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字数的要求,如有可能,再加入起因、经过、结果)。;提取标题最好从导语(第一句话)中去寻找。

2)议论文:找中心论点,句子要求尽量完整。

3)说明文:说明文对象加特点。

4)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字数的要求,如有可能,再加入起因、经过、结果)。

语文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或3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1)、看声母:卷舌不卷舌,是鼻音还是边音;2)、看韵母:前鼻韵

还是后鼻韵;3)、注音规则:标调顺序a o e i u ü;iu ui标在后;4)拼音规则: l、n 和ü

相拼上面的两点不能省;j q 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去。5)j q x和iou 相拼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根据最有把握的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在语言环境中1) 词义范围的大小2)词义情感的轻重3)词义的感情

色彩4词义的语体色彩5)根据最有把握的词语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在语言环境中1) 词义范围的大小2)词义情感的轻重3)词义的感情

色彩4词义的语体色彩5)根据最有把握的词语下手使用淘汰法直到最后一个。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

看填写句子属于:1)可能是一段话的论点2)可能是一段话的结论。3)可能是符合意境的一个句

子4)可能是符合句式一个句子。5)可能是符合某种结构的一个句子。仔细分析。多方面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技巧:1)如果拿不准,觉得有几个都有问题,选最离谱的一个。2)把每

个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去检验选出最出格的一个。3)根据平时的积累。

7.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之:动词,到;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主谓之间无实意;助词:的

2)其: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 表推测:也许,大概 。

3)然:然而;可是,这样,……的样子,正确。

4)而: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修饰:……地;表并列:又,并且;表顺接:然后;

5)于:表对象,对;表时间,在;表地点,在;表比较,比。

6)以:把;认为;因为;用;用来,凭借。

8.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1)人物关系;2)故事情节;3)文中事件;4)文章主题;5)思想感情。

三、综合积累运用。(共12分)

9.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2)联系全文,弄清基本意思。2)联系原文补出省略成分,尤其是主语并用括号框上。

(2)2)文中词语除个别虚词必须直译。4)调整语序,流畅,通顺。

104分)(六句任选四句)

1)如没有要求最好写满,提高保险系数。2)反复检查有无错别字。3)想想平时老师强调的字词。

11.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4分

1)认真读题,反复推敲。2)书写工整,准确无误。3)反复检查,避免疏忽。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12分)

阅读题答题方法指导

A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或某个特定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写作手法)+(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

常见写作手法: 衬托 讽刺 反衬 象征 倒叙 欲扬先抑 对比烘托 借景抒情……

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臵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为文章定下感情基调;议论文则可能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讲诉故

事引出中心论点等等。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例:《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不懂得什么叫爱‛, 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 答: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总起下文,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

(写作手法)+(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 (内容上的作用)

B .分析某些词语的指代意思或作用。 答题要领:准确理解文段上下文的有关内容并结合该词本身的意思来进行思考。

例1.联系上下文, 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 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一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妙处.

答:作者将等待说是‚香香的‛, 运用叠词,采用通感的写法, 用嗅觉来写等待的心情。‚香香的‛

既写出了葵花所结的瓜子味道很香, 也写出了儿童等待的美好和作者纯美的希望与期待。

例2:《用爱倾听》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我家住二楼,住 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

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

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

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

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法服,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

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我每晚被楼下的摩托车的

‚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

应该好好与强使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

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

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答应。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

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

我的苦衷,叫他带我物色好的住所。

题目: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①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含义: ..

②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

答:①指楼上楼下的吵闹声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

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烦躁。

C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或者有几

个动词用得特别好。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将含蓄的语言直白的表达出来,再疏通

句子就可以了。

答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 → 分析表现方法 → 结合上下文(或主旨) → 挖掘含义

例1:《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

问:如何理解第⑧段中‚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 ‛这句话? 答:在这句话中,‚父亲的心‛指的是父亲对我的深爱。从‚我双手捧着桃子‛ 中可以看出我

对父爱的理解, 也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感动。

例2:‚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问:划线的句子意在表明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对书籍的兴趣比作饥饿的人对面包的兴趣。引用高尔基的话,

表明了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必定会对书籍有兴趣。

D .赏析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品(用词之妙、修辞之美、句式之味) + 析(析句意) + 悟(哲理) ...

品 用词之妙------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

(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在语境中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 对象 +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证据

6.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7.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8.引用:引用名言会使主旨开掘得更深刻,使主题得以升华;

句式之味------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析——— 析句意(透过字面意挖掘隐含义)。

悟——— 作者情感或文中哲理。

例:《父亲》(06年成都中考,见考试说明样题)

请赏析文中的这几个句子: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他瞪我一眼, 说 :‚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这不一样吃吗 ?‛ 。

答:这句动词用得精当。‚劈‛‚夺‛写出父亲动作之快;‚瞪‛写出父亲怪我不懂事,浪费。‚掏‛‚蹭‛则写出了父亲给我桃子时的小心和珍惜之情。整句写出的父亲节约的性格和他对我的‚爱‛。 这类考题的另一种提问形式——请评价某句话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该句的特点(修辞、句式或动词的运用等)+ 效果(或形象生动或富有气势、朗朗

上口或具体准确)+ 表达的内容或情感。

例1:请评价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 那些小黄花, 就开在叶间, 很妖娆地笑着。

答:本句用了拟人手法,将‚绿叶‛与‚小黄花‛拟人化,突出小花的妖娆、美艳和含苞待放,绿叶也在风中轻快地摇摆,写出了田园的美丽与生机,也表达出作者对记忆中田园的美好的追忆、向往和喜爱之情。

例2: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中廊中如长夜闪电。‛

答: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表现出书写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精忠报国的性格特点。

E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F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G .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归纳

层次的划分: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 人 + 事

2.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方法 + 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H .怎样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思路: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

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洁白的木槿花》一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通过叙写我小时候廖医生为了帮助我治病,竟谎称我家的木槿花是上等中药,并用它来

抵我

的医疗费的故事。赞美了廖医生高尚的医德和善良圣洁的品质。

J .怎样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L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五、作文。(60分)(任选一题写作)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围绕材料提取观点。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2)半命题作文:我深深感受到了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应试作文四步走:

一、通看作文要求;二、列出布分点。三、列提纲打腹稿。四、计算作文格,谋篇布局,认真答卷。

2)好的作文题目:简练;切题;新颖;流畅;优美;有文采;有内涵。

3)高分作文的标准:一、思想内容应深刻;二、篇章结构应完整;三、切入角度应新颖; 四、表达形式应多变;五、语言表达应有味;六、卷面书写应工整;

4)怎样使考试作文有文采:一、选取自己拿手的文体;二、表达自己美好的信念;三、着笔生活中的小事;四、善用课本中的材料;五、利用你的阅读储备;六、在驰骋想象中见真知。

5)如何是考场作文更充实

一、情景式。情景式铺展就是将抒情与写景水乳交融,以取得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这种方式多用于写记叙文。有篇《我的好嫂子》的习作,大意如下:嫂子的丈夫(我的表哥)因过失伤人入狱,嫂子一人要探望丈夫,要照料公婆,要抚养孩子,还要侍弄农田。可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重担。这篇文章材料典型、感情真挚,可是读来读去,总是缺少点韵味。后来作了这样的铺展:文中几次写了嫂子门前的那几棵槐花树,几次描写了那洁白的花朵,那幽幽的花香,并将文题改为《幽幽槐花香》。这样一改,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文章便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

二、对比式。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对照,从而鲜明显示其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可用此法写记叙文。有篇《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即是例子。作者把日本邮局职工与中国邮局职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照:写日本职工不管有没有顾客,也不打打毛线,看看闲书,聊聊家事,他们远没有中国职工会享受生活;写日本职工爱管闲事,看见哪个柜台顾客多就上去帮忙,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懂得劳逸结合;写日本职工太性急,柜台前只有一个顾客,也要跑来跑去,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那么沉稳;写日本职工为别人办了事还要像叭儿狗似的向别人摧眉折腰鞠躬致致谢,远不如我们中国职工有骨气……实际上,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中国邮局职工不敬业守纪、不热情协作、不讲求效率、不尊重顾客的工作作风。若直接写来,未必精彩。但作者巧用对比,一褒一贬,使表达更为巧妙,主题更为突出,留给读者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如《家乡巨变》、《我再也不依赖别人了》就可用此法铺展。对比铺展也可用来写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先正面说理,在反面论证,论证会更加透彻清楚,无懈可击。对比铺文,于对比中更好的解说事物的特征。

三、表里式。表里式是一种由外表到内心、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的铺展形式。此法可写记叙文。有篇《记一次沙尘暴》的习作就是如此铺展的。作者先写了沙尘暴袭击时的可怕景象,接着写了沙尘暴袭击后的凄惨场景,然后用一组数据写出了沙尘暴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巨大损失,最后

又在结尾中写到:‚今天的地球,风沙横行,洪水肆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这都不是自然界向我们出示的黄牌警告吗?是啊,违背自然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为了人类自己,请善待自然吧!‛文章由表及里,铺展自然,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这也是课堂》《生活告诉我》之类的文题就可用此法铺展。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特别适宜一事一议的文章。

四、多角式。多角式铺展就是一种并列式横向式的组材法,运用此法写记叙文就是像摄影师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拍照,去取景,能给读者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有篇《睡仙小传》的习作原稿写睡仙哥哥早上睡懒觉,中午睡午觉,晚上边看电视边睡觉,这三个部分都从同一角度拍摄,等于浪费了两张底片,后经修改,按哥哥睡觉时间长、姿势绝、鼾声奇展开,多侧面地刻画了睡仙这一形象。用此法写议论文,即并行安排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证。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样多角展开,阐释精微,条理清晰,气势磅礴。多角度铺展写说明文,就是从采用分分分的结构,安排并列的段落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五、点面式。点面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的铺展方式。它可以是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少数物到多数物,由少数事到多数事。这种方法可以写记叙文。有篇《青蛙的控诉》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青蛙控诉人类的罪恶,强烈要求给‚蛙民‛以‚蛙权‛。在结尾处‚蛙民‛大声疾呼:何止我们,君不见‚农村卫士‛啄木鸟常常无端遭受枪击,‚捕鼠能手‛蛇类屡屡被剖腹剜心,珍禽异兽数量锐减,许多活化石销声匿迹……尊敬的人类啊,你们在残酷地灭绝我们和他们,最终将毁灭你们自己啊!‛这段文字由青蛙的控诉引出动物的集体控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有力度。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

六、抑扬式。抑扬式就是本意为了褒扬某人或事物却先故意贬低之的一种铺展形式,它往往有曲径通幽之妙。有这样一则材料:‚我‛是个农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我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我怨妹妹馋,妹妹说:‚姐呀,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防先‚抑‛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扬‛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提升要诀】

写记叙文请你记住两点: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二是突出描写,用描写充实内容。 写议论文请你注意两点:一要有论据充足,二要学会剖析。

6)明确作文评判标准:

一类卷(60—55),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54—48),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说明

1、 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 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4、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鉴赏字词用法(2分)

1)修辞2)作用3)画面4)情感

2、表达作者或诗人什么情感?(2分)

1)通过对什么的描写。2)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用词要准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6题。(共12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把词语放回原文,反复推敲。2)联系学过课文寻找依据。3)准确答题。切莫问一答二。

4、选出下列句子“”字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 )(2分)

1)之:动词,到;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主谓之间无实意;助词:的

2)其:代词:它(们),他(们) 她(们); 表推测:也许,大概 。

3)然:然而;可是,这样,……的样子,正确。4

4)而: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修饰:……地;表并列:又,并且;表顺接:然后;

5)于:表对象,对;表时间,在;表地点,在;表比较,比。

6)以:把;认为;因为;用;用来,凭借。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的意思。(4分)

三、名著阅读(4分)

1、故事情节:1)人物2)事件3)性格。

2、名词解释:1)人物2)事件3)地点4)经过5)结果6)影响或意义。

3、人物评价:1)事迹2)情节3)性格特点(评价)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

见前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五、语言的实际运用。12分

1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两句子:4分

1)形式:提供范例式;嵌入式;续写式

2)做题原则:格式一摸一样;字数基本相等;情感和谐妥帖;表达优美流畅。

14 . 根据下列情景写一段话一段话:4分

1)劝导:称呼得体;语言委婉;态度诚恳;要求明确;表达流畅。

2)邀请:称呼得体;称赞对方在相关领域的建树;表明邀请方的期待;展望对方参与的成果;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再次表示感谢。

3)开场白:得体的称呼;欢迎来宾;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活动的形式;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再一次来宾;宣布活动开始。

4)电话:得体称呼;说明意图;表示感谢或致歉。

5)转述:得体称呼;人称变换;转述明白;

15. 从下面一段话中提取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不超过15字:4分

1)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字数的要求,如有可能,再加入起因、经过、结果)。;提取标题最好从导语(第一句话)中去寻找。

2)议论文:找中心论点,句子要求尽量完整。

3)说明文:说明文对象加特点。

4)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字数的要求,如有可能,再加入起因、经过、结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备考策略
  •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备考策略 一.复习备考的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是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水平测试主要是体现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思想情感 ...查看


  • 高考语文_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 ...查看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 ...查看


  •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根据新课标及目前中考的实际情况,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 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综观各地 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概括类.鉴赏 类.深层含义类 . ...查看


  • 新初三辅导计划
  • 初二升初三语文暑假辅导计划 (一)辅导内容: 1.重点对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全方面进行细化地掌握与巩固,让学生完全掌握原来学习语文也有"模式"可套. 2.系统复习初中段知识框架,以中考重难点知识为主要方向,提前备考. ...查看


  •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的分类: 按照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写人记叙文:如<背影> (2)写事记叙文:如<最后一课>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 (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1.主要内容概括. 故事情节概括:若有示例,结构上尽可能与示例一致,主语也尽可能与示例一致. 公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必要时,要加上能体现人物性格或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 2.说说题目的妙处(题目能不能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语文学科,特约哈三中名师李来豹谈谈语文考试的变化,预测今年高考的语文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