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为无职党员设岗评星,使农村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激发了无职党员的潜在能量,满足了农村广大党员不当村组干部照样能为党工作的精神需求,初步解决了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畅等紧迫问题,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功尝试。 “设岗评星”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尝试 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单县县委先后开展了“三荐三考”选拔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双带”、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等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不仅提高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质量,而且全面推进了农村党的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活动,非常重要,也非常适时。 是抓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对于确保取得实效,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我们提出了把“设岗评星”活动与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并部署、同时开展的要求。各村党组织把学习“设岗评星”的岗位职责,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党员“设岗评星”的标准,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的重要步骤;把党员上岗履责情况和评选星级党员情况,纳入整改计划的重要内容。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为党员发挥先模作用,实践先进性要求提供了有效载体。 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内在活力的迫切需要。单县有农村党员23124名,其中,村“两委”党员干部仅有251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9%。多数农村党员无职无岗。绝大多数农村党员总感到肩上无压力,工作上难作为,不少村出现“书记主任唱二人转、党员站在旁边看”的现象;无职党员普遍感到“在党不在岗、话也说不响”,“不是不愿干党的工作,而是党组织没安排”,致使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有的农村党员自我要求不高,荣誉感淡化。县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缺少抓手,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少平台,导致了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缺少活力。 是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经过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大幅提高,村干部职数明显减少。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仅靠少量村干部很难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必须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把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落实到农村基层的具体体现。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评星”活动,通过设岗赋予每个农村党员明确的目标责任,通过评定星级检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成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干有目标,干有责任,干有压力,干有成效,确保了每一名党员尽职尽责,确保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位。 “六个突出”确保活动实效 突出新农村建设主题,开展设岗定星。共设置新农村建设和行为规范两大类10个岗位,其中新农村建设类设置生产发展岗、生活服务岗、新风建设岗、村容管理岗、民主监督岗5个基本岗位:行为规范类设置党建工作岗、扶贫帮困岗、普法宣传岗、民情恳谈岗、诚信和谐岗5个基本岗位。同时,本着岗星名称、内容对应的原则,按岗设星,一岗一星,共设10星。 突出无职党员自身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在摸清党员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长、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排队的基础上,将农村无职党员分为原村党员干部和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类。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对于行为规范类的5个岗位,要求每名党员必须任岗;对于新农村建设类的5个岗位,根据党员个人专长、村内经济状况、村民生活水平、村容环境卫生、社会风气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选择岗位。对任务比较繁重的岗位,鼓励年轻党员、原村党员干部挑重担;对工作量较小的行为规范类岗位,主要由年老体弱党员选择。 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做到公开透明。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将岗位名称、职数、工作责任向全体党员群众公布。按照个人选岗、群众荐岗、党员议岗、支部初审、张榜公示、支部定岗、党委审批、签责上岗等程序,确定最佳上岗人选。既可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考核评星时,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对党员进行投票测评,支部汇总统计。评星结果张榜公示一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突出定性定量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为主。将党员岗位职责按年度、季度、月份进行细化分解,赋予具体分值,每个岗位按10分制量化,并对不同类型党员确定相应的最低上星分值。采取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初评、张榜公示、支部审定的程序,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议结果作为对党员评星定级的重要依据。原村党员干部和年轻党员评议得8分以上可以评星;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7分以上可以得星。 突出激励约束、实行动态管理。党支部根据评议结果,公布党员星级榜,悬挂“星级党员家庭”标牌。党员有重大贡献或重大失误和违规违纪的,可酌情加星减星。8星以上的党员,由上级党委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可以优先考虑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5星以下的党员,本年度不能评为先进,本人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向党组织写出整改报告,明确改进措施和时限,支部指定专人靠上帮助。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组织程序给予纪律处分。 突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县委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党委一季度一碰头,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总评,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乡村干部联岗帮建。各村党组织把好定岗关、评星关、考核关,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保证了“设岗评星”活动扎实开展。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了无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开展“设岗评星”为农村无职党员搭建了施展才能、干事创业的舞台,解决了广大党员无权理事、无岗办事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党员发挥先模作用的长效机制。广大无职党员无职变有职,无责变有责、无为变有为,党性观念、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 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前,由于农村党员经常性活动少,基层党组织难以对他们作出准确评价,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不能发挥作用的党员难以教育和处置。对农村党员实行“设岗评星”后,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多了,党员各行其是的少了;想发展、议发展、干事创业的多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少了;主动向组织靠拢的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了;踊跃参与村容整治、治安巡逻等公益事务的多了,干工作讲报酬、提条件的少了;一大批年轻党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中坚力量,有效解决了农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后人手少、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使许多过去难管、难办的事得到妥善解决。 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设岗评星”活动开展以来,党员认真履岗尽责,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党员,主动与贫因户结成对子,手拉手帮扶;有实用技术的党员,积极为群众发展壮大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年纪较大的党员,发挥党性强、威信高的优势,当好村干部的参谋和顾问;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外出有请示、外出期间有联系、外出回来有建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李田楼乡胡庄村党员许新林擅长山药种植,上致富岗后,他为村里群众免费提供山药种,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积极帮助联系销售,带动了本村30多户群众,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同时,设岗评星主动邀请群众参与,拓宽了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党员和群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多年的隔阂消除了,老百姓的气更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倡树新风,带头摒弃陈规陋习,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村级事务由原来村组干部自导自演的“小合奏”变成了全体党员同频共振的“大合唱”,由党员干部主演的“单弦乐”演变为广大群众竞相参与的“交响曲”。许多村街道干净了,庭院整洁了,说话文明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
单县为无职党员设岗评星,使农村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激发了无职党员的潜在能量,满足了农村广大党员不当村组干部照样能为党工作的精神需求,初步解决了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畅等紧迫问题,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功尝试。 “设岗评星”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尝试 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单县县委先后开展了“三荐三考”选拔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双带”、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等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不仅提高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质量,而且全面推进了农村党的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活动,非常重要,也非常适时。 是抓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对于确保取得实效,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我们提出了把“设岗评星”活动与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并部署、同时开展的要求。各村党组织把学习“设岗评星”的岗位职责,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党员“设岗评星”的标准,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的重要步骤;把党员上岗履责情况和评选星级党员情况,纳入整改计划的重要内容。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为党员发挥先模作用,实践先进性要求提供了有效载体。 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内在活力的迫切需要。单县有农村党员23124名,其中,村“两委”党员干部仅有251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9%。多数农村党员无职无岗。绝大多数农村党员总感到肩上无压力,工作上难作为,不少村出现“书记主任唱二人转、党员站在旁边看”的现象;无职党员普遍感到“在党不在岗、话也说不响”,“不是不愿干党的工作,而是党组织没安排”,致使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有的农村党员自我要求不高,荣誉感淡化。县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缺少抓手,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少平台,导致了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缺少活力。 是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经过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大幅提高,村干部职数明显减少。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仅靠少量村干部很难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必须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把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落实到农村基层的具体体现。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评星”活动,通过设岗赋予每个农村党员明确的目标责任,通过评定星级检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成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干有目标,干有责任,干有压力,干有成效,确保了每一名党员尽职尽责,确保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位。 “六个突出”确保活动实效 突出新农村建设主题,开展设岗定星。共设置新农村建设和行为规范两大类10个岗位,其中新农村建设类设置生产发展岗、生活服务岗、新风建设岗、村容管理岗、民主监督岗5个基本岗位:行为规范类设置党建工作岗、扶贫帮困岗、普法宣传岗、民情恳谈岗、诚信和谐岗5个基本岗位。同时,本着岗星名称、内容对应的原则,按岗设星,一岗一星,共设10星。 突出无职党员自身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在摸清党员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长、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排队的基础上,将农村无职党员分为原村党员干部和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类。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对于行为规范类的5个岗位,要求每名党员必须任岗;对于新农村建设类的5个岗位,根据党员个人专长、村内经济状况、村民生活水平、村容环境卫生、社会风气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选择岗位。对任务比较繁重的岗位,鼓励年轻党员、原村党员干部挑重担;对工作量较小的行为规范类岗位,主要由年老体弱党员选择。 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做到公开透明。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将岗位名称、职数、工作责任向全体党员群众公布。按照个人选岗、群众荐岗、党员议岗、支部初审、张榜公示、支部定岗、党委审批、签责上岗等程序,确定最佳上岗人选。既可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考核评星时,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对党员进行投票测评,支部汇总统计。评星结果张榜公示一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突出定性定量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为主。将党员岗位职责按年度、季度、月份进行细化分解,赋予具体分值,每个岗位按10分制量化,并对不同类型党员确定相应的最低上星分值。采取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初评、张榜公示、支部审定的程序,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议结果作为对党员评星定级的重要依据。原村党员干部和年轻党员评议得8分以上可以评星;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7分以上可以得星。 突出激励约束、实行动态管理。党支部根据评议结果,公布党员星级榜,悬挂“星级党员家庭”标牌。党员有重大贡献或重大失误和违规违纪的,可酌情加星减星。8星以上的党员,由上级党委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可以优先考虑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5星以下的党员,本年度不能评为先进,本人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向党组织写出整改报告,明确改进措施和时限,支部指定专人靠上帮助。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组织程序给予纪律处分。 突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县委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党委一季度一碰头,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总评,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乡村干部联岗帮建。各村党组织把好定岗关、评星关、考核关,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保证了“设岗评星”活动扎实开展。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了无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开展“设岗评星”为农村无职党员搭建了施展才能、干事创业的舞台,解决了广大党员无权理事、无岗办事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党员发挥先模作用的长效机制。广大无职党员无职变有职,无责变有责、无为变有为,党性观念、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 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前,由于农村党员经常性活动少,基层党组织难以对他们作出准确评价,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不能发挥作用的党员难以教育和处置。对农村党员实行“设岗评星”后,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多了,党员各行其是的少了;想发展、议发展、干事创业的多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少了;主动向组织靠拢的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了;踊跃参与村容整治、治安巡逻等公益事务的多了,干工作讲报酬、提条件的少了;一大批年轻党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中坚力量,有效解决了农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后人手少、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使许多过去难管、难办的事得到妥善解决。 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设岗评星”活动开展以来,党员认真履岗尽责,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党员,主动与贫因户结成对子,手拉手帮扶;有实用技术的党员,积极为群众发展壮大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年纪较大的党员,发挥党性强、威信高的优势,当好村干部的参谋和顾问;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外出有请示、外出期间有联系、外出回来有建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李田楼乡胡庄村党员许新林擅长山药种植,上致富岗后,他为村里群众免费提供山药种,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积极帮助联系销售,带动了本村30多户群众,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同时,设岗评星主动邀请群众参与,拓宽了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党员和群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多年的隔阂消除了,老百姓的气更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倡树新风,带头摒弃陈规陋习,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村级事务由原来村组干部自导自演的“小合奏”变成了全体党员同频共振的“大合唱”,由党员干部主演的“单弦乐”演变为广大群众竞相参与的“交响曲”。许多村街道干净了,庭院整洁了,说话文明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