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题组:徐若晨(组长) 樊硕 李春晖 米莎 申少欣 周若昕

指导老师:冯静老师

摘要:市场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弊端,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渐渐走向成熟。但宏观调控的弊端也日渐凸显,需加以完善。

关键词: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优缺点 相辅相成

前言: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我们目前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并存的体制曾经饱受争议但最后为人们所接受。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失衡矛盾加剧问题同时显现,我国又面临新的挑战。“

研究目的:

了解市场与宏观调控各自的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就某些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研究时间:

2013-02-13

研究方法:

1. 通过网络查找各类资料

2. 查阅课本

正文: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

(1)供求指的是商品与货币、买与卖两方面。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和依赖。商品交换是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解决生产与需求矛盾的好办法。从这个意义讲,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价格是吧供求双方利益联系起来的纽带。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事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供给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3)竞争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到贯彻,变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值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供求、供求、竞争三者相互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用图示表示为:

即: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

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就在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事无巨细都由政府包揽,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率低下。因此,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把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3)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①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宏观调控,只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并且我国需要宏观调控。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发的经济较大波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这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第二,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发达国家政府更为广泛而复杂。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其主要目标为: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基本特征为: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三种手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①内涵和外延不同。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常见的经济手段有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②地位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都不能有效调节经济活动时,就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③特点不同。经济手段调节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法律手段对经济

具有经济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和强制性的特点。

联系:三种手段各有特长,各有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运用这三种手段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国家的宏观调控自然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2004年前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同时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和部分地区投资扩张加速,引发信贷规模过大、煤电油运紧张、基础产品价格上涨等问题。

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稳健”的政策组合,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土地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供给,同时对农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使中国经济总体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2008年。这是中国经济面临“最困难时候”的一年,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向全球蔓延。面对艰难危局,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着力点,迅速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众多的中国企业逆势而上,战胜困难,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向好,在整体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

20年来,国际经济几度发生严重危机,国内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济多次面临重大考验。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聚力量、动员资源、扶危解困、迎难而上,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

还有一批批辉煌的科技成果:“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我国自行设计、集成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7000米载人潜水器试验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器;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一批重大工程陆续建成: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我国拥有了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三峡工程作为全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描绘了世界水电史上的辉煌篇章;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使我国能源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来自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宏观调控积极作用的成功实践,是总体协调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优势,是西方经济理论所难以涵盖的,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资源配置体系。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续地发展,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当然宏观调控在目前还存在一定不足。譬如,宏观经济调控亟待科学化。违背价值规律的要素价格与配置机制扭曲,不仅浪费资源,还是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偏重相机抉择型调节而非制度性改革,宏观调控往往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难以走出“过热——紧缩——过冷——放松——过热”的怪圈。宏观调控只有实现科学化,其作用才能更大、效益才能更好、效果才能更显

着。科学的宏观调控关键在于把握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市场实际出发,依据周期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并实现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体现前瞻性、预见性、有效性。宏观调控关键要掌握好时机,依据周期性规律,适时适度调节。调节过早可能把经济健康向前的态势压下来,事与愿违;但是调节过晚,全局性过热出现以后,代价就会很大。在实践中,应统筹兼顾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几大宏观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时期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不断丰富宏观调控经验。要建立并完善以下机制:

一是强化预警机制。提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水平,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科学分析与判断,提出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某些局部性的或苗头性的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通过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可以实现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进行调节。为此,要完善信息支撑体系,使宏观调控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畅达各方,强化宏观调控的预警机制。

二是强化协调机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等各种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可发挥综合效应。产业政策可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的发展,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改革委要定期发布和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配合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措施,为商业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提供支持;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发放贷款。要完善规划、财政、金融的配合机制,形成宏观调控的合力,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督察机制。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缺少监督和检查机制,难以迅速发现并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无形之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成本,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为此,应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事权,在此基础上注重运用信息手段重塑工作流程,分工负责,按法规程序实施宏观调控,依法调控,并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宏观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洪 梅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http://www.pep.com.cn/rjqk/sjtx/sxzz/pg2005_10_11z13_14/201101/t20110106_1006145.htm 2006-09-11 / 2013-2-13 下载:

(2)佚名 人民日报: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 http://www.ccstock.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12-11-04/A959780.html

2012-11-04 / 2013-2-13

(3)佚名 宏观调控:运筹帷幄更从容 http://finance.qq.com/a/20120602/000590.htm

2012-06-02 / 2013-2-13

(4)佚名 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定位及途径 http://www.exam8.com/lunwen/jingjixue/qita/200810/968961.html

2008-10-8 / 2013-2-13

(5)佚名 如何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http://www.zjol.com.cn/06yk/system/2008/04/07/009384350.shtml

2008-04-07 / 2013-2-13

(6)叶秋华 宋凯利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宏观调控法论析 http://www.japanlawinfo.sdu.edu.cn/html/xingzhengfa/20071201/195.html

2007-12-01 2013-2-13

(7)吕书正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理论创新系列之十七)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archive/184955.htm

2002-08-07 /2013-2-13

(8)范恒山 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http://news.sohu.com/20061207/n246866373.shtml

2006-12-07 / 2013-2-13

(9)王一鸣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24/201112/t20111215_129884.htm

2011-12-16 / 2013-2-13

(10)佚名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0dc4f9b96697d17c0151a4381132ba1d10208a48449e3732b32501190ac57290772a3d27d1716df4e4b9ef[1**********]bd8cc9f85daccf 855f2d9f2644676c8c5661d90eaebb5154b537e758fedf18f0cbfb2592dec5a3d84322cc44040a9780804d761edd1e840341e4b2de084b504afcab7272fe2a6a34da741cef00eee0453e54daa09a4b 4cb47b8d3e0cd3f462f52314b118f31c4d2541f34db15e542735e71c21fc413706c3ed4ae75d23067ce8&p=9a7aca5b8d934eaf58ebc22d0215dc24&newp=882a9545d0d215e00ebe9b7d064390785c5bc534608e970a3b8fd12591750f0e11&user=baidu&fm=sc&query=%CA%D0%B3%A1%D3%EB%BA%EA%B9%DB%B5%F7%BF%D8%CF%E0%B8%A8%CF%E0%B3%C9%B5%C4%B9%D8%CF%B5&qid=&p1=4 2010-10-14 / 2013-2-13

(11)李祖华 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http://edu.people.com.cn/GB/88733/115369/8577527.html

2008-12-25 / 2013-2-13

(12)人民日报评论员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482331.html

2010-12-15 / 2013-2-13

(1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附录: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题组:徐若晨(组长) 樊硕 李春晖 米莎 申少欣 周若昕

指导老师:冯静老师

摘要:市场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弊端,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渐渐走向成熟。但宏观调控的弊端也日渐凸显,需加以完善。

关键词: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优缺点 相辅相成

前言: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我们目前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并存的体制曾经饱受争议但最后为人们所接受。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失衡矛盾加剧问题同时显现,我国又面临新的挑战。“

研究目的:

了解市场与宏观调控各自的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就某些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研究时间:

2013-02-13

研究方法:

1. 通过网络查找各类资料

2. 查阅课本

正文: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

(1)供求指的是商品与货币、买与卖两方面。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和依赖。商品交换是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解决生产与需求矛盾的好办法。从这个意义讲,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价格是吧供求双方利益联系起来的纽带。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事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供给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3)竞争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到贯彻,变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值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供求、供求、竞争三者相互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用图示表示为:

即: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

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就在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事无巨细都由政府包揽,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率低下。因此,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把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3)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①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宏观调控,只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并且我国需要宏观调控。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发的经济较大波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这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第二,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发达国家政府更为广泛而复杂。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其主要目标为: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基本特征为: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三种手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①内涵和外延不同。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常见的经济手段有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②地位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都不能有效调节经济活动时,就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③特点不同。经济手段调节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法律手段对经济

具有经济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和强制性的特点。

联系:三种手段各有特长,各有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运用这三种手段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国家的宏观调控自然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2004年前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同时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和部分地区投资扩张加速,引发信贷规模过大、煤电油运紧张、基础产品价格上涨等问题。

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稳健”的政策组合,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土地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供给,同时对农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使中国经济总体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2008年。这是中国经济面临“最困难时候”的一年,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向全球蔓延。面对艰难危局,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着力点,迅速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众多的中国企业逆势而上,战胜困难,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向好,在整体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

20年来,国际经济几度发生严重危机,国内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济多次面临重大考验。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聚力量、动员资源、扶危解困、迎难而上,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

还有一批批辉煌的科技成果:“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我国自行设计、集成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7000米载人潜水器试验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器;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一批重大工程陆续建成: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我国拥有了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三峡工程作为全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描绘了世界水电史上的辉煌篇章;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使我国能源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来自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宏观调控积极作用的成功实践,是总体协调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优势,是西方经济理论所难以涵盖的,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资源配置体系。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续地发展,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当然宏观调控在目前还存在一定不足。譬如,宏观经济调控亟待科学化。违背价值规律的要素价格与配置机制扭曲,不仅浪费资源,还是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偏重相机抉择型调节而非制度性改革,宏观调控往往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难以走出“过热——紧缩——过冷——放松——过热”的怪圈。宏观调控只有实现科学化,其作用才能更大、效益才能更好、效果才能更显

着。科学的宏观调控关键在于把握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市场实际出发,依据周期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并实现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体现前瞻性、预见性、有效性。宏观调控关键要掌握好时机,依据周期性规律,适时适度调节。调节过早可能把经济健康向前的态势压下来,事与愿违;但是调节过晚,全局性过热出现以后,代价就会很大。在实践中,应统筹兼顾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几大宏观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时期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不断丰富宏观调控经验。要建立并完善以下机制:

一是强化预警机制。提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水平,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科学分析与判断,提出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某些局部性的或苗头性的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通过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可以实现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进行调节。为此,要完善信息支撑体系,使宏观调控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畅达各方,强化宏观调控的预警机制。

二是强化协调机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等各种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可发挥综合效应。产业政策可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的发展,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改革委要定期发布和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配合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措施,为商业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提供支持;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发放贷款。要完善规划、财政、金融的配合机制,形成宏观调控的合力,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督察机制。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缺少监督和检查机制,难以迅速发现并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无形之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成本,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为此,应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事权,在此基础上注重运用信息手段重塑工作流程,分工负责,按法规程序实施宏观调控,依法调控,并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宏观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洪 梅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http://www.pep.com.cn/rjqk/sjtx/sxzz/pg2005_10_11z13_14/201101/t20110106_1006145.htm 2006-09-11 / 2013-2-13 下载:

(2)佚名 人民日报: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 http://www.ccstock.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12-11-04/A959780.html

2012-11-04 / 2013-2-13

(3)佚名 宏观调控:运筹帷幄更从容 http://finance.qq.com/a/20120602/000590.htm

2012-06-02 / 2013-2-13

(4)佚名 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定位及途径 http://www.exam8.com/lunwen/jingjixue/qita/200810/968961.html

2008-10-8 / 2013-2-13

(5)佚名 如何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http://www.zjol.com.cn/06yk/system/2008/04/07/009384350.shtml

2008-04-07 / 2013-2-13

(6)叶秋华 宋凯利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宏观调控法论析 http://www.japanlawinfo.sdu.edu.cn/html/xingzhengfa/20071201/195.html

2007-12-01 2013-2-13

(7)吕书正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理论创新系列之十七)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archive/184955.htm

2002-08-07 /2013-2-13

(8)范恒山 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http://news.sohu.com/20061207/n246866373.shtml

2006-12-07 / 2013-2-13

(9)王一鸣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24/201112/t20111215_129884.htm

2011-12-16 / 2013-2-13

(10)佚名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0dc4f9b96697d17c0151a4381132ba1d10208a48449e3732b32501190ac57290772a3d27d1716df4e4b9ef[1**********]bd8cc9f85daccf 855f2d9f2644676c8c5661d90eaebb5154b537e758fedf18f0cbfb2592dec5a3d84322cc44040a9780804d761edd1e840341e4b2de084b504afcab7272fe2a6a34da741cef00eee0453e54daa09a4b 4cb47b8d3e0cd3f462f52314b118f31c4d2541f34db15e542735e71c21fc413706c3ed4ae75d23067ce8&p=9a7aca5b8d934eaf58ebc22d0215dc24&newp=882a9545d0d215e00ebe9b7d064390785c5bc534608e970a3b8fd12591750f0e11&user=baidu&fm=sc&query=%CA%D0%B3%A1%D3%EB%BA%EA%B9%DB%B5%F7%BF%D8%CF%E0%B8%A8%CF%E0%B3%C9%B5%C4%B9%D8%CF%B5&qid=&p1=4 2010-10-14 / 2013-2-13

(11)李祖华 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http://edu.people.com.cn/GB/88733/115369/8577527.html

2008-12-25 / 2013-2-13

(12)人民日报评论员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482331.html

2010-12-15 / 2013-2-13

(1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附录:


相关文章

  • 国家干预主义论文经济自由主义论文
  • 国家干预主义论文经济自由主义论文: 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演进及启示 摘 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家干预与自由经济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两大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政策,是贯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中此消彼长 ...查看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
  • 结 课 论 文 题目: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班级:管理学院会信11-6班 姓名: 学号: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 摘要:从目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主要工具是财政和货币这两大政策.两者是相辅相成,并 ...查看


  •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
  • 论述 1.试述货币政策的运作并简要评价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 2.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⑴微观层面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⑵宏观层 面功能:实现储蓄投资转化: ...查看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 一.判断分析题 1. 中央银行不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 课件答案:正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前,由自然的发展与演变过来早期中央银行的制度是很不完善的,一般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的. ...查看


  • 我国国家审慎监管的分析
  • 我国国家审慎监管的分析 目录 一.导论`````````````````````````````````````````````````````````````````` 二.我国审慎监管理念的起源和背景`````````````````` ...查看


  • 浅谈会计法律的权利与义务
  • X X X X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名称: 院 系: 会计分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12日 2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查看


  • 00077金融市场学
  • 简答题 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交易主体有哪些?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有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 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 ...查看


  •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分析
  •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分析 引 言 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润的金融机构,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的数量和结构都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经营原则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润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行的 ...查看


  • 论经济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
  • [摘要]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法.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法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两者之间互补既有差异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