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交河河口区植被和沉积物特征研究》野外研究试验设计
报告
【研究背景】:那交河发源于大垌镇与松旺镇交界处的射广嶂北麓,流经博白县以及合浦县,这一地区,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铁山港-龙潭”组团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未来15年内将以重型工业产业为主,那交河河口地区的植被和沉积物是最直接的反应这一地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研究这一地区的植被和沉积物特征将有助于为这一地区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研究内容】:本次野外调研以那交河下游河口地区为主要研究区(21°40′54.62″N 109°41′22.01″E--21°34′24.47″N 109°39′20.55″)植被及河流沉积物的特征。通过野外植物群落及土壤的调查和采集样本研究这一地区的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土壤的性质及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那交河流域概况】:那交河水系位子博白县南部,县境内集雨面积6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6.37%,多年平均流量15.22立方米每秒,有支流龙潭河和白树河两条。龙潭河是县境内的主河,有耀河、蕉林河、潭莲河等三条主要分支流。发源于大垌镇与松旺镇交界处的射广嶂北麓,流经凤坪村后,在那卜镇双竹村汇入老虎头水库,大垌境内称凤坪河,那卜境内称双竹河。另一支流发源于新田镇亭子村察龙屯的那卜河,在那卜圩汇入老虎头水库,至水库大坝称耀河,出水库大坝后经沙陂镇那新村、双旺镇的汉和、大同村,过龙潭镇的大安、东岸、兴华、南坡、茅坡村到西井后出境入合浦县,在山口镇汇入北部湾。县境内河道全长66.7公里,落差292米,平均坡降1.4‰。蕉林河发源于松旺镇旺宝村望海嶂南麓,上游称山心河,流经山心、松山村,在横坑村与发源于射广嶂西麓的横坑河(长11.6公里)汇合,至草塘村后发源于马子嶂南麓的吉水河(长13.1公里)汇合(称松山河),过周北村进入龙潭镇蕉林村,在寨觉村与发源于射广嶂南麓的潭莲河(长24.4公里)相汇合后进龙潭河,为龙潭河右岸一级支流,主河道全长34.8公里,流域面积22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1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1260立方米每秒,落差240.5米,平均坡降1.7‰。白树河发源于龙潭镇那薄村,河口位于白树村大路塘屯,河道全长13.3公里,流域面积40.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56‰。
【实验工具及物品】:
试验点的选取:
本研究为野外定位调查,在那交河下游及河口段选取4-6个点(如图)
这些个点应包括河流弯道、分岔口及河口地区三角洲。 沉积物采集:
在各个采样点以梅花点的采样法分别采集河口沉积物根据布点原则每个小区采集沉积物5个(水中表层沉积物3个),在各点上用钻取沉积表层(0~20cm、20~40cm、40~60cm)的沉积物样品。采样器为无缝钢管,具有很强的硬度。在不破坏层理的情况下保存沉积物样品贴好标签。
将采集的沉积物带回作分析实验,测定沉积物N 、P 、K 、有机质、CEC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 值及重金属As 、Pb 、Cd 、Zn 总量及有效态含量。
植被群落的查清:巢式取样(nested sampling)是获得种-面积曲线的途径。它按一定规则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图2), 从而获得相应面积的物种数量数据, 组成构建种-面积曲线的样方系列。对于不同的群落类型, 巢式样方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森林比草地群落的起始面积大, 面积扩大的级数也较多; 在森林群落中, 热带森林的起始面积大于温带和寒温带森林, 面积扩大的级数也是前者多于后者。
全面清查研究区灌丛和草地的群落类型、物种组成、生境特征和季相等, 样方面积为10 m×10 m。具体的调查步骤和如下。
样方地点选择及样方设置样方地点的选择原则参考森林群落调查。样方 面积100 m2, 周围应留有10 m缓冲区, 在样方四角和中心各设置1 m×1 m的小样方1个。
样方环境因子调查:(1)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测定 (2)群落概况记录:包括群落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 各层次高度、盖度和优势种, 干扰和季相等。(3)其他样方信息的记录详见附表1。
样方调查:(1)记录所有维管植物的种名、平均高度、盖度和多度等级。对灌丛, 调查整个样方(10×10 m); 对草地, 调查每个1 m×1 m的小样方。(2)在其中3个1 m×1 m小样方内收获地上生物量, 称取鲜重, 并取样带回实验室烘干称重。(3)在整个10 m×10 m样方内, 仔细搜寻在5个1 m×1 m小样方中未出现的物种, 记录种名。 五、室内分析实验: 【进度安排】:
《那交河河口区植被和沉积物特征研究》野外研究试验设计
报告
【研究背景】:那交河发源于大垌镇与松旺镇交界处的射广嶂北麓,流经博白县以及合浦县,这一地区,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铁山港-龙潭”组团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未来15年内将以重型工业产业为主,那交河河口地区的植被和沉积物是最直接的反应这一地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研究这一地区的植被和沉积物特征将有助于为这一地区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研究内容】:本次野外调研以那交河下游河口地区为主要研究区(21°40′54.62″N 109°41′22.01″E--21°34′24.47″N 109°39′20.55″)植被及河流沉积物的特征。通过野外植物群落及土壤的调查和采集样本研究这一地区的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土壤的性质及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那交河流域概况】:那交河水系位子博白县南部,县境内集雨面积6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6.37%,多年平均流量15.22立方米每秒,有支流龙潭河和白树河两条。龙潭河是县境内的主河,有耀河、蕉林河、潭莲河等三条主要分支流。发源于大垌镇与松旺镇交界处的射广嶂北麓,流经凤坪村后,在那卜镇双竹村汇入老虎头水库,大垌境内称凤坪河,那卜境内称双竹河。另一支流发源于新田镇亭子村察龙屯的那卜河,在那卜圩汇入老虎头水库,至水库大坝称耀河,出水库大坝后经沙陂镇那新村、双旺镇的汉和、大同村,过龙潭镇的大安、东岸、兴华、南坡、茅坡村到西井后出境入合浦县,在山口镇汇入北部湾。县境内河道全长66.7公里,落差292米,平均坡降1.4‰。蕉林河发源于松旺镇旺宝村望海嶂南麓,上游称山心河,流经山心、松山村,在横坑村与发源于射广嶂西麓的横坑河(长11.6公里)汇合,至草塘村后发源于马子嶂南麓的吉水河(长13.1公里)汇合(称松山河),过周北村进入龙潭镇蕉林村,在寨觉村与发源于射广嶂南麓的潭莲河(长24.4公里)相汇合后进龙潭河,为龙潭河右岸一级支流,主河道全长34.8公里,流域面积22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1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1260立方米每秒,落差240.5米,平均坡降1.7‰。白树河发源于龙潭镇那薄村,河口位于白树村大路塘屯,河道全长13.3公里,流域面积40.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56‰。
【实验工具及物品】:
试验点的选取:
本研究为野外定位调查,在那交河下游及河口段选取4-6个点(如图)
这些个点应包括河流弯道、分岔口及河口地区三角洲。 沉积物采集:
在各个采样点以梅花点的采样法分别采集河口沉积物根据布点原则每个小区采集沉积物5个(水中表层沉积物3个),在各点上用钻取沉积表层(0~20cm、20~40cm、40~60cm)的沉积物样品。采样器为无缝钢管,具有很强的硬度。在不破坏层理的情况下保存沉积物样品贴好标签。
将采集的沉积物带回作分析实验,测定沉积物N 、P 、K 、有机质、CEC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 值及重金属As 、Pb 、Cd 、Zn 总量及有效态含量。
植被群落的查清:巢式取样(nested sampling)是获得种-面积曲线的途径。它按一定规则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图2), 从而获得相应面积的物种数量数据, 组成构建种-面积曲线的样方系列。对于不同的群落类型, 巢式样方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森林比草地群落的起始面积大, 面积扩大的级数也较多; 在森林群落中, 热带森林的起始面积大于温带和寒温带森林, 面积扩大的级数也是前者多于后者。
全面清查研究区灌丛和草地的群落类型、物种组成、生境特征和季相等, 样方面积为10 m×10 m。具体的调查步骤和如下。
样方地点选择及样方设置样方地点的选择原则参考森林群落调查。样方 面积100 m2, 周围应留有10 m缓冲区, 在样方四角和中心各设置1 m×1 m的小样方1个。
样方环境因子调查:(1)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测定 (2)群落概况记录:包括群落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 各层次高度、盖度和优势种, 干扰和季相等。(3)其他样方信息的记录详见附表1。
样方调查:(1)记录所有维管植物的种名、平均高度、盖度和多度等级。对灌丛, 调查整个样方(10×10 m); 对草地, 调查每个1 m×1 m的小样方。(2)在其中3个1 m×1 m小样方内收获地上生物量, 称取鲜重, 并取样带回实验室烘干称重。(3)在整个10 m×10 m样方内, 仔细搜寻在5个1 m×1 m小样方中未出现的物种, 记录种名。 五、室内分析实验: 【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