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犯罪与公园可防卫空间设计

城市公园犯罪与公园可防卫空间设计

摘要:通过对城市公园犯罪特征分析,针对公园特定的犯罪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结合可防卫空间理论,发掘公园设计手法的现存问题,和公园设计改善措施,减少特定环境下的犯罪发生的可能。设计人员不仅仅是提供优美环境,还表达自己的责任感,证明设计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包括犯罪在内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园犯罪可防卫空间

1. 前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它必须承载对于城市整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活动。公园仅仅有完备的功能和美丽的形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安全性, 也就是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城市公园设计手法往往又与安全性相冲突,而导致大量的空间盲区和犯罪死角,城市公园犯罪日益严重,人们“谈园色变”,公园失去以往的功能与活力。可防卫空间理论,即通过有效的环境设计来阻止和预防犯罪的发生。可防卫空间理论发表已经30年,但大多数是关于城市社区的空间防控[1]。笔者认为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犯罪问题的存在, 以及犯罪可能对这个空间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公园犯罪特征角度探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可防卫空间。

2. 公园犯罪特征

2.1公园犯罪类型

据调查:暴力犯罪场所中城市公园占1.8%,其它犯罪场所中城市公园占0.5%,同时城市公园暴力犯罪中抢劫占31.8%,流氓(斗殴)占31.8%,强奸占27.3%,相对杀人和伤害较少[2]。

犯罪场所与犯罪顺利程度:犯罪场所虽然对犯罪行为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客观上也能够成为犯罪行为的进行创造条件[3]。犯罪人在不同场所的作案顺利感受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犯罪人对犯罪地的选择优先于犯罪时间。犯罪人选择犯罪地主要考虑的是犯罪过程的安全性,“安全第一”是犯罪人实施的首要原则。调查发现犯罪人认为城市公园作案顺利程度:顺利81.0%,不太顺利14.3%,很困难4.7%[4]。

由此可见城市公园是犯罪人心目中的安全场所,同时以暴力犯罪为主,其中抢劫更为突出。城市公园中的大量空间盲区①成为犯罪发生的诱因。

2.2公园暴力犯罪年龄特征

据统计,我国暴力犯罪的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高峰年龄为23岁,此阶段人生理发育成熟,精力旺盛、自尊心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同时抢劫犯

城市公园犯罪与公园可防卫空间设计

摘要:通过对城市公园犯罪特征分析,针对公园特定的犯罪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结合可防卫空间理论,发掘公园设计手法的现存问题,和公园设计改善措施,减少特定环境下的犯罪发生的可能。设计人员不仅仅是提供优美环境,还表达自己的责任感,证明设计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包括犯罪在内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园犯罪可防卫空间

1. 前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它必须承载对于城市整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活动。公园仅仅有完备的功能和美丽的形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安全性, 也就是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城市公园设计手法往往又与安全性相冲突,而导致大量的空间盲区和犯罪死角,城市公园犯罪日益严重,人们“谈园色变”,公园失去以往的功能与活力。可防卫空间理论,即通过有效的环境设计来阻止和预防犯罪的发生。可防卫空间理论发表已经30年,但大多数是关于城市社区的空间防控[1]。笔者认为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犯罪问题的存在, 以及犯罪可能对这个空间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公园犯罪特征角度探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可防卫空间。

2. 公园犯罪特征

2.1公园犯罪类型

据调查:暴力犯罪场所中城市公园占1.8%,其它犯罪场所中城市公园占0.5%,同时城市公园暴力犯罪中抢劫占31.8%,流氓(斗殴)占31.8%,强奸占27.3%,相对杀人和伤害较少[2]。

犯罪场所与犯罪顺利程度:犯罪场所虽然对犯罪行为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客观上也能够成为犯罪行为的进行创造条件[3]。犯罪人在不同场所的作案顺利感受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犯罪人对犯罪地的选择优先于犯罪时间。犯罪人选择犯罪地主要考虑的是犯罪过程的安全性,“安全第一”是犯罪人实施的首要原则。调查发现犯罪人认为城市公园作案顺利程度:顺利81.0%,不太顺利14.3%,很困难4.7%[4]。

由此可见城市公园是犯罪人心目中的安全场所,同时以暴力犯罪为主,其中抢劫更为突出。城市公园中的大量空间盲区①成为犯罪发生的诱因。

2.2公园暴力犯罪年龄特征

据统计,我国暴力犯罪的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高峰年龄为23岁,此阶段人生理发育成熟,精力旺盛、自尊心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同时抢劫犯


相关文章

  • 初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多选题与简答题)
  • 初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多选题与简答题)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公平正义理念的主要含义是( ABCD ) A.合法合理 B.平等对待 C.及时高效 D.程序公正 2.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ABD ) A.某市 ...查看


  • 法律基本常识
  • 法律基本常识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3).法 ...查看


  •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综述
  • 总第148期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7)11-0071-05 城市问题2007年第11期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综述 董晓峰 王 莉 游志远 高 峰 [摘 要] 在综述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阐述了安全 ...查看


  • 论扒窃的认定
  • 论扒窃的认定 姓名:邢佳欣 考号:[1**********]7 工作单位: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法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公共场所多出现人口密集化.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也给了盗窃犯罪有利空间.随之出现扒 ...查看


  • 刑法学试题库 1
  • <刑法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刑法典为(B ) A.广义刑法 B.狭义刑法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了( 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 ...查看


  • 2010年刑法司法考试特点
  • 刑法:从2005年司法考试开始,刑法的考试就比较偏重理论化,使得当年很多考生的刑法部分丢掉很多分,当年年底发现刑法的命题人和拼题人由02年到04年的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变为注重刑法理论的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最近两年的司法考试,刑法的命题人稳 ...查看


  • 法律基础知识判断题
  • 1.我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邻海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为 12 海里.(√) 2.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渊源,但可被认为是具有说服力的法律渊源.(√) 3.根据国际法,在一般情况下,国家有权驱逐外国人,但没有引 ...查看


  • 刑法总则配套测试题
  • 刑法总则配套测试题 讲解:http://yyzzyyzzyy.blog.163.com/blog/static/[***********]429802/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 ...查看


  • 公安执法资格基本级刑侦专业警种主观题训练题库
  • 刑侦专业警钟主观题训练题库 一.简答题 1.和谐社会的内涵?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人民警察遇有哪些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爆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答对任何5种情形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