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分工的角度,从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灭后,一步步来论述到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这一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论文关键词:分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内涵的论述角度

1.出现分工前。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人依赖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生活,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本身发生关系。人类必须相互依赖才能生存,人类和每个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因而这种状态还谈不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出现分工后。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及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方面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

3.消灭分工后。“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要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分工的消灭。我们也曾指出,只有交往和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变成了它们的桎梏的时候,分工才会消灭。我们还曾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分工的消灭成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条件。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为何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探讨

关于人为什么要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一方面,为了区别于动物,创造人的历史, 人需要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之区别于动物首先在于人能进行生产。“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是克服片面发展的需要。为了摆脱由于人类在生产上的分工而导致的异化,人需要全面发展。分工在使“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及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方面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人类的异化,“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如前分析,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因而要克服片面发展,就需要消灭分工,就需要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

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因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尺度,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致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分工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与人的发展的条件的历史分析中,指出了人类的发展分别经历由出现分工前到出现分工后再到消灭分工三个大的阶段,一步步由人类的极不发展但有个人原始粗陋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人类的发展进步但相当多的个体失去自由、极其片面的发展,最后到人类的高度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和结合。这三个阶段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的逐步推进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己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的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变成梗桔并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

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因此,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致的。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途径。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践提出了著名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表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使人的社会关系获得全面发展。可见他在思考社会主义本质之时,已经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相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从分工的消灭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论述角度是相一致的。人的发展凸现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在于: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和发展动力等进行审视,既突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重物轻人”的单一发展观,又克服了唯生产关系的历史唯心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目标和基本原则,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回答并实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指导思想。

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分工的角度,从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灭后,一步步来论述到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这一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论文关键词:分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内涵的论述角度

1.出现分工前。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人依赖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生活,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本身发生关系。人类必须相互依赖才能生存,人类和每个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因而这种状态还谈不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出现分工后。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及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方面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

3.消灭分工后。“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要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分工的消灭。我们也曾指出,只有交往和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变成了它们的桎梏的时候,分工才会消灭。我们还曾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分工的消灭成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条件。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为何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探讨

关于人为什么要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一方面,为了区别于动物,创造人的历史, 人需要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之区别于动物首先在于人能进行生产。“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是克服片面发展的需要。为了摆脱由于人类在生产上的分工而导致的异化,人需要全面发展。分工在使“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及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方面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人类的异化,“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如前分析,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因而要克服片面发展,就需要消灭分工,就需要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

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因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尺度,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致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分工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与人的发展的条件的历史分析中,指出了人类的发展分别经历由出现分工前到出现分工后再到消灭分工三个大的阶段,一步步由人类的极不发展但有个人原始粗陋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人类的发展进步但相当多的个体失去自由、极其片面的发展,最后到人类的高度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和结合。这三个阶段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的逐步推进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己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的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变成梗桔并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

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因此,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致的。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途径。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践提出了著名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表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使人的社会关系获得全面发展。可见他在思考社会主义本质之时,已经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相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从分工的消灭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论述角度是相一致的。人的发展凸现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在于: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和发展动力等进行审视,既突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重物轻人”的单一发展观,又克服了唯生产关系的历史唯心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目标和基本原则,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回答并实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章

  •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实质的解读
  •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实质的解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科学论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坚持.但是,对于人民群众如何更好地创造历史的科学理论,也 ...查看


  •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读文化消费
  •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以便对文化消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消 ...查看


  • 解读中特理论体系
  • 解读中特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中特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特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 ...查看


  • 从改革开放看理论创新的方向
  • 理论创新应当在引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是理论创新?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所特有的理论.理论有多种多样,但其中总有一种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其理论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这就是作 ...查看


  • 再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 作者:汤姆·洛克莫尔魏小萍鲁克俭杨学功张秀琴 哲学动态 2010年02期 [中国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2009)11-0012-08 汤姆·洛克莫尔(Tom Rockmore)是美国杜肯大学(D ...查看


  • 创新本质的哲学解读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2卷第2期 JournalofShandongElectricPowerCollege 5 创新本质的哲学解读 PhilosophicalInterpretationoftheCreativeEssence 齐 ...查看


  •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 6 科学发展观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崔三常 (天津农学院 天津300384)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对于指导社会主义社会怎样发展,向何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试着论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 ...查看


  • [资本论]的再现
  • 作者:王庆丰 学术交流 2014年10期 [中图分类号]A811.2:B71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4)07-0018-07 美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既 ...查看


  • 关于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教材的解读_沙健孙
  • 2006年增2期第21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S2 2006Vol.21 教材建设 关于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