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7.(4分) ⑴蔓( 生枝蔓 ) 鲜( 少) ⑶已( 停止) ⑷目( 看、观赏 )

8.(2分)( C )

9.(4分)⑴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⑵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10.(3分)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11.(3分)答: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7.(4分) ⑴蔓( 生枝蔓 ) 鲜( 少) ⑶已( 停止) ⑷目( 看、观赏 )

8.(2分)( C )

9.(4分)⑴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⑵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10.(3分)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11.(3分)答: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相关文章

  • 初二课内外文言
  • 雨露学案初二上文言第 12 课时--第五单元 [训练核心] 一.知识核心: 1. 系统整理复习课内文言知识要点,巩固已学知识. 2. 对比阅读训练,进行课内知识的延伸练习,提高理解.翻译.概括.分析课外文言的能力. 二.提示点拨: 1. 课 ...查看


  • 爱莲说阅读习题
  •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本文文体是 . 一.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亵,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 ...查看


  •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对比阅读精编整理
  • 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大全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查看


  • 八年级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八年级上期学生入学学情调查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憩息(qì) 粼粼(líng) 犀利(xī) 皎洁(jiāo) B.蜿蜒(wǎn) 绮丽(qí) 慷慨(kǎi) 恫吓(dîng) ...查看


  • [岳阳楼记][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
  • (2010·黑龙江省绥化市,11-15,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查看


  •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中考阅读答案
  •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 ...查看


  • [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7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查看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解读及指导策略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及指导策略 一.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课标引路,吃透考纲,关注变化) 2014年<考纲>[语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编写说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例证性试题:考试形式和试卷 ...查看


  • 中考冲刺!初中必背古诗文--[爱莲说]习题大全
  • <爱莲说>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多.2.益: 副词,更. 3 . 植: 立. 4.鲜:少. 5. 亵:亲近而不庄重.6.宜:应当独:7.只,仅 8.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