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笔记整理

1、 圆:由一条曲线所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2、 圆心:圆中心的一点。用字母O 表示。 3、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通常用字母d 表示。

4、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通常用字母

r 表示

5、 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直径都

相等,半径都相等。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7、画圆:把圆规的一脚的针尖固定在一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不能变(等于画的圆的半径长度),另一脚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补:圆规“针尖”决定圆的位置,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圆的半径) 8、在同一个圆中,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用字母表示:r

=2, d =2r

9、轴对称图形:

10、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2、圆周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读作p ài ),π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计算是通常取3.14。 13、圆的周长=直径×π,C=πd d=C÷π

圆的周长=2×半径×π,C=2πr=C÷2π 14、圆的面积=π×半径2 ,S=πr , 15、记住:1×3.14=3.14 2×3.14=6.28 3×3.14=9.42 4×3.14=12.56 5×3.14=15.7 6×3.14=18.84 7×3.14=21.98 8×3.14=25.12 9×3.14=28.28 10×3.14=31.4 百分数:

1、 a 占b 的百分之几?a ÷b

2、 a 比b 多(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

3、 单位“1”=对应量÷分率 对应量=单位“1” ×分率 4、 找单位“1”:①有“比”的,在比的后面是单位“1”②没有“比”的,在谁的分率中

谁是单位“1” 5、 几成和几折一样。(几成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二)

二成表示十分之二或者20% 三五成:表示十分之三点五或者35% 6、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

7、 利息:到期时,银行多支付给用户的钱。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8、 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比的认识

1、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6÷4=6:4,读作6比4

2、 比的前项: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 比的后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

2

整数表示)

5、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

值相当于商

6、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

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如6÷4=6:4= 4

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的化简:(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注:比的化简:根据比基本性质,把比化志最简整数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化简后还是比的形式。

整数比的化简:直接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小数比的化简:㈠化成整数比(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㈡看小数位最多的一个),除以前后项的最大限度公因数

分数比的化简:㈠去掉分母(乘以他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㈡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1、 圆:由一条曲线所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2、 圆心:圆中心的一点。用字母O 表示。 3、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通常用字母d 表示。

4、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通常用字母

r 表示

5、 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直径都

相等,半径都相等。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7、画圆:把圆规的一脚的针尖固定在一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不能变(等于画的圆的半径长度),另一脚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补:圆规“针尖”决定圆的位置,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圆的半径) 8、在同一个圆中,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用字母表示:r

=2, d =2r

9、轴对称图形:

10、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2、圆周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读作p ài ),π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计算是通常取3.14。 13、圆的周长=直径×π,C=πd d=C÷π

圆的周长=2×半径×π,C=2πr=C÷2π 14、圆的面积=π×半径2 ,S=πr , 15、记住:1×3.14=3.14 2×3.14=6.28 3×3.14=9.42 4×3.14=12.56 5×3.14=15.7 6×3.14=18.84 7×3.14=21.98 8×3.14=25.12 9×3.14=28.28 10×3.14=31.4 百分数:

1、 a 占b 的百分之几?a ÷b

2、 a 比b 多(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

3、 单位“1”=对应量÷分率 对应量=单位“1” ×分率 4、 找单位“1”:①有“比”的,在比的后面是单位“1”②没有“比”的,在谁的分率中

谁是单位“1” 5、 几成和几折一样。(几成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二)

二成表示十分之二或者20% 三五成:表示十分之三点五或者35% 6、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

7、 利息:到期时,银行多支付给用户的钱。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8、 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比的认识

1、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6÷4=6:4,读作6比4

2、 比的前项: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 比的后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

2

整数表示)

5、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

值相当于商

6、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

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如6÷4=6:4= 4

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的化简:(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注:比的化简:根据比基本性质,把比化志最简整数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化简后还是比的形式。

整数比的化简:直接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小数比的化简:㈠化成整数比(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㈡看小数位最多的一个),除以前后项的最大限度公因数

分数比的化简:㈠去掉分母(乘以他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㈡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相关文章

  • 2016-2017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上的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英语使用外研版教材,这套教材按教学模块组织教材,初一上共14个模块,包括预备篇4个模块,正式篇10个模块,还有两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诗文/文言文]及翻译汇总(送word版)! 应考最有用
  • 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相应关键字,可获取相应内容. 回复关键字 获取内容 教材 部编版最新教材 资料 部编版新教材对应预习资料 满分作文 2017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 2017中考真题及答案 笔记 中考状元手写复习笔记 前面我们已经给大家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说稿
  • 深研教材 给力课堂 豫灵镇杨家小学:张博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有多深,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没有对文本的透彻研读,再好的教法也会苍白无力.今天我解说的是北师大 ...查看


  • 溶解的快与慢]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溶解的快与慢>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查看


  • 1.1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2. 运用实例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3. 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导入]由&l ...查看


  • 初一历史教研组教研课工作总结
  • 初一历史教研组教研课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组共有4人,虽然人少,但却承担着初一年级共2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因而我们紧紧围绕和践行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初一历史组立足本职,重在平时,紧抓教研,抓好教研.历 ...查看


  • 人教版2016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工作计划 成都市天一学校 张健 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 ...查看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2.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3.A的1/2与B的1/3 相等(AB不等于0),则A∶B=( ). ...查看


  • 小学语文一至六各年级阶段目标
  • 小学语文一至六各年级教学目标 一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1.让学生掌握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的方法,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认字的愿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学习教材规定的必学字的同时,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2.识字量上不封顶,允许学生识字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