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熹文
有书提示:长按扫描最下方二维码,加入有书共读,组队对抗惰性
说起龙应台,你的头脑里会有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最早读到龙应台的文字,是她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在安德烈说道,“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居然没有发火,而是平和又理性地解释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她把道理说得那样文明高尚,这让一直在严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过很多由成绩引起的“男女混打”经历的我,听得心里震撼,从那以后便认定她是个伟大又开明的母亲,用学识和文化在支撑教育,能够听得懂孩子说的话,即便不懂,也愿意去尝试。
后来读到《目送》,又读到她作为女儿的那一面,看她写下对父亲的回忆,回台湾教书时,去大学里报道的第一天,父亲因为开着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货车而觉得无比抱歉,“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而在父亲去世时,龙应台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时的我,也是个离家的女儿,为这些动情的文字流泪,她让我见识到她的另一种角色。
再后来便开始喜欢她,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到她作为一个智慧的母亲,对于一个生命本质和起点的认知;读《野火集》,读她对社会现象的透视和批判,读到她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觉悟;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读到她从芸芸众生的视角写历史的残酷和命运的复杂,读到那部分我从未知晓过的历史……
如果你问我同一个问题,“说起龙应台,你的头脑里会有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头脑中会闪现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睿智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执着的文人,也曾经是台湾文化部长,是刚柔并济的“议政者”。我看过她在书中的一些照片,她有着朴实平和的笑容,这就是我听到“龙应台”头脑中闪现的画面,那种平和,无论对于学者,议政者或是女人,都是难得的魅力。
有书提示:长按扫描最下方二维码,加入有书共读,组队对抗惰性
如果有朋友在翻开这篇文章,看到“龙应台”三个字就已经自动把她翻译成“母亲”和“议政者”,正觉得无趣,准备关掉这一页,我想你正要错过太好的东西。今天推荐的这本书,《银色仙人掌》,和她以往的文字都不一样,这是龙应台唯一的小说集,她不写亲情,不写文化,不写政治,只有七篇扣人心弦的小说,写扭曲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复杂的命运,写不同的女人间相同的绝望……我从未知道,一向写实的她,也可以把虚构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
只写故事的龙应台,文笔里褪去了锋利,剩下的是对人性敏感的捕捉和对细节细致的处理。她描写在沙漠中迷失的绝望女人,“秃鹫,一直在头上三尺处回旋,守着我踉跄的脚步。”她写为情所伤的女人的心声,“被人背叛是人间最痛苦的情感,这种痛苦经验过后,人就无所畏惧,因为不再有比被背叛更大的痛苦。”她写被婚姻牢牢束缚的女人,“那两只眼睛像某个大门敞开的人家,只是里面没有人。”她写道咄咄逼人的女权主义,“她冰雪聪明,书读得多,侃侃而谈时没有人敢不听,这都使他隶属于男人的圈子……”
这本小说的七个故事,情节布局很巧妙,但几乎都是悲剧,早几年我是一定不肯读的,若是读也肯定会在心里咕哝“这不是瞎编乱造嘛!”可是这本书降临在二十七岁的这一年,我就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是会有人说,“有些书需要等到适合的年纪读”。我从故事中这些不幸的女人身上,居然多多少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经在感情中经历过的争执,背叛,兜兜转转,这些辛酸的份量,没有办法被人说服着去相信,只有经历过才会湿着眼角地懂得。
龙应台在这本书的结尾写道,“我的文体,是所谓的知性散文……”的确,在我之前所看到的龙应台的文字中,她描写社会现象,批判政治,她的文字理性,并且兼具人文的情怀,这让我作为一个女性,总是对她怀着神圣的态度,从内心感触到一个人理性思考的必要。而这本小说,《银色仙人掌》,让我第一次读到她作为小说家的那一面。我不知道,也觉得可惜,为何龙应台不再写更多的小说?也许是,她的心里面扛着更艰巨的任务,想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于“写字”的贡献吧。
2014年,龙应台辞去台湾文化部长的职位,她在声明中的最末写道,“接受任命之初衷已达,我满怀感恩之深情,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如今她已经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我想,不管今后从那张书桌上繁育出怎样的文字,“龙应台”这三个字,都代表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作者简介:杨熹文,网上人称老杨,常住新西兰,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火热销售中,欢迎关注。本文作者已授权在有书发布。
腹中有书气自华,有书力求为书友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领读平台
本周共读书目《无声告白》,下周共读书目《从优秀到卓越》
关注有书,立即加入有书共读,与众多书友一起组队对抗惰性
文|杨熹文
有书提示:长按扫描最下方二维码,加入有书共读,组队对抗惰性
说起龙应台,你的头脑里会有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最早读到龙应台的文字,是她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在安德烈说道,“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居然没有发火,而是平和又理性地解释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她把道理说得那样文明高尚,这让一直在严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过很多由成绩引起的“男女混打”经历的我,听得心里震撼,从那以后便认定她是个伟大又开明的母亲,用学识和文化在支撑教育,能够听得懂孩子说的话,即便不懂,也愿意去尝试。
后来读到《目送》,又读到她作为女儿的那一面,看她写下对父亲的回忆,回台湾教书时,去大学里报道的第一天,父亲因为开着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货车而觉得无比抱歉,“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而在父亲去世时,龙应台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时的我,也是个离家的女儿,为这些动情的文字流泪,她让我见识到她的另一种角色。
再后来便开始喜欢她,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到她作为一个智慧的母亲,对于一个生命本质和起点的认知;读《野火集》,读她对社会现象的透视和批判,读到她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觉悟;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读到她从芸芸众生的视角写历史的残酷和命运的复杂,读到那部分我从未知晓过的历史……
如果你问我同一个问题,“说起龙应台,你的头脑里会有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头脑中会闪现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睿智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执着的文人,也曾经是台湾文化部长,是刚柔并济的“议政者”。我看过她在书中的一些照片,她有着朴实平和的笑容,这就是我听到“龙应台”头脑中闪现的画面,那种平和,无论对于学者,议政者或是女人,都是难得的魅力。
有书提示:长按扫描最下方二维码,加入有书共读,组队对抗惰性
如果有朋友在翻开这篇文章,看到“龙应台”三个字就已经自动把她翻译成“母亲”和“议政者”,正觉得无趣,准备关掉这一页,我想你正要错过太好的东西。今天推荐的这本书,《银色仙人掌》,和她以往的文字都不一样,这是龙应台唯一的小说集,她不写亲情,不写文化,不写政治,只有七篇扣人心弦的小说,写扭曲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复杂的命运,写不同的女人间相同的绝望……我从未知道,一向写实的她,也可以把虚构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
只写故事的龙应台,文笔里褪去了锋利,剩下的是对人性敏感的捕捉和对细节细致的处理。她描写在沙漠中迷失的绝望女人,“秃鹫,一直在头上三尺处回旋,守着我踉跄的脚步。”她写为情所伤的女人的心声,“被人背叛是人间最痛苦的情感,这种痛苦经验过后,人就无所畏惧,因为不再有比被背叛更大的痛苦。”她写被婚姻牢牢束缚的女人,“那两只眼睛像某个大门敞开的人家,只是里面没有人。”她写道咄咄逼人的女权主义,“她冰雪聪明,书读得多,侃侃而谈时没有人敢不听,这都使他隶属于男人的圈子……”
这本小说的七个故事,情节布局很巧妙,但几乎都是悲剧,早几年我是一定不肯读的,若是读也肯定会在心里咕哝“这不是瞎编乱造嘛!”可是这本书降临在二十七岁的这一年,我就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是会有人说,“有些书需要等到适合的年纪读”。我从故事中这些不幸的女人身上,居然多多少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经在感情中经历过的争执,背叛,兜兜转转,这些辛酸的份量,没有办法被人说服着去相信,只有经历过才会湿着眼角地懂得。
龙应台在这本书的结尾写道,“我的文体,是所谓的知性散文……”的确,在我之前所看到的龙应台的文字中,她描写社会现象,批判政治,她的文字理性,并且兼具人文的情怀,这让我作为一个女性,总是对她怀着神圣的态度,从内心感触到一个人理性思考的必要。而这本小说,《银色仙人掌》,让我第一次读到她作为小说家的那一面。我不知道,也觉得可惜,为何龙应台不再写更多的小说?也许是,她的心里面扛着更艰巨的任务,想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于“写字”的贡献吧。
2014年,龙应台辞去台湾文化部长的职位,她在声明中的最末写道,“接受任命之初衷已达,我满怀感恩之深情,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如今她已经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我想,不管今后从那张书桌上繁育出怎样的文字,“龙应台”这三个字,都代表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作者简介:杨熹文,网上人称老杨,常住新西兰,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火热销售中,欢迎关注。本文作者已授权在有书发布。
腹中有书气自华,有书力求为书友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领读平台
本周共读书目《无声告白》,下周共读书目《从优秀到卓越》
关注有书,立即加入有书共读,与众多书友一起组队对抗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