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脱险的"蒙牛"

  近来,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老大的蒙牛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事情是这样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未能幸免,股价暴跌,直接导致蒙牛股份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股票面临被出售的危险。在一次圈内聚会中,牛根生声泪俱下地向企业家朋友们哭诉了蒙牛的窘境,并于次日发出一封引起无数争议的“万言书”。后联想集团出手拯救,“蒙牛”虎口脱险。   事件的发生发展比小说还值得玩味。让我们追根溯源,看看这是什么样的一起事件。         蒙牛一飞冲天   蒙牛的崛起,本来就是业内的一个传奇。   从1999年开始,在牛根生的领导下,蒙牛从一无所有,最终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奶业制品市场中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后,更是凭借和“超级女声”的完美合作,把蒙牛品牌推向了大江南北。   而牛根生,也已经在2004年就进入了《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当时身价就有135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回头看看牛根生其人。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五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不言而喻。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于是,才有了蒙牛。他们最初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   蒙牛成立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有的是数以百计的竞争对手。不过,牛根生另外还有一个“有”――有人。牛根生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   结果,有了最好的管理团队,同时得到了国际机构的资本注入,蒙牛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竞争对手的枪林弹雨中,迅速成长,一飞冲天。   中央电视台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就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惹人争议的“万言书”   可以说,蒙牛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不料,却遇上了今年乳制品行业的“地震”。“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内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被掀了个底儿朝天,“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向以民族品牌自称的蒙牛,也未能独善其身,也有部分批次乳制品被检出三聚氰胺。   遭遇信任危机的蒙牛,股价大幅度下跌。   10月初有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参加的聚会,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郭广昌、俞敏洪等均在场。在三聚氰胺事件的阴霾下,聚会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此次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大家疑问的焦点在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情,自己的员工是否也喝问题牛奶。   谈着谈着,牛根生的眼泪就掉了下来。他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哭了,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因为他们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人。”一位与会者描述当时的场景,“场面相当悲壮感人。”   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发到当时参会的一些企业家邮箱。   牛根生在信件中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蒙牛的补救措施做了详细的说明,牛根生希望“将事件的范围、起因、经过以及蒙牛采取的行动汇报于此,望大家赐教。”      事起股权抵押   在那封万言信中,牛根生表露出对外资收购的忧虑。“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信中,牛根生对一些企业家表示了感谢:据牛根生的信件所写,在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后,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闻讯,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牛根生还提到,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而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更是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拉升股价。周其仁教授早前预定了访问蒙牛的日程。事件发生后,他坚定地表示,预定行程不变,率团带来40位经济学家……90%以上的理事、同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均给予支持。   那筹集到的这些钱干什么用呢?   原来,牛根生曾创立了一个“老牛基金会”,他投入其中的,就包括其拥有的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的约4.5%股份,以及内蒙蒙牛8.2%的股份。基金会把这4.5%股份的一部分抵押给了摩根斯坦利,用以获得现金。   但经过“奶粉风波”之后,实际上,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而基金会目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赎回抵押。   如果这些抵押的股权被摩根斯坦利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出让给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虽然股权不多,但在特殊时期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蒙牛控制权归属的一颗重要棋子。知情人这样表示,也正出于企业可能被其他方面控制的担心,牛根生只能垂泪求援。      联想相救 虎口脱险   11月3日,蒙牛乳业正式宣布,那部分可能让蒙牛控制权易主的股权,已经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   有知情人表示,联想控股是一个投资性的公司,所有打入“老牛投资”的钱,牛根生仍然将会用股权进行抵押,这样可以保证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股权落到“自家兄弟”手上,而不会被外资控制。   至此,牛根生眼前的这个危机暂时得到了化解。   但蒙牛遇到的危险,却不能不让人引起警觉。   其实,祸起源头,还是那个让中国乳业几乎一夜崩溃的“三聚氰胺”。   在“万言信”中,牛根生专门有一部分来讲述三聚氰胺出现在牛奶的各种相关问题,他还是再次声明三聚氰胺并非在企业加工环节中添加,“是极少数祸国殃民的不法奶站钻空子造成的”。   可事件爆发之后,受到最大打击的就是这些乳品企业。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周,检验能力不足,但又不能把未经检验的原奶投入生产,蒙牛总共倒了近3万吨原奶,相当于190多万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约损失1亿元。   更让人着急的是,因为这个事件,蒙牛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也在一夜之间狂跌了66%。   于是,企业内损失惨重;股市上价格暴跌。要收购蒙牛的股权,所要付出的资金一夜之间就可以便宜许多,自然引得各方觊觎。正如股票分析家说的那样:“在二级市场暴跌的股票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但却给虎视眈眈的外资以绝好的机会。中国上空有两只秃鹫,一个是产业资本,一个是金融资本,现在都飞到蒙牛头上。”   如今在联想的帮助下,蒙牛终于虎口脱险,然而为了防止再入险境,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本身的内功和整个行业的自律。      开“透明化生产”先河   从11月17日起,消费者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登录新浪、优酷视频、天线视频等大型网站,就可以进入一个24小时网络直播窗口,坐在家里对中国最大的液体奶企业蒙牛进行监督。   在新浪网、优酷网及天线视频等网站连续十几天天天视频直播产品生产关键过程,将蒙牛安全奶的打造过程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世人。   同时,蒙牛还启动全国万人“安检员”召集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卖场终端填写报名卡片,也可以通过网络报名和短信报名的方式报名参加,有可能成为一名蒙牛的“安检员”,赢得免费参观蒙牛工厂的机会。   蒙牛此举可谓是开了企业安全生产见证之先河。通过视频直播在消费者面前“透明化生产”的做法在我国和世界都鲜有。蒙牛相关人员表示,他们此举不是在冒险,因为他们自信蒙牛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安全。同时,蒙牛之所以敢为天下先,向世人展示蒙牛的生产关键过程,也是为了证明蒙牛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蒙牛对消费者的所有承诺都会言出必行,“蒙牛产品百分百安全”不能仅成为一句口号,更要让消费者通过亲眼所见去验证。   错误犯下后,信任危机面前,企业最应该做的还是扎扎实实地练好自己的内功,加强自身生产质量的监管,做一个让消费者信任的企业,做一个经得住考验的企业,比什么都重要。让人欣慰的是,蒙牛在努力。

  近来,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老大的蒙牛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事情是这样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未能幸免,股价暴跌,直接导致蒙牛股份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股票面临被出售的危险。在一次圈内聚会中,牛根生声泪俱下地向企业家朋友们哭诉了蒙牛的窘境,并于次日发出一封引起无数争议的“万言书”。后联想集团出手拯救,“蒙牛”虎口脱险。   事件的发生发展比小说还值得玩味。让我们追根溯源,看看这是什么样的一起事件。         蒙牛一飞冲天   蒙牛的崛起,本来就是业内的一个传奇。   从1999年开始,在牛根生的领导下,蒙牛从一无所有,最终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奶业制品市场中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后,更是凭借和“超级女声”的完美合作,把蒙牛品牌推向了大江南北。   而牛根生,也已经在2004年就进入了《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当时身价就有135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回头看看牛根生其人。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五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不言而喻。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于是,才有了蒙牛。他们最初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   蒙牛成立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有的是数以百计的竞争对手。不过,牛根生另外还有一个“有”――有人。牛根生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   结果,有了最好的管理团队,同时得到了国际机构的资本注入,蒙牛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竞争对手的枪林弹雨中,迅速成长,一飞冲天。   中央电视台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就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惹人争议的“万言书”   可以说,蒙牛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不料,却遇上了今年乳制品行业的“地震”。“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内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被掀了个底儿朝天,“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向以民族品牌自称的蒙牛,也未能独善其身,也有部分批次乳制品被检出三聚氰胺。   遭遇信任危机的蒙牛,股价大幅度下跌。   10月初有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参加的聚会,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郭广昌、俞敏洪等均在场。在三聚氰胺事件的阴霾下,聚会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此次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大家疑问的焦点在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情,自己的员工是否也喝问题牛奶。   谈着谈着,牛根生的眼泪就掉了下来。他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哭了,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因为他们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人。”一位与会者描述当时的场景,“场面相当悲壮感人。”   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发到当时参会的一些企业家邮箱。   牛根生在信件中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蒙牛的补救措施做了详细的说明,牛根生希望“将事件的范围、起因、经过以及蒙牛采取的行动汇报于此,望大家赐教。”      事起股权抵押   在那封万言信中,牛根生表露出对外资收购的忧虑。“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信中,牛根生对一些企业家表示了感谢:据牛根生的信件所写,在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后,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闻讯,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牛根生还提到,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而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更是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拉升股价。周其仁教授早前预定了访问蒙牛的日程。事件发生后,他坚定地表示,预定行程不变,率团带来40位经济学家……90%以上的理事、同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均给予支持。   那筹集到的这些钱干什么用呢?   原来,牛根生曾创立了一个“老牛基金会”,他投入其中的,就包括其拥有的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的约4.5%股份,以及内蒙蒙牛8.2%的股份。基金会把这4.5%股份的一部分抵押给了摩根斯坦利,用以获得现金。   但经过“奶粉风波”之后,实际上,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而基金会目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赎回抵押。   如果这些抵押的股权被摩根斯坦利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出让给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虽然股权不多,但在特殊时期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蒙牛控制权归属的一颗重要棋子。知情人这样表示,也正出于企业可能被其他方面控制的担心,牛根生只能垂泪求援。      联想相救 虎口脱险   11月3日,蒙牛乳业正式宣布,那部分可能让蒙牛控制权易主的股权,已经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   有知情人表示,联想控股是一个投资性的公司,所有打入“老牛投资”的钱,牛根生仍然将会用股权进行抵押,这样可以保证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股权落到“自家兄弟”手上,而不会被外资控制。   至此,牛根生眼前的这个危机暂时得到了化解。   但蒙牛遇到的危险,却不能不让人引起警觉。   其实,祸起源头,还是那个让中国乳业几乎一夜崩溃的“三聚氰胺”。   在“万言信”中,牛根生专门有一部分来讲述三聚氰胺出现在牛奶的各种相关问题,他还是再次声明三聚氰胺并非在企业加工环节中添加,“是极少数祸国殃民的不法奶站钻空子造成的”。   可事件爆发之后,受到最大打击的就是这些乳品企业。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周,检验能力不足,但又不能把未经检验的原奶投入生产,蒙牛总共倒了近3万吨原奶,相当于190多万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约损失1亿元。   更让人着急的是,因为这个事件,蒙牛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也在一夜之间狂跌了66%。   于是,企业内损失惨重;股市上价格暴跌。要收购蒙牛的股权,所要付出的资金一夜之间就可以便宜许多,自然引得各方觊觎。正如股票分析家说的那样:“在二级市场暴跌的股票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但却给虎视眈眈的外资以绝好的机会。中国上空有两只秃鹫,一个是产业资本,一个是金融资本,现在都飞到蒙牛头上。”   如今在联想的帮助下,蒙牛终于虎口脱险,然而为了防止再入险境,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本身的内功和整个行业的自律。      开“透明化生产”先河   从11月17日起,消费者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登录新浪、优酷视频、天线视频等大型网站,就可以进入一个24小时网络直播窗口,坐在家里对中国最大的液体奶企业蒙牛进行监督。   在新浪网、优酷网及天线视频等网站连续十几天天天视频直播产品生产关键过程,将蒙牛安全奶的打造过程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世人。   同时,蒙牛还启动全国万人“安检员”召集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卖场终端填写报名卡片,也可以通过网络报名和短信报名的方式报名参加,有可能成为一名蒙牛的“安检员”,赢得免费参观蒙牛工厂的机会。   蒙牛此举可谓是开了企业安全生产见证之先河。通过视频直播在消费者面前“透明化生产”的做法在我国和世界都鲜有。蒙牛相关人员表示,他们此举不是在冒险,因为他们自信蒙牛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安全。同时,蒙牛之所以敢为天下先,向世人展示蒙牛的生产关键过程,也是为了证明蒙牛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蒙牛对消费者的所有承诺都会言出必行,“蒙牛产品百分百安全”不能仅成为一句口号,更要让消费者通过亲眼所见去验证。   错误犯下后,信任危机面前,企业最应该做的还是扎扎实实地练好自己的内功,加强自身生产质量的监管,做一个让消费者信任的企业,做一个经得住考验的企业,比什么都重要。让人欣慰的是,蒙牛在努力。


相关文章

  • 怎么做事件营销
  • 怎么做事件营销(2009-08-14 17:29:44)转载标签: 品牌营销蒙牛事件营销策划公 关活动杂谈 分类: 企业品牌成长策略 利用心智资源的点 连成品牌成长的线中国有句古语: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在品牌创立 ...查看


  • 蒙牛的口号和宗旨
  • 蒙牛的口号是很多的,比如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蒙牛的口号是随着她成长而提出的,给你列举一些: 蒙牛刚成立初期: "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凭这个口号,蒙牛打响了创业的第 ...查看


  • 中粮并购蒙牛
  • 暨 南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学 院: 管理学院 学 系: 会计系 专 业: MPAcc 课程名称: 资本运营 学生姓名: 冯征宇 1236151002 李奕 1236151004 牛怡然12361510 ...查看


  • 蒙牛集团战略分析
  • 蒙牛集团战略分析.建议 1 蒙牛集团目前的行业地位 1.1简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拥有总资产超过1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 ...查看


  • 品牌定位课程论文 浅谈蒙牛乳业集团营销文化
  • 品牌定位课程论文 浅谈蒙牛乳业集团营销文化 浅谈蒙牛乳业集团营销文化 摘要:企业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蒙牛乳业集团为例,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分析蒙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市场营销出现的问题以及 ...查看


  • 蒙牛酸奶被曝产于2月30日 蒙牛称非其产品(图)
  • 社会万象金羊网[微博]邱春燕2013-03-04 04:07 我要分享 0 网友上传图片 此为真实产品图片:蒙牛指出网友上传的产品图有问题. 日历上没有2月30日,网友称有蒙牛酸牛奶产于此日期 蒙牛回应:照片上的非蒙牛产品 在日历上,2月3 ...查看


  • 中粮收购蒙牛案例分析
  • 目 录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2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查看


  • 蒙牛财务分析报告
  • 蒙牛集团:for a better life --蒙牛2009-2011财务分析 院系: 经贸学院 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 指导: 孝丽萍 姓名: yyyyy 3090112 qqqqqqq 3090310 Xxxxxx 3090315 qq ...查看


  •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案例3-3 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乳业概况 (一)中国乳业发展进程 1.第一阶段:奶业生产体制转变时期(1978-1992年) 改革开饭以前,我国奶业生产实行统一生产.收购生鲜奶,集中消毒.装瓶,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