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说课稿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页第二单元六小节的内容连加连减的第一课时。

2、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数与代数学习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而连加则是对加法含义的一个拓展,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因此教材在出示问题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有条理的表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动好动,但他们爱玩、敢想、敢说,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对小动物尤为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数学思维能力较弱,他们更多的是从感性的、直观的事物中去感知,再从感知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 10根小棒设计理念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五、设计理念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儿童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2.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为线索贯穿始终,使整个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发展。

4.注重课后延伸与拓展,课末布置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时什么日子吗?今天呀!可是个特殊的日子,据说动物园今天又要开运动会啦,这不连鸟儿们也都早早的赶来了,你看!(课件)谁能告诉我“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呢?” 生:10只。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的真完整,地上有4只,树上有2只,空中还有3只。一共就是9只。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间的直观呈现,教育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看图列式,引出课题

师:小鸟们这么早就来观看比赛,那第一个上场的运动员时谁呢?请看它们来了(课件)原来是小鸟队的呀!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境完整的说一说吗?(制定几名学生说清图意)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自主列出的算式并汇报,可能会列出4+3=7 ,7+2=9;也可能会3+2=5,5+4=9还可能会说我是这样做的4+3+2=9,通过一幅图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孩子们真聪明,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我再对列出4+3+2=9算式的同学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会学习。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吗?为什么这样列式?这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页第二单元六小节的内容连加连减的第一课时。

2、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数与代数学习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而连加则是对加法含义的一个拓展,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因此教材在出示问题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有条理的表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动好动,但他们爱玩、敢想、敢说,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对小动物尤为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数学思维能力较弱,他们更多的是从感性的、直观的事物中去感知,再从感知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 10根小棒设计理念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五、设计理念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儿童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2.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为线索贯穿始终,使整个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发展。

4.注重课后延伸与拓展,课末布置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时什么日子吗?今天呀!可是个特殊的日子,据说动物园今天又要开运动会啦,这不连鸟儿们也都早早的赶来了,你看!(课件)谁能告诉我“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呢?” 生:10只。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的真完整,地上有4只,树上有2只,空中还有3只。一共就是9只。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间的直观呈现,教育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看图列式,引出课题

师:小鸟们这么早就来观看比赛,那第一个上场的运动员时谁呢?请看它们来了(课件)原来是小鸟队的呀!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境完整的说一说吗?(制定几名学生说清图意)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自主列出的算式并汇报,可能会列出4+3=7 ,7+2=9;也可能会3+2=5,5+4=9还可能会说我是这样做的4+3+2=9,通过一幅图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孩子们真聪明,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我再对列出4+3+2=9算式的同学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会学习。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吗?为什么这样列式?这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