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
2、适用范围 ..............................................................................................................................................
3、术语 ......................................................................................................................................................
4、岗位职责 ..............................................................................................................................................
5、工作程序 .............................................................................................................................................. 5.1系统概况 ......................................................................................................................................... 5.2 工艺系统图 .................................................................................................................................. 5.3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 .................................................................................................................... 5.4 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 5.5 系统异常运行方式 ...................................................................................................................... 5.6 系统的正常操作 .......................................................................................................................... 5.7 事故处理 ......................................................................................................................................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 6、相关文件 ..............................................................................................................................................
7、记录 ......................................................................................................................................................
1.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制水厂的工作过程,使制水厂集控室岗位上生产作业人员安全、高效的完成制水厂内各项制、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有关的作业。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制水厂集控室的作业人员。
2.2. 本规程适用于制水厂范围内的斜管沉淀池、V 型滤池等净化制水系统和调节池、浓缩机等污泥处理系统;公辅循环水泵站及其水泵、阀门、管道、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以及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电机等各类电气设备及各类自动化仪表等监控设备的操作,二级加压泵站内能中调度管辖的设备操作必须遵照能中调度的命令执行。
3.术语 见附录一
4.岗位职责
4.1. 负责制水厂范围内的设备(设施) 的正常运行,完成本岗位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 4.2. 负责遵照调度命令,进行二级加压泵站1#~10#水泵机组(1P ~10P )和高配室内三路10KV 电源的受电开关、母联开关、保安电源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开关的就地操作和停送电;制水厂范围内的其它设备(设施) 由集控室人员自行操作,但在设备异常并影响系统出力时应汇报能中调度室; 4.3. 负责本岗位范围内(包括二级加压泵站内由能中调度管辖的设备)的所有设备(设施) 的巡检和相应的维护工作。
4.4. 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负责制水厂范围内的安全、防火、保卫和文明生产工作。 4.5. 制水厂集控室人员应做好各种生产原始记录和信息反馈工作。 4.6. 执行公司、总厂各级管理标准、条例、规定等。
5.工作程序 5.1. 系统概况
5.1.3. 公共介质(水、电、气、风等) 来源
5.2. 工艺系统图
5.2.1. 工艺平面布置图(附图一/1、附图一/2、附图一/3、附图一/4) 5.2.2. 系统工艺流程图(附图二
/1、附图二/2、附图二/3、附图二/4、) 5.2.3. 电气系统图(附图三/1、附图三/2、附图三/3、附图三/4、) 5.2.4. 巡回点检图(附图四/1、附图四/2、附图四/3、附图四/4、) 5.3.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
5.3.1. 主要设备参数:详见机械设备表(附表一)和电气设备表(附表二)
5.5. 系统异常运行方式 详见水系统事故预案 5.6 系统正常操作 5.6.1. 一般操作原则:
5.6.1.1. 二级泵站1#~10#水泵机组(1P ~10P )、高配室内三路10KV 电源的受电开关、母联开关、保安电源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开关正常由能中水道调度远方操作,上述设备的就地操作和停送电由制水厂集控室运行人员根据调度命令执行,其它设备(如进出水手动闸阀、水泵排气阀、高配室内其它开关)由制水厂集控室运行人员自行操作。 5.6.1.2. 水泵电机投运前摇测绝缘规定 水泵电机检修后、冷备用状态超过一个星期或电机受潮时,在水泵送电前应对电机和电缆摇测绝缘,绝缘合格才允许送电。 5.6.1.3. 高压中置式小车开关停送电:
(1)送电时,应先按下小车开关分闸按钮保证小车开关在分闸位置,再将小车开关由检修或试验位置推进至工作位置。
(2)停电时,应先按下分闸按钮保证已断开小车开关后,再将开关小车拉出至试验或检修位置。
5.6.1.4. 低压抽屉开关停送电
(1)送电时,应先将空气开关放在分闸位置,再将开关抽屉推进至工作位置,然后根据需要合上空气开关。
(2)停电时,应先将空气开关放在分闸位置,然后将开关抽屉拉出至柜外位置。
5.6.1.5现场检修完毕后的开泵操作时,应先盘车、打开水泵泵壳顶部的排气阀排气作业,排气完毕后再合闸开泵。
5.5.1.4.. 夜间事故(故障)状态下,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操作,必须与水道台当班调度联
系,得到当班调度的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 其它详见制水厂集控室运行操作规程。 5.6.2. 启动(投运)前的准备
泵组、阀门或电气开关,在初次运行或由检修(冷备用)状态准备投运时,应按照设备通用技术规程,做好各设备(设施)启动前的检查、确认工作;
5.6.3. 高压电气现场倒闸操作(正常由水道调度远方操作,只有在远方操作失灵或事故处理时,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才需要按调度命令在现场操作)
5.6.4. 低压电气倒闸操作
5.6.5. 水泵机组的系统操作
5.6.5.1. 水泵机组的启动操作:水道台调度根据系统状况,开启相应的水泵机组;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遵照《生产技术通用规程》、《设备技术规程》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平常应保证各停运水泵机组处于热备用状态。
5.6.5.1.1水道台调度直接计算机远程开泵操作(以工业清水供水泵中1#、2#泵为例,现场
5.6.5.2. 水泵机组的停泵操作,水道台调度根据系统状况,停下相应的水泵机组;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遵照《生产技术通用规程》、《设备技术规程》做好停泵后的检查工作。
5.6.5.3. 当1#泵运行,2#泵热备用, 1#泵发生故障时,制水厂集控室直接计算机远程停
5.7. 事故处理
详见水系统事故处理预案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5.8.1. 巡回点检路线
集控室---斜管沉淀池---V 型滤池---二级加压泵房吸水井---泵房---高配室---低配室---加氯间---循环泵房冷却塔---变压器室---低配---泵房--二浓---一浓---污泥间低配室---调节池 5.8.2 设备的巡检
详见制水厂集控室岗位巡检规程。 5.8.3设备的维护保养 详见各设备技术规程 6. 相关文件
5.7.1 高压系统全部断电处理
5.7.1.1. 高压系统全部失电,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系统全部断电;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各段受电开关及所有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1.2. 检查停运水泵的出水多功能水力阀是否关闭;
5.7.1.3. 来电后,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确认,三段母线和循环变压器的开关的恢复情况和水泵开启后的现场确认; 5.7.1.5.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2 局部断电处理
5.7.2.1. 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高压I 段(II 段)断电;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高压I 段(II 段)受电开关及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2.2. 检查确认出水多功能水力阀是否正常关闭;
5.7.2.3. 对06-1母联开关的恢复情况和水泵开启后的现场确认;
5.7.2.4. 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根据负荷调整情况,重新挂牌,完毕,汇报水道台调度,做好记录;
5.7.2.5.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3. 高压III 段(保安电源)断电处理 5.7.3.1. 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高压III 段断电;按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确认高压III 段受电开关及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3.2. 对06-2母联开关及III 段上所有负荷开关恢复情况进行现场确认; 5.7.3.3. 挂牌,完毕,汇报水道台调度,做好记录; 5.7.3.4.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4 当制水厂巡检人员在现场巡检过程中发现电机(开关等)有严重焦糊味、冒烟等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事故隐患的处理
5.7.4.1. 现场人员应立即在现场停下该设备,并及时汇报调度,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5.7.5 吸水井水位不足,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的处理
5.7.5.1. 当水道台调度发现工业清水(生活水)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HMI 画面吸水井水位报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确认后,命令浮船泵房增加供水量,或者联系减少管网上相关用户的补水以及非生产工艺性用水;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7.5.2. 当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发现工业清水(生活水)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汇报水道台调度并查找原因;水道台调度命令浮船泵房增加供水量,或者联系减少管网上相关用户的补水以及非生产工艺性用水;
5.7.6. 泵房内管道及阀门漏水处理
5.7.6.1. 停下故障机组,启动备用机组,恢复供水; 5.7.6.2. 调整有关阀门,减少影响面;
5.7.6.3. 检查泵房内排污泵是否正常开启; 5.7.6.4. 汇报调度,作好应急准备;
5.7.6.5. 作好事故抢修准备和事故记录。
5.7.7. 泵房内管道及阀门爆裂处理
5.7.7.1. 当泵房内管道及阀门爆裂,应立即停下相应泵组并迅速汇报调度,等待指示,进行下一步处理;
5.7.8. 当在机旁操作箱进行停泵操作,无法停泵时的处理; 5.7.8.1. 按下机旁操作箱上事故按钮停泵;
5.7.8.2. 当按机旁操作箱上事故按钮仍无法停泵时,则在高配柜上直接进行停泵;
5.7.9. 当在高配柜上进行分负荷开关操作,无法分闸时的处理
5.7.9.1.当在高配柜上进行分负荷开关操作,无法分闸时的处理,则应按下高配柜上直接机械分闸按钮;
5.7.10. 当EMS 系统通讯(现场PLC )出故障,系统不能操作
5.7.10.1当水道台调度发现EMS 系统(现场PLC )因故障无法远程操作; 5.7.10.2 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做好现场就地操作的准备工作; 5.7.7.3命令点巡检相关人员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5.8.1 设备的巡检 6. 相关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QCP/703-05-01-2000) 6.2《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导则》(QM/703JZ-05-01-01-2000) 6.3《技术规程编写细则》(QM/703JZ-05-01-02-2000) 6.4《操作规程管理办法》(QM/703JZ-05-01-04-2000) 6.5《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QM/703JD-09-02-14-2000) 6.6《设备润滑管理制度》(QM/703JD-09-02-16-2000) 6.7《设备巡回点检制度》(QM/703JD-09-02-13-2000) 6.8《现场管理实施管理办法》(QM/703SJ-09-01-01-2000)
6.9《马钢股份“十一五”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公辅配套给排水系统工程——给水系统初步
设计》 7.质量记录 7.1.交接班本 7.2.运行报表 7.3.点检记录
7.4.设备档案(含检修、维护记录) 7.5.操作命令票 7.6.调度命令票
附录一:水道调度操作术语一览表
1、 目的 .....................................................................................................................................................
2、适用范围 ..............................................................................................................................................
3、术语 ......................................................................................................................................................
4、岗位职责 ..............................................................................................................................................
5、工作程序 .............................................................................................................................................. 5.1系统概况 ......................................................................................................................................... 5.2 工艺系统图 .................................................................................................................................. 5.3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 .................................................................................................................... 5.4 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 5.5 系统异常运行方式 ...................................................................................................................... 5.6 系统的正常操作 .......................................................................................................................... 5.7 事故处理 ......................................................................................................................................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 6、相关文件 ..............................................................................................................................................
7、记录 ......................................................................................................................................................
1.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制水厂的工作过程,使制水厂集控室岗位上生产作业人员安全、高效的完成制水厂内各项制、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有关的作业。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制水厂集控室的作业人员。
2.2. 本规程适用于制水厂范围内的斜管沉淀池、V 型滤池等净化制水系统和调节池、浓缩机等污泥处理系统;公辅循环水泵站及其水泵、阀门、管道、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以及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电机等各类电气设备及各类自动化仪表等监控设备的操作,二级加压泵站内能中调度管辖的设备操作必须遵照能中调度的命令执行。
3.术语 见附录一
4.岗位职责
4.1. 负责制水厂范围内的设备(设施) 的正常运行,完成本岗位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 4.2. 负责遵照调度命令,进行二级加压泵站1#~10#水泵机组(1P ~10P )和高配室内三路10KV 电源的受电开关、母联开关、保安电源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开关的就地操作和停送电;制水厂范围内的其它设备(设施) 由集控室人员自行操作,但在设备异常并影响系统出力时应汇报能中调度室; 4.3. 负责本岗位范围内(包括二级加压泵站内由能中调度管辖的设备)的所有设备(设施) 的巡检和相应的维护工作。
4.4. 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负责制水厂范围内的安全、防火、保卫和文明生产工作。 4.5. 制水厂集控室人员应做好各种生产原始记录和信息反馈工作。 4.6. 执行公司、总厂各级管理标准、条例、规定等。
5.工作程序 5.1. 系统概况
5.1.3. 公共介质(水、电、气、风等) 来源
5.2. 工艺系统图
5.2.1. 工艺平面布置图(附图一/1、附图一/2、附图一/3、附图一/4) 5.2.2. 系统工艺流程图(附图二
/1、附图二/2、附图二/3、附图二/4、) 5.2.3. 电气系统图(附图三/1、附图三/2、附图三/3、附图三/4、) 5.2.4. 巡回点检图(附图四/1、附图四/2、附图四/3、附图四/4、) 5.3. 主要工艺、设备参数
5.3.1. 主要设备参数:详见机械设备表(附表一)和电气设备表(附表二)
5.5. 系统异常运行方式 详见水系统事故预案 5.6 系统正常操作 5.6.1. 一般操作原则:
5.6.1.1. 二级泵站1#~10#水泵机组(1P ~10P )、高配室内三路10KV 电源的受电开关、母联开关、保安电源开关、无功补偿装置开关正常由能中水道调度远方操作,上述设备的就地操作和停送电由制水厂集控室运行人员根据调度命令执行,其它设备(如进出水手动闸阀、水泵排气阀、高配室内其它开关)由制水厂集控室运行人员自行操作。 5.6.1.2. 水泵电机投运前摇测绝缘规定 水泵电机检修后、冷备用状态超过一个星期或电机受潮时,在水泵送电前应对电机和电缆摇测绝缘,绝缘合格才允许送电。 5.6.1.3. 高压中置式小车开关停送电:
(1)送电时,应先按下小车开关分闸按钮保证小车开关在分闸位置,再将小车开关由检修或试验位置推进至工作位置。
(2)停电时,应先按下分闸按钮保证已断开小车开关后,再将开关小车拉出至试验或检修位置。
5.6.1.4. 低压抽屉开关停送电
(1)送电时,应先将空气开关放在分闸位置,再将开关抽屉推进至工作位置,然后根据需要合上空气开关。
(2)停电时,应先将空气开关放在分闸位置,然后将开关抽屉拉出至柜外位置。
5.6.1.5现场检修完毕后的开泵操作时,应先盘车、打开水泵泵壳顶部的排气阀排气作业,排气完毕后再合闸开泵。
5.5.1.4.. 夜间事故(故障)状态下,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操作,必须与水道台当班调度联
系,得到当班调度的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 其它详见制水厂集控室运行操作规程。 5.6.2. 启动(投运)前的准备
泵组、阀门或电气开关,在初次运行或由检修(冷备用)状态准备投运时,应按照设备通用技术规程,做好各设备(设施)启动前的检查、确认工作;
5.6.3. 高压电气现场倒闸操作(正常由水道调度远方操作,只有在远方操作失灵或事故处理时,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才需要按调度命令在现场操作)
5.6.4. 低压电气倒闸操作
5.6.5. 水泵机组的系统操作
5.6.5.1. 水泵机组的启动操作:水道台调度根据系统状况,开启相应的水泵机组;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遵照《生产技术通用规程》、《设备技术规程》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平常应保证各停运水泵机组处于热备用状态。
5.6.5.1.1水道台调度直接计算机远程开泵操作(以工业清水供水泵中1#、2#泵为例,现场
5.6.5.2. 水泵机组的停泵操作,水道台调度根据系统状况,停下相应的水泵机组;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遵照《生产技术通用规程》、《设备技术规程》做好停泵后的检查工作。
5.6.5.3. 当1#泵运行,2#泵热备用, 1#泵发生故障时,制水厂集控室直接计算机远程停
5.7. 事故处理
详见水系统事故处理预案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5.8.1. 巡回点检路线
集控室---斜管沉淀池---V 型滤池---二级加压泵房吸水井---泵房---高配室---低配室---加氯间---循环泵房冷却塔---变压器室---低配---泵房--二浓---一浓---污泥间低配室---调节池 5.8.2 设备的巡检
详见制水厂集控室岗位巡检规程。 5.8.3设备的维护保养 详见各设备技术规程 6. 相关文件
5.7.1 高压系统全部断电处理
5.7.1.1. 高压系统全部失电,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系统全部断电;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各段受电开关及所有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1.2. 检查停运水泵的出水多功能水力阀是否关闭;
5.7.1.3. 来电后,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确认,三段母线和循环变压器的开关的恢复情况和水泵开启后的现场确认; 5.7.1.5.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2 局部断电处理
5.7.2.1. 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高压I 段(II 段)断电;按调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高压I 段(II 段)受电开关及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2.2. 检查确认出水多功能水力阀是否正常关闭;
5.7.2.3. 对06-1母联开关的恢复情况和水泵开启后的现场确认;
5.7.2.4. 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根据负荷调整情况,重新挂牌,完毕,汇报水道台调度,做好记录;
5.7.2.5.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3. 高压III 段(保安电源)断电处理 5.7.3.1. 与水道台调度联系,,确知高压III 段断电;按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检查确认高压III 段受电开关及负荷开关是否处于正常断开位置;
5.7.3.2. 对06-2母联开关及III 段上所有负荷开关恢复情况进行现场确认; 5.7.3.3. 挂牌,完毕,汇报水道台调度,做好记录; 5.7.3.4. 当水道台调度无法远程启动设备时,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现场就地启动,操作完毕后,挂牌,汇报调度,做好相应记录。
5.7.4 当制水厂巡检人员在现场巡检过程中发现电机(开关等)有严重焦糊味、冒烟等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事故隐患的处理
5.7.4.1. 现场人员应立即在现场停下该设备,并及时汇报调度,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5.7.5 吸水井水位不足,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的处理
5.7.5.1. 当水道台调度发现工业清水(生活水)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HMI 画面吸水井水位报警),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至现场确认后,命令浮船泵房增加供水量,或者联系减少管网上相关用户的补水以及非生产工艺性用水;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7.5.2. 当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发现工业清水(生活水)吸水井水位急剧下降,汇报水道台调度并查找原因;水道台调度命令浮船泵房增加供水量,或者联系减少管网上相关用户的补水以及非生产工艺性用水;
5.7.6. 泵房内管道及阀门漏水处理
5.7.6.1. 停下故障机组,启动备用机组,恢复供水; 5.7.6.2. 调整有关阀门,减少影响面;
5.7.6.3. 检查泵房内排污泵是否正常开启; 5.7.6.4. 汇报调度,作好应急准备;
5.7.6.5. 作好事故抢修准备和事故记录。
5.7.7. 泵房内管道及阀门爆裂处理
5.7.7.1. 当泵房内管道及阀门爆裂,应立即停下相应泵组并迅速汇报调度,等待指示,进行下一步处理;
5.7.8. 当在机旁操作箱进行停泵操作,无法停泵时的处理; 5.7.8.1. 按下机旁操作箱上事故按钮停泵;
5.7.8.2. 当按机旁操作箱上事故按钮仍无法停泵时,则在高配柜上直接进行停泵;
5.7.9. 当在高配柜上进行分负荷开关操作,无法分闸时的处理
5.7.9.1.当在高配柜上进行分负荷开关操作,无法分闸时的处理,则应按下高配柜上直接机械分闸按钮;
5.7.10. 当EMS 系统通讯(现场PLC )出故障,系统不能操作
5.7.10.1当水道台调度发现EMS 系统(现场PLC )因故障无法远程操作; 5.7.10.2 命令制水厂集控室值班人员做好现场就地操作的准备工作; 5.7.7.3命令点巡检相关人员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 5.8. 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5.8.1 设备的巡检 6. 相关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QCP/703-05-01-2000) 6.2《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导则》(QM/703JZ-05-01-01-2000) 6.3《技术规程编写细则》(QM/703JZ-05-01-02-2000) 6.4《操作规程管理办法》(QM/703JZ-05-01-04-2000) 6.5《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QM/703JD-09-02-14-2000) 6.6《设备润滑管理制度》(QM/703JD-09-02-16-2000) 6.7《设备巡回点检制度》(QM/703JD-09-02-13-2000) 6.8《现场管理实施管理办法》(QM/703SJ-09-01-01-2000)
6.9《马钢股份“十一五”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公辅配套给排水系统工程——给水系统初步
设计》 7.质量记录 7.1.交接班本 7.2.运行报表 7.3.点检记录
7.4.设备档案(含检修、维护记录) 7.5.操作命令票 7.6.调度命令票
附录一:水道调度操作术语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