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李长春同志接见搞抗震救灾一线记者侧记.http://www.cnr.cn/military/zhongguo/200806/t20080605_504820128.html.
③孟海:《抗灾工作中广播很重要》.http://www.cnr.cn/luntan/sytt/200802/t20080205_504698949.html.④韩鸿,莫尚凝.《突发灾害中广播媒体的功能分析与问题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
⑤张彩,曹璐.《重大灾害事件中的日本广播》.《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
⑥魏胜利,侯永生.《的启示》.《中国记者》,2008第3期.
⑦栾轶玫.《建立紧急广播国家系统兼议国家电台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视听界》,2008年第4期.
⑧《防灾与传媒——国外媒体如何参与减灾防灾中的信息传播》.《中国记者》,1998年第11期.
⑨戴志勇.《日本抗震救灾对汶川地震的启示》.《南方周末》,2008年5月14日.
⑩曹璐.《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1于都,刘永恒.《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台“台网一体”抗冰雪》.《中华新闻报》,2008年2月27日.
参考文献
[1]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曹璐.《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CommunicatingDisasters:BuildingontheTsunamiExperienceandRespondingtoFutureChallenges,UNDP-RCB,Dec.2006.
[5]AnnS.Utterback,BroadcastingThroughCrisis:HowtoKeepGoingWhenTragedyHits,BonusBooks,2005.
中国科技馆新馆九月绽放
重视体验科学和启迪创新
9月16日,旧貌换新颜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在内容发展上采用了新的指导理念,它将更重视体验科学和启迪创新。”国际博协执行局执行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向《科学时报》介绍。
新理念指导科技馆新发展
李象益介绍,中国科技馆新馆常设面积约5.4万平方米,新馆在内容发展上采用了新的指导理念:一是在新馆里激励人们的创新意识被认为和科学传播一样重要。不是对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重在激发好奇心,让参观者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过程中找到答案。二是凸显“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的建馆宗旨。
在新理念的基础上,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常设展厅在现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围绕常设展览的主题“创新和谐”分为五大主题:一是专为10岁以下儿童设置,强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鼓励儿童主动探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的“科学乐园”。
二是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华夏之光”。与中国科技馆现馆相比,新馆的“华夏之光”将展现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展现古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果对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展现科技发展的融合与相互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与进步,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的启迪。
三是引导观众亲身体验科学乐趣的“探索与发现”,与中国科技馆现馆中该展区依照综合技术分类的形式设置展品不同,新馆的“探索与发现”将通过故事情节或一组展品来展现人类重要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互动展现科技的神奇,体现科学思想和方法,让参观者在体验与发现中激发兴趣和创造意识。
四是展示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福祉的“科技与生活”,这与现馆中该展区主要展示不同领域的不同技术不同,新馆将展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传达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科技创新成果给人类带来的裨益和福音。
五是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的“挑战与未来”。中国科技馆现馆中没有类似的主题展览,如关于环境、生态的挑战和
解决途径等都零散地分布在科技馆的不同地方。新馆的“挑战与未来”将集中最大规模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同时激发参观者自己寻找答案。展示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阐明创新在迎接未来挑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观众对未来科技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新馆还设有公共空间面积1万平方米,将布置有关“科学之美与中外科技发展”的内容。
创新是灵魂
“中国科技馆新馆充分体现出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国的科技馆事业探索的核心。”结合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建设,李象益在探讨新时期科技馆的建设问题时介绍,中国科技馆新馆更加关注应用新的理念,更加关注体现创新过程和培育公众创新意识。
李象益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科技类博物馆721座(含科技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科技博物馆、天文馆、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等),其中,科技馆280座,占总数的39%,省级以上科技馆26座,中国科技馆是唯一的国家级科技馆。他说:“未来几年内,我国还将建设近百个科技馆,将迎来中国科技馆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
李象益认为,中国科技馆事业经历从学科式向综合式,从优选展品向主题设计,从模仿、借鉴向创新、特色方向转变。然而,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措施,主要表现在:缺乏深层次对科技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自主创新干部队伍;建馆技术路线及实施过程非科学化;简单克隆,缺乏有深度的展示和展品设计;重视展品设置,忽视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建馆初期,对开馆后可持续发展缺乏关注。
“在科技馆事业再次迅速发展的今天,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馆、怎样建馆,依然是建馆的根本问题。”李象益说。
他同时指出:“创新已成为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他表示,新时期,科技馆在建设时应将“提升理念、展示创新、持续发展”作为关注要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www.cast.org.cn
3《科技传播》
②李长春同志接见搞抗震救灾一线记者侧记.http://www.cnr.cn/military/zhongguo/200806/t20080605_504820128.html.
③孟海:《抗灾工作中广播很重要》.http://www.cnr.cn/luntan/sytt/200802/t20080205_504698949.html.④韩鸿,莫尚凝.《突发灾害中广播媒体的功能分析与问题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
⑤张彩,曹璐.《重大灾害事件中的日本广播》.《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
⑥魏胜利,侯永生.《的启示》.《中国记者》,2008第3期.
⑦栾轶玫.《建立紧急广播国家系统兼议国家电台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视听界》,2008年第4期.
⑧《防灾与传媒——国外媒体如何参与减灾防灾中的信息传播》.《中国记者》,1998年第11期.
⑨戴志勇.《日本抗震救灾对汶川地震的启示》.《南方周末》,2008年5月14日.
⑩曹璐.《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1于都,刘永恒.《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台“台网一体”抗冰雪》.《中华新闻报》,2008年2月27日.
参考文献
[1]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曹璐.《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CommunicatingDisasters:BuildingontheTsunamiExperienceandRespondingtoFutureChallenges,UNDP-RCB,Dec.2006.
[5]AnnS.Utterback,BroadcastingThroughCrisis:HowtoKeepGoingWhenTragedyHits,BonusBooks,2005.
中国科技馆新馆九月绽放
重视体验科学和启迪创新
9月16日,旧貌换新颜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在内容发展上采用了新的指导理念,它将更重视体验科学和启迪创新。”国际博协执行局执行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向《科学时报》介绍。
新理念指导科技馆新发展
李象益介绍,中国科技馆新馆常设面积约5.4万平方米,新馆在内容发展上采用了新的指导理念:一是在新馆里激励人们的创新意识被认为和科学传播一样重要。不是对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重在激发好奇心,让参观者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过程中找到答案。二是凸显“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的建馆宗旨。
在新理念的基础上,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常设展厅在现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围绕常设展览的主题“创新和谐”分为五大主题:一是专为10岁以下儿童设置,强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鼓励儿童主动探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的“科学乐园”。
二是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华夏之光”。与中国科技馆现馆相比,新馆的“华夏之光”将展现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展现古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果对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展现科技发展的融合与相互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与进步,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的启迪。
三是引导观众亲身体验科学乐趣的“探索与发现”,与中国科技馆现馆中该展区依照综合技术分类的形式设置展品不同,新馆的“探索与发现”将通过故事情节或一组展品来展现人类重要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互动展现科技的神奇,体现科学思想和方法,让参观者在体验与发现中激发兴趣和创造意识。
四是展示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福祉的“科技与生活”,这与现馆中该展区主要展示不同领域的不同技术不同,新馆将展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传达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科技创新成果给人类带来的裨益和福音。
五是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的“挑战与未来”。中国科技馆现馆中没有类似的主题展览,如关于环境、生态的挑战和
解决途径等都零散地分布在科技馆的不同地方。新馆的“挑战与未来”将集中最大规模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同时激发参观者自己寻找答案。展示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阐明创新在迎接未来挑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观众对未来科技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新馆还设有公共空间面积1万平方米,将布置有关“科学之美与中外科技发展”的内容。
创新是灵魂
“中国科技馆新馆充分体现出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国的科技馆事业探索的核心。”结合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建设,李象益在探讨新时期科技馆的建设问题时介绍,中国科技馆新馆更加关注应用新的理念,更加关注体现创新过程和培育公众创新意识。
李象益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科技类博物馆721座(含科技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科技博物馆、天文馆、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等),其中,科技馆280座,占总数的39%,省级以上科技馆26座,中国科技馆是唯一的国家级科技馆。他说:“未来几年内,我国还将建设近百个科技馆,将迎来中国科技馆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
李象益认为,中国科技馆事业经历从学科式向综合式,从优选展品向主题设计,从模仿、借鉴向创新、特色方向转变。然而,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措施,主要表现在:缺乏深层次对科技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自主创新干部队伍;建馆技术路线及实施过程非科学化;简单克隆,缺乏有深度的展示和展品设计;重视展品设置,忽视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建馆初期,对开馆后可持续发展缺乏关注。
“在科技馆事业再次迅速发展的今天,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馆、怎样建馆,依然是建馆的根本问题。”李象益说。
他同时指出:“创新已成为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他表示,新时期,科技馆在建设时应将“提升理念、展示创新、持续发展”作为关注要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www.cast.org.cn
3《科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