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组生本课堂第二轮炼课活动总结
在去年第一轮生本课堂炼课活动后,周洁、吕明乔、习琳琳和刘晓丽参加了协作区炼课活动比赛,余静、杨汉东、马维涛又接着进行了第二轮生本课堂炼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打造了一堂堂鲜活成功的生本课堂范例。
生本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以往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三节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是精心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 “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 ” 的状态。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次炼课活动中,教师所执教的语文课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的语文课教学都是分为四环节进行的,一二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教师直接出示生字词教学检查预习环节,有的教师则采用学生自学记录本听写课前预习的生字词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师采用词语搭配的形式来巩固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交流、讲故事理解文意等等,总之在遵循语文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灵活度变的教学路子。
三、重视语言积累,深刻把握文本。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一定要有语言实践,也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在这些课中,教师让学生该记住的东西让他记住,要认的字、要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有自己的丰富的语文体验,利用能否和学生得到自己的认可或唤起自己的共鸣,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问题有时也就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以此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而且对文本的开掘深。能对文本做到了然于胸,不让学生硬着头皮上。问题设计有利于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了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更无完美。每位教师相对以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理念上,认识上基本到位,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综合这三节课的情况,不
足处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这五个方面无一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我们教师习惯了教教材,而不习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重组的能力、缺乏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上放开了而收不拢、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在生本课堂建设的这条路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力图步伐更稳健一些,成效更突出一些!
七年级语文组生本课堂第二轮炼课活动总结
在去年第一轮生本课堂炼课活动后,周洁、吕明乔、习琳琳和刘晓丽参加了协作区炼课活动比赛,余静、杨汉东、马维涛又接着进行了第二轮生本课堂炼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打造了一堂堂鲜活成功的生本课堂范例。
生本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以往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三节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是精心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 “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 ” 的状态。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次炼课活动中,教师所执教的语文课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的语文课教学都是分为四环节进行的,一二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教师直接出示生字词教学检查预习环节,有的教师则采用学生自学记录本听写课前预习的生字词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师采用词语搭配的形式来巩固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交流、讲故事理解文意等等,总之在遵循语文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灵活度变的教学路子。
三、重视语言积累,深刻把握文本。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一定要有语言实践,也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在这些课中,教师让学生该记住的东西让他记住,要认的字、要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有自己的丰富的语文体验,利用能否和学生得到自己的认可或唤起自己的共鸣,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问题有时也就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以此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而且对文本的开掘深。能对文本做到了然于胸,不让学生硬着头皮上。问题设计有利于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了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更无完美。每位教师相对以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理念上,认识上基本到位,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综合这三节课的情况,不
足处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这五个方面无一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我们教师习惯了教教材,而不习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重组的能力、缺乏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上放开了而收不拢、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在生本课堂建设的这条路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力图步伐更稳健一些,成效更突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