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杜建菊 参与人:孙婷 贾晓华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
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习
惯。
【学习重点】
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学习难点】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
的物体或人。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在儿童乐园里你们都玩些什么?今
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瞧一瞧、看一看,大家想去吗?
1、出示场景图:
(1)提问:知道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图中分别画了一些什么?
(2)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
机„„玩的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
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
2、看图数数
(1)提出要求:你能数出画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同学听。
(2)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教师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
生把话说完整,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
(3)组织讨论:小朋友们数数看,怎样数能又对又快?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
也可以从上完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引文数的是画在书上
的物体,所以也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能数得又
对又快了。
(5)按顺序抢答: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数量是1、2、3„„,10的物体或
人各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用圆点记数:
(1)这3幅小图上分别是什么?小图下面的圆点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滑梯下只有1个圆点,而木马图下面会有3个圆点呢?
(3)小图中的物体一共有几个,小图下面就要有几个圆点。
(4)组织交流:7个圆点上面的小图里画的是什么?气球图下面应该话几个
圆点?小图中另外两处问号各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1-5的点画成1行;
预设2:超过5的点画成2行,第1行都画够5个再画第2行。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数一数
教后小记:
《比一比》教学设计
主备人:孙婷 参与人:杜建菊 贾晓华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
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
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和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
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学习重点】
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不仅需要运用基本的比较方法,而且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以及采用一
些灵活的比较策略,这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跟跳
绳长吗?那怎么办呢?
师: 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
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要说完整,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
可以怎么说?
师:会比长短了吗?要想比物体的长短,一头对齐,看另一头。
2、小练习
出示教学例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比的,同桌交流比较长短的方法。最后完成
填空。长的画√。
3、猜一猜
师:我手中握有红、绿两枝铅笔,一头看得见,一头看不见,猜一猜,哪枝
铅笔长?
师:你上当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比出长短必须一端对齐,看另一头。 比较高矮
师:大家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课件出示)他们俩要比一比谁的
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并同桌说说那幅图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请两
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两个人都站在同一地面上就很容易看出高矮了。
师:(课件出示)看看白菜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把书翻到第5页,画一画。 比较轻重
(1)师: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 出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站在跷跷
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
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
吗?
(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
易天平,把和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二)合作交流
“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合作比较2支铅笔的长短,并通过交流明确比较的基本方法;
2、比较3支或几支铅笔的长短。要想必出最长最短必须把铅笔的一端对齐
后再比。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当2支铅笔长短相差比较大时,同学们可能不需要把一端对齐也
能比较出来,这时就得让学生拿出两支相差不大的铅笔进行比较;
预设2:3个物体或者3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教后小记:
《分一分》教学设计
主备人:贾晓华 参与人:杜建菊 孙婷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
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
惯。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学习难点】
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还记得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2.出示商店情境的场景图。
师:看,这是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
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
学生交流。左边货架摆着玩具,右边货架摆着书籍。
3.那玩具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书籍呢?
4.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
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合作交流
教学“试一试”
1.读题,要学生知道连线的形式把图中的树叶分在三个筐里。
2.同桌交流,你会按什么标准把叶子分类?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按叶子的形状分为3类;
预设2:按叶子的颜色分为3类;
预设3:分好之后,还要学生仔细查一查是不是每片叶子都连到筐子里了。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教后小记:
《认位置》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淑霞 参与人:杜建菊 孙婷 贾晓华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
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学习重点】
辨认左右方向。
【学习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1、游戏:上、下、前、后
学生起立做游戏: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2、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想发言,举哪只手呢?大家举手看一看?你知道
哪只手是右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集体举手。学生在举手的过程中区别左右手。举手错误的学生在教师的
更正中明确左右。
3、出示挂图 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找一找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
的哪面?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
4、小结:说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
5、你还能用左右看图说说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吗? 同桌互说。
6、说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二)合作交流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
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有学生从图中教师的角度观察并描述图中人或物的位置关系。强
调老师看到的左右关系和学生看到的不一样,我们要按图中的小朋友的想法来说。
预设2: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完成“想想做做”第1——5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认位置
《数一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杜建菊 参与人:孙婷 贾晓华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
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习
惯。
【学习重点】
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学习难点】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
的物体或人。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在儿童乐园里你们都玩些什么?今
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瞧一瞧、看一看,大家想去吗?
1、出示场景图:
(1)提问:知道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图中分别画了一些什么?
(2)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
机„„玩的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
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
2、看图数数
(1)提出要求:你能数出画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己数,再数给同桌同学听。
(2)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教师不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
生把话说完整,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
(3)组织讨论:小朋友们数数看,怎样数能又对又快?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
也可以从上完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引文数的是画在书上
的物体,所以也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能数得又
对又快了。
(5)按顺序抢答: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数量是1、2、3„„,10的物体或
人各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用圆点记数:
(1)这3幅小图上分别是什么?小图下面的圆点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滑梯下只有1个圆点,而木马图下面会有3个圆点呢?
(3)小图中的物体一共有几个,小图下面就要有几个圆点。
(4)组织交流:7个圆点上面的小图里画的是什么?气球图下面应该话几个
圆点?小图中另外两处问号各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1-5的点画成1行;
预设2:超过5的点画成2行,第1行都画够5个再画第2行。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数一数
教后小记:
《比一比》教学设计
主备人:孙婷 参与人:杜建菊 贾晓华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
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
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和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
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学习重点】
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不仅需要运用基本的比较方法,而且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以及采用一
些灵活的比较策略,这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跟跳
绳长吗?那怎么办呢?
师: 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
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要说完整,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
可以怎么说?
师:会比长短了吗?要想比物体的长短,一头对齐,看另一头。
2、小练习
出示教学例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比的,同桌交流比较长短的方法。最后完成
填空。长的画√。
3、猜一猜
师:我手中握有红、绿两枝铅笔,一头看得见,一头看不见,猜一猜,哪枝
铅笔长?
师:你上当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比出长短必须一端对齐,看另一头。 比较高矮
师:大家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课件出示)他们俩要比一比谁的
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并同桌说说那幅图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请两
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两个人都站在同一地面上就很容易看出高矮了。
师:(课件出示)看看白菜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把书翻到第5页,画一画。 比较轻重
(1)师: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 出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站在跷跷
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
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
吗?
(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
易天平,把和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二)合作交流
“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合作比较2支铅笔的长短,并通过交流明确比较的基本方法;
2、比较3支或几支铅笔的长短。要想必出最长最短必须把铅笔的一端对齐
后再比。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当2支铅笔长短相差比较大时,同学们可能不需要把一端对齐也
能比较出来,这时就得让学生拿出两支相差不大的铅笔进行比较;
预设2:3个物体或者3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教后小记:
《分一分》教学设计
主备人:贾晓华 参与人:杜建菊 孙婷 赵淑霞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
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
惯。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学习难点】
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还记得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2.出示商店情境的场景图。
师:看,这是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
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
学生交流。左边货架摆着玩具,右边货架摆着书籍。
3.那玩具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书籍呢?
4.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
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合作交流
教学“试一试”
1.读题,要学生知道连线的形式把图中的树叶分在三个筐里。
2.同桌交流,你会按什么标准把叶子分类?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按叶子的形状分为3类;
预设2:按叶子的颜色分为3类;
预设3:分好之后,还要学生仔细查一查是不是每片叶子都连到筐子里了。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
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教后小记:
《认位置》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淑霞 参与人:杜建菊 孙婷 贾晓华 常冬慧
备课时间: 完善者: 完善时间: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
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学习重点】
辨认左右方向。
【学习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引导式自主学习:
1、游戏:上、下、前、后
学生起立做游戏: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2、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想发言,举哪只手呢?大家举手看一看?你知道
哪只手是右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集体举手。学生在举手的过程中区别左右手。举手错误的学生在教师的
更正中明确左右。
3、出示挂图 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找一找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
的哪面?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
4、小结:说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
5、你还能用左右看图说说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吗? 同桌互说。
6、说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二)合作交流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
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大屏幕中展示并口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有学生从图中教师的角度观察并描述图中人或物的位置关系。强
调老师看到的左右关系和学生看到的不一样,我们要按图中的小朋友的想法来说。
预设2: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五)当堂检测
完成“想想做做”第1——5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