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班级:2014级针灸推拿学2班 姓名:李涛 学号:[1**********]2

标题: 中药配伍与方剂配伍的区别

摘要: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剂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药配伍目的 方剂配伍目的 中药配伍特点 方剂配伍特点

正文:

中药学的配伍,即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方剂学中的配伍,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配伍,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将诸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达到针对病症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的目的。

从配伍目的角度讲,中药配伍仅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而对药效、毒性等方面并没有要求。若是论及配伍后药效、毒性等方面则属于方剂配伍的范畴了。中药配伍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中药配伍可避免单味中药用量过少药力不剂,或用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人生黄芪同用健脾益气之力尤佳。麻桂相须,发汗解表之力倍增。二、避免单味中药对于复杂多变的病情难以全面兼顾。三、避免单味中药用药时的副作用。如十枣汤中的甘遂、大戟、芫花泻下逐水功效相近。而方剂配伍的目的涵盖了以上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方剂配伍还注重控制多功效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如黄柏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降虚火作用。但多以其分别配伍黄连,苍术,知母为前提。方剂配伍还注重扩大治疗范围。在临床我们更注重的是重视病情情况,根据基础方进行加减配伍对疾病进行治疗。

为了描述中药学中的配伍关系,中药学引入了七情概念,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想杀、相反7种配伍用药情况的总称。单行在七情是喻指用单味药治病。如治疗气虚欲脱的独参汤等。在临床上并不能找到一味只入复方而不能单味应用的中药。相使即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已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芩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芩补气利水的功效。相须即是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减轻,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故说生半夏畏生姜。相杀是与相畏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的相互对待而言。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七情各情的含义是固定不变的,但对于具体药对来说,药物之间的七情却因多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首先,同一药对之间,因病情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配伍关系。因为药物的“能”与“毒”必须在药物作用于人体之后才能表现出来。如大黄与芒硝合用,泻下通便作用增强;对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等症候,可使泻热通便的治疗增强,因而两者具有相须关系即属相反。干姜与黄连合用,干姜的温中散寒的作用和黄连的清胃泻火作用相拮抗;对单纯的中焦寒证或热证而言,会使治疗效应降低,两者具有相恶关系;但对寒热杂错而中阻之证,如单用干姜温中散寒,有助热之弊,单用黄连清胃泻热,又于中寒

不利,两者合用,互相制约,存利除弊,可使毒害效应降低,两者的配伍关系应属彼此相畏、想杀。此外,用量比例变化、炮制差异、剂型和给药途径的不同等,亦可导致配伍关系的改变。因此,中药配伍关系和配伍禁忌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方剂中的配伍方法,主要有一、相辅相成,其一是将功效相近的药物配伍使用产生增效作用。比如石膏与知母相配,能增强其清热泻火之功。其二是药效不同的药物,在针对病机方面。通过相互关联的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一熟地、当归配以人参或黄芪治疗血虚症。此种配伍方法与中药学“七情”配伍理论中的“相须,相使”相类似。二、相反相成,相反是将性能相反的药物配合使用。相成,其一是通过互补以增强其疗效或产生新的功效。另一方面,通过互相牵制而制约药物的某种偏性。常见的相反相成有寒热并用、补泻同施、散收同用、刚柔相济、升降并调等。三、引经报使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如调治肝胆疾病的方剂中常配柴胡为引。四、顾护脾胃,中医重视脾胃之气,遣药组方常顾及脾胃,凡治病,则必须时时顾护胃气,为疾病的缓解及治愈提供条件。如清凉药清热时,常配用粳米,甘草健脾益胃,以防寒凉败胃。

中药学中的配伍原则相对方剂学而言并不多,中药学配伍重在研究药物相配后产生的作用,而方剂学的配伍则需要注重病机,注重辩证结果,根据处方遣药将药物配伍使用。健儿言之,中药学的配伍重在为临床方剂配伍使用药物研究更多的配伍结构。

参考文献:

—————————————————————————《临床中药学》(第二版) —————————————————————————《方剂学》(第二版) —————————————————————————百度百科

—————————————————————————《探索中医》

班级:2014级针灸推拿学2班 姓名:李涛 学号:[1**********]2

标题: 中药配伍与方剂配伍的区别

摘要: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剂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药配伍目的 方剂配伍目的 中药配伍特点 方剂配伍特点

正文:

中药学的配伍,即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方剂学中的配伍,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配伍,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将诸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达到针对病症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的目的。

从配伍目的角度讲,中药配伍仅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而对药效、毒性等方面并没有要求。若是论及配伍后药效、毒性等方面则属于方剂配伍的范畴了。中药配伍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中药配伍可避免单味中药用量过少药力不剂,或用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人生黄芪同用健脾益气之力尤佳。麻桂相须,发汗解表之力倍增。二、避免单味中药对于复杂多变的病情难以全面兼顾。三、避免单味中药用药时的副作用。如十枣汤中的甘遂、大戟、芫花泻下逐水功效相近。而方剂配伍的目的涵盖了以上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方剂配伍还注重控制多功效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如黄柏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降虚火作用。但多以其分别配伍黄连,苍术,知母为前提。方剂配伍还注重扩大治疗范围。在临床我们更注重的是重视病情情况,根据基础方进行加减配伍对疾病进行治疗。

为了描述中药学中的配伍关系,中药学引入了七情概念,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想杀、相反7种配伍用药情况的总称。单行在七情是喻指用单味药治病。如治疗气虚欲脱的独参汤等。在临床上并不能找到一味只入复方而不能单味应用的中药。相使即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已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芩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芩补气利水的功效。相须即是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减轻,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故说生半夏畏生姜。相杀是与相畏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的相互对待而言。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七情各情的含义是固定不变的,但对于具体药对来说,药物之间的七情却因多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首先,同一药对之间,因病情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配伍关系。因为药物的“能”与“毒”必须在药物作用于人体之后才能表现出来。如大黄与芒硝合用,泻下通便作用增强;对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等症候,可使泻热通便的治疗增强,因而两者具有相须关系即属相反。干姜与黄连合用,干姜的温中散寒的作用和黄连的清胃泻火作用相拮抗;对单纯的中焦寒证或热证而言,会使治疗效应降低,两者具有相恶关系;但对寒热杂错而中阻之证,如单用干姜温中散寒,有助热之弊,单用黄连清胃泻热,又于中寒

不利,两者合用,互相制约,存利除弊,可使毒害效应降低,两者的配伍关系应属彼此相畏、想杀。此外,用量比例变化、炮制差异、剂型和给药途径的不同等,亦可导致配伍关系的改变。因此,中药配伍关系和配伍禁忌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方剂中的配伍方法,主要有一、相辅相成,其一是将功效相近的药物配伍使用产生增效作用。比如石膏与知母相配,能增强其清热泻火之功。其二是药效不同的药物,在针对病机方面。通过相互关联的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一熟地、当归配以人参或黄芪治疗血虚症。此种配伍方法与中药学“七情”配伍理论中的“相须,相使”相类似。二、相反相成,相反是将性能相反的药物配合使用。相成,其一是通过互补以增强其疗效或产生新的功效。另一方面,通过互相牵制而制约药物的某种偏性。常见的相反相成有寒热并用、补泻同施、散收同用、刚柔相济、升降并调等。三、引经报使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如调治肝胆疾病的方剂中常配柴胡为引。四、顾护脾胃,中医重视脾胃之气,遣药组方常顾及脾胃,凡治病,则必须时时顾护胃气,为疾病的缓解及治愈提供条件。如清凉药清热时,常配用粳米,甘草健脾益胃,以防寒凉败胃。

中药学中的配伍原则相对方剂学而言并不多,中药学配伍重在研究药物相配后产生的作用,而方剂学的配伍则需要注重病机,注重辩证结果,根据处方遣药将药物配伍使用。健儿言之,中药学的配伍重在为临床方剂配伍使用药物研究更多的配伍结构。

参考文献:

—————————————————————————《临床中药学》(第二版) —————————————————————————《方剂学》(第二版) —————————————————————————百度百科

—————————————————————————《探索中医》


相关文章

  • 方剂学-总论
  • 方剂学 - 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的概念: *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二. ...查看


  •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 ・356・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5年第20卷第6期 ・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王滨牛欣韩旭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单方:复方:实验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动物模型 ...查看


  • [方剂学]教学大纲
  • <方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方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J213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查看


  • 正交设计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_吴翠珍
  • 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9月第18卷第9期 讲 座 正交设计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吴翠珍 摘要 正交设计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的科学方法, 在中药方剂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此法研究中药方剂配伍可避免目 ...查看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教学大纲(8版)
  • <中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课时:80时.其中包括15个课 ...查看


  • 论药物七情在方剂组成原则中的运用
  • 杨 丽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 关键词  七情  组方原则  运用 摘要  作者通过讨论药物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等在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中的具体应用,认为方剂组成原则是通过七情药物的不同配伍关系来实现的,七情 ...查看


  • 中药调剂学试题
  • 1.下列属于贵重药的是:B A.龙骨 B.金钱白花蛇 C.蒲黄 D.珍珠母 E薄荷 2.下列能减轻或消除药物疗效的配伍关系的是:C A.相须 B.单行 C.相畏 D.相使 E.相反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 A.汤剂按其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 ...查看


  •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1卷第2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V01.11.No.22005年4月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ScalFormulae Apr.,2005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东 ...查看


  • 专科生考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条件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专科生考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条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专科生报考的要求: 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当年9月1日)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但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 ...查看


热门内容